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44)
- 2023(6615)
- 2022(5430)
- 2021(4899)
- 2020(4183)
- 2019(9219)
- 2018(8866)
- 2017(16590)
- 2016(9356)
- 2015(9735)
- 2014(9297)
- 2013(9188)
- 2012(8302)
- 2011(7462)
- 2010(7121)
- 2009(6492)
- 2008(6213)
- 2007(5299)
- 2006(4514)
- 2005(3773)
- 学科
- 济(35055)
- 经济(35019)
- 业(25503)
- 管理(25302)
- 企(20504)
- 企业(20504)
- 方法(17316)
- 数学(15666)
- 数学方法(15555)
- 财(10675)
- 学(9624)
- 农(9545)
- 中国(8613)
- 贸(8216)
- 贸易(8213)
- 易(8034)
- 业经(7569)
- 务(7072)
- 财务(7070)
- 财务管理(7060)
- 制(6851)
- 企业财务(6802)
- 产业(6752)
- 农业(6432)
- 技术(6023)
- 结构(5837)
- 地方(5763)
- 环境(5508)
- 银(5372)
- 银行(5324)
- 机构
- 大学(132392)
- 学院(130506)
- 济(53390)
- 经济(52606)
- 研究(48362)
- 管理(47704)
- 理学(42976)
- 理学院(42438)
- 管理学(41550)
- 管理学院(41339)
- 农(34437)
- 科学(34053)
- 中国(33949)
- 农业(27958)
- 业大(27224)
- 京(26709)
- 所(26552)
- 研究所(25027)
- 财(22170)
- 中心(20823)
- 财经(18598)
- 农业大学(18540)
- 江(18096)
- 院(17586)
- 经(17152)
- 经济学(17021)
- 室(16342)
- 北京(15918)
- 经济学院(15659)
- 省(15459)
- 基金
- 项目(99080)
- 科学(77462)
- 基金(74432)
- 家(69746)
- 国家(69215)
- 研究(61164)
- 科学基金(57767)
- 自然(41169)
- 社会(40394)
- 自然科(40286)
- 自然科学(40272)
- 基金项目(40240)
- 自然科学基金(39627)
- 省(38790)
- 社会科(38506)
- 社会科学(38497)
- 划(33872)
- 资助(29545)
- 教育(27449)
- 重点(23214)
- 计划(22407)
- 部(21303)
- 创(21081)
- 发(20927)
- 编号(20627)
- 科研(20491)
- 科技(19933)
- 创新(19904)
- 业(19450)
- 国家社会(17659)
共检索到176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艳杰 陈香丽 郭爱莲 王佩 宁黔冀
为探讨KK-42缩短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机制,实验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幼虾头胸甲表皮结构,定量测定了肝胰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活力。将体长(3.3±0.5)cm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实验组)或不含KK-42的溶液(对照组)浸泡处理1 min之后,选取处于蜕皮前期D3期的日本沼虾,观察头胸甲表皮结构,测定肝胰腺NAGase活力。结果显示,KK-42处理后第1天,头胸甲外表皮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长42.83%;第3天和第9天,内表皮的厚度同比提高70.72%、77.27%,整个头胸甲的厚度同比显著增厚。KK-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俊芳 杜娟 陈柯 杨洪 宁黔冀
为了深入探究KK-42对表皮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外表皮形成趋于结束而内表皮开始出现的蜕皮后期幼虾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蜡切片法,分析了KK-42处理前后头胸甲外表皮,尤其是内表皮结构的变化。将处于蜕皮间期的健康幼虾[体长(3.5±0.1)cm]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处理,取蜕皮后1.5、3.0、6.0及12.0 h幼虾头胸甲,观察其超微结构。另取蜕皮后6.0 h头胸甲,用解剖刀轻轻刮去内面组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内表皮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蜕皮后1.5和3.0 h,头胸甲只包含上表皮和外表皮,KK-42处理组外表皮的板层数量显著增加,外表皮厚度分别比相应对照组提高了72.07%和38.67%;蜕皮后6.0~12.0 h,外表皮中疏松的板层趋于致密,其厚度在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蜕皮后6.0 h,只有1层板层的内表皮出现,到蜕皮后12.0 h,板层数增至2层(对照组)和3层(处理组),且板层结构均疏松。此外,内表皮表面分布着大小不等、头尾走向的梭形孔道(pore canals);KK-42处理组内表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实验表明,KK-42对蜕皮后期日本沼虾幼虾头胸甲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能加快外表皮及内表皮板层的形成速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关建义 吕艳杰 张宇 宁黔冀
为了探索KK-42对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水产基地自行繁殖的2月龄幼虾(体长1.2~2.0 cm)为材料,捕捞后暂养于流水养殖水槽,水温(26±1)°c,每天投喂2次,1周后用于实验研究。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处理组)或不含KK-42溶液(对照组)浸润1 min,取出,一部分用于幼虾生长速率、蜕皮周期的测定;从剩余部分中选择处于蜕皮间期(c)和蜕皮前期(D)的幼虾,Real-time PcR分析表皮几丁质酶1基因(mnchi-1)的转录水平,同时进行表皮几丁质酶的活力测定。在实验观察期间,KK-42处理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率...
关键词:
日本沼虾 KK-42 蜕皮周期 几丁质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苗泽龙 黄亚龙 吕艳杰 宁黔冀
为探讨KK-42显著缩短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蜕皮周期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头胸甲中获得了一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c DNA基因全长,命名为Mn CP-1。该序列全长604 bp,可编码12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Mn CP-1与普通黄道蟹(Cancer pagurus,P81576.1)相似性最高(61%)。系统进化分析发现,Mn CP-1与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聚类为一支。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头胸甲中Mn CP-1在蜕皮前期晚期(D3-4期)和蜕皮后期(A期)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蜕皮间期(C期)和蜕皮前期早期(D0-2期)的表达量较低。KK-42处理能显著上调C期和D0-2期Mn CP-1的表达,在处理后6、24和48 h,其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3倍以上。结果表明,头胸甲上皮细胞Mn CP-1的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KK-42可显著上调C期和D0-2期Mn CP-1的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佩 吕黎 张哲亮 吕艳杰 杨洪 宁黔冀
为探讨KK-42提高感染嗜水气单孢菌的日本沼虾幼虾成活率的机制,实验首次克隆了α2M部分序列,研究了α2M基因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和活力的影响。将体长3.5~5.0 cm的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 min,12 h后,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分别向虾腹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悬液(菌攻毒实验组和菌攻毒对照组)或生理盐水(实验组-1和对照组-1),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幼虾的成活率、α2M基因表达水平和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KK-42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沼虾幼虾成活率。经BLAST比对,克隆的α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艳杰 关建义 杜娟 宁黔冀
为进一步探究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日本沼虾幼虾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几丁质降解途径中的限速酶NAGase基因全长cDNA序列,定量测定了KK-42处理不同时间对表皮组织中NAGase mRNA相对表达量和酶活力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nNAGase cDNA全长2536 bp,编码61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MnNAGase基因保守性较低,与凡纳滨对虾的相似度最高,仅为68%。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日本沼虾、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聚为一个大类,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西超 王雪参 李昕 吕黎 宁黔冀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schmitti)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已在大塘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给今后科学合理地使用KK-42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直接调节甲壳动物生长的重要激素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FAMeT)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FAMeT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昕 夏西超 宁黔冀
为探讨咪唑类物质KK-42可能的作用机制,首次克隆了热激蛋白90(HSP90)部分mRNA序列,研究了HSP90以及HSP70基因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结果显示,HSP90和HSP70在凡纳滨对虾大颚器官、眼柄、肌肉和肝胰腺都有表达,其中,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实验期间,肝胰腺中两种HSPmRNA水平虽有一定波动,但含量相对较低;KK-42处理可显著诱导肝胰腺HSP的表达,在处理后第1、2、3天,HSP70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西超 王文锋 李昕 宁黔冀
为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促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出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3-羟-3-甲基-戊二酰还原酶A(HMGR)部分mR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HMGR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F滴度测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HMGR mRNA水平在大颚器官(MO)最高,其次是眼柄,肌肉和肝胰腺水平最低。在实验观察期间,眼柄与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佩 郭爱莲 张宇 吕艳杰 宁黔冀
为了解日本沼虾几丁质合成酶(Chs)基因在蜕皮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表皮中克隆了几丁质合成酶基因(Mn Chs)c DNA全长,并用生物软件对其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RT-PCR技术检测该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其c DNA全长5 133bp,5'UTR为283 bp,3'UTR为159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4 701 bp,编码1 566个氨基酸,分子量为179.57 ku,理论等电点为6.09,包含2个几丁质合成酶的标签序列EDR和QRRRW及Chitin-synth-C结构域。经BLAST比对,与日本仿长额虾、淡水枝角水蚤Chs相似性分别为89%和...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彦新 岳凯迪 杜娟 宁黔冀
为了探索表皮酚氧化酶原激活因子 (prophenoloxiase activating factors,PPAFs) 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基于前期转录组数据,本实验利用PCR和RACE技术从日本沼虾表皮克隆并鉴定了一个新的PPAF基因,命名为MnPPAF1 (GenBank登录号为OP784577),利用生物信息学、实时荧光定量PCR (qPCR) 和RNAi等方法,研究了该基因序列特征、时空表达模式、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表皮MnPPAF1的转录水平、酚氧化酶 (phenoloxidase,PO) 活性以及日本沼虾死亡率的变化。结果显示,MnPPAF1 cDNA全长1 718 bp,编码460个氨基酸,具有夹子结构域丝氨酸蛋白酶 (clip-domain serine proteinases,Clip-SPs) 和胰蛋白酶样丝氨酸蛋白酶 (trypsin-like serine proteases,Tryp-SPs) 结构域。MnPPAF1在腹背部的表皮、血细胞、鳃、胃、心、肝胰腺等多种组织均有表达;表皮MnPPAF1的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与蜕皮间期 (C期) 相比,蜕皮前晚期 (D_(4)期) MnPPAF1表达量增加857%。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表皮MnPPAF1表达水平在6 h达到了峰值,比对照组增加227%,而表皮PO活性在12 h达到峰值,同比增加24%。在腹背部第2节注射3 μg dsRNA溶液,每12 小时注射1次,共注射3次,最后1次注射后12 h,干扰效率最高,表皮MnPPAF1表达同比下降71.79%,至24 h,表皮PO活性降低72.31%。在干扰效率最高的时间点攻毒,在120 h,攻毒+干扰组虾的累计死亡率比攻毒+未干扰组增加26%。结果表明,MnPPAF1是表皮重要的免疫因子,参与调节酚氧化酶原系统的激活,该基因表达下调能显著增加嗜水气单胞菌感染虾的死亡率。本研究为阐明表皮在甲壳动物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积累了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振廷 刘波 戈贤平 周群兰 孙存鑫
为探讨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生长性能、虾体肉质及血清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设计了5种不同n-3/n-6脂肪酸比值(D1:0.29、D2:0.56、D3:1.02、D4:2.20、D5:8.52)的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8周养殖实验,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5尾虾。结果显示,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的存活率(SR)无显著影响;日本沼虾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随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增加先升后降,D3组最高且显著高于D1组。饲料n-3/n-6脂肪酸比值对虾体粗脂肪(CF)和粗蛋白(CP)影响显著,D4组虾体粗脂肪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3组虾体粗蛋白显著高于D2、D4和D5组。虾体肌肉脂肪酸比值受饲料脂肪酸比值的影响,肌肉中n-3/n-6脂肪酸比值与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D5组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D1、D2和D3组,但与D4组差异不显著;D3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高于D1和D3组。饲料脂肪酸比值对日本沼虾肝胰腺抗氧化基因表达影响显著,D4组Hsp60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5组,但与D1、D2和D3组差异不显著;D2组Hsp70和Toll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D5组Myd88表达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综上所述,饲料中n-3/n-6脂肪酸比值为1.02~2.20,可以显著提高日本沼虾的生长性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明 孙盛明 傅洪拓 乔慧 张文宜 龚永生 蒋速飞 熊贻伟 许蕾 赵才源 王亚冰 胡宇宁
为研究低氧胁迫及恢复后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抗氧化酶活力和组织结构的变化,将体重(2.0±0.2) g的日本沼虾暴露于(2.0±0.2) mg/L低氧环境中24 h,设定溶解氧(6.0±0.2) mg/L为对照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于低氧胁迫0 h、6 h、12 h、24 h及复氧1 h、6 h、12 h、24 h分别采集实验组及对照组鳃、肝胰腺及肌肉组织,测定这些组织的抗氧化酶活力,并进行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结果表明,低氧胁迫期间肌肉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先升高后下降, 3种酶活力在低氧胁迫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肌肉组织中SOD、CAT酶活力呈波动性变化,GPX酶活力在复氧24h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复氧阶段3种酶活力均呈现波动性变化,肝胰腺中丙二醛(MDA)含量在低氧及复氧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姜晓东 成永旭 潘建林 李晓东 吴旭干
为鉴别长江水系与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运用基于地标点法的几何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群体绒螯蟹头胸甲的形态特征差异。结果表明:(1)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两群体之间无散点重叠,可以各自形成较为集中的区域;(2)网格变形图显示两群体头胸甲的形态差异主要为额刺和侧刺长度;(3)逐步判别分析中两群体的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合判别率较高。综上,以头胸甲为研究对象的地标点几何形态测量法可以有效区分长江和荷兰野生中华绒螯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