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7)
2023(3592)
2022(2982)
2021(2750)
2020(2332)
2019(4875)
2018(4833)
2017(8758)
2016(4872)
2015(5357)
2014(4843)
2013(4607)
2012(4264)
2011(3783)
2010(4136)
2009(4114)
2008(4141)
2007(4019)
2006(3739)
2005(3510)
作者
(12729)
(10555)
(10493)
(9861)
(6687)
(5038)
(4650)
(3911)
(3904)
(3864)
(3602)
(3569)
(3450)
(3425)
(3291)
(3207)
(3166)
(3137)
(3083)
(2925)
(2781)
(2535)
(2461)
(2426)
(2417)
(2414)
(2375)
(2333)
(2119)
(2101)
学科
管理(19683)
(18543)
(17079)
企业(17079)
(16598)
经济(16572)
技术(10415)
技术管理(8528)
中国(6460)
(6287)
(5876)
银行(5871)
(5667)
业经(5048)
(4961)
方法(4907)
(4779)
(4531)
金融(4531)
地方(4194)
理论(3935)
数学(3685)
教育(3612)
数学方法(3593)
(3588)
制度(3423)
(3423)
(3332)
农业(3004)
体制(2998)
机构
大学(63038)
学院(62621)
(26482)
经济(25857)
管理(25089)
研究(21045)
理学(20475)
理学院(20277)
管理学(20010)
管理学院(19863)
中国(18442)
(14303)
(13214)
(12187)
中心(10952)
科学(10859)
财经(10354)
(9703)
(9658)
(9224)
北京(8490)
(8461)
师范(8404)
研究所(8347)
(8202)
(8126)
经济学(8034)
银行(7818)
(7668)
(7660)
基金
项目(37354)
科学(30484)
研究(29933)
基金(26733)
(22562)
国家(22329)
科学基金(19942)
社会(19889)
社会科(18891)
社会科学(18887)
(15474)
教育(13714)
基金项目(13526)
(12348)
编号(11649)
自然(11467)
自然科(11268)
自然科学(11265)
(11222)
自然科学基金(11075)
创新(10721)
成果(10404)
资助(10044)
课题(8828)
(8496)
重点(8357)
国家社会(8352)
(8328)
(7990)
(7927)
期刊
(33195)
经济(33195)
研究(23658)
中国(17627)
管理(12344)
(11717)
(10974)
金融(10974)
教育(10862)
科学(7411)
(7376)
学报(7058)
技术(6623)
大学(5926)
业经(5435)
财经(5381)
图书(5147)
学学(5102)
经济研究(5094)
(4692)
科技(4616)
(4171)
论坛(4171)
农业(4133)
书馆(4110)
图书馆(4110)
技术经济(4068)
问题(3959)
理论(3347)
(3244)
共检索到11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文森特·布鲁索  亚历山大·契埃路  阿兰·德瑞  靳航  
LIBOR(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操纵丑闻浮出水面后,各主要货币基准利率(如英镑、美元、欧元和日元的LIBOR利率)的可靠性及信誉受到严重质疑。为使市场对这些重要的参考利率重振信心,金融监管者们展开一系列讨论,试图找到合适的替代品来避免类似的操纵事件再次发生。保守派认为应维持原有货币市场秩序,采取温和的改革方法,而激进派则认为应对参考利率进行彻底洗牌。两派人马展开激烈的争论,由此产生如下几个问题:我们是否需要参考利率?操纵事件为什么会发生?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短期与长期调整如何进行?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郭建伟  陶勇  
正在披露的Libor操纵丑闻本质上是美英金融业的市场机制失灵与其政府监管部门的政府失灵的共同产物,更是美英为了维护其全球金融霸权的必然结果。有鉴于Libor的教训,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使其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中心;完善金融业的监管体制,尤其强化对外资银行业的监管;确保Shibor权威公正性,使其成为全球人民币金融产品定价的标杆利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翼  马光  
本文对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丑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我们检验了被中国证监会、深交所和上交所公开实施处罚的上市公司,发现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相关。这些特征包括公司控制人的类型,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董事长持股比例,以及领取报酬的监事比例。没有证据表明其他一些治理特征与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有关,包括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的数量,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监事会的规模等。我们还发现,一个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与当地的信用和法制发展水平相关。一个地区的信用水平越高,当地公司发生丑闻的可能性越小。另外,一个地区检察院立案的经济案件数越高,当地公司越有可能发生公司丑闻。而一省法院受理的经济诉讼案...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席彦群  柯湘萍  
一、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究竟采用何种模式? 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解释,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3种,即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日本模式。美国模式起源于英国,在美国达到顶峰。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而开始了漫长的大萧条时代。在此后美国国会和政府的调查中,大量美国公司利用非法手段操纵股市,进行内部交易以及通过信托投资牟取暴利等一系列公司黑幕被揭开。那场萧条的结果是筑成了美国经济模式的所谓防波堤:由公司董事会任命的行政班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陈游  
2012年7月,巴克莱银行承认在金融危机期间操纵LIBOR利率并同意向美英金融监管机构支付高达约4.62亿美元的罚款。巴克莱银行LIBOR操纵丑闻暴露了LIBOR利率形成机制的内在缺陷。由于缺乏公开、透明信息披露以及有效监督的金融体系,受利益诱惑类似巴克莱银行L I B O R操纵丑闻的出现只是早晚的事。本文分析了巴克莱银行LIBOR操纵丑闻的影响,通过对比我国SHIBOR利率形成机制,提出我国要吸取巴克莱银行LIBOR操纵丑闻的教训,未雨绸缪,进一步完善SHIBOR利率形成机制。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叶青山  
日本奥林巴斯公司财务造假以造假金额大、持续时间长引起全球震惊。本文从伦理视角对它进行了剖析,从东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伦理冲突分析了财务造假案得以揭露的原因,着重剖析了职业道德和公司伦理的共同沦丧导致了财务造假持续并隐藏20年。最后,结合我国现阶段的伦理现状,从伦理角度对财务造假治理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建立高层管理者道德自律与他律机制、推行现代集体主义观念、推进制度和伦理整合等三项措施。
[期刊] 改革  [作者] 申晚香  王霞  霸石  
北海批租土地中的丑闻揭密“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申晚香王霞霸石北海,这个坐落在北部湾上的宁静的海滨城市,在1992年春天,因为国有土地的炒作一下子喧闹起来了。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商云集于此,每天都有上亿元资金向这里滚动。仅几个月时间,房地产交易就达到了白热...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武彪  
美国相继爆发的部分公众公司财务欺诈和共同基金丑闻事件,与美国各监管机构针对这一系列事件所采取的快速、高效的应对措施,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广泛思考。在出台的一系列针对性文件中,《2004共同基金改革法案》被业内人士给予了较高评价,被认为可能对美国共同基金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①本文通过对美国基金丑闻的回顾和该事件最新进展情况的介绍,结合《2004共同基金改革法案白皮书》对《2004共同基金改革法案》进行了简要述评,以期对我国基金业的发展有所启迪。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醋卫华  
本文以2003~2008年受到证监会处罚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了声誉机制对公司董事会构成的影响。我们发现这些公司董事会的构成在丑闻发生前后有明显变化,尤其是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回归结果显示,独立董事的比例与声誉惩罚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发生丑闻的公司为了重建企业声誉和挽回投资者的信心,会通过增加董事会中独立董事所占的比例以加强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声誉机制的公司治理效果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同时也拓展了董事会构成变化的研究,依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俞林  孙明贵  
借鉴Coombs对产品丑闻后信任危机的类型划分,使用准实验室法,采用真实品牌、虚拟事件对产品丑闻后信任危机及消费选择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产品丑闻导致的信任危机的严重程度对消费选择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信任危机严重程度越高,消费者负面情绪越强烈;消费者负面情绪在信任危机与消费选择间具有一定的中介作用,并对其消费选择有正面影响;产品丑闻发生的信任危机对食品行业的负面影响大于其他行业。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何浏  王海忠  
层出不穷的品牌负面信息,既伤害了品牌的形象评价,也对品牌代言明星及广告代理服务业的利益带来损害。文章通过两个实验,研究考察了品牌发生丑闻后对代言明星的负面影响。结果发现:品牌丑闻对品牌形象的评价确实造成很大危害,同时也给代言明星带来负面影响;品牌丑闻的负面影响,依丑闻类型不同而异,同时与代言合同签订时的具体情境有关;能力型品牌丑闻的负面影响溢出比道德型的要强,但仅表现在代言人低过失代言情境下,在高过失情境下无差异。研究结果对品牌维护管理、广告代言管理等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借鉴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双建  李俊青  赵旭霞  
针对中国家庭股市参与率不高这一现象,文章在信号传递模型框架下,建立了内含公司丑闻信号和社会信任机制的家庭股市参与决策模型,分析了公司丑闻和社会信任对家庭股市参与决策的影响。此外,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估计结果发现:公司丑闻显著降低了家庭参与股市概率,而提高社会信任水平可以降低公司丑闻对家庭股市参与的负向影响,提高家庭参与股市概率。政策启示在于加强公司治理进而减少公司丑闻的发生,提高家庭社会信任水平可以有效地解决家庭股市参与率不高问题。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倪淑慧  胡海峰  
从2002年安然公司财务造假事件到2016年富国银行账户欺诈丑闻,美国大公司欺诈丑闻接连不断。研究21世纪以来美国主要大公司欺诈丑闻后,本文发现制度的缺陷,包括不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不合理的薪酬制度,让欺诈行为有漏洞可寻;但制度内在的诱导机制,包括监管部门执法不力,特别是华尔街"利润至上"价值观渗透至普通投资者,使得大公司欺诈丑闻不再是一个偶发现象,而成为美国当前制度下的常态;最后给出相关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