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4)
2023(15944)
2022(14150)
2021(13411)
2020(11586)
2019(26468)
2018(26805)
2017(51028)
2016(28645)
2015(32670)
2014(33122)
2013(32634)
2012(30588)
2011(27384)
2010(27708)
2009(25488)
2008(25511)
2007(22848)
2006(19745)
2005(17277)
作者
(87475)
(72939)
(72594)
(69244)
(46283)
(35235)
(33130)
(28892)
(27621)
(26139)
(24929)
(24582)
(23313)
(23197)
(22910)
(22749)
(22487)
(21662)
(21043)
(20797)
(18599)
(18162)
(17981)
(16622)
(16479)
(16464)
(16209)
(16126)
(14909)
(14793)
学科
(109721)
经济(109592)
管理(78466)
(73550)
(60702)
企业(60702)
方法(53369)
数学(46293)
数学方法(45670)
(30342)
(29283)
(28573)
中国(28175)
业经(22998)
地方(22241)
(21756)
(20049)
贸易(20038)
理论(19936)
农业(19752)
(19383)
(18123)
(17977)
财务(17889)
财务管理(17844)
(17227)
银行(17143)
企业财务(16810)
环境(16307)
(16261)
机构
大学(411357)
学院(409342)
管理(154794)
(151988)
经济(148220)
研究(140874)
理学(133464)
理学院(131844)
管理学(129028)
管理学院(128313)
中国(104153)
科学(94521)
(89444)
(79314)
(74685)
(70451)
业大(69092)
研究所(68550)
中心(64545)
农业(62886)
(62068)
北京(56651)
财经(56133)
(55378)
师范(54690)
(50921)
(50803)
(50049)
技术(47092)
(44451)
基金
项目(279577)
科学(214882)
基金(198267)
研究(196911)
(176295)
国家(174848)
科学基金(146323)
社会(117840)
社会科(111250)
社会科学(111213)
(111147)
基金项目(105819)
自然(99180)
自然科(96796)
自然科学(96763)
自然科学基金(94954)
(94325)
教育(91376)
资助(83106)
编号(81210)
成果(66836)
重点(63632)
(60249)
(58980)
课题(56997)
(56723)
科研(54559)
计划(54043)
创新(53036)
大学(51215)
期刊
(167077)
经济(167077)
研究(115103)
中国(79163)
学报(77750)
(71483)
科学(66834)
大学(56503)
(54583)
管理(54506)
学学(53289)
农业(48826)
教育(47994)
技术(36160)
(32272)
金融(32272)
业经(27463)
财经(26678)
(26240)
经济研究(25867)
图书(22685)
(22665)
(22081)
问题(22002)
科技(20539)
业大(20467)
技术经济(19708)
理论(19247)
资源(18743)
统计(18314)
共检索到598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谦  陈景玲  孙治强  
目的寻求快速准确确定各种农林植物冠层透光率及其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方法,以及通过冠层分析确定农林植物冠层消光系数的方法。方法应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和LI-1400数据采集器连接LI-190、LI-191传感器,测定了高秆作物(玉米)、矮秆作物(大豆)和林木群体(楸树、白蜡、栾树苗圃幼林冠层)的LAI、叶倾角、冠层开度及群体透光率。结果(1)LAI-2000测得的冠层开度,与全天群体透光率相关非常密切。相关系数达0.9308,回归直线的截距为0.015,接近于0,斜率为1.0668,接近于1。所以,完全可以使用冠层开度估计透光率。阴天比晴天估计效果更好。(2)用实测的LAI和群体透光率,准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郭素娟  熊欢  邹锋  吕文君  李广会  谢鹏  彭晶晶  
采用WinsCanopy 2006a冠层分析仪测定燕山地区迁西县23个典型的板栗园115棵板栗树的冠层光辐射参数,通过计算获得光合有效辐射(PAR)透过率与消光系数K,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采用LI-3000C叶面积仪测定叶面积指数(LAIdi),与冠层分析仪提供的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LAIin)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1)板栗冠层光辐射参数中,林隙分数、开度和叶面积指数与冠下总辐射和定点因子显著相关,并且不同树体间差异较大,表明林隙分数、开度、叶面积指数对板栗冠层光截获能力影响较大,而平均叶倾角与冠层光辐射其他参数无显著相关性。(2)叶面积指数LAI(Ellips)-Lin与L...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静  李历琪  徐永福  李家湘  吴磊  喻勋林  
【目的】为了探究湖南省特有种子植物分布特征,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的保护工作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基础。【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考证,并结合近二十年的野外考察,整理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名录及其地理分布情况,并将湖南特有种子植物县域尺度分布图与省内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叠加,分析了科属特征、区系成分、分布特点及保护状况。【结果】湖南共有特有种子植物115种,隶属于36科64属,其中草本植物占多数(58.26%);含有5种及其以上的科有苦苣苔科、杜鹃花科、菊科、禾本科、毛茛科、荨麻科共6个科,属有报春苣苔属、杜鹃属、楼梯草属共3个属;属的区系成分表现为温带成分(48.44%)略多于热带成分(35.94%),亚热带地区过渡性质明显;省内特有种子植物主要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且保护区的分布范围和密度与特有种子植物的分布状况基本符合,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结论】湖南特有种子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植物区系成分复杂,具有亚热带地区的过渡性质,与湖南的地理位置及地形环境相符合;特有种子植物集中分布于南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北部及东部地区未出现分布中心;多数特有种子植物因分布于保护区内可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对其生存及保护状况做出评价,确定濒危等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鹏文  戴俊英  
通过测 定不同 种植密度 玉米群体 的光能 分布,研 究了群 体光 能分 布特 征对 玉米 产量 和品质的影 响。结果 显示,只 有光照条 件适宜的 群体,才 能充分 利用 光能, 并可 获得 高产 优质 的玉 米子粒。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全军  于秀波  胡斌华  
湿地植物群落是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初级生产者,维持和承载着湿地生态系统各种各样的物理过程和生物功能,其结构、功能和生态特征能综合反映湿地生态环境的基本特点和功能特性。湖泊湿地水位波动及其带来的环境梯度变化对湿地植物群落的影响是生态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2010年10月到2012年2月在鄱阳湖南矶湿地设置57个固定样方开展植物群落的高度、植物种类、数量,优势种高度及植物的物候学特征逐月观测,研究了鄱阳湖南矶湿地植物群落生长发育过程以及植物群落时空变化特征,并且对这些特征的可能形成原因以及其和鄱阳湖水位波动的关系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认为,受鄱阳湖水位周期性波动和湿地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晓鸣  叶寿德  陈勇  毛玉芬  王自力  王绍云  
白蜡虫在寄主上的分布与方向和寄主枝条的位置有关,不同虫期分布特征不同。在定叶期,白蜡虫种群在方位上差异不太大,但雌雄虫在方位分布上有明显差异。种群数量分布依次为东(28.05%),南(26.55%),西(25.06%),北(20.34%),雌虫依次为东(32.16%),南(27.36%),北(20.34%),西(18.65%);雄虫依次为西(30.76%),南(25.84%),东(24.29%),北(19.1%);在枝条位置上,种群数量分布依次为基部(65.71%)、中部(23.95%)和梢部(13.18%)。在定杆期,雌虫定杆数量分布依次为梢部(49.11%)、中部(28.80%)和基部(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更多视频见万深官网:www.wseen.com[典型用户]中科院成都山地所、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中国农科院蔬菜所、中国农科院遗传所、中国林科院亚林所、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所、新疆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安徽省农科院、山东省林科院、湖南省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四大[独立版]可任意组合1、叶分析:叶面积大批量分析,病斑虫损分析、叶色分析、叶绿素含量估计,及作物冠层分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星元  张璐  马丁  蔡琳颖  
为了探明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光环境特性与林下植被生长型和生活型的关系,采用经典群落学调查方法和半球面影像技术,定量研究了在林下、林隙边缘和林隙中心这3种冠层结构下,植物生长型和生活型的数量特征及其对不同冠层结构参数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冠层结构下,乔木和灌木的优势地位明显,草本与藤本在林下的生长优势最弱,而蕨类最适于在林隙边缘生长;不同冠层结构下的植物生活型均表现为先增后减,说明林隙边缘的生活环境更适合植物群落的生长。(2)Kruskal-Wallis分析表明,草本和灌木,以及小高位芽、矮高位芽和地上芽植物在不同冠层结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CCA排序表明不同生长型和生活型植物对冠层结构参数的响应不一致。在林下和林隙中心,物种分布受到林冠开度、叶面积指数、林下直射光、散射光和总光照这5个冠层结构参数的影响;而在林隙边缘,物种分布只与林冠开度、叶面积指数和林下散射光有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倩  伍红燕  宋桂龙  孙盛年  杨欣宇  刘嘉鑫  张军  
本研究通过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鹫峰林场内同一岩石边坡(35°)条件下"荆条(Vitex negundo)+荆条"、"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胡枝子"、"荆条+胡枝子"3种植物配置,采用完全分层(0–5 cm、5–10 cm、10–15 cm、15–20 cm、20–25 cm、25–30 cm)挖掘法和根系分析系统分径级(D≤2 mm、2 mm 5 mm)根系扫描法,研究其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和根系密度等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和抗拔力特征,为探讨不同植物配置模式下的根系垂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护坡性能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种植物配置根系垂直空间分布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的趋势。在0–5 cm土层深度中,根长百分比和根干重百分比中最大的植物配置分别是"荆条+荆条"和"胡枝子+胡枝子",占比均超过了整个土层的一半;根长密度最大的是"荆条+荆条";比根长最大和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是"荆条+胡枝子"。5–20 cm土层中,根长百分比、根干重百分比、根系密度和比根长最大及根系削弱系数最优的均是"荆条+胡枝子",且与其他2种植物配置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郑子成  刘敏英  李廷轩  
【目的】探索和了解茶园土壤有机碳的稳定性及碳固持能力。【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植茶年限为15 a、22 a、30 a和50 a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结果】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减小,团聚体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和可矿化碳含量增加,最大值主要集中于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静  左李娜  程军回  刘耘华  盛建东  赵红梅  
地理分布范围反映物种在一定空间中所占的分布面积,体现着物种适应环境的能力。以2011-2013年对新疆草地397个样地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集合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收录的优势种植物分布点位数据,以及《新疆植物志》对其的记录信息,在ArcGIS软件上以县域为基本单位,用生物区划法计算新疆草地优势种地理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在物种、功能群和分类水平上分布特征。结果显示:1)本研究所涉及的169种优势种植物,按地理分布范围可分为窄布种(0.15万~5.4万km~2)]、中等分布种(5.5万~13.9万km~2)、广布种(14.1万~30.8万km~2)]和极广布种(31.5万~96万km~2)] 4类。其中,窄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各包括42个优势种,而中等分布种有43个优势种。2)在科水平上,窄布种和中等分布种主要由菊科植物组成,而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禾本科植物组成。3)在光合途径和生活型方面,窄布种、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均由C4植物和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主导。在生态型方面,窄布种主要由中生植物组成,而中等分布种、广布种和极广布种则由旱生植物组成。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新疆草地优势种植物地理分布范围,提供了可视化的资料和数据支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清春  李晖  李晓笑  
结合文献资料和野外调查,定量分析了中国冷杉属Abies Mill.植物的地理分布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分布格局,并探讨几种珍稀濒危冷杉属植物孤岛状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1)川西滇北横断山区是我国冷杉属的现代分布中心和变异中心;(2)随着经度、纬度的增加,冷杉属植物物种多样性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分布格局,在98°~104°E、26°~30°N之间,冷杉属种数分布最集中;同样,垂直分布格局也呈现相似的趋势,在2 600~3 600 m的中高海拔冷杉物种数较多;(3)冷杉属植物分布的海拔高度随经度的减小而上升,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4)冷杉属植物喜湿冷的特性和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该属几种冷杉的濒危现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成  刘丛强  宋照亮  刘占民  郑厚义  
该文研究了贵州喀斯特山区植物和土壤C、N、S含量特征、垂直变化特征以及植物与土壤C、N、S之间、植物-土壤间C、N、S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植物C、N、S平均含量分别为45.13%、2.02%、0.61%,C、N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S含量明显高于我国其他地区;不同植物种C、N、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土壤上植物C、N、S含量差异不显著;石灰土C、N、S含量均高于黄壤C、N、S含量,但两者的C、N、S含量差异未达到显著程度;植物C、N、S随海拔的变化不明显,而土壤C、N、S均明显地随着海拔增加而增加。相关分析表明:植物C、N、S之间、垂直变化上植物与土壤之间C、N、S的相关关系基本不显著,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谞  潘保柱  赵耿楠  朱朋辉  王昊  李荣辉  
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长江源区是长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系统的天然屏障,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最敏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浮游植物作为水体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其群落结构对反映水体质量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探究长江源区水环境特性和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于2018年3月份与10月份对长江源区10个典型河段的水环境因子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显示:10月份各调查河段流速、浊度、水温及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比3月份高;同一月份中,楚玛尔河的浊度、盐度、电导率等水环境参数均显著高于其余河段;两个月份各调查河段的pH、溶解氧以及亚硝酸盐氮等指标差异不显著。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28属58种,其中以硅藻、绿藻和蓝藻物种数占优,分别占总数的79.3%、10.4%和8.6%。调查期间,长江源区浮游植物密度在6.06×10~4~39.90×10~4 cells·L~(-1)之间,平均生物量为0.59 mg·L~(-1)。浮游植物优势种有美丽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脆杆藻(Fragilaria sp.)、针杆藻(Synedra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小球藻(Chlorella sp.)等。两个月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06和3.12,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值为1.17和1.52,Pielou均匀度指数(J)均值为0.90和0.82。结合水体营养盐指标、浮游植物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水质评价,长江源区水质总体呈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状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朝英  郑路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