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20)
2023(2672)
2022(2260)
2021(2245)
2020(1902)
2019(4195)
2018(4208)
2017(7543)
2016(4576)
2015(5133)
2014(5253)
2013(4957)
2012(4952)
2011(4414)
2010(4620)
2009(4345)
2008(4635)
2007(4357)
2006(3815)
2005(3445)
作者
(15569)
(12926)
(12862)
(12258)
(7889)
(6288)
(5928)
(5254)
(4700)
(4670)
(4396)
(4353)
(4177)
(4012)
(4009)
(3958)
(3932)
(3828)
(3661)
(3660)
(3292)
(3254)
(3191)
(3032)
(2925)
(2880)
(2863)
(2768)
(2725)
(2718)
学科
(17062)
经济(17041)
管理(12007)
(10128)
(8460)
企业(8460)
方法(8258)
数学(7014)
数学方法(6789)
(5877)
(4523)
中国(4258)
(4250)
理论(3730)
地方(3621)
(3437)
业经(3403)
教学(3037)
农业(2992)
(2728)
贸易(2725)
(2714)
银行(2699)
(2640)
(2619)
财务(2608)
财务管理(2595)
(2539)
(2533)
(2524)
机构
学院(66167)
大学(65961)
研究(24777)
(20821)
管理(20643)
经济(20144)
中国(18939)
科学(18530)
理学(17057)
理学院(16798)
管理学(16109)
管理学院(16001)
(15246)
(15013)
(14446)
研究所(13218)
农业(12195)
中心(11822)
业大(11686)
(10603)
(10546)
北京(9818)
(9804)
(9556)
师范(9355)
(9273)
技术(9153)
(8933)
(8325)
(8077)
基金
项目(42799)
科学(31772)
基金(28951)
研究(28017)
(26983)
国家(26741)
科学基金(21600)
(18004)
社会(15561)
自然(15322)
(15040)
自然科(14991)
自然科学(14987)
基金项目(14818)
自然科学基金(14659)
社会科(14657)
社会科学(14653)
资助(13240)
教育(12994)
编号(11233)
重点(10019)
成果(9800)
计划(9647)
科技(9009)
(8874)
(8679)
课题(8514)
科研(8354)
(8124)
创新(7678)
期刊
(25212)
经济(25212)
研究(17739)
学报(16467)
中国(16097)
(13898)
科学(12406)
大学(11486)
学学(10702)
农业(9601)
教育(9046)
(9011)
管理(8362)
技术(6628)
(5402)
(5185)
金融(5185)
图书(4991)
统计(4864)
(4545)
业大(4507)
(4092)
财经(4079)
资源(3879)
决策(3856)
经济研究(3797)
农业大学(3690)
书馆(3591)
图书馆(3591)
(3561)
共检索到105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芳  吕秀玲  孙红英  周开亚  赵强  高伟  徐信荣  
将I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天然水域河蟹(Eriocheir japonica)的遗传检测,结合来自母系的线粒体DNA分子标记鉴别,并通过对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位点测定,对ISSR标记检测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对PCR/RFLP检测发现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的湛江青年河样本与来自鸭绿江、长江、闽江和南流江样本的ISSR检测与聚类分析表明:1)来自4个水系的河蟹聚为2大支,与中国大陆绒螯蟹的2个亚种分支相对应,即E.japonica sinensis和E.japonica hepuensis;2)来自南方水系湛江青年河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个体聚在北方的中华亚种(E.j.sinen...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潮添  纪德华  陈昌生  徐燕  张元  
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个不同色泽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丝状体品系(分别为桔黄色,褐绿色,棕红色和紫色)及1个野生型对照丝状体品系(褐红色)进行了遗传分析,共筛选出11条引物,PCR反应得到了129个扩增位点,多态位点比率达88.4%,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6369,期望杂合度为0.360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265;根据Nei方法计算了这5个坛紫菜丝状体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发现4个不同色泽丝状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727,它们同野生型对照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564,同时应用UPMGA法对它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后应用引物812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强  金业  陆承平  
用纯化的河蟹“颤抖病” (暂定名 )病毒分别免疫家兔和山羊 ,制备高效价的抗血清。羊抗血清经硫酸铵盐析纯化。经方阵滴定 ,选择P/N =2 95时作 1∶10 0稀释的抗血清为工作浓度 ,建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样本 14 4份 ,包括来自长江水域的野生河蟹、人工感染发病的河蟹、 1999年和 2 0 0 0年从江苏采集的自然发病的病蟹及市场购买河蟹。结果显示 ,病蟹和市场购买河蟹的阳性率为 6 6 7%~ 10 0 % ,人工感染的病蟹和人工感染石蟹致病组阳性率均为 10 0 % ,来自长江水域的健康河蟹及未接种病毒的对照石蟹阳性率均为 0 ,表明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河蟹“颤抖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彦阳  姚桂晓  刘平香  赵洁  王昕璐  孙君茂  钱永忠  
科学检测和分析农产品营养品质对提升优质农产品的营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农产品中营养成分组成复杂,已有的分析方法只能针对已知营养素的浓度、功能等进行分析,无法对农产品中存在的大量其他功能性活性物质进行分析鉴定。代谢组学技术通过高通量化学分析技术对生物样品中的小分子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具有特殊营养功能的小分子物质分析中具有突出优势。代谢组学技术的引入,为农产品营养成分表征及差异性分析,产地溯源及真伪鉴别,生长储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揭示,营养功能成分作用机制研究等提供了新方法,也为膳食结构的优化调整提供了新策略。本文对代谢组学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包括样品制备、代谢物分析鉴定以及数据分析等进行了综述,总结了代谢组学技术在农产品营养成分表征及差异性分析、产地溯源及真伪鉴别、生长储藏过程中营养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营养功能成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应用,旨在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在样品制备方法方面,首先通过快速改变样品所处的环境条件,如添加强酸、强碱或液氮冷冻等技术终止新陈代谢相关酶的活性。然后针对代谢物的极性,选择不同的提取溶剂,从而获得较高的提取率。在样品分析方法方面,核磁共振、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质谱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中,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将色谱的有效分离和质谱的准确定量相结合,已经成为代谢组学中使用最广泛的分析技术。在数据处理及分析方面,无监督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和有监督分析中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数据分析方法。通过通路分析软件的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可以明确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对差异代谢产物的机制进行分析和解释。在农产品营养成分分析应用方面,通过对农产品中初生代谢产物及次生代谢产物进行全面表征,形成农产品独特的代谢指纹图谱,从而实现营养成分的差异性分析;通过非特定目标物的检测和无监督分析方法,实现不同产地农产品的组间差异鉴别和差异化合物筛选;通过农产品生长过程中关键成分的消长规律及合成机理分析,指导最佳收获期;通过体液代谢谱和生物标志物的检测,系统研究营养功能成分与生物体代谢之间的交互作用,为营养功能成分作用机制研究及膳食指导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玉海  郭春芳  张木清  陈常颂  陈荣冰  
用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对17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87.08%,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5.08个条带.根据Nei-Li系数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2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重复性好、效率高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刚  吕作舟  郑和斌  王卓仁  
基于重复序列(TATG)4,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位于第2组;凤尾831、16号秀珍菇位于第3组;鲍鱼菇位于第4组;其他供试菌株位于第1组。利用引物P1对17号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1条约1.3 kb片段,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4的存在,并达到了微卫星基序的最低重复次数。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驰  李纯厚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检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伟敏  熊远著  蒋思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章平  常洪  孙伟  耿荣庆  任战军  毛永江  
 选择分别位于绵羊2,4,6,9,17和19号染色体上的7个微卫星标记OarFCB11,OarFCB128,MAF70,OarAE101,MAF33,OarFCB48和OarFCB304,对湖羊、同羊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的典型群随机样本相应位点进行了PCR检测。结果表明,每个微卫星座位发现7个以上等位基因,且均存在多态;湖羊、同羊、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群体杂合度(H)分别为0.9092,0.9177和0.8867,相应的群体基因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分别为0.9024,0.9116和0.8774,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1.7723,12.4538和11.6104,均以同羊为最高;以产生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树春  安玉麟  李素萍  孙瑞芬  张艳芳  张启辰  闫素丽  
近20年来,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发展了多种分子标记,并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文章综述了较为主要的一些分子标记及其在作物种质资源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海艳  赵纯  杨爱珍  王秋锦  孙清鹏  赵福宽  
参考马铃薯和烟草的反转录转座子LTRs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对34份茄子材料进行PCR扩增,得到了多态性丰富的指纹图谱。聚类分析将34份茄子材料分为三大类群,表明IRAP分子标记适合于茄子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军  李立会  王辉  杨欣明  李秀全  刘伟华  李洪杰  
【目的】检测普通小麦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 L.)-冰草Z559(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衍生后代中6个分蘖正常而成穗显著受抑制株系的外源物质,对成穗受抑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微卫星(SSR)技术进行外源物质检测;以成穗受抑制小麦(♀)×京4841(♂)后代的F1与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通过GISH和SSR分析,在成穗受抑制株系中检测出2个插入易位和6个SSR易位标记;成穗受抑制材料与京4841的杂交后代F1单株均表现为正常成穗,F2正常成穗植株与成穗显著受抑制植株比值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祁建民  周东新  吴为人  林荔辉  方平平  吴建梅  
应用RAPD和ISSR标记,分别对来自非洲地区和中国的15份黄麻野生种(10个种),以及来自中国、印度、越南、日本等地的12份黄麻栽培品种基因组DNA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参与分析的所有RAPD和ISSR引物都对DNA模板浓度的梯度变化不敏感,对比RAPD和ISSR在PCR反应中的稳定性,ISSR优于RAPD;(2)25个RAPD和ISSR引物分别扩增出329条和283条带,多态比率分别为89.36%和92.5%,显然,ISSR检测出的多态性条带的能力优于RAPD;(3)RAPD和ISSR标记检测同组供试材料种间或种内的遗传相似性系数(GS)范围,分别为0.48~0.98和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爱丽  张木清  陈如凯  
对11个甘蔗及其近缘属供试材料,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凝胶电泳,从100个引物(来自UBC#9)中得到32个引物的清晰特异图谱.出现清晰条带的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19个,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3个,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分别为2、3个,5′简并基序引物4个.引物(AC)n产生的多态性条带最多,其次是5′简并基序引物和(GT)n.所有(AG)n引物和6个(TC)n引物中的5个产生多态性条带,说明甘蔗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AG/TC重复序列.总的来看,不同属间平均出现11.6条多态性条带,属内9.5条,种内有6.6条.对32个引物的特征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树状图与Irvine的分类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