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7)
- 2023(9468)
- 2022(7963)
- 2021(7185)
- 2020(6029)
- 2019(13511)
- 2018(13031)
- 2017(24470)
- 2016(13741)
- 2015(14970)
- 2014(14733)
- 2013(14319)
- 2012(13186)
- 2011(12078)
- 2010(11932)
- 2009(11416)
- 2008(11479)
- 2007(10050)
- 2006(8974)
- 2005(8100)
- 学科
- 济(50084)
- 经济(49984)
- 管理(44358)
- 业(40489)
- 企(33856)
- 企业(33856)
- 方法(21548)
- 数学(18684)
- 数学方法(18484)
- 财(17540)
- 制(15118)
- 农(14395)
- 中国(13260)
- 学(12825)
- 业经(12441)
- 务(10775)
- 财务(10753)
- 财务管理(10728)
- 贸(10646)
- 贸易(10644)
- 体(10468)
- 易(10391)
- 企业财务(10228)
- 银(9606)
- 银行(9553)
- 农业(9385)
- 融(9152)
- 金融(9149)
- 行(9044)
- 环境(8991)
- 机构
- 大学(203802)
- 学院(200048)
- 济(81014)
- 经济(79460)
- 管理(73534)
- 研究(72147)
- 理学(64164)
- 理学院(63396)
- 管理学(62280)
- 管理学院(61920)
- 中国(52740)
- 科学(46442)
- 农(42833)
- 京(42014)
- 财(39587)
- 所(38343)
- 研究所(35243)
- 业大(34859)
- 农业(34236)
- 中心(31359)
- 财经(31254)
- 江(30329)
- 经(28440)
- 院(26170)
- 北京(25714)
- 经济学(25648)
- 范(24836)
- 师范(24367)
- 财经大学(23390)
- 经济学院(23212)
- 基金
- 项目(139840)
- 科学(109582)
- 基金(103719)
- 研究(94560)
- 家(94290)
- 国家(93551)
- 科学基金(78347)
- 社会(62112)
- 社会科(58862)
- 社会科学(58848)
- 基金项目(55198)
- 省(53913)
- 自然(52622)
- 自然科(51421)
- 自然科学(51398)
- 自然科学基金(50547)
- 划(46915)
- 教育(43167)
- 资助(41458)
- 编号(34841)
- 重点(32393)
- 部(31320)
- 创(29632)
- 制(29448)
- 发(28989)
- 成果(28516)
- 计划(28095)
- 创新(27931)
- 科研(27673)
- 国家社会(26630)
共检索到292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关建义 吕艳杰 张宇 宁黔冀
为了探索KK-42对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水产基地自行繁殖的2月龄幼虾(体长1.2~2.0 cm)为材料,捕捞后暂养于流水养殖水槽,水温(26±1)°c,每天投喂2次,1周后用于实验研究。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处理组)或不含KK-42溶液(对照组)浸润1 min,取出,一部分用于幼虾生长速率、蜕皮周期的测定;从剩余部分中选择处于蜕皮间期(c)和蜕皮前期(D)的幼虾,Real-time PcR分析表皮几丁质酶1基因(mnchi-1)的转录水平,同时进行表皮几丁质酶的活力测定。在实验观察期间,KK-42处理组平均体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质量增长率...
关键词:
日本沼虾 KK-42 蜕皮周期 几丁质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艳杰 陈香丽 郭爱莲 王佩 宁黔冀
为探讨KK-42缩短日本沼虾幼虾蜕皮周期的机制,实验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幼虾头胸甲表皮结构,定量测定了肝胰腺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的活力。将体长(3.3±0.5)cm的日本沼虾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实验组)或不含KK-42的溶液(对照组)浸泡处理1 min之后,选取处于蜕皮前期D3期的日本沼虾,观察头胸甲表皮结构,测定肝胰腺NAGase活力。结果显示,KK-42处理后第1天,头胸甲外表皮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长42.83%;第3天和第9天,内表皮的厚度同比提高70.72%、77.27%,整个头胸甲的厚度同比显著增厚。KK-4...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俊芳 杜娟 陈柯 杨洪 宁黔冀
为了深入探究KK-42对表皮结构的影响,本实验以外表皮形成趋于结束而内表皮开始出现的蜕皮后期幼虾为材料,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石蜡切片法,分析了KK-42处理前后头胸甲外表皮,尤其是内表皮结构的变化。将处于蜕皮间期的健康幼虾[体长(3.5±0.1)cm]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 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处理,取蜕皮后1.5、3.0、6.0及12.0 h幼虾头胸甲,观察其超微结构。另取蜕皮后6.0 h头胸甲,用解剖刀轻轻刮去内面组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内表皮的表面结构。结果显示,蜕皮后1.5和3.0 h,头胸甲只包含上表皮和外表皮,KK-42处理组外表皮的板层数量显著增加,外表皮厚度分别比相应对照组提高了72.07%和38.67%;蜕皮后6.0~12.0 h,外表皮中疏松的板层趋于致密,其厚度在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蜕皮后6.0 h,只有1层板层的内表皮出现,到蜕皮后12.0 h,板层数增至2层(对照组)和3层(处理组),且板层结构均疏松。此外,内表皮表面分布着大小不等、头尾走向的梭形孔道(pore canals);KK-42处理组内表皮结构未见明显变化。实验表明,KK-42对蜕皮后期日本沼虾幼虾头胸甲的超微结构有显著影响,能加快外表皮及内表皮板层的形成速率。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苗泽龙 黄亚龙 吕艳杰 宁黔冀
为探讨KK-42显著缩短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蜕皮周期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首次从头胸甲中获得了一个含几丁质结合-4(chitin_bind_4)结构域的表皮蛋白(cuticle proteins,CPs)c DNA基因全长,命名为Mn CP-1。该序列全长604 bp,可编码122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Mn CP-1与普通黄道蟹(Cancer pagurus,P81576.1)相似性最高(61%)。系统进化分析发现,Mn CP-1与地中海实蝇(Ceratitis capitata)聚类为一支。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头胸甲中Mn CP-1在蜕皮前期晚期(D3-4期)和蜕皮后期(A期)的表达量较高,而在蜕皮间期(C期)和蜕皮前期早期(D0-2期)的表达量较低。KK-42处理能显著上调C期和D0-2期Mn CP-1的表达,在处理后6、24和48 h,其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3倍以上。结果表明,头胸甲上皮细胞Mn CP-1的表达与蜕皮周期有关,KK-42可显著上调C期和D0-2期Mn CP-1的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佩 吕黎 张哲亮 吕艳杰 杨洪 宁黔冀
为探讨KK-42提高感染嗜水气单孢菌的日本沼虾幼虾成活率的机制,实验首次克隆了α2M部分序列,研究了α2M基因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和活力的影响。将体长3.5~5.0 cm的日本沼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和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 min,12 h后,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分别向虾腹部注射嗜水气单胞菌菌悬液(菌攻毒实验组和菌攻毒对照组)或生理盐水(实验组-1和对照组-1),于不同时间点测定幼虾的成活率、α2M基因表达水平和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KK-42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的日本沼虾幼虾成活率。经BLAST比对,克隆的α2...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卢徐斌 姜群 闵悦 姜熙 杨章平 孙龙生 张晓君
为探索蜕皮周期的划分方法及蜕皮与生长的关系。采用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将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蜕皮周期划分为蜕皮后期(A期和B期)、蜕皮间期(C期)、蜕皮前期(D期)和蜕皮期(E期)。蜕皮后期头胸甲壳软,游泳足的刚毛内椎未形成,根据额剑的硬度可以将蜕皮后期细分为A期(额剑软)和B期(额剑硬);蜕皮间期甲壳变硬,刚毛内椎形成;蜕皮前期游泳足在显微镜下可见"刚毛器官"及上皮组织回缩形成的透明区,并可细分为D0、D1、D2和D3四个亚期;通过比较1个生长缓慢群体(E1组)和2个正常生长群体(C1、C2组)的蜕皮频率,结果发现,E1、C1和C2组的蜕皮频率分别为0. 089 2,0. 074 2和0. 123 7,其中C1组和C2组差异显著(P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董少帅 黄国强
实验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chinensisOsbeck)的初始体重为 (0 .94 5± 0 .0 0 5 )g ( X±SE) ,投喂的饲料为人工配合饲料 ,实验的光照周期为 0L∶2 4D、2 4L∶0D、14D∶10L和 14L∶10D ,实验持续 35d。在 4种光照周期条件下 ,实验结果如下 :(1)中国对虾的特定生长率 (SGR)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2 )中国对虾的摄食量 (FI)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3)中国对虾的食物转化率 (FCE)没有显著的差异 (P >0 .0 5 ) ;(4 )中国对虾的蜕皮频率 (M...
关键词:
中国对虾 光照周期 蜕皮 生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吕艳杰 关建义 杜娟 宁黔冀
为进一步探究KK-42缩短蜕皮周期的分子机制,本研究以日本沼虾幼虾为材料,通过RACE技术克隆了几丁质降解途径中的限速酶NAGase基因全长cDNA序列,定量测定了KK-42处理不同时间对表皮组织中NAGase mRNA相对表达量和酶活力的影响。序列分析结果显示,MnNAGase cDNA全长2536 bp,编码617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MnNAGase基因保守性较低,与凡纳滨对虾的相似度最高,仅为68%。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日本沼虾、三疣梭子蟹、凡纳滨对虾、中国明对虾聚为一个大类,凡纳滨对虾和中国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夏西超 王雪参 李昕 吕黎 宁黔冀
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对凡纳滨对虾(Penaeus schmitti)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已在大塘养殖中得到推广应用,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为给今后科学合理地使用KK-42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直接调节甲壳动物生长的重要激素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法呢酸O-甲基转移酶(FAMeT)的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行探讨。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FAMeT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西超 王文锋 李昕 宁黔冀
为研究保幼激素拮抗物KK-42促生长的分子机制,实验克隆出甲基法呢酯(MF)合成的关键酶——3-羟-3-甲基-戊二酰还原酶A(HMGR)部分mRNA序列,并研究该基因时空表达以及KK-42对其表达的影响。将体长3.5~5.0cm凡纳滨对虾幼虾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1.95×10-4mol/L的KK-42溶液或不含KK-42的溶液浸泡处理1min,之后在相同条件下常规饲养。不同组织中HMGR mRNA水平定量分析采用real-timePCR,血淋巴中MF滴度测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显示,HMGR mRNA水平在大颚器官(MO)最高,其次是眼柄,肌肉和肝胰腺水平最低。在实验观察期间,眼柄与M...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成凯 卢志杰 Sarath Babu V 张晓君 刘晓丹 赵丽娟 潘淦 林蠡
罗氏沼虾的生长发育及繁殖都与蜕皮紧密相关。几丁质酶是甲壳动物在蜕皮过程中最重要的酶之一。本研究对罗氏沼虾蜕皮周期外观特征和腹肢刚毛进行了观察描述,克隆并分析了罗氏沼虾的几丁质酶Ⅲ基因(MrChi3B),制备了几丁质酶Ⅲ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研究了其在蜕皮周期中的表达。罗氏沼虾几丁质酶基因cDNA的开放阅读框为1 143 bp,编码380个氨基酸,大小为41.91 ku。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MrChi3B与日本沼虾几丁质酶基因(Chi3B)的同源性最高,为94%。MrChi3B含有一个糖苷键水解酶家族18的催化域。实时定量PCR (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B)检测结果显示,MrChi3B在罗氏沼虾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是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异。在蜕皮期之后,其在胃、表皮和肌肉中的表达量显著上升。在胃中其表达量在蜕皮间期达到最高;在表皮和肌肉中其表达量在蜕皮后期达到最高;肠中的表达量在蜕皮前期和蜕皮期有所上升;眼柄期的表达量在所有蜕皮期都偏低。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几丁质酶的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袁向阳 朱卫东 富裕 韦庠有 王志铮
以平均体重为(416.67±14.21)g的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为捕食者,平均全长为(18.40±0.04)mm(A)、(27.77±0.07)mm(B)和(38.90±0.07)mm(C)三种规格的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is)幼虾为猎物,采用种间捕食作用研究方法,开展了中华鳖对日本沼虾的捕食选择性和功能反应的研究,以期为进一步优化虾鳖混养模式参数和提高日本沼虾养殖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中华鳖的捕食活动时段为18:00~6:00,主要集中于0:00~4:00,该时间段中华鳖对日本沼虾幼虾的捕食量占总捕食量的80%;(2)当日本...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光 秦真东 赵丽娟 詹凡玢 沈海洋 张梦兰 卢志杰 叶成凯 李凤麟 潘淦 林蠡
蜕皮是甲壳动物重要的生理活动,与其蜕皮激素的合成密切相关,细胞色素P450(CYP)302a1是甲壳动物蜕皮激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酶之一。本研究克隆了罗氏沼虾CYP302a1基因(Mr-CYP302a1),cDNA全长1 859 bp,开放阅读框(ORF)为1 629 bp,编码543个氨基酸(aa),分子量大小为61.09 ku,等电点为8.42。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CYP302a1基因的保守结构域含有5个P450基因家族特征保守区域:heme-binding、helix-K、helixC、helix-I及PERF。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r-CYP302a1首先与绿虾CYP302a1聚为一支,然后与凡纳滨对虾及三疣梭子蟹等十足目甲壳动物的CYP302a1聚为一支,与甲壳动物的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表明Mr-CYP302a1在罗氏沼虾的多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性腺中次之。同时研究发现,MrCYP302a1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后期(A期和B期)表达量很低,蜕皮间期(C期)表达量开始上升,在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对Mr-CYP302a1进行蛋白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表明Mr-CYP302a1蛋白在罗氏沼虾Y器官中的表达量最高,在蜕皮过程中的蜕皮前期D1亚期达到峰值。综上所述,该基因在罗氏沼虾的蜕皮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刚 戴颖 张亚 黄旭雄 朱永明
为了探究温度对日本沼虾(Macrobranchiumnipponense)幼体发育及成体繁殖性能的影响,将刚孵化的日本沼虾溞状幼体分别置于21℃、26℃和31℃的恒温水体中连续培养90d,观察其发育和成体繁殖性能。结果显示:日本沼虾个体发育速度随培养温度的升高而加快,21℃、26℃和31℃溞状幼体完全变态成仔虾所需时间分别为(54.7±1.5)d、(24.0±1.0)d和(19.3±0.6)d;实验水温不影响日本沼虾溞状幼体的成活率,但影响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成活率,21℃组溞状幼体变态成仔虾的存活率显著低于26℃组和31℃组(P<0.05);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性腺发育,在90d的试验期内,21℃组未出现抱卵个体,31℃组最早出现性成熟个体,首次抱卵时间为(55.7±5.5)d,比26℃组提前了约17d。雌虾首次抱卵量在26℃组显著高于31℃组,但相对繁殖力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26℃组日本沼虾体长和体重均最大,且显著高于21℃组(P<0.05)。本研究表明,温度影响日本沼虾的生长与发育,但不改变其相对繁殖力;高温促进性成熟个体的小型化。
关键词:
日本沼虾 温度 幼体发育 生长 繁殖性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