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97)
2023(10311)
2022(8793)
2021(7823)
2020(6605)
2019(14500)
2018(13984)
2017(27395)
2016(14718)
2015(15947)
2014(15360)
2013(15229)
2012(13654)
2011(12227)
2010(11998)
2009(11351)
2008(11277)
2007(9951)
2006(8753)
2005(7934)
作者
(42276)
(35441)
(35288)
(33533)
(22398)
(17051)
(15647)
(13569)
(13319)
(12451)
(12370)
(11602)
(11385)
(11263)
(11144)
(10944)
(10615)
(10593)
(10242)
(10094)
(8760)
(8592)
(8504)
(8122)
(7987)
(7944)
(7795)
(7633)
(7015)
(6948)
学科
(53895)
经济(53793)
管理(49674)
(44990)
(37626)
企业(37626)
方法(23775)
(23732)
(21946)
数学(21190)
数学方法(21058)
税收(20495)
(20327)
(18022)
(14741)
中国(14270)
(13596)
财务(13579)
财务管理(13549)
企业财务(12950)
业经(12903)
(12555)
(12325)
银行(12290)
(12000)
贸易(11996)
(11743)
(11656)
(11456)
金融(11454)
机构
大学(206574)
学院(205421)
(88775)
经济(87235)
管理(78800)
理学(68831)
理学院(68132)
研究(67351)
管理学(67220)
管理学院(66844)
中国(52540)
(49842)
(41148)
科学(40100)
财经(38369)
(37279)
(34938)
(33720)
业大(32273)
中心(31043)
(30650)
研究所(30229)
农业(29470)
经济学(29203)
财经大学(28731)
经济学院(26704)
北京(25024)
(24288)
(23089)
商学(22870)
基金
项目(142591)
科学(113112)
基金(107887)
研究(98907)
(96226)
国家(95500)
科学基金(81913)
社会(67626)
社会科(64456)
社会科学(64443)
基金项目(57627)
(53809)
自然(53308)
自然科(52176)
自然科学(52158)
自然科学基金(51314)
(45967)
教育(44225)
资助(42757)
编号(36730)
(32292)
(32145)
重点(32143)
(30722)
国家社会(29904)
成果(29212)
(29013)
创新(28951)
教育部(27982)
科研(27930)
期刊
(90464)
经济(90464)
研究(63441)
(40162)
中国(37490)
学报(37101)
(32768)
科学(31116)
大学(27803)
管理(27742)
学学(26973)
(21522)
金融(21522)
农业(21338)
财经(19150)
经济研究(16326)
(16317)
(16253)
(15702)
业经(13984)
税务(13947)
技术(13320)
教育(12750)
问题(12231)
(11101)
(10571)
(10405)
财会(10226)
国际(9912)
科技(9543)
共检索到30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锐  郭艺扬  申晨  
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重要渠道,是连接公司和投资者的重要纽带,也是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本文基于中国语境下揭示IPO补税对IPO抑价的影响机制与效应。以2010—2018年的沪深A股IPO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结果发现,IPO补税对IPO抑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且在主板市场或承销商声誉低时,IPO补税对IPO抑价的正向作用更显著。影响机制分析得出,IPO公司补税释放良好的业绩预期信号,提升企业价值,导致更高的IPO抑价,同时IPO公司补税不利于商业信用,增加企业的融资约束,IPO上市能够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导致更高的IPO抑价。研究结论对提高IPO信息披露与定价机制、加速推进证券市场化进程和法治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伍文中  高琪  
以2009~2017年中国创业板市场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上市公司为样本,采取横截面多元回归研究风险投资、联合风险投资以及风险投资机构的自身属性对创业公司IPO抑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市场存在"逐名效应",但"认证监督"效应不明显,这导致有风险投资机构参与的创业公司IPO抑价率更高;联合风险投资有效降低了"逐名效应",使得IPO抑价率下降;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其所支持的创业公司IPO抑价越严重,而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IPO抑价率越低。建议政策当局建立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评价机制,完善创业公司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风险投资机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进而降低IPO抑价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程立茹  李屹鸥  
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风险投资角度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和IPO后长期股价表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风险投资表现出逆向选择效应而不是认证监督效应。有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抑价率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抑价率越低;无风险投资背景企业的长期股价表现优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且风险投资占股比例越高,长期股价表现越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熊真凤  周孝华  
针对IPO抑价中的有意抑价和无意抑价问题,运用行为金融理论,在以机构投资者利益最大化推导出机构投资者需求函数的基础上,研究了散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同质和异质预期对IPO抑价的影响,并进行抑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具有有意抑价的激励;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不存在分歧时,IPO抑价中只有有意抑价,而无无意抑价;当机构投资者与散户对新股价值存在分歧时,分歧越大,IPO抑价越高,而抑价中的有意抑价不变、无意抑价增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葆春  顾恬  肖继辉  
文章以1992年~2012年65家IPO财务舞弊公司验证我国资本市场信息失灵甄别系统的有效性。研究发现,外部监督特征:主承销商、审计师变更、法律监督与IPO财务舞弊负相关,媒体负面报道,尤其是低速成长的公司获得媒体差评越容易出现IPO舞弊;IPO市场特征,包括市场热度、市盈率、个股回报率与IPO财务舞弊负相关;IPO财务舞弊公司容易出现超募和扩大发行规模的现象。董事长离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高管持股与IPO财务舞弊正相关,流通股比例、风险投资呈现为负相关关系。此外,资产管理能力、公司规模与IPO财务舞弊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炜  于博  宁宜希  
本文以2004-2012年间在我国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的625家公司为样本,考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是否具备监督筛选功能、认证功能和市场力量功能。本文构造"相对发行市盈率"指标,并采用回归模型对上述各假说进行实证检验,得到与前期大多数研究不一致的结论。研究发现,创投持股与否对我国中小企业的IPO定价影响不显著,但能够显著提高股票二级市场上市首日收盘价,从而增大IPO折价率。因此,在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创投的监督筛选假说和认证功能假说不成立,但存在明显的市场力量功能。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参股创投个数越多、创投持股比例越高、创投参股时间越长,则其市场力量越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张卫东  苏鑫  陈辉  唐齐鸣  杨雪  
考虑涨幅限制对IPO抑价的影响,本文使用2009年7月到2015年7月间新股发行的数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股上市首日设置涨跌幅限制会使得IPO抑价更严重;进一步分析发现,市场气氛会影响IPO抑价率。在上市首日不限制涨幅的情况下,市场气氛高昂会降低IPO抑价;而在上市首日限制涨幅的情况下,市场气氛高昂会提高IPO抑价,而且此时的IPO抑价率高低与公司的基本面信息更不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曾焱鑫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Heckman两步法,考察了媒体监督如何影响企业融资状况的变动。结果表明,媒体监督通过声誉机制显著削弱被曝光公司的内外源融资能力,增大其融资成本,产生融资约束效应。通过细分外源融资方式,媒体监督对债务融资影响最大,股权融资次之,最后是商业信用融资。相比于国有企业,媒体监督对民营企业产生更强的融资约束作用。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睿  贺益鑫  
【目的/意义】探寻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资本市场IPO抑价的影响机制,为新股发行定价、公司和投资者行为提供参考。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典型代表,可能会与其他类似的公共事件,例如战争、自然灾害等对IPO抑价产生相似的影响,本研究也可以为今后发生公共事件,资本市场应该如何应对提供一些建议。【设计/方法】基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数据与新股发行数据,考察新冠肺炎疫情对IPO抑价率的影响及其中介作用机制。【结论/发现】新冠肺炎疫情显著提高了IPO抑价率,其中介作用机制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提高了人们“预防性储蓄”动机,从而提高IPO抑价率。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礼君  彭茜  
IPO抑价会提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弱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同时加剧市场的波动。本文运用我国A股市场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IPO抑价角度来考察全流通以及询价制的政策配合使用效果。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耿建新  张驰  
我国证券市场借鉴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方式,于2005年正式引入询价制度,并分别在2009年、2010年及2012年三次对包括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三高"现象的发行定价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三高"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中阶段性的必然现象,是由于市场约束机制缺失、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应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唐炳南  巩世广  
在发行人和机构投资者共同攫取中小投资者的消费者剩余的假设下,文章利用投资者情绪模型,研究在一级市场上以固定价格上网公开发行股票占总发行数量的比例对首日抑价产生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颜恩点  王昕悦  
以注册制改革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7—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构造双重差分模型,检验注册制改革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注册制改革提高上市公司的IPO抑价率。注册制改革初期,与改革密切相关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中介机构承担责任机制、企业信息披露机制和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等尚未完善,IPO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依然存在,这加强了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和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IPO抑价率。(2)注册制改革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审计质量较好以及分析师跟踪较多的上市公司有所减弱。研究为全面实行注册制,提高投资者成熟程度、完善中介监管机制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微观证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洋  
本文通过对审批制和保荐核准制下发行费用对IPO抑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发行制度和发行费用与IPO抑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市场化的发行制度有利于降低IPO抑价率,同时,随着发行费用的增加,IPO的抑价程度会降低。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黄顺武  孟则  
基于2006年之后全流通、保荐制度和放开发行市盈率管制背景下IPO上市的样本,选取了谷歌资讯数量、分析师数量和参与询价的机构数量作为投资者关注的三个代理变量,实证研究了投资者关注对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关注对于IPO抑价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注度越高,IPO抑价则越高;相对于主板而言,由于受到投资者更多的关注,创业板和中小板新股具有更高的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