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350)
- 2023(19276)
- 2022(16354)
- 2021(15333)
- 2020(12761)
- 2019(29111)
- 2018(28893)
- 2017(55110)
- 2016(30038)
- 2015(33508)
- 2014(33364)
- 2013(32524)
- 2012(29990)
- 2011(27050)
- 2010(27262)
- 2009(25173)
- 2008(24954)
- 2007(22154)
- 2006(19855)
- 2005(18164)
- 学科
- 济(120265)
- 经济(120098)
- 管理(88357)
- 业(84012)
- 企(69085)
- 企业(69085)
- 方法(50056)
- 数学(43946)
- 数学方法(43412)
- 中国(36231)
- 财(35326)
- 农(33962)
- 制(32531)
- 业经(28250)
- 地方(26527)
- 银(26493)
- 银行(26433)
- 行(25154)
- 融(22505)
- 金融(22501)
- 贸(22488)
- 贸易(22470)
- 农业(22356)
- 学(22062)
- 易(21834)
- 务(21677)
- 财务(21612)
- 财务管理(21553)
- 体(20704)
- 企业财务(20535)
- 机构
- 学院(419722)
- 大学(418450)
- 济(172239)
- 经济(168623)
- 管理(158581)
- 研究(141783)
- 理学(135304)
- 理学院(133796)
- 管理学(131468)
- 管理学院(130682)
- 中国(112640)
- 京(88795)
- 财(86469)
- 科学(84921)
- 农(72563)
- 所(71576)
- 财经(66953)
- 中心(66098)
- 江(65243)
- 研究所(64034)
- 业大(61980)
- 经(60751)
- 农业(56735)
- 北京(56313)
- 范(54258)
- 师范(53598)
- 经济学(52786)
- 州(51894)
- 院(51417)
- 财经大学(49704)
- 基金
- 项目(273563)
- 科学(215077)
- 研究(199434)
- 基金(197803)
- 家(173215)
- 国家(171711)
- 科学基金(146960)
- 社会(126933)
- 社会科(120380)
- 社会科学(120352)
- 省(107664)
- 基金项目(104208)
- 自然(94834)
- 教育(93208)
- 自然科(92647)
- 自然科学(92621)
- 自然科学基金(90992)
- 划(90808)
- 资助(80617)
- 编号(80520)
- 成果(65885)
- 重点(62182)
- 发(61467)
- 部(60525)
- 创(57536)
- 课题(56594)
- 创新(53884)
- 科研(52601)
- 国家社会(52552)
- 制(52495)
- 期刊
- 济(194462)
- 经济(194462)
- 研究(129037)
- 中国(89565)
- 财(69148)
- 农(66258)
- 学报(66077)
- 管理(61062)
- 科学(59906)
- 融(51132)
- 金融(51132)
- 大学(50982)
- 教育(49483)
- 学学(47938)
- 农业(43457)
- 技术(37184)
- 财经(33765)
- 业经(32701)
- 经济研究(30924)
- 经(28936)
- 问题(25859)
- 业(22623)
- 贸(20668)
- 理论(20432)
- 版(19879)
- 技术经济(19550)
- 商业(19109)
- 统计(18823)
- 科技(18719)
- 实践(18339)
共检索到647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宜玮
中国IPO抑价的平均水平远远高出其他国家,并且用传统的理论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文章首先回顾了国外关于IPO抑价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然后探讨了A股发行审核制度、发行方式以及发行定价机制等对中国IPO抑价率的影响,并针对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2009年重启IPO以后各股的表现,指出了其中仍需规范和完善的地方,尤其是对于发行市盈率的限制和对中小股民的保护,以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IPO 发行抑价 发行制度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曹超
IPO抑价(IPO UnderPrIcIng)指的是新股发行上市后市场交易价格远高于发行价格,发行市场与交易市场出现较大价差,导致投资者可以在新股发行上市后获得显著超额收益的现象。统计数据显示,在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中,IPO抑价程度通常保持在15%左右,而我国A股市场的IPO抑价率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若A股市场的抑价率长期停留在过高的水平,可能会产生多方面的不良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罗洋
本文通过对审批制和保荐核准制下发行费用对IPO抑价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发行制度和发行费用与IPO抑价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市场化的发行制度有利于降低IPO抑价率,同时,随着发行费用的增加,IPO的抑价程度会降低。
关键词:
发行制度 发行费用 IPO 抑价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尧 孟卫东 熊维勤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肖曙光 蒋顺才
本文首先借助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解释了我国 A 股市场的 IPO 高抑价现象,得出了几个定性分析结论,然后通过长周期、大样本实证分析验证了定性结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
IPO 抑价 制度变迁 交易成本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尹晓冰 汪戎
本文使用多变量回归和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发现股权分置改革之后,全流通发行制度下的IPO抑价程度主要取决于公司的基本面因素,也就是发行量和近3年净利润的复合增长率;使用事件研究法分析则发现整个市场(而非个别股票)依然存在着IPO上市之后走势不佳的问题。整体而言,制度环境的改善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国内证券市场效率。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志强 赵美娟
本文基于1990-2015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市盈率差动衡量新股发行制度变化,运用偏t-CopulA函数分析新股发行制度对Ipo抑价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前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具有显著影响,随着市盈率差动变大,Ipo抑价程度逐渐下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期,市盈率差动对Ipo抑价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说明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渐显成效。进一步按发行制度变化划分区间,对中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的抑价程度进行系统的比较,发现创业板的抑价程度显著地低于主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创业板新股抑价率在最新一期低至17.20%,逐步与国外成熟市场抑价率接轨。本文研究为进一步推进股票发...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胡旭阳
本文通过对改革前后新股抑价程度变化的分析来评价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准市场化改革(实施核准制)的实施效果。初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施核准制度后新股抑价程度显著降低;而进一步的虚拟变量检验法分析表明,核准制度的实施并没有显著地改变首次公开发行市场的经济结构,上述新股抑价程度显著下降更可能源于首次公开发行市场自身的波动,而非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新股发行准市场化改革对降低我国新股抑价的效果并不显著。
关键词:
新股抑价 首次公开发行 核准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建斌 孙震海
随着累计投标询价制作为一种主要新股定价方式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该机制本身所固有的弊端如投资者间的公平问题、承销商的道德风险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为优化新股发行机制,德国等国在引进IPO询价制度的同时建立了新股的预发行市场,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通过对德国新股预发行市场的制度框架的考察,分析其对新股发售机制的影响,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东升 刘涛 张晓琳
本文选取2008年11月到2014年10月间在上海证劵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的A股股票作为样本,分析了询价制度实施以来我国A股市场IPO抑价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级市场的价格发现制度是影响IPO抑价率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不能忽视二级市场的投机和非理性行为。在新股发行的制度改革中,一方面要加强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定价监督指导,另一方面要引导二级市场投资者成熟理性地进行投资。
关键词:
新股发行 抑价 询价制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科 林雅嘉 祁宝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全面推行,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的变革如何影响IPO股票定价成为多方关注的重点。以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作为准自然实验,构建DID模型,探寻投资者情绪对IPO股票定价的影响发现,相对于核准制主板市场,投资者参与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打新”的热情上升,投资者情绪加剧了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抑价。同时,相对于主板市场,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高的信息含量,这说明,注册制改革后,IPO抑价的变化不能由信息不对称解释。进一步分析显示,在投资者情绪推升股票短期估值的情况下,注册制创业板IPO股票表现出更显著的长期反转。分析师关注度高、乐观程度高、意见分歧大的股票,IPO抑价受注册制的影响更大。投资者结构更理性的科创板股票没有表现出更高的投资者情绪和IPO抑价,说明投资者情绪影响了创业板IPO定价。上述结论意味着,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政府、企业和投资者不仅需要了解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还需要密切关注股票投资者情绪变化,促进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浩萍 陈超
以往的研究指出中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前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这些行为导致了市场对新股错误定价以及发行后长期绩效下降。本文以发行制度改革后2002~2005年IPO公司为样本,用可操纵应计利润衡量盈余质量,得到了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结论:我们没有找到证据支持IPO公司在发行前普遍存在运用会计手段进行的盈余管理,但规模较小、成长性较高并处于非保护性行业的企业盈余质量较差;对这些公司,无论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都能基于盈余质量因素显著调低对公司新股的估价,使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不受盈余管理的误导。此外我们还发现,新股发行后长期绩效的下滑并不能归因于对发行前较差盈余质量的错误定价。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有禄
文章从我国特殊的交易制度T+1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在该交易制度下,我国IPO股票的不正常高抑价和高换手率。T+1的特点是:首日只能是中签者卖出,且涨跌无限制,而买者当日无论股价涨跌多大,都不能卖出。因此,按常理IPO股票不应该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但我国的IPO股票却出现了。这种制度造成了IPO股票出现高抑价和高换手率,建议管理层应加强对现行交易制度下,不正常的新股首日高抑价和高换手的监管,防范动机不良的交易者的违法乱市行为。
关键词:
T+1交易制度 高换手 IPO抑价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初可佳 张昊宇
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存在IPO抑价现象,与此同时,新股发行定价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从严格的发行市盈率管制向市场化定价的过渡阶段。通过划分发行制度改革的七个阶段,对中国1992年1月~2017年12月新股发行抑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考察,以探讨发行制度演变对新股定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中国发行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IPO抑价程度逐步下降,定价效率逐步提升;发行市盈率衍生变量与IPO发行抑价率呈负相关关系,定价管制的存在是中国股票发行定价过程中产生较高IPO发行抑价率的重要原因;IPO发行抑价率与新股发行价格、募集资本、首日换手率、超额认购率、发行周期、ROE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关键词:
IPO抑价 定价管制 发行制度改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1-2007年间在我国上交所和深交所A股市场上市的422家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了IPO前盈余管理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A股发行公司的IPO抑价与IPO前盈余管理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IPO前正向盈余管理程度越大,其IPO抑价就越大,即IPO前正向盈余管理将会导致IPO抑价增加。
关键词:
盈余管理 IPO 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