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30)
- 2023(6113)
- 2022(5053)
- 2021(4552)
- 2020(3755)
- 2019(8029)
- 2018(7708)
- 2017(14236)
- 2016(7846)
- 2015(8247)
- 2014(7799)
- 2013(7528)
- 2012(6678)
- 2011(5881)
- 2010(5650)
- 2009(5022)
- 2008(4995)
- 2007(4162)
- 2006(3443)
- 2005(2799)
- 学科
- 济(27053)
- 经济(27019)
- 管理(21769)
- 业(21580)
- 企(16764)
- 企业(16764)
- 方法(13133)
- 数学(11827)
- 数学方法(11742)
- 财(8851)
- 农(8269)
- 学(7998)
- 贸(7063)
- 贸易(7062)
- 易(6883)
- 中国(6878)
- 业经(6281)
- 务(5972)
- 财务(5971)
- 财务管理(5967)
- 农业(5800)
- 企业财务(5701)
- 技术(5031)
- 环境(5024)
- 制(4696)
- 税(4501)
- 税收(4220)
- 地方(4216)
- 银(4214)
- 产业(4208)
- 机构
- 大学(108740)
- 学院(108633)
- 济(41936)
- 经济(41226)
- 管理(40565)
- 研究(39051)
- 理学(36480)
- 理学院(35959)
- 管理学(35202)
- 管理学院(35018)
- 农(28879)
- 科学(28605)
- 中国(28077)
- 业大(23468)
- 农业(23376)
- 京(22291)
- 所(21282)
- 研究所(20047)
- 财(17740)
- 中心(17730)
- 农业大学(15972)
- 江(15252)
- 财经(14897)
- 院(14238)
- 经(13726)
- 室(13472)
- 省(13412)
- 北京(13235)
- 范(13014)
- 实验(12832)
- 基金
- 项目(84426)
- 科学(65816)
- 基金(63252)
- 家(59749)
- 国家(59280)
- 研究(51780)
- 科学基金(49364)
- 自然(35339)
- 基金项目(34628)
- 自然科(34571)
- 自然科学(34557)
- 社会(34330)
- 自然科学基金(33982)
- 省(32787)
- 社会科(32661)
- 社会科学(32652)
- 划(28760)
- 资助(24293)
- 教育(22895)
- 重点(19776)
- 计划(19053)
- 编号(18198)
- 创(17951)
- 部(17726)
- 发(17687)
- 科研(17532)
- 科技(17174)
- 创新(16878)
- 业(16282)
- 国家社会(15064)
共检索到143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刘延青 朱玲 李志辉
仿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乡土树种,进行仿栗扦插繁殖中插条内部营养物质及保护酶系统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开展仿栗无性扩繁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连续60 d的观测,在综合分析了插穗体内可溶性糖、氮含量、可溶性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以及保护酶系统的变化规律后发现,使用K—IBA生根激素能不同程度地改善插穗的营养状况,提高抗逆境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根效果,其中以K—IBA 3 000 mg.L-1综合效果最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斌 李志辉 陆佳
以1年生仿栗幼苗为实验材料,研究不同氮、磷、钾施肥配比对仿栗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仿栗幼苗的生理活性影响较大,施肥处理能显著提高仿栗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增加其潜在的光合能力;同时施肥处理对仿栗叶片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表现为随物候期的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以处理N500P200K500的效果最好,保护酶的活性最高,叶片细胞膜的过氧化作用最弱,与不施肥处理形成显著性差异,这为通过施肥来提高仿栗的生长速率和抗逆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森林培育 仿栗 施肥 生理指标 保护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伦 喻苏琴 姜雪茹 涂淑萍
【目的】探究生长调节剂NAA+IBA对圆齿野鸦椿插穗生根及其氧化酶(POD、PPO、IAAO)活性和内源激素(IAA、ABA、GA_3、ZR)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圆齿野鸦椿扦插生根的生化机理,为促进圆齿野鸦椿扦插生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3月圆齿野鸦椿腋芽开始萌动时剪取1年生的成熟枝条制备插穗,并分成两组进行处理。处理Ⅰ:插穗基部在150 mg/LNAA+150 mg/LIBA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 h;处理Ⅱ:插穗基部置清水中浸泡2 h作为对照(CK)。处理结束后立即进行取样,扦插后每隔15 d取样1次,观察记载其生根过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不同取样时期插穗基部长2 cm的皮层内氧化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结果】圆齿野鸦椿插穗以愈伤组织生根型为主。处理Ⅰ与处理Ⅱ相比,愈伤组织形成时间可提早15 d左右,不定根的形成时间可提早30 d左右。扦插第0天,处理Ⅰ和处理Ⅱ相比,插穗POD和PPO活性显著升高,而IAAO活性显著降低;IAA、GA_3和ABA含量显著升高,ZR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两个处理插穗POD和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且处理Ⅰ在扦插后第30天达到峰值,而处理Ⅱ的峰值出现在扦插后第45天;在整个生根过程中,IAA含量处理Ⅰ均显著高于处理Ⅱ。【结论】圆齿野鸦椿属扦插生根较困难树种。插穗经150 mg/L NAA+150 mg/L IBA混合溶液浸泡处理2 h可加快其生根进程。提高插穗皮层内POD和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以及提高IAA含量及其与ABA、GA_3、ZR的比值,有利于促进圆齿野鸦椿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素娟
该文介绍了林木扦插生根的形态解剖构造及生理生化基础的研究现状,并对扦插生根生理基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未来林木扦插繁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扦插,生根,形态解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欧日明 李志辉 刘延青 肖兴翠 黄丽群 张斌 蒋丽娟
研究了5种生根促进剂及其3种不同质量浓度对仿栗秋季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根促进剂种类对插穗不定根的出现期、生根率、平均总根长有极显著影响,对插穗平均生根数有显著影响;生根促进剂质量浓度对插穗不定根出现期、平均生根数及平均总根长没有显著影响,但对生根率有极显著影响;生根促进剂种类和质量浓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对插穗不定根出现期、生根率、平均生根数及平均总根长影响均不显著。综合评定,以K—IBA 1 000~3 000 mg/L处理仿栗插穗后扦插生根效果较好。
关键词:
仿栗 秋季扦插 生根促进剂 生根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贾荛祯 王明 王传华
【目的】探讨氮沉降对长松萝生长、存活的影响及其生理响应特征,为理解氮沉降增加背景下神农架地区树生地衣群落的演替趋势、科学管理川金丝猴的地衣食物供应提供理论支撑。【方法】在野外对长松萝个体和繁殖体模拟施加不同强度的氮沉降,测定其个体生长速率和繁殖体存活率;同时开展室内试验,测定地衣体对铵态氮和硝酸盐氮吸收速率、地衣体的氮磷含量及其比值以及氮磷代谢关键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硝酸还原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等指标,综合分析氮沉降影响长松萝生长、存活的规律及其生理学指标响应机制。【结果】低强度氮沉降(32.99 kgN·hm~(-2)a~(-1))则对长松萝生长与繁殖体存活均有显著不利影响(P≤0.05);与硝态氮相比,长松萝偏向于吸收铵态氮,且吸收量随氮沉降强度增加而增加;长松萝地衣体氮磷比、酸性磷酸酶活性与氮沉降强度显著正相关(P≤0.05);随氮沉降强度增加,长松萝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结论】低强度氮沉降(32.99 kgN·hm~(-2)a~(-1))抑制长松萝生长和存活。过量氮沉降损伤长松萝地衣健康是多种生理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选择性吸收铵态氮导致的长松萝体内铵态氮的积累、铵态氮积累引起谷氨酰胺合成酶和硝酸还原酶的活性下降以及铵态氮积累导致地衣磷限制等方面。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赵婷婷 尹志英
本研究从远程教学课程团队的内涵出发,以《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团队为例,定量刻画团队现状特征及成长轨迹,并基于课程受益率、实考率、及格率等指标分析团队运行对教师成长及教学质量的影响,剖析远程教学课程团队建设发展的问题及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团队成员集中于30-49岁的教师群体;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40.74%;副教授及以上职称者比例超过半数;团队成员平均负责5门课;校外聘请的兼职教师以高水平的专家学者为主;团队成员能够辐射到的教师群体总数达81人;2)2009-2010年和2010-2011年两个时段内的省(市)成员规模变化强度均为正值,说明团队在两个时段内省(市)成员数量均为增长态势;3)...
关键词:
远程教学课程团队 成长特征 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军 屈智巍 贾秀贞 刘惠文 张星耀
以1年生107杨为研究材料,对树体干部电容和叶片电容的内在生理学基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树木叶片电容与单位质量叶片离子外渗液电导率、叶片细胞离子外渗百分率及叶片绝对含水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单位质量叶片总电导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树木的干部电容与胸径、树皮相对膨胀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树木干部“单位电容”的概念,健康树木与衰弱树木的干部电容和单位电容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
树木电容 电导率 单位电容 树木长势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火根 张博 黄敏仁 阮锡根 王明庥
Rooting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trees is an important trait both for silviculture and also for genetic improvement,but its progress which was made on its improvement was rather small due to the complexity and heavy work for rooting traits measurement.Fractal theory provided a new idea and also a m...
关键词:
杨树 插穗生根 分形特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唐国勇 孙永玉 刘方炎 李昆 和菊
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L.)Jacq.]是干热河谷植被重要的优势种或常见种。通过模拟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地区元谋盆地4月气候条件下,研究了车桑子种子的活力散失机制及其有关生理生化变化情况,并对车桑子天然群落的自然更新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干旱处理时间延长,种子活力不断降低,相对电导率、MDA含量呈持续上升趋势;呼吸强度、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膜保护酶系统活力降低和保护性物质含量减少是造成种子活力下降的主要因素;实验处理的第12~18 d是车桑子种子抵御逆境的临界期;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应采取人工辅助措施来提高其种子...
关键词:
干热河谷 车桑子 种子活力 天然更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何崇单 姚锐 黄瑞春 米小琴 张超 谭益民 王义强
以北美香柏Thuja occidentals L.2年生枝条为材料,采用3-吲哚丁酸钾盐(K-IBA)3个浓度(3 000、6 000、10 000 mg/L)处理扦插生根试验,清水处理为对照。扦插60天后统计插穗生根率、平均根长、最长根长、平均生根数。扦插后每隔15 d从6 000 mg/L K-IBA与对照处理插穗的基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T)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外源K-IBA对北美香柏扦插生根有促进作用,其中6 000 mg/
关键词:
北美香柏 扦插 不定根发育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彦丽 黄至喆 孙瑞 陈发棣 滕年军
【目的】探讨高浓度CO2对切花菊的瓶插品质、生理生化及结构特征的影响,为高浓度CO2在切花菊乃至其它种类切花保鲜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切花菊品种‘四季黄’切花为材料,瓶插去离子水中后分别置于380(对照)和760(高浓度CO2)μmol·mol-1条件下,利用光合测定、石蜡切片、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及其它一些生理手段,定期研究高浓度CO2对切花保鲜效果、生理及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高浓度CO2增加了花枝鲜重,增大了花朵开放直径,延缓了切花菊的衰老进程,延长了瓶插寿命。此外,高浓度CO2提高了切花菊的光合速率、叶绿素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超氧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永进 丁贵杰 全红梅 马良清
2006年3月~6月间采用不同直径的穗条和不同洗脱处理进行马尾松的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插穗直径对马尾松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不定根数、最长不定根长、根总长等)有极显著影响,随着插穗直径的增加,扦插苗生根率、生根性状依次递增;直径3.6~5.0 mm的插穗生根率、生根性状显著大于直径≤0.5和2.6~3.0 mm的插穗;扦插育苗时,应选用直径大于3.0 mm的粗壮枝条作为插穗材料;插前进行洗脱处理,对插穗的生根率、生根性状均有较大影响,说明经洗脱处理后,一定程度上清除了生根抑制物质,有利于插穗的生根;用3%乙醇+0.5%高锰酸钾处理后的插穗的生根率比CK提高了52%.
[期刊] 征信
[作者]
林钧跃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做出"诚信"或"失信"决定。以往对人们做此类决定的机理及产生的行为后果的研究局限于社会科学方法,随着多国的脑科学研究计划实施,以及神经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的进展,多个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触角已经延伸到了"诚信道德"和"社会信任"范畴,行为心理学也深度参与其中。科学家从人体生理结构和神经反应的角度,解释人做"诚信"或"失信"决定的生理过程。为了让人总能自觉地做出"诚信"决定,产生"诚信"行为举止,科学家已经用摄入激素调谐方法做了大量人体实验。在灵长类动物大脑植入刺激电极或人工智能芯片的临床试验,也取得了明显进展。用生物学和生理学方法改进心理治疗,完善行为经济学理论,正在探索实践中。因此,上述领域的科学研究延伸至信控领域,并为信用生理学奠基,几乎是必然的。依据理论构建方法论,力图对即将问世的信用生理学给出定义和理论框架,并简述相关研究的伦理和法律约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