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29)
2023(7581)
2022(5811)
2021(5322)
2020(4385)
2019(10162)
2018(10357)
2017(19414)
2016(10478)
2015(11446)
2014(11340)
2013(10967)
2012(9655)
2011(8771)
2010(9246)
2009(8584)
2008(8740)
2007(7675)
2006(7309)
2005(7160)
作者
(29838)
(24810)
(24623)
(23861)
(16042)
(11889)
(11230)
(9768)
(9378)
(8902)
(8606)
(8414)
(8350)
(8257)
(8025)
(7795)
(7336)
(7276)
(7212)
(6880)
(6501)
(6239)
(6003)
(5843)
(5659)
(5608)
(5563)
(5323)
(5094)
(4826)
学科
(44210)
经济(44155)
管理(25012)
(23995)
(19633)
企业(19633)
中国(15117)
方法(14019)
(12861)
(12770)
数学(11961)
数学方法(11797)
业经(10703)
(10477)
(9691)
(9511)
(9092)
金融(9092)
(8892)
银行(8877)
(8605)
地方(8302)
体制(8010)
农业(7652)
(7228)
贸易(7220)
理论(7032)
(6986)
(6832)
(6765)
机构
大学(145815)
学院(142622)
(61277)
经济(60004)
研究(57207)
管理(49964)
中国(45745)
理学(41303)
理学院(40769)
管理学(39891)
管理学院(39585)
科学(32488)
(32369)
(32346)
(29715)
研究所(26367)
中心(25275)
(24728)
财经(24057)
(23908)
(21922)
北京(21223)
(20735)
(20481)
师范(20277)
经济学(19512)
业大(19074)
农业(18952)
(18421)
财经大学(17893)
基金
项目(88251)
科学(69957)
研究(65177)
基金(64927)
(57502)
国家(57040)
科学基金(48192)
社会(41642)
社会科(39390)
社会科学(39374)
基金项目(33180)
(32590)
自然(30491)
教育(30349)
自然科(29834)
自然科学(29827)
自然科学基金(29316)
(28372)
资助(26141)
编号(25894)
成果(22614)
重点(20794)
(19890)
(19278)
课题(18966)
国家社会(17875)
(17698)
(17378)
教育部(17151)
大学(16811)
期刊
(75600)
经济(75600)
研究(52765)
中国(36492)
(25387)
(23171)
学报(22877)
管理(21573)
科学(21523)
教育(20697)
(20090)
金融(20090)
大学(17859)
学学(16288)
农业(14634)
财经(13065)
经济研究(12659)
技术(11784)
(11344)
业经(11139)
问题(9938)
(8919)
国际(8583)
(8488)
世界(7573)
理论(7115)
现代(6830)
改革(6706)
(6706)
(6649)
共检索到244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希  陈轩  
多年来,我国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尽管目前已放开贷款利率上、下限,但仍维持着贷款基准利率,形成贷款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并存的"利率双轨"局面。"利率双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市场利率向实体经济传导形成了阻碍,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以下简称LPR)形成机制,旨在促进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提高LPR的市场化程度,此次改革也是完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最后征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栋  
人民银行着力推进LPR改革,正是针对打通政策传导梗阻而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是中央银行中期政策利率理论的实践LPR体现中央银行中期政策利率理论思想"商业银行两部门"模型是改革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央银行的LPR政策逻辑有别于美联储,美国选择短期政策利率——联邦基金目标利率(FederalFundsTarget Rate,FFTR)为"利率锚"。其LPR的定价机制为短期政策利率加固定利差,美联储调整短期政策利率能通过货币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彭兴韵  
在后续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尽快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完善MLF利率形成机制、完善利率市场化的法律惩戒机制等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一在改革开放后的较长一段时期,中国实行了严格的管制利率,而且,那时由于中国金融市场不发达,中国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利率体系。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的加深,利率市场化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魏海瑞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取得全面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要素价格开放的重要体现。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沿着"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原则和"放得开、形得成、调得了"思路稳步推进,在逐步放开利率管制、持续培育市场利率体系、不断完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益平  纪洋  谭语嫣  
完全放开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的里程碑,但并不是终点。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是让利率作为资金价格真正反映供求信号,真正达到不同金融市场间有效的资金融通。从这个目标出发,无论是货币政策制定者、市场参与者,还是不同市场之间的有效协调,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期特别策划专题,约请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熊园  
本次LPR改革旨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和化解利率"双轨制"诸多弊端,后续我国利率中枢将趋于下降,但短期内房贷利率难以实质性下调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就LPR的报价方式予以调整,并于8月25日公布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改为盯住LPR的定价新方案。总体来看,本次LPR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关键一步,旨在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降和化解利率"双轨制"诸多弊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徐虔  王欢  
2019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宣布将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形成机制。随后,8月20日9点30分,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2019年8月20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1年期LPR为4.25%,5年期以上LPR为4.85%。其中,新的1年期LPR为4.25%,低于此前4.31%的水平,符合市场降息的预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陶然  王瑞民  
基于对上世纪80年代中国价格双轨制经验与"价格闯关"教训的研究,本文认为,不应在房地产全面泡沫化背景下过快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构筑坚实的金融微观基础并硬化地方政府与上游国有企业预算约束是有效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前提,实体经济改革亦应同步进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钢  赵昌文  
利率市场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后堡垒杨钢,赵昌文利率市场化是整个金融业市场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率市场化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已经在理论和实践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在1994年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重大举措中,最引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邵彦棋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存贷款市场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两套利率体系。其中,货币市场利率体系基本实现了市场化,央行通过调整政策利率和货币投放量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主要货币市场利率,而货币市场利率再加上一定的期限、流动性或风险溢价形成银行负债端(同业市场)和资产端(债券市场)价格。但是,存贷款市场利率具有一定刚性,往往并不会随着货币市场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从这个角度说,存贷款定价并非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远  
在2019年中央银行工作会议上,我国中央银行明确提出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稳妥推进利率"两轨并一轨",完善市场化的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目的是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行多年,推动利率"双轨"合二为一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最后一个关卡,也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关键的一个步骤。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红地  
2019年8月17日,中央银行发布"2019第15号公告"。公告称,为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宣布改革LPR形成机制,利率并轨改革最终落地。我国的LPR形成机制最终采用了"美国模式",即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的基础上加点。但与"美国模式"不同,我国LPR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基础上的加点幅度可以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但我们认为利率改革"双轨合一"并非简单的"合一",其中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许家富  李绮峰  
利率是并轨还是继续管制──兼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终极目标许家富,李绮峰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也是市场机制的基本要素。九十年代,中国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利率的市场化改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我国利率的市场化改革究竟应该走向何处,改革的目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纪洋  谭语嫣  黄益平  
中国经济具有金融双轨制的特点——同时存在正规和非正规两个金融市场,且存在价格和数量管制的双重扭曲。价格管制压低正规利率,使资金供不应求,数量管制应对正规市场的失衡,让部分企业优先融资,将其他企业挤到非正规市场。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需考虑双轨特点,既要减少价格扭曲,又要改变数量扭曲。本文构建了双轨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并佐以数值模拟,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不同金融市场具有异质性效果,将提高正规市场的融资成本约3.01—3.69个百分点,降低非正规融资成本约0.85—1.19个百分点。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纯的价格改革反而会全面推高利率,只有辅以数量改革,才能降低非正规利率,因此要同步推进数量改革与价格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宁   丁一兵   刘文轩  
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实践路径为基础,通过DSGE模拟仿真以及TVP-VAR时变分析,重新考量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研究发现:LPR改革等市场化措施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及其有效性,但会降低财政政策效率。此外,基于现实数据的测算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向实体经济进行传导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效率衰减,这再次表明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不应操之过急。LPR改革是在当下经济不确定性较强、经济复苏偏弱的背景下,中央银行稳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权宜选择。因此,应持续深化LPR改革,培育存款端的市场化基准利率,确保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