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82)
2023(4220)
2022(3550)
2021(3435)
2020(2978)
2019(6590)
2018(6554)
2017(11816)
2016(6745)
2015(7541)
2014(7438)
2013(7216)
2012(7014)
2011(6000)
2010(6388)
2009(5814)
2008(6150)
2007(5747)
2006(5090)
2005(4563)
作者
(22157)
(18321)
(18161)
(17463)
(11665)
(8984)
(8447)
(7192)
(6923)
(6658)
(6323)
(6200)
(5958)
(5952)
(5891)
(5800)
(5632)
(5459)
(5342)
(5325)
(4618)
(4523)
(4452)
(4153)
(4153)
(4141)
(4125)
(4099)
(3828)
(3748)
学科
(22783)
经济(22754)
管理(17529)
(14207)
(12265)
企业(12265)
方法(11202)
数学(9230)
数学方法(8838)
(8566)
(7085)
(6619)
银行(6604)
(6599)
中国(6381)
(6254)
(5884)
金融(5882)
理论(5155)
(4849)
(4637)
地方(4475)
(4457)
财务(4438)
业经(4429)
财务管理(4413)
企业财务(4161)
体制(4032)
(3859)
(3579)
机构
大学(96628)
学院(94981)
研究(34902)
管理(31000)
(29979)
经济(28922)
中国(28514)
科学(25917)
理学(25882)
理学院(25411)
管理学(24306)
管理学院(24159)
(22887)
(19617)
(19479)
研究所(17644)
中心(16995)
业大(16678)
(16448)
农业(15868)
(15610)
北京(14442)
(13673)
师范(13459)
(13118)
(12661)
(12628)
财经(12556)
技术(12449)
(11558)
基金
项目(62664)
科学(48307)
基金(45496)
(42073)
国家(41801)
研究(39778)
科学基金(35025)
自然(25875)
自然科(25355)
自然科学(25349)
自然科学基金(24827)
(24339)
基金项目(23771)
社会(22894)
社会科(21747)
社会科学(21741)
(21506)
资助(19553)
教育(18495)
编号(15226)
重点(14552)
计划(13806)
成果(13166)
(12614)
科研(12578)
(12144)
科技(12108)
(12029)
创新(11450)
课题(11225)
期刊
(34592)
经济(34592)
研究(26825)
中国(22516)
学报(21972)
科学(17839)
(17561)
大学(15659)
学学(14851)
(14390)
管理(12313)
农业(11977)
教育(10974)
(10062)
金融(10062)
技术(8772)
统计(7393)
(6559)
业大(6381)
(6227)
财经(6130)
(6019)
图书(6002)
决策(5674)
(5244)
农业大学(5218)
经济研究(5092)
技术经济(4692)
资源(4642)
科技(4631)
共检索到150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建民  苏巧梅  杜孙稳  
研究目的:探讨分析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引入到地表形变监测中的可行性,以防治矿区地质灾害的发生或重新利用矿区土地资源。研究方法:将监测区域网格化,以监测点两期的监测数据作为样本点,将高程变化量和坐标变化量当作随机变量,运用Kriging插值方法估值网格点沉降量的大小,并运用监测成果绘制了监测区沉降等值线图,对监测成果进行分析及变异函数的评价指标计算。研究结果:监测"盲区"表现出形变量稳定,标准方差较小,插值结果可靠。研究结论:将Kriging空间插值方法运用到地表形变监测中,可实现从整体上宏观地监测整个区域的形变情况。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古丽米热·甫拉提   张学霞   胡韵哲   王景萍  
受全球气候变暖、冻融作用、地壳运动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变对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造成一定威胁。松嫩平原黑土区是中国重要的耕地后备资源,同时也是典型的季节性冻土区,以往的冻土地表形变监测集中在青藏高原等地区,对松嫩平原等高纬度地带的地表形变监测鲜有提及。论文利用68景Sentinel-1合成孔径雷达影像数据,通过D-InSAR技术获取2016年和2021年松嫩平原黑土区融化期、冻结期地表形变结果,通过空间自相关、变化矩阵和平均中心探索地表形变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断裂带、地下水和土地利用方式分析地表形变成因,主要结果如下:(1)融化期形变量均值较冻结期高且变化幅度明显,融化期形变量平均值113 mm,范围为-63~244mm;冻结期形变量平均值23 mm,范围为-64~120 mm;2016—2021年同一季节地表形变量范围呈现收敛特征。(2)松辽盆地季节性地表形变呈现“冻胀融沉”规律,小兴安岭西部山麓地带形变微小;融化期内沉降区逐渐朝东北方向移动,抬升区由东北向西南转移;冻结期内沉降区由绥化市向西部齐齐哈尔市辐散,抬升区由西北部向中南部转移。(3)地表形变量高值区位于断裂带沿线破碎带,地表抬升与岩石富水程度空间分布重合。(4)土地利用方式影响地表形变量,空间上显著相关,其中耕地发生地表形变的情况最普遍。松嫩平原黑土区地表形变呈现季节性分异、年际波动的特征,实时监测地表形变并探究其影响因素可以为农耕管理、地下水调控以及地质灾害预防等提供现实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熊轲  詹宇  Issaak Parcharidis  杜杰  第宝锋  
地震及其次生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引发的松散物质(即震损物源)剧烈迁移会给震区环境与安全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8·8"九寨沟地震发生后,大量的震损物源加剧了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及湖泊淤积风险。获取震损物源的分布与数量,是减少灾害风险与保护湿地景观的基础。因此,利用DInSAR技术实施地表形变监测,基于形变数据,再结合光学遥感数据解译和实地观测,估算九寨沟景区震损物源,解析空间分布与数量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地震在震中的西北侧造成了较大的沉降形变,在震中东南侧也产生了轻微隆起形变,雷达视线向形变量达-23~11 cm;景区震损物源呈带状分布,沿沟谷和道路较为发育,以五花海区域最为集中,估算数量达1. 658×10~5m~3。研究结果将为九寨沟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防治及河湖湿地的绿色防淤提供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军  
轨道交通工程有地下工程、高架工程和地面线路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周期长、工程风险高等特点,复杂的地质和环境条件给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带来诸多难题,为保证工程建设施工安全和顺利实施,工程形变监测尤为重要。本文以济南市轨道交通R3线基坑施工监测为例,从安全风险控制、预警出发,在基坑开挖施工阶段对地表沉降、围护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格构柱沉降及临近建筑物进行变形监测,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制定预警机制,控制施工风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思恩  康绍忠  朱治林  杜太生  佟玲  李伏生  
准确测定地表蒸发蒸腾量对于研究土壤-作物-大气系统内水循环及水资源优化管理等意义重大。测量蒸发蒸腾量的方法较多,但涡度相关法被公认为标准方法。本文简要回顾了涡度相关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基本原理,概述了其优缺点,着重总结了耗水监测方面的重要成果,并从观测系统升级﹑方法改进及数据的空间拓展等方面探讨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念   张强   汪小刚   王玉杰   王鹏   王丹  
外水压力是深埋隧洞建设中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由于深埋隧洞埋深大、地下水位高、地层间水力联系规律复杂,因此给深埋隧洞外水压力确定提出巨大挑战。厘清隧洞全生命周期地下水的水力联系规律,是准确评价深埋隧洞外水压力和隧洞建设影响地下水环境的关键。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不同地层类型对隧洞开挖后地下水演化规律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深埋隧洞地下水分层水力联系地表深孔监测技术,并应用于滇中引水工程蔡家村隧洞。数值模拟结果显示:隧洞上方存在隔水地层对开挖后地下水水力联系有显著影响。工程实践应用不仅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还证实了深埋隧洞地下水水力联系存在分层现象。该文提出的深埋隧洞地下水分层水力联系地表深孔监测技术为深埋隧洞高外水压力的取值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子清  陈平留  刘健  余坤勇  廖晓丽  游浩辰  缪绿琳  
利用ArcGIS 9.3软件,采用Kriging法完成土壤养分有机质和全钾养分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福建省顺昌县森林土壤的有机质和全钾含量空间上存在中等程度相关.采用Kriging法的Stable和Spherical半变异函数模型表征有机质和全钾含量的空间变异特征效果最好.交叉验证表明:有机质和全钾的插值结果平均误差分别为-0.09和0.00,均方根误差(RMS)分别为16.42和2.68.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欣欣  
活动断层的位置分布及其地表变形变位特征的准确识别是研究和评价活动断层的基础,国内外学者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对断层提取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基于DEM的活动断层位置的提取方法进行综述,总结了DEM提取断层位置的地貌形态特征分析、图像处理以及综合处理提取方法,突出介绍了高分辨率DEM在详细的断层位置分布提取中的优势,DEM在断层地表变形变位及其特征参数提取研究中的最新应用进展。随着高分辨率DEM的快速发展,DEM及其空间分析技术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地学研究方法,将其与野外调查、遥感、测年等技术结合进行综合分析,能够促进对活动断层的深入研究,并成为断层定量化研究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佘光辉  
本文系统研究了水平角规在固定样点监测材积生长动态中的理论与方法;导出了采用保留木生长量计算林分断面积、蓄积生长量的新的计算公式,提出了以该方法为基础的角规测树的动态监测方法体系。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理论方法不仅完善了传统方法而且克服了传统方法测定林分断面积、蓄积量零增长及跳跃现象。理论推导同时表明,采用变角规断面积系数方法与采用角规样点保留木生长量测算林分生长量的机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峰  
由于GPS可以向全球任何用户全天候地连续提供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等技术参数,目前在各类变形监测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GPS变形监测技术的概况,详细总结了GPS技术应用于变形监测的监测方案设计,监测网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变形分析的方法,最后给出的GPS技术在某城市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应用实例,充分说明了GPS定位技术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变形监测方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婷婷  张涛  侯俊利  高宇  
作为一种重要的时空分析方法,空间信息技术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极富优势,并能在未来加强渔业的可持续管理水平。本文总结了目前空间信息技术(包括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空间模型、空间统计学)在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1)在渔业生态环境数据采集和监测中的应用;(2)在渔业数据库建立中的应用;(3)在渔业资源生态评价中的应用:包括渔业资源的时空分布模拟、环境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研究、生态热点区的确定(产卵场、迁移通道等)、鱼类关键生境评估、渔业资源量大小估算;(4)在渔业管理及决策中的应用: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Marine Protected Are...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党印  苗子清  张涛  冯冬发  
大数据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监测提供了新的数据源,衍生出新的分析方法,为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产生了预测效果更好、性能更佳的系统性金融风险预警模型,以更全面的视角考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传染情况。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成因有一些共性因素,也有一些与特定国家相关的国别因素,各类大数据方法模型均有一定的解释和预测力度,不过尚没有统一的普适模型。系统性金融风险传染具有集群效应,并可能跨国传染。未来需要进一步拓展数据源,研判风险成因,与传统统计和计量分析相融合,扩展运用大数据方法。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广涛  俞国胜  
为提高造林机械的自动化水平,需要在检测、控制和机械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研究.该文就造林机械在自动检测方面的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提出了运用超声技术对造林地植苗点进行选择这一方法,并从超声检测理论上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进而搭建了一个用于进行模拟实验的检测系统.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认为将超声技术运用到造林机械的自动检测上是可行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玉冬  李德平  高海丽  钟文章  
以洞庭盆地东部地区的南大膳、新河口、郭镇市、新墙、桃林寺5幅1955年和1983年1∶50 000地形图为数据源,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数据进行矢量化、数字高程模型和形变模型构建,得到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空间分布图,并结合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分布图、洞庭盆地地质资料以及泥沙淤积资料,对研究区地表垂直形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55~1983年期间,南大膳-新河口地区沉降区面积大于抬升区,在其沉降区,构造沉降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沉降,而在其抬升区,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起主导作用,促使地表抬升;(2)郭镇市-新墙-桃林寺地区抬升区面积远远大于沉降区,其沉降区基本沿水域分布,流水冲...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驰  李纯厚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检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