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5)
2023(5783)
2022(4666)
2021(4504)
2020(3774)
2019(8439)
2018(8578)
2017(15270)
2016(8583)
2015(9908)
2014(10140)
2013(9856)
2012(9684)
2011(8975)
2010(9476)
2009(8837)
2008(9487)
2007(8752)
2006(7962)
2005(7255)
作者
(29157)
(24570)
(24315)
(23120)
(15854)
(11852)
(10979)
(9585)
(9220)
(9049)
(8531)
(8523)
(8059)
(7948)
(7844)
(7444)
(7307)
(7280)
(7176)
(7157)
(6465)
(6186)
(6076)
(5646)
(5533)
(5464)
(5407)
(5382)
(5162)
(5069)
学科
(36702)
经济(36650)
管理(30115)
(27349)
(24143)
企业(24143)
方法(16149)
技术(12509)
数学(12383)
数学方法(12085)
(12040)
理论(9931)
中国(9406)
(9057)
业经(8435)
(7749)
(7507)
技术管理(6647)
(6591)
农业(6425)
资源(6228)
环境(6069)
(5886)
贸易(5882)
(5685)
(5446)
教育(5416)
(5348)
地方(5345)
银行(5321)
机构
大学(143577)
学院(140618)
(51801)
管理(50836)
研究(50784)
经济(50487)
理学(43220)
理学院(42665)
管理学(41575)
管理学院(41322)
中国(37479)
科学(34606)
(32636)
(27829)
(25775)
研究所(25507)
(23744)
(22651)
中心(22435)
业大(21894)
(21109)
师范(20885)
北京(20725)
农业(20501)
财经(18881)
(18094)
(17712)
技术(17402)
(17049)
师范大学(16923)
基金
项目(90167)
科学(69857)
基金(64172)
研究(63724)
(57763)
国家(57301)
科学基金(47613)
社会(38696)
社会科(36550)
社会科学(36535)
(35100)
基金项目(33321)
自然(31580)
自然科(30750)
自然科学(30735)
自然科学基金(30175)
(30035)
教育(29895)
资助(26746)
编号(25830)
成果(22378)
重点(21090)
(19865)
(19173)
(18921)
课题(18195)
创新(17785)
计划(17082)
科研(16888)
教育部(16382)
期刊
(61199)
经济(61199)
研究(39547)
中国(32201)
学报(27589)
科学(24916)
(23165)
管理(20081)
教育(19843)
大学(19728)
(18671)
学学(18205)
农业(16169)
技术(15237)
图书(10637)
财经(9891)
(9050)
(9049)
金融(9049)
技术经济(8858)
资源(8696)
(8669)
经济研究(8560)
科技(8344)
(8108)
业经(7948)
书馆(7646)
图书馆(7646)
问题(7600)
(7555)
共检索到2171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陈涛  李惠  张永娟  孙安  
数字人文致力于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深度融合,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推动着数字人文的发展与变革。文章从众多的数字技术中凝练出五类最常用的关键性技术,形成LIBRA技术体系,主要包括关联数据(Linked Data)、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IIIF)、大数据(Big Data)、资源描述框架(RDF)和人工智能(AI)。其中,资源描述框架和关联数据作为语义网的核心技术已在数字人文领域盛行多年;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作为新兴的技术已成为文化遗产机构开展图像资源研究的主流方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已引起了人类社会的剧变,强大的算力和智能的算法赋予人文研究新的范式和新的视野。可以说,LIBRA已成为或将成为数字人文建设的核心技术框架,并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在案例部分,文章从知识组织模型、数据存储模型和动态文本识别三方面探讨了LIBRA技术在构建多维度图像智慧系统中的深度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变化,LIBRA并非一成不变,新技术也会补充和重塑LIBRA体系,以助力中国数字人文的建设与腾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雅丽  陈新军  李纲  
在综述地租理论、产权理论和公共物品外部性理论等自然资源租金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渔业资源的经济特性,提出了渔业资源租金的理论框架及其计算方法。渔业资源除稀缺性外,还具有再生性、洄游性、共享性等特性。由于具有共享性以及存在所有权和产权分离等问题,使得渔民在捕捞作业中只重视使用捕捞权利,而忽视对捕捞种类的养护,因此在自由入渔情况下捕捞生产中存在"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我国近海实施渔业资源租金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借鉴国内外渔业资源租金研究方法,以近海鲐鱼(Scomber japanicus)资源为例,提出了鲐鱼资源租金计算的基本框架,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新荣  唐云飞  
本文从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X、Y、Z理论入手,阐述了几种主要的人性预设理论的逻辑关联及其演进的逻辑进程,探讨了X、Y、Z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吕涛  王春玲  王飞  
社会-技术系统转型近年来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形成了多层次分析框架、转型管理等理论。多层次模型认为,社会-技术系统转型是宏观环境、现有体制、创新利基相互作用的结果;转型管理理论将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看成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包括转型战略管理、转型策略管理和转型运作管理等层次。能源系统作为典型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国外关于社会-技术系统转型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中国社会-技术系统转型带来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傅志超  
效用理论及其在保险中的应用傅志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有的风险是可保的,有的风险是不可保的(如投机风险】。对于可保风险而言,它们可以分为两大类: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对客观风险来说,保险人可以根据过去同类保险标的发生损失的概率,确定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冰  王诺  
为研究物资流动的内在机理,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场的概念和原理,构建了物流场理论分析框架,对物资流动过程进行了场论分析,揭示了物资流动的机理:物流势差是物资流动的本质原因,物流场力是推动物资流动的直接力量。运用物流场理论较好地分析了中东原油出口的地域流动情况。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淑兰  马艳  
文章介绍了能值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和原理,并对美国波多黎各地区(PuertoRico)退化森林生态系统6种不同恢复重建措施进行了能值投入和产出分析,结果表明每公顷货币成本分别以经济林最高(9712$),自然演替林次之(1620$),外来物种入侵林最低(1217$);能量转换效率即能值转换率分别以涵养林最高(5.5×104sej/J),自然演替林次之(3.9×104sej/J),外来物种自发入侵林最低(2.0×104sej/J);能值货币价值以自然演替林最高(4006Em$),经济林次之(3044Em$),外来物种自发入侵最低(1554Em$)。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丽芬  
针对新开设课程的课时设置问题,鉴于专家评估法存在的不确定性现象,采用D-S证据理论融合不确定性信息的方法,将每位专家的意见综合为专家组的一致意见,使评估结果更为合理,并为其它课程的课时设置提供借鉴.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灿  吴垠  
明确划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资源产权利益分配关系既是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约束条件,更是研究的基本视角之一。分权型政府主导下的、有限制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在实践上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利分配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区域竞争,这必然会对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变革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建立一个从分权到合作的M型分权模型,可以解释我国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进程中政府间分权关系的演进趋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饶映雪  胡宝清  唐玉召  
虚拟资源战略的实施可以通过区域之间资源产品贸易,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将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之上,探求虚拟资源战略实施的影响因素,并在优化配置区域水土资源的前提下,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虚拟资源战略实施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邦彦  徐枫  
自从Black和Scholes(1973)提出连续时间的期权定价理论和Cox,Ross与Rubinstein(1979)提出二项式分布的间断时间的期权定价理论以来,期权理论不仅推动了国际金融衍生产品的蓬勃发展,而且广泛地应用到财务管理等其他各个领域。当期权理论应用在实物资产上时,即是“实物期权”(real op-tions)。近年来,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正引起人们越来越大的关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爱民  刘虎  邢华伟  
总结了生态位构建在自然选择压的改变、非基因继承、基因具有间接的相互作用和表型的双重角色等4个方面的理论;探讨了生态位构建在进化生物学、生态学协同进化、人类基因遗传和文化过程的关系、管理科学等相关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和发展前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健柏  钟美瑞  
本文介绍了实物期权产生的背景,概述了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应用,分析了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吕文基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人们往往感到商品价格提高了,该商品的市场需要额就要下降,价格下降了,商品市场需求额就上升,人们收入增加了,某些商品的市场需求额就会增加,而另一些商品的市场需求额就会减少。马克思在研究《资本论》时指出:“在需求方面,看来存在着某种数量的一定社会需要,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市场上有一定量的某种物品。但是从量的规定性来说,这种需要具有很大伸缩性和变动性。它的固定性是一种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肖杨  毛显强  
重新界定城市生态位的概念,将城市生态位定义为:在城市群的背景下,城市生命体从其城市群所在区域中所能获得的各种自然资源、生产资本、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各种资源的综合,包括各种资本或资源的数量和类型及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变化。从而为分析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新的视角。通过对城市生态位的时间轴线上的演变与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进行分析,探寻城市群的结构变化过程,研究城市间生态位的分异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通过京津冀城市群的案例分析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市和天津市极化作用明显,城市间生态位两极分化严重,中心城市的经济扩散作用体现不够充分,极化作用过强抑制了其它城市生态位的扩展,并且导致了中心城市大量占用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