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34)
2023(2668)
2022(2218)
2021(2360)
2020(2084)
2019(4575)
2018(4719)
2017(8659)
2016(5172)
2015(5290)
2014(5316)
2013(5097)
2012(5068)
2011(4720)
2010(5043)
2009(4792)
2008(5177)
2007(4875)
2006(4333)
2005(4028)
作者
(17287)
(14524)
(14261)
(13788)
(9544)
(7305)
(6586)
(5660)
(5592)
(5419)
(5032)
(4911)
(4852)
(4797)
(4737)
(4690)
(4475)
(4364)
(4296)
(4191)
(4017)
(3800)
(3732)
(3471)
(3281)
(3273)
(3263)
(3230)
(3161)
(3124)
学科
(16037)
经济(16018)
(11357)
管理(10797)
(8925)
(7932)
企业(7932)
方法(6116)
理论(4912)
数学(4541)
数学方法(4321)
中国(4270)
(3674)
(3616)
(3574)
教学(3573)
教育(3457)
经济学(3251)
业经(2975)
(2808)
(2683)
(2634)
银行(2603)
及其(2511)
(2448)
(2358)
贸易(2354)
(2340)
金融(2338)
(2298)
机构
大学(74209)
学院(72134)
研究(29224)
科学(22816)
中国(21036)
(20668)
管理(20212)
(20158)
经济(19978)
(17574)
(17542)
理学(16463)
农业(16326)
研究所(16145)
理学院(16119)
管理学(15408)
管理学院(15288)
业大(14785)
中心(12900)
(12415)
(11286)
技术(11142)
北京(11081)
(10846)
师范(10621)
农业大学(10467)
(10376)
(10246)
(10172)
(9939)
基金
项目(44798)
科学(31840)
基金(29707)
(28297)
国家(28049)
研究(27819)
科学基金(21653)
(18681)
自然(16046)
(15790)
自然科(15653)
自然科学(15638)
自然科学基金(15339)
基金项目(14734)
社会(14215)
教育(13677)
资助(13634)
社会科(13166)
社会科学(13162)
编号(11202)
成果(10907)
重点(10809)
计划(10538)
科技(10471)
(8984)
科研(8822)
(8750)
课题(8657)
(8641)
创新(8192)
期刊
(27093)
经济(27093)
学报(22373)
研究(19579)
(18769)
中国(17898)
科学(15756)
大学(15351)
学学(14371)
农业(12720)
教育(11815)
(9265)
管理(8270)
业大(7027)
图书(6643)
(6604)
技术(6456)
(5999)
农业大学(5959)
(4900)
金融(4900)
书馆(4841)
图书馆(4841)
财经(4312)
林业(4198)
经济研究(3980)
科技(3843)
自然(3797)
(3792)
统计(3687)
共检索到1169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志刚  吕作舟  郑和斌  王卓仁  
基于重复序列(TATG)4,设计了7条引物P0~P6,对侧耳属的22个菌株和1株双孢蘑菇菌株的基因组DNA进行重复序列间区序列(ISSR)PCR扩增。引物P0、P1在23个菌株上扩增共得到120条带。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0.71水平将以上侧耳菌株分为5组:阿魏蘑、白阿魏蘑、杂交阿魏蘑位于第2组;凤尾831、16号秀珍菇位于第3组;鲍鱼菇位于第4组;其他供试菌株位于第1组。利用引物P1对17号日本秀珍菇扩增得到了1条约1.3 kb片段,经克隆和测序分析,验证了重复序列(TATG)4的存在,并达到了微卫星基序的最低重复次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黎倩  黄忠乾  李伟  李玉  何晓兰  
本文对采自吉林省不同寄主植物的两株野生侧耳属菌株1和菌株2进行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基于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这2个野生菌株均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通过选取不同碳源、氮源以及P H对2株菌株进行培养,最终结果表明菌株1菌丝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硝酸钾、P H 6;菌株2菌丝的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硫酸铵、P H 7。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超  师亮  徐颖洁  尚常花  薛芹  赵明文  曹继业  冯志勇  
为了评价白灵菇的分类地位,采用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两种分子标记技术,系统分析了包括中国白灵菇商业菌株和欧洲Pleurotus nebrodensis菌株在内的34株侧耳属菌株的DNA多态性。ITS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的ITS序列变异不仅表现在碱基的变异,也表现在区域长度的变异。利用7对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较丰富、稳定性较好的引物对34个供试菌株进行SRAP扩增,共得到420条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ITS序列分析和SRAP分析结果均显示:白灵菇和Pleurotus nebrodensis具有很近的遗传关系。将ITS和SRAP两种标记联合使用能得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爱丽  张木清  陈如凯  
对11个甘蔗及其近缘属供试材料,以锚定简单重复序列为引物,通过PCR扩增和凝胶电泳,从100个引物(来自UBC#9)中得到32个引物的清晰特异图谱.出现清晰条带的二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19个,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3个,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引物分别为2、3个,5′简并基序引物4个.引物(AC)n产生的多态性条带最多,其次是5′简并基序引物和(GT)n.所有(AG)n引物和6个(TC)n引物中的5个产生多态性条带,说明甘蔗基因组中含有丰富的AG/TC重复序列.总的来看,不同属间平均出现11.6条多态性条带,属内9.5条,种内有6.6条.对32个引物的特征图谱进行聚类分析,树状图与Irvine的分类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王建东  黄忠乾  
对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遗传差异ISSR分析和子实体生长特性评价结果表明,利用ISSR的6个引物的DNA图谱经聚类分析,获得了遗传关系树状图,在相似水平为0.879时,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群。刺芹侧耳10个菌株的子实体在13~16℃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但在22~27℃范围内,只有3个菌株的子实体能正常生长;根据子实体形态特征可将10个刺芹侧耳菌株分为6个类型,与ISSR分子标记聚类分类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甘炳成  彭卫红  黄忠乾  贾定洪  王建东  
对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进行农艺性状和酯酶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10个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中,有6个杂交菌株的产量高于亲株,其中产量最高的为Pe2515菌株;有5个杂交菌株子实体形态特征与亲株Pe1相似,呈保龄球形;有2个杂交菌株为粗棒状,介于双亲株之间;另有2个杂交菌株子实体为细棒状,与Pe2菌体相近。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表明,在隶属度0.325时刺芹侧耳杂交菌株与亲株可分为5大类群,其中杂交菌株可分为2大类群,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的隶属度在0.672以下,表明杂交菌株与亲株之间遗传差异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信昌  
对侧耳属 18个种 5 2个菌株及 3个其它属的菌株的 2 8SrDNA 5’端进行PCR扩增 ,得到长度约为 1.4 6kb的片段。对该片段分别用 7种限制性内切酶AluⅠ、BamHⅠ、HaeⅢ、HhaⅠ、HinfⅠ、MspⅠ、TaqⅠ酶切 ,结果表明 ,MspⅠ酶切片段多态性最高 ,AluⅠ对侧耳属无酶切多态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菌株间的相似系数为 0 .5 6 9~ 1.0 0 0 ,在 92 %相似水平可将侧耳分为 5大类 :Ⅰ .红平菇和桃红侧耳 ;Ⅱ .鲍鱼菇和囊盖侧耳 ;Ⅲ .具核侧耳 ;Ⅳ .金顶侧耳 ;Ⅴ .其它所有供试侧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郑林用  王波  彭卫红  甘炳成  黄忠乾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22个毛木耳菌株进行分析,应用NTSYSpc2.1生物软件进行遗传聚类,构建系统树。试验筛选出12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ISSR引物,共扩增出8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谱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利用ISSR技术可将22个毛木耳菌株材料区分开,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00~0.846,遗传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为0.421时,22个菌株聚为聚为4个类群,其中在四川广泛栽培的主栽品种黄耳10号、琥珀、781之间存在较大遗传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富英  罗晶  罗信昌  
对侧耳属18个种52个菌株以及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各1个菌株的28S rDNA 5’端、ITS和IGS1进行PCR扩增,扩增4个属的28S rDNA 5’端均得到一长度为1.46 kb的片段,侧耳属ITS扩增片段长680 bp,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720 bp,侧耳属IGS1扩增片段长度发生变异,红平菇和桃红侧耳为1.1 kb,其他侧耳为1.0 kb,亚侧耳700 bp,双孢蘑菇和香菇1.3 kb。对扩增片段分别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双孢蘑菇、香菇和亚侧耳可与侧耳分开,18种侧耳分为五大类:具核侧耳,红平菇和桃红侧耳,鲍鱼菇和囊盖侧耳,金顶侧耳,其他侧耳...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郑林用  郭勇  王波  甘炳成  黄忠乾  彭卫红  
采用ITS PCR-RFLP方法对5个野生木耳属菌株进行分析,并以7个黑木耳栽培菌株和1个毛木耳菌株为参照。通过6个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共获得20条清晰易辨的多态性DNA条带,使用NTSYSpc2.1生物软件对DNA条带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3个木耳属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500~1.000,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较大;13个供试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547时聚在一起,在0.721时聚为3个类群;实验结果支持Auhm、Au5931和Au59641为黑木耳属菌株;Audx菌株鉴定为毛木耳属菌株。研究结果表明ITS PCR-RFLP技术可为区别黑木耳和毛木耳菌株提供重要信息。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玉海  郭春芳  张木清  陈常颂  陈荣冰  
用筛选出的12个ISSR引物对17个茶树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扩增出61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条,占87.08%,平均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5.08个条带.根据Nei-Li系数将17个茶树品种聚为2类.结果显示,ISSR是一种重复性好、效率高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茶树品种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芳  吕秀玲  孙红英  周开亚  赵强  高伟  徐信荣  
将ISSR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天然水域河蟹(Eriocheir japonica)的遗传检测,结合来自母系的线粒体DNA分子标记鉴别,并通过对部分样本的细胞色素b基因变异位点测定,对ISSR标记检测结果做进一步分析和评价。对PCR/RFLP检测发现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的湛江青年河样本与来自鸭绿江、长江、闽江和南流江样本的ISSR检测与聚类分析表明:1)来自4个水系的河蟹聚为2大支,与中国大陆绒螯蟹的2个亚种分支相对应,即E.japonica sinensis和E.japonica hepuensis;2)来自南方水系湛江青年河的2个携带中华亚种单元型个体聚在北方的中华亚种(E.j.sinen...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潘彦平  范鑫磊  田呈明  
本文通过形态学及系统发育学方法对采自中国山西省不同地区的58份壳囊孢属真菌标本进行分类学研究。从形态学上观察子实体、孢子及纯培养物形态,可将其分为5个形态学类群;系统发育学分析分别基于单基因(ITS)和3个基因片段数据集(ITS、LSU和TEF),通过最大简约法(MP),最大似然法(ML)和贝叶斯分析(BI)分别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来自山西的壳囊孢属真菌为5个独立分支,进一步支持了形态学分析结果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结合传统形态学及现代分子系统学方法对山西省不同寄主壳囊孢属真菌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类研究,经分析该5个类群分别是榆树壳囊孢、金黄壳囊孢、核果壳囊孢、苹果壳囊孢、槐壳囊孢,分布于山西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郑林用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彭卫红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拮抗反应及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呈隆起性拮抗反应,ISSR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有0.310的遗传距离,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传红  张劲松  陈明杰  谭琦  曹晖  徐伟  潘迎捷  
利用RAPD和酯酶同工酶技术对来自国内外的10个灵芝属代表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RAPD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分成3个组:第1组包括密纹薄芝(1号)、两个灵芝(3号和4号)和两个无柄灵芝菌株(7号和8号);第2组包括灵芝(2号)、近拟鹿角灵芝(5号和6号)和紫芝(10号);第3组是树舌(9号)。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基本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0.800时,上述10个菌株聚成8组,这与传统分类学中种的分类几乎一致。酯酶同工酶的分析结果表明,在0.560的相似性水平上,所有菌株分为两组:第一组是树舌(9号);其他菌株构成一组。这一结论与传统分类学结论也一致。当相似性水平达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