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908)
2023(4272)
2022(3553)
2021(3475)
2020(3062)
2019(6975)
2018(6826)
2017(13164)
2016(7359)
2015(8374)
2014(8410)
2013(8398)
2012(7600)
2011(6690)
2010(6932)
2009(6768)
2008(7366)
2007(7148)
2006(6523)
2005(6240)
作者
(21070)
(17176)
(16965)
(16204)
(10879)
(8021)
(7887)
(6734)
(6581)
(6430)
(5956)
(5811)
(5613)
(5529)
(5459)
(5428)
(5219)
(5124)
(5062)
(4795)
(4472)
(4263)
(4066)
(4037)
(3990)
(3988)
(3892)
(3831)
(3500)
(3349)
学科
管理(30667)
(27943)
(26956)
企业(26956)
(23230)
经济(23205)
(18435)
银行(18289)
(16918)
(16246)
(11977)
方法(11277)
业务(10931)
(10883)
(10803)
制度(10801)
保险(10792)
(10491)
金融(10491)
(9419)
财务(9400)
财务管理(9373)
银行制(9131)
数学(9070)
数学方法(9010)
企业财务(8917)
中国(8508)
业经(8397)
(6010)
(5863)
机构
大学(96183)
学院(95124)
管理(41574)
(38469)
中国(37657)
经济(37259)
理学(31443)
理学院(31156)
管理学(30890)
管理学院(30665)
研究(28076)
(26729)
(23408)
银行(22412)
(21387)
(20914)
财经(18866)
(17604)
(17080)
中心(16724)
(15043)
(14869)
金融(14755)
(14738)
科学(14431)
财经大学(14378)
公司(14329)
人民(14305)
北京(14170)
(14010)
基金
项目(51110)
科学(39300)
研究(37503)
基金(37398)
(31591)
国家(31317)
科学基金(27307)
社会(23229)
社会科(21985)
社会科学(21973)
基金项目(19158)
(18611)
自然(18071)
自然科(17636)
自然科学(17628)
自然科学基金(17345)
教育(17012)
资助(17001)
(15998)
编号(15133)
成果(12895)
(11711)
重点(11100)
(10643)
课题(10360)
教育部(10273)
(10152)
科研(10083)
人文(10017)
大学(9955)
期刊
(47875)
经济(47875)
研究(36421)
(34224)
金融(34224)
中国(25387)
(24584)
管理(19479)
(12335)
科学(11486)
学报(11479)
财经(10412)
大学(9163)
(8675)
学学(8662)
技术(8368)
会计(7551)
财会(7363)
理论(6856)
教育(6824)
实践(6255)
(6255)
农业(5961)
经济研究(5918)
业经(5800)
现代(5529)
(5487)
国际(5400)
问题(5270)
农村(5151)
共检索到179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杰  马晓平  
实施IRB(内部评级法)被认为是提升国有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国有银行自实施内部评级法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具体的管理实践看远远不能对银行的业务和风险形成有效的支撑。所以,国有银行为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应该加强数据基础建设,并重塑信贷文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平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和转型的深入,产能的整合、淘汰力度加大,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在这一大环境下,国内银行的资产质量整体出现下滑,前几年经济高速增长时被掩盖的一些问题逐步暴露出来,也引发了我们对信用风险管理的更多反思。关于单个授信客户信用风险的防范客户层面的信用风险防范,包括授信项目的审批和贷后管理等,是目前国内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资源和精力主要投入的领域。在这方面,国内银行目前都遵循着"审贷分离"这一基本政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单俊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提出,对全球金融业风险管理产生了巨大影响,我们应充分认识新协议核心的IRB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IRB法的基础上,加快国内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立,实现与世界的接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银监会新资本协议实施研究和规划项目组  王兆星  韩明智  王胜邦  陈颖  
在监管部门和国内银行业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论证、起草、征求意见和定量影响测算,中国银监会发布了实施新资本协议第一批监管规章。这些规章与指引在准确把握新资本协议实质要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我国银行业实践,建立了一套相对明确、操作性强的审慎监管要求,为商业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准备工作提供了具体指导和技术标准。本刊特约请中国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对这些监管规章与指引进行了解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燕  
从银行信用风险产生的理论根源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现状进行研究,并从内部生成机制和外部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全面地分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生信用风险的原因。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谢清河  
信用衍生产品(Credit Derivative)是一种使信用风险从其他风险类型中分离出来,并从一方转让给另一方的金融合约,是一种新的管理信用风险的工具。目前主要有两种分类:一类是根据信用风险保护买方是否获得了相应的融资,分为融资性和非融资性信用衍生产品;另一类是根据基础资产所涉及的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社会信用法律体系、社会中介和服务体系以及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尚未建立等。应大力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尽快完善社会信用法律体系、信用中介和服务体系、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以加强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有效管理其信用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程鹏  吴冲锋  陈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闫丽瑞  
信用风险是银行业面对的主要风险之一,如何有效地度量和管理信用风险是银行风险管理者尤为关注的问题。介绍了传统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和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新巴塞尔协议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和基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有所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佶  
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概述及现状(一)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涵义和特征所谓商业银行信用风险,从狭义上讲,一般是指借款人到期不能或不愿履行借款协议致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实际上是违约风险。从广义上说,信用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测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在信贷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经营实际结果与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周旭东  吕鹏展  
当前信用风险的表现形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和我国产业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之间的合作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形成了挑战。个别行业的所谓"高端"客户通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百川  
信用是商业银行经营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信用风险是银行首要风险,文章指出,应通过贷款分类、贷款质量评价、建立信贷文化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罗真  
本文在对国外信用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进行详细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的适用性,以及我国运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实施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实选择,并提出相关的具体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袁媛  
在金融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新环境、新要求下,银行如何更加前瞻、有效地开展信用风险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是亟待认真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新兴的数字化技术、金融科技(Fin Tech)异军突起,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关键的技术应用,可以改变"从历史看未来"的方法,尝试构建"从数据/信息看当下,从特征看未来"的方法论,打造覆盖风险识别、计量、决策、实施全流程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