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
- 2023(1490)
- 2022(1394)
- 2021(1240)
- 2020(1145)
- 2019(2411)
- 2018(2446)
- 2017(4042)
- 2016(2792)
- 2015(3113)
- 2014(3218)
- 2013(3210)
- 2012(3199)
- 2011(3020)
- 2010(3261)
- 2009(3159)
- 2008(3197)
- 2007(3117)
- 2006(2874)
- 2005(2896)
- 学科
- 济(7419)
- 经济(7400)
- 管理(7130)
- 业(6265)
- 企(5069)
- 企业(5069)
- 学(4381)
- 制(3468)
- 农(3201)
- 中国(3145)
- 财(2873)
- 银(2516)
- 银行(2504)
- 教育(2415)
- 行(2409)
- 地方(2228)
- 方法(2044)
- 制度(2040)
- 度(2040)
- 农业(2026)
- 业经(1964)
- 体(1961)
- 理论(1823)
- 及其(1748)
- 融(1740)
- 金融(1738)
- 税(1700)
- 税收(1613)
- 害(1611)
- 收(1595)
- 机构
- 大学(40602)
- 学院(39298)
- 研究(16422)
- 农(13915)
- 中国(12766)
- 科学(12570)
- 农业(11085)
- 济(10933)
- 经济(10481)
- 管理(10434)
- 所(9764)
- 京(9473)
- 省(9153)
- 江(9086)
- 业大(9059)
- 研究所(8769)
- 中心(8257)
- 理学(8032)
- 理学院(7812)
- 管理学(7523)
- 管理学院(7453)
- 财(7360)
- 农业大学(6861)
- 州(6774)
- 室(6692)
- 技术(6376)
- 业(6341)
- 北京(5802)
- 部(5795)
- 范(5649)
共检索到738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贤亮 靳朝晖 黄莎妮 陈鹤 李莉 孔祥会
抗菌药物的应用能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进行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但水产动物养殖中滥用和误用抗菌药物导致耐药细菌的产生、养殖水环境污染和养殖动物药物残留等一系列问题,应对和解决抗菌药物在水产动物养殖中的滥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抗菌药物杀菌、组织细菌清除、细菌攻毒、鱼体存活率统计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等方法,探究外源L-半胱氨酸添加对氟苯尼考杀菌作用的影响。体外杀菌结果显示,4.00 mmol/LL-半胱氨酸可使20.00~200.00μg/mL氟苯尼考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杀菌效率提高1.9~11.1倍,其联合用药的杀菌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组织细菌清除结果显示,相比单独使用氟苯尼考,L-半胱氨酸与氟苯尼考合剂对鱼体肝脏、脾脏和肾脏组织中嗜水气单胞菌的清除能力提高4~16倍。细菌攻毒后,采用注射和口服L-半胱氨酸或/和氟苯尼考进行治疗,结果发现L-半胱氨酸与氟苯尼考合剂可大幅提高黄河鲤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抗感染能力。同时,单独添加L-半胱氨酸也能促进组织细菌的清除和鱼体的抗感染能力。细菌MIC测定结果显示,添加1.00~4.00 mmol/L L-半胱氨酸使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提高2~4倍。由此推测,L-半胱氨酸可能通过增强嗜水气单胞菌对氟苯尼考的敏感性,从而提高抗菌药物对鱼体细菌感染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L-半胱氨酸作为氟苯尼考的增效剂不仅可提高抗菌药物的防治效果,而且可大幅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量,对嗜水气单胞菌的防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昌福 王敏
本研究测定了17种抗生素对24株嗜水气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从湖北和安徽各地患病鱼上分离的菌株对大多数供试药物都高度敏感,而从广东中山的患病翘嘴鳜和斑鳢上和从湖北黄石、荆沙等地患病中华鳖上分离的菌株则对四环素类、氨基甙类和大环类酯类的部分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推测滥用抗生素和用药方法不适当是导致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钟秋怡 徐霞 张震 丁艳锋 王绍华 李刚华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叶面喷施N-乙酰-L-半胱氨酸(NAC)对机插水稻缓苗的调节效应。[方法]以常规粳稻‘宁粳7号’为供试品种,于移栽前2d傍晚连续喷施不同浓度NAC;设置4个处理:喷施清水(CK)、20 μmol·L~(-1) NAC(F-NAC_(20))、200 μmol·L~(-1) NAC(F-NAC_(200))、2 000 μmol·L~(-1) NAC(F-NAC_(2000)),研究其对水稻分蘖发生、秧苗形态指标(株高、茎基宽、根系形态指标)、叶绿素含量、抗氧化系统(SOD、POD、CAT活性)、AsA-GSH循环(APX和GR活性、AsA和GSH含量)以及MDA、H_(2)O_(2)含量的影响。[结果]NAC显著提高移栽后GR的活性,促进GSH积累,减少H_(2)O_(2),缓解氧化损伤,维持细胞稳定性,降低MDA含量,使叶绿素降解减少,并显著促进根系生长、伸长,促进秧苗扎根立苗、分蘖发生,显著提高成熟期有效穗数;其中F-NAC_(2000)综合效果较好:栽后2 d时,其与CK相比,GR活性提高6.4%,GSH含量提高92.2%,H_(2)O_(2)减少25.7%,MDA含量降低26.3%,从而减轻光合色素的降解,使叶绿素含量提高19.3%,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36.6%,并且使根尖数增加了164.7%,根长提高了101%,根粗增加了26.8%,改善了秧苗栽后生长,栽后7d时单株茎蘖数较CK提高2.3%,成熟期有效穗数比对照多0.4个/株。[结论]叶面喷施NAC能够缓解植伤对机插稻造成的负面影响,缩短缓苗期,促进栽后分蘖发生,其中2000μM效果最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金晓霞 秦智伟 周秀艳 武涛
【目的】克隆黄瓜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cDNA,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分析,为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对乙烯利诱导黄瓜茎尖SSH文库的筛选,采用RT-PCR和电子克隆技术,获得黄瓜CsSAHH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NCBI编号:HQ444960,CsSAHH)。运用半定量RT-PCR,分析CsSAHH基因在乙烯利诱导后的茎尖和雌雄花不同部位的表达。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CsSAHH基因的蛋白结构。【结果】黄瓜CsSAHH基因的cDNA全长1 545 bp,编码485个氨基酸,其理论上的等电点pI=5.66,分子量MW=53.1 kD。CsSAHH基因在黄瓜茎尖受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晓利 彭彬 占爱思 古小彬 杨光友
采用牛津杯法和二倍稀释法,选择五倍子、黄芩、杨树花等10种中草药对从四川地区患"出血病"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上分离的10株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兽医方剂配伍的特点初步筛选了5种中草药组成4个复方(A、B、C、D),并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10株病原菌对五倍子、连翘、杨树花、黄芩、穿心莲较为敏感,其中五倍子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大于20 cm;4个复方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中复方C(五倍子、穿心莲、杨树花)的抑菌效果最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单晓枫 张洪波 郭伟生 钱爱东
用平板划线法或点种法对212株分离自养殖水体和水产动物胃肠道的细菌进行筛选,得到1株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有拮抗作用的细菌MLS-7。经过生理生化的初步鉴定,该菌为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MLS-7上清液抑菌试验和共培养试验表明其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进一步对MLS-7抑菌谱进行测定,确认其对鱼源的病原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胡彩虹 夏枚生 熊莉 许梓荣
采用尼罗罗非鱼上皮细胞培养模型,观察嗜水气单胞菌对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研究载铜蒙脱石对细菌粘附的阻断作用及其对细菌粘附引起鱼上皮细胞膜生物特性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嗜水气单胞菌与鱼上皮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粘附作用,粘附率大小顺序为鳃上皮>皮肤上皮>肠上皮细胞。载铜蒙脱石均显著降低了嗜水气单胞菌对鳃、皮肤和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P<0.05),而且对不同上皮细胞的粘附阻断率无显著差异。嗜水气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膜生物特性发生了显著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后,胞浆游离钙和细胞膜磷脂酶A2活性显著上升。载铜蒙脱石可显著降低由于嗜水气单胞菌粘附鱼上皮细胞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莫金凤 姜兰 吴灶和
为了解乌鳢源舒伯特气单胞菌WL-4菌株的生理生化、生长特性、致病因子等生物学特征,以及其对多种药物的敏感性,使用细菌生化鉴定仪检测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比较不同温度、盐度及p H条件下菌株的生长特征;通过人工回归感染分析菌株的致病性,测定相关的毒力因子并采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基因;采用微量二倍稀释法测试菌株对2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结果发现,与模式菌株(ATCC43700)相比,两菌株的大部分生理生化特性相同,16S R RNA基因比对,相似度达99.9%;WL-4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最适生长盐度为5,最适生长p H为7;29°C时,腹腔注射感染乌鳢苗种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达 吴小卡 荆雅玮 左佳坤 米荣升 黄燕 陈兆国 王成明 韩先干
[目的]细菌的sah H基因编码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 H),该酶参与细菌的甲硫氨酸循环(AMC),调控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方法]通过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Bru-sah H和p ET28a-Pse-sah H,分别表达布鲁菌(Brucella abortus)S2308株和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O1株的Sah H重组蛋白Bru-Sah H和Pse-Sah H。将纯化后的Bru-Sah H、Pse-Sah H以及我们前期表达纯化的禽致病性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钧 彭民毅 罗华平 胡大胜 黄艳华 温华成 施金谷 彭亚
在离体条件下,以36℃培养48 h为1代,测定5株黄颡鱼源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对氟苯尼考的耐药性获得与消失速率。结果显示,试验菌株在含有氟苯尼考的药物培养基中经连续传代诱导7代后,对氟苯尼考均获得了较高且稳定的耐药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上升了8~64倍;将已获得高耐药性的试验菌株接种在不含药物的营养肉汤培养基中连续传代至第5代后,MIC值呈稳定状态,但耐药性的消失速率很慢,其中As-004菌株的MIC值不变,其他4株菌株的MIC值也仅下降了50%。试验结果为水产养殖中科学选药和规范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在生产实践中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黄颡鱼 温和气单胞菌 氟苯尼考 耐药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宏达 金丽华
将病鳖进行细菌分离,获得的菌株经细菌学鉴定,致病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病鳖食欲减退以至不吃食,反应迟钝;颈部充血,腹甲严重充血,甚至出血、溃疡,体表可见形成的疤痕;口腔、舌尖和鼻孔充血,甚至口、鼻孔中流出血水;肝脏、肾脏、脾脏肿大,有坏死病灶。组织病理观察表明:大量细菌侵入肺、肾、脾、血液、心脏和肌肉等器官组织,造成出血以及全身性组织损害,组织细胞出现肿胀、颗粒变性、玻璃样变和坏死崩解;血管壁严重受损,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血管内以及器官组织血液中大量红细胞变形、碎裂、溶解,呈现溶血性贫血,血液中白细胞数量极少,病变区无白细胞浸润现象。病鳖由于血细胞广泛受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祖国掌 余为一 李槿年 李郁
从鲫鱼肌肉和脏器先后分离到四株嗜水气单胞菌Dy、xA、xA5和xA6。与南京农业大学惠赠的嗜水气单胞菌J—1株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鉴定。结果表明:1.五株细菌在培养特性、生化特性和药敏特性方面,除在分解水杨素和蔗糖能力以及新生霉素和新霉素敏感性等指标外,其他均基本一致;2.Dy、xA5和xA6同J—1一样能致死小白鼠和鲢鱼,而xA却不能;3.在与兔抗J—1抗血清的凝集反应中,Dy、xA5和xA6呈强阳性反应,而xA呈弱反应。这些结果表明,从不同地区分离的四株气单胞菌在致病性和抗原结构方面均存在差异。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致病性,抗原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