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23)
2023(10183)
2022(9135)
2021(8734)
2020(7396)
2019(17253)
2018(17194)
2017(34108)
2016(18319)
2015(20403)
2014(20292)
2013(20205)
2012(18331)
2011(16299)
2010(16037)
2009(14573)
2008(14389)
2007(12384)
2006(10793)
2005(9399)
作者
(51388)
(42566)
(42160)
(40140)
(27350)
(20344)
(19146)
(16687)
(16100)
(15152)
(14679)
(14084)
(13358)
(13277)
(13025)
(12866)
(12678)
(12627)
(12167)
(12108)
(10558)
(10243)
(10197)
(9665)
(9445)
(9398)
(9346)
(9318)
(8462)
(8318)
学科
(73548)
经济(73457)
管理(59785)
(58203)
(51767)
企业(51767)
方法(38329)
数学(33396)
数学方法(33099)
(23436)
(17951)
财务(17894)
财务管理(17871)
企业财务(17225)
(16937)
业经(15884)
中国(15640)
(14847)
(12930)
地方(12890)
理论(12156)
(11806)
贸易(11800)
技术(11720)
(11617)
农业(11479)
(11444)
环境(11087)
(10540)
(9990)
机构
大学(261080)
学院(257637)
管理(111144)
(101540)
经济(99418)
理学(97787)
理学院(96831)
管理学(95361)
管理学院(94907)
研究(78786)
中国(58125)
(54277)
科学(47890)
(47796)
财经(39519)
(38331)
业大(37300)
(36067)
(35823)
中心(35653)
研究所(34732)
(34532)
北京(34321)
(31814)
师范(31546)
商学(30092)
财经大学(29811)
商学院(29796)
经济学(28994)
(28842)
基金
项目(179889)
科学(142615)
基金(133032)
研究(131418)
(114463)
国家(113507)
科学基金(99608)
社会(82480)
社会科(78231)
社会科学(78209)
基金项目(72257)
(68454)
自然(66909)
自然科(65398)
自然科学(65384)
自然科学基金(64237)
教育(60199)
(57840)
资助(54960)
编号(53960)
成果(42752)
(40267)
重点(38835)
(37504)
(35937)
教育部(35110)
课题(35037)
人文(34832)
创新(34773)
科研(34680)
期刊
(105513)
经济(105513)
研究(73642)
中国(41091)
管理(40026)
学报(38198)
(37717)
科学(35598)
(31084)
大学(29303)
学学(27642)
教育(25054)
农业(21981)
(21374)
金融(21374)
技术(21010)
财经(19305)
业经(17031)
经济研究(16439)
(16105)
理论(13722)
问题(13579)
图书(13547)
技术经济(12789)
实践(12729)
(12729)
科技(12151)
财会(11872)
现代(11761)
商业(11183)
共检索到357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徐龙炳  徐智斌  陆蓉  
区别于国内以股票价格为对象揭示IPO股票特征的研究,文章以投资者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IPO股票上市初期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差异。IPO交易研究是目前IPO研究的一个前沿领域。文章利用沪深股市2002年IPO股票的账户交易数据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中国IPO股票上市首日的高成交量与高换手率由投资者逐利行为造成;在上市后3日的交易中,个人投资者由于资金限制和信息获取能力不足等原因,对股票收益的判断能力明显弱于机构投资者,在交易中被机构投资者所利用。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玉宝  沈杰  
本文利用公开的股票资金净流入数据检验了A股市场上投资者过度交易行为,并就过度交易的投资绩效和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实证发现,对于不同的持有期间,散户和机构投资者买进股票后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收益低于卖出的股票在相同时间内的平均收益,投资者表现出过度交易行为。实证结果进一步表明散户投资者表现出比机构投资者更严重的投资失误,对于不同流通市值规模和换手率水平,结论均成立。我们认为过度自信是投资者过度交易的重要原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剑宏  徐子涵  
投资者非理性情绪和非理性行为作为影响股票风险溢价的重要因素,被纳入研究范畴。本文选取我国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沪深股300只股票日频数据,从投资者情绪以及拥挤交易行为实证分析投资者对资产风险溢价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资者情绪与股票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显著同向运动趋势,且在情绪低落期股票价格与投资者情绪存在更为敏感的联动关系。机构投资者拥挤交易行为与股票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影响,但个体投资者拥挤交易行为与股票风险溢价之间存在显著反向影响关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俊生  曾亚敏  
中国的《证券法》等法律法规禁止内部人短线交易,并设置了内部人禁止股票买卖的敏感期,但内部人亲属不受此限制。本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的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数据分析发现:(1)上市公司的内部人亲属对内部人任职企业的股票交易次数已经远远多于内部人自身的交易次数;(2)内部人亲属的交易存在很多的短线交易行为与敏感期交易行为;(3)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整体而言能够获得超额收益;(4)短线交易与敏感期交易有助于内部人亲属获得超额收益;(5)董事长或总经理的亲属获得的收益比其他内部人亲属更高。据此,本文认为证券交易监管机构需要关注内部人亲属股票交易行为,尤其警惕内部人亲属交易可能成为规...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冯旭南  
以2006—2010年间的21 476个"股票交易龙虎榜"事件为样本,本文重点探讨注意力是否影响到中国投资者的股票交易行为。结果表明,"龙虎榜"事件对投资者的注意力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发生的信息瀑布又进一步强化了其作用。具体表现为,若"龙虎榜"事件与个股股价上升或证券营业部的净买入行为同时发生,则投资者更倾向于在短期内跟进买入;但经过较长时间,累积超额收益率又呈反转态势。由于我们的研究剔除了信息事件的潜在影响,因此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对注意力与资产价格关系的认识,而且对加强证券监管、保护中国中小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卓思  高峰  祁斌  
本文通过研究股票收益变化和机构持股变化之间的关系,发现对于高机构持股股票,过去表现较好的股票会吸引机构增加持仓,且机构增持的股票相对减持的股票的后续表现又更好,而低机构持股股票则不然。这表明机构投资者整体上是采用正反馈即惯性交易策略的,而个体投资者的行为则较为随机。对于缺乏投资经验的个体投资者而言,论文结果意味着他们应当委托机构进行理财如投资于基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徐龙炳  
多账户交易行为是中国机构投资者的典型特征,是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有现象。限于交易数据的可获得性,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从交易数据中将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记录分离出来的方法。据此,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证券账户与资金账户的对应关系,证实了多账户交易行为的存在,发现采用多账户交易的机构投资者具有集中投资、日内多次交易、利用不同证券账户进行建仓、对敲、拉升股价、出货等基本特征。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并结合实例,本文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多账户交易的动机是隐蔽交易、拉升股价和申购新股。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斌卿  王强松  
本文以2007年2月27日和5月30日两次股市大跌为研究对象,利用上海证券交易所投资者高质量的账户交易数据对不同类型投资者大跌当日及其前后几日的买卖交易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并基于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方法对各类投资者的交易策略及其影响股市大跌的研究发现,D类机构(主要是公募基金)和散户中的大户对市场有重要影响力,其交易行为不仅会影响随后的股价涨跌,也会影响到中小散户的交易策略,他们是上海股市中的知情交易者,且两类投资者在交易策略上存在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中小散户扮演了噪音交易者角色,其大量交易为大户提供了流动性;B类机构(主要是法人机构)和D类机构在交易行为上有一定程度的羊群行为。论文研究也...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飞  
在股票市场中,内幕信息的拥有者,即知情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对于股价波动,以及股票市场的公平和效率具有关键的影响。在B&W模型与修正模型下,文章基于沪深两市的日内交易数据,对公开信息假说与隐藏性交易假说的实证检验探讨了A股市场价格波动、交易额、交易次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知情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及其影响。从其研究结论来看,隐藏性交易假说被接受,而公开信息假说不成立。其中,大额交易较容易存在内幕信息,股票市场知情投资者倾向于大额交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劭睿  李正杰  刘佳丽  
机构投资者调研可以显著提高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且调研的广度和频度越大,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越强;机构投资者调研还可以通过增加被调研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数量,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这一机制来提高个股流动性。机构投资者调研广度对上市公司股票流动性的提高作用在国营或国有控股企业中更加显著。因此,机构投资者应在调研活动中挖掘并披露有效信息,提高市场效率;上市公司应积极接受监管部门的审查及投资者调研,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监察力度,提高上市公司经营透明度,三方合力构造更加完善和健康的投资环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海燕  王平心  
文章研究中国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交易与股票定价错误的关系。以股票市价与内涵价值之差定义了股票定价错误,以大笔交易表示机构投资者交易,采用分组比较及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未表现出买入股价被低估的股票及抛售股价被高估股票的交易偏好;在控制了流通盘规模、市场状态等影响因素后,机构投资者交易与股票定价错误显著正相关,这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不仅未能修正股票定价错误,反而加剧了市价偏离其价值的程度,扭曲了市场定价机制。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志娟  马长峰  林苍祥  
文章以中国台湾股市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文章构建了机构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在此基础上研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台湾股票市场中以外资和投信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表现为正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较高;一般法人的交易表现为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交易的信息含量不足;而自营商由于交易动机复杂,交易的信息含量不明确。可见不同的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相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志娟  郑振龙  马长峰  林苍祥  
本文基于台湾股市数据,主要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参照Kaniel et al.(2008)构建了个人投资者交易不平衡性指标─净交易,以反映投资者股票交易的强度。采用这种交易不平衡性指标来构建投资组合研究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首先研究个人投资者交易和股票的收益之间的动态关系从而分析投资者的交易策略,然后研究个人投资者净交易的收益预测能力从而分析个人投资者交易的信息含量。本文研究发现:台湾股票市场的个人投资者采用负反馈的交易策略,并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表现出很强的处置效应;个人投资者在交易中的信息含量不足;个人投资者交易中的盈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过度反应和价格冲击。文章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丁方飞  丰珂  
机构投资者是否进行价值投资对资本市场的繁荣与稳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选取我国资本市场2002~2007年的数据,分析机构投资者年度持股变动和下一年度超额报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二者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这种关系在近年有逐渐加强的趋势,表明我国机构投资者存在明显的股票价值投资报酬效应,这种报酬效应在不断提高,但这种效应在长时间窗口中不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杏盈  程振煌  
本文以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对数、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代理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比、费用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率为匹配变量,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与机构投资者重仓"相似"的,但未被机构投资者重仓的股票,采用Shu (2008年)的动量交易模型来衡量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否为动量交易及其动量交易程度,对机构投资者重仓组和机构投资者未重仓组分别建立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净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有稳定股市的作用,但目前机构投投资者在中国并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