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
- 2023(42)
- 2022(43)
- 2021(37)
- 2020(34)
- 2019(75)
- 2018(82)
- 2017(177)
- 2016(99)
- 2015(107)
- 2014(111)
- 2013(95)
- 2012(115)
- 2011(109)
- 2010(95)
- 2009(106)
- 2008(108)
- 2007(83)
- 2006(89)
- 2005(62)
- 学科
- 济(319)
- 经济(319)
- 学(287)
- 管理(189)
- 业(161)
- 方法(158)
- 企(145)
- 企业(145)
- 数学(137)
- 数学方法(134)
- 资源(86)
- 麦(84)
- 关系(80)
- 小麦(79)
- 生态(77)
- 贸(77)
- 贸易(77)
- 易(73)
- 农(70)
- 水产(70)
- 环境(70)
- 和(69)
- 理论(65)
- 物(61)
- 植(60)
- 植物(60)
- 业经(59)
- 生态学(59)
- 地方(56)
- 动物(53)
- 机构
- 大学(1702)
- 学院(1586)
- 研究(842)
- 科学(720)
- 农(666)
- 农业(554)
- 所(539)
- 中国(530)
- 研究所(521)
- 业大(449)
- 京(416)
- 济(391)
- 室(388)
- 管理(380)
- 实验(379)
- 经济(375)
- 实验室(366)
- 理学(358)
- 重点(353)
- 理学院(341)
- 农业大学(339)
- 业(317)
- 管理学(310)
- 管理学院(309)
- 院(307)
- 中心(304)
- 省(302)
- 范(298)
- 师范(294)
- 科学院(284)
共检索到2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阳辉 刘静 陈琰 侯春燕 王冬梅
【目的】以感染叶锈菌的小麦叶片细胞间隙液IWF-260作为激发子,刺激小麦洛夫林10悬浮细胞,探讨悬浮细胞受激发子刺激引发的NO变化情况及其产生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采用Greiss试剂法及荧光分子探针DAF-2DA标记法检测胞内NO的动态变化,同时借助药物学试验探讨Ca2+和NO的关系。【结果】IWF-260能诱导小麦悬浮细胞产生NO,NO在IWF-260刺激诱发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药物学抑制剂试验证明NOS和NR及胞外钙离子内流均与IWF-260刺激小麦悬浮细胞产生的NO有密切关系,且在NO的产生途径中,NR途径为主要途径。【结论】IWF-260能够诱导小麦悬浮细胞产生NO,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宏伟 张改生 王军卫 王小利 方振武
在小麦发育的 Feekes8.5时期用化学杂交剂 GENESIS进行处理 ,分别在小麦花药发育的单核期、二核期和三核期测定幼穗中乙烯释放量的变化 ,研究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 :经化学杂交剂 GENESIS诱导后 ,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在 3个时期均明显高于对照。随着 GENESIS喷施剂量的增加 ,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率也相应增加 ,同时幼穗中乙烯释放量也表现出相同的增长趋势。表明 GENESIS诱导小麦雄性不育的生化机理在于 GENESIS诱导小麦幼穗中乙烯释放量增加 ,乙烯释放量的变化与小麦雄性不育有直接关系。同时 ,利用乙烯合成抑制剂 (AVG)处理细胞核质互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春燕 王智炘 王冬梅
采用活体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钙信使阻断及激活药物注入小麦叶片,其中阻断药物注射后立即接种叶锈菌,研究了钙信使与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导的防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2+螯合剂EGTA除去或降低胞外Ca2+浓度,用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或La3+阻断胞外Ca2+进入胞质,都能部分地抑制叶锈菌诱导的防卫反应,即PAL,POD的活性升高和过敏性反应(HR)的发生。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注射Ca2+载体A23187能部分模拟叶锈菌侵染诱导的这3种防卫反应。说明叶锈菌侵染诱导的PAL,POD活性升高和HR的发生,需要胞外Ca2+进入胞内,Ca2+参与了叶锈菌侵染激活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
关键词:
钙 小麦 叶锈菌 防卫反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陶正国 包鸿俊
实验设5,10,15,20,25,30 mg/kg 6个剂量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进行小鼠睾丸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同时测定睾丸细胞内的 cAMP、cGMP 和 Ca~(2+)含量变化。结果证实环磷酰胺(Cy)对睾丸细胞具诱变性,并存在剂量依赖关系。6个染毒组的睾丸细胞(精原、精母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颖 李兴红 商振清 李广敏
本试验采用天然抗病毒剂VA作诱导因子 ,抗病品种枯斑三生烟和感病品种三生烟经VA诱导处理后第 7d (清水处理作对照 ) ,在其新生长的叶片上接种TMV (不接种的烟草为对照 )。结果表明 ,VA可以系统诱导枯斑三生烟对TMV产生抗性 ,其枯斑数抑制率达 6 4 3% ,枯斑大小抑制率为 37 3% ;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均比对照明显提高 ,其中接种后 4 8h变化幅度最大 ;丙二醛 (MDA)含量的变化与酶活性变化呈相反趋势。说明VA和TMV共同作用系统诱导枯斑三生烟对TMV产生抗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鹏 李振歧
为了探讨BTH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的诱导以及抗性的部分生理机制,分别用0.01,0.05,0.1,0.2,0.4,0.8和1.6 mmol/L苯并噻二唑(BTH)溶液处理小麦幼苗2 d后接种白粉病菌,结果表明,浓度大于0.2 mmol/L的BTH处理均能显著诱导小麦幼苗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用0.4 mmol/L BTH处理小麦幼苗后间隔不同时间接种白粉病菌,表明BTH诱导小麦产生对白粉病的抗性持久期在7 d以上;对BTH处理或接种白粉病菌的幼苗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BTH处理可系统性地增强这2种酶的活性且与小麦对白粉病的诱导抗性密切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凤茹 李广敏 商振清 张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雅琴 李蓓 张英利 牛娜 张改生
以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化学杂交剂(CHA)诱导的雄性不育及成熟可育的花粉粒为材料, 用考马斯亮蓝R250显示细胞内微丝的方法,观察分析了3种类型花粉粒内微丝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成熟可育 花粉粒内微丝多以多聚体的形式存在,呈连续排列的网状结构且充满整个花粉粒;而其他两种不育花粉粒内,连续 排列的网状结构被破坏而呈颗粒状或短棒状结构,收缩集中分布于花粉粒中部,花粉粒周缘缺乏,且T型细胞质雄 性不育系的内微丝含量较化学杂交剂诱导的雄性不育花粉粒的少。
关键词:
细胞骨架 小麦 CMS CH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智慧 李玉红 孟焕文 陈鹏 杜慧芳
目的苯并噻二唑(BTH)对黄瓜幼苗霜霉病的诱导抗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木质素和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含量的关系。方法用比色法对BTH诱导或接种霜霉菌的植株进行PAL和POD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含量的测定。结果BTH不仅能提高黄瓜幼苗对霜霉病的抗性,而且明显提高了PAL和POD的活性以及木质素和HRGP的含量。BTH诱导处理和霜霉菌侵染黄瓜叶片,细胞壁中HRGP的积累与木质素的沉积在时间进程中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结论HRGP的积累和细胞壁的木质化与黄瓜对霜霉病的抗性反应有关,是寄主抗病反应的生化机制之一。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清 包鸿俊
用5,10,15,20,25,30 mg/kg 环磷酰胺(Cy)染毒 Wistar 大鼠后,通过体外培养外周血淋巴细胞评定Cy 的潜在遗传毒性。结果,随 Cy 剂量的增加,染色体畸变率增加而分裂指数下降。用 ELISA 测定同批大鼠淋巴细胞内钙调素(CaM)含量,发现5mg/kg 组含量显著高于时照组,随 Cy 增加,CaM 逐渐降低。30mg/kg 组CaM 为10.47ng/10~6细胞,极显著低于对照组(19.28ng/10~6细胞),此种 CaM 含量的特异性降低可能是 Cy 抑制 DNA 合成所致。CaM 含量与染色体畸变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9984,与有丝分裂指数呈正相关,...
关键词:
环磷酰胺 钙调素 染色体畸变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竹青 李继伟 邓祥宜 王利凯 梅方竹 邹礼平
【目的】探明韧皮部细胞ATPase分布规律,分析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与籽粒光合同化物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灌浆不同阶段,采用蒽酮法测定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运用显微细胞化学技术对颖果韧皮部和胚乳细胞的多糖进行定位,同时对韧皮部细胞ATPase进行超微细胞化学定位。对籽粒光合同化物积累量与韧皮部细胞ATPase活性产物量进行相关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在灌浆渐增期,籽粒积累的光合同化物主要是可溶性糖。约在花后14d,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积累量含量相等。以后,籽粒以积累淀粉为主。在整个灌浆期,籽粒可溶性糖和淀粉量的变化呈现彼此消长,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永三 王振中
测定了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 5个豇豆 (VignasesquipdalisWight)品种在受锈菌 (UromycesvignaeBarcl)侵染前和侵染后若干阶段中外切几丁质酶 (exo chitinase)和 β 1,3 葡聚糖酶 (β 1,3 glucanase)的活性 ,并分析其与抗病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豇豆各品种与锈菌互作的早期 ,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均上升 ,与品种抗病性水平基本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也与品种抗性水平一致 ,且抗病品种的外切几丁质酶比活性的变化率高峰出现早 ,而感病品种的高峰出现迟 ;β 1,3 葡聚糖酶比活性与品种抗性水平也一致 ,其比活性变化率与品种抗性有较密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沙琴 蒋明义 林凡 王金香
以玉米(Zea maysL.)为材料,探讨了水分胁迫下玉米钙调素(CaM)基因CaM1、CaM2和CaM3在叶片中转录水平的变化;并对水分胁迫下脱落酸(ABA)积累和H2O2产生与CaM基因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PEG 6000模拟的水分胁迫能够诱导上述玉米CaM基因在叶中的表达,其中对CaM1和CaM3的影响较为显著,3个基因具有各自不同的表达模式。外源ABA处理也能显著诱导这3个基因的表达,施用ABA合成抑制剂FLU明显抑制了水分胁迫下CaM基因表达,暗示水分胁迫下CaM基因表达增强依赖于ABA的积累。外源H2O2处理下3个CaM基因均出现2次表达增强的情况,ROS抑制剂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昌荣 戴陆园 廖新华 张建华 工藤悟 丹野久
将30份水稻耐冷性标准品种种植于4种不同的试验条件下,研究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变异的品种间差异以及与耐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使稻的花药缩小,不育花粉率增加。花药越大的品种耐冷性(用耐冷性级别表示,下同)越强(r=-0.678),这与上一年的结果较为一致;花药大小和花粉数有极为密切的关系(r=0.819);每药花粉数越多的品种耐冷性越强(r=-0.783)。日本品种的花药比云南品种小,花粉数比云南品种少;并且冷处理导致的不育花粉率增加,日本品种也明显高于云南品种。对花药大小和花粉数在评价稻的耐冷性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再评估。
关键词:
栽培稻,花粉数,花药大小,耐冷性,云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凤茹 张红 商振清 李广敏 刘丽娟
采用改进的焦锑酸钙沉淀的细胞化学方法 ,探讨了在干旱逆境条件下细胞核与Ca2 + 水平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 :在正常水分下生长的小麦幼苗 ,其细胞核中含有少量Ca2 + ;细胞核圆球状 ,异染色质分散分布于常染色质之间。随着水分胁迫时间的延长 ,细胞核中的自由Ca2 + 逐渐增多 ,同时细胞核超微结构受到的伤害越发严重 ,核膜皱缩 ,异染色质凝聚加重 ,直至细胞核面临解体
关键词:
小麦 细胞核 钙 干旱逆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