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23)
- 2023(8064)
- 2022(6734)
- 2021(6373)
- 2020(5247)
- 2019(12238)
- 2018(11615)
- 2017(22807)
- 2016(11693)
- 2015(13663)
- 2014(13153)
- 2013(13472)
- 2012(12471)
- 2011(11470)
- 2010(11300)
- 2009(10567)
- 2008(10497)
- 2007(9065)
- 2006(7816)
- 2005(7225)
- 学科
- 济(60832)
- 经济(60776)
- 管理(34802)
- 业(34596)
- 方法(31746)
- 数学(29733)
- 数学方法(29626)
- 企(27479)
- 企业(27479)
- 中国(17487)
- 贸(16588)
- 贸易(16576)
- 易(16222)
- 财(14028)
- 农(13814)
- 制(11086)
- 融(10143)
- 金融(10143)
- 业经(9860)
- 银(9715)
- 银行(9711)
- 行(9391)
- 学(9297)
- 务(8581)
- 财务(8574)
- 财务管理(8562)
- 农业(8445)
- 企业财务(8175)
- 地方(7888)
- 出(7544)
- 机构
- 大学(179795)
- 学院(176249)
- 济(89361)
- 经济(88188)
- 管理(69361)
- 研究(63086)
- 理学(59965)
- 理学院(59370)
- 管理学(58786)
- 管理学院(58456)
- 中国(52777)
- 财(40541)
- 京(37103)
- 财经(33381)
- 科学(32472)
- 经(30854)
- 经济学(30694)
- 所(30381)
- 中心(28538)
- 经济学院(27838)
- 研究所(27369)
- 财经大学(25266)
- 北京(24025)
- 农(23891)
- 江(23652)
- 院(22606)
- 商学(20730)
- 业大(20672)
- 商学院(20564)
- 范(20407)
- 基金
- 项目(115702)
- 科学(94234)
- 基金(91129)
- 研究(84216)
- 家(79008)
- 国家(78474)
- 科学基金(68275)
- 社会(59359)
- 社会科(56641)
- 社会科学(56630)
- 基金项目(47050)
- 自然(42602)
- 自然科(41721)
- 自然科学(41713)
- 自然科学基金(41086)
- 省(39003)
- 资助(38590)
- 教育(38311)
- 划(34505)
- 编号(30673)
- 部(28932)
- 国家社会(26637)
- 重点(26046)
- 中国(25822)
- 教育部(25817)
- 成果(24665)
- 发(24238)
- 人文(24214)
- 创(23783)
- 大学(23016)
共检索到2647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赵刚 郭颖文
承销费用在世界各国普遍呈现出"集聚"的现象,我们对2004年-2009年通过发审委审核的上市公司的IPO承销费用进行研究,发现我国IPO承销费用也存在集聚现象,小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主要集中在2%-6%之间,大规模IPO公司的承销费率集中在4%以下。另外,我们检验了券商的政治联系与承销费用的关系,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比没有政治联系的券商收取了更高的承销费用。
关键词:
IPO 承销费用 集聚 券商的政治联系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记军 赵昌文
本文中,我们基于不同的定价机制和承销方式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和间接成本(抑价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2005年以后实行的询价制度明显地提高了发行上市公司的直接成本,即发行费用增加,但在间接成本方面,却显著地降低了IPO抑价水平,并且总的平均直接和间接成本也显著下降。与此前的定价制度比较,我们认为,虽然现行的询价制度增加了上市公司直接发行费用,但由于抑价水平更大程度的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总的发行成本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看,是有效的。另外,包销方式下的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但在抑价水平上,两种承销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并无显著的区别。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张秋月
理论研究表明声誉好的券商在公司IPO过程中能发挥认证作用,但是在实证中学者们对于券商声誉是否真的发挥了认证功能仍然莫衷一是。与国内外文献中普遍采用的券商市场份额、排名等间接声誉指标不同,本文以中国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过程违规造假为新的研究视角,从声誉损失的角度重新衡量了券商声誉,并以公司IPO后市场表现检验了券商声誉的认证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相较声誉受损的券商,声誉未受损的券商确实具有更好的认证效果,具体表现在:(1)从同一时期来看,相较于那些没有被披露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承销过IPO违规造假公司的券商再次承销的公司IPO发行抑价率较高,股票长期回报率较低;(2)对于同一券商,相对于在IPO违规造假披露之前,在披露之后(声誉受损)券商所承销的公司IPO表现为显著较高的发行抑价率和显著较低的股票长期回报率;(3)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依然支持上述结论。实证结果还表明相对于传统的券商声誉指标,基于IPO造假构建的声誉损失指标更加有效。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成方 宋夏云 蒋巍
选择2001年1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的中国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关系及其在政府定价管制程度不同情况下对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承销费用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而政府定价管制程度的提高会削弱承销费用与IPO抑价之间的正相关关系,甚至会使其转向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承销费用 政府定价管制 IPO抑价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开刚 秦玉龙 杨庆
针对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中机构投资者“抱团压价”现象,监管机构通过加强网下询价监管,以规范询价机构的报价行为。文章以2019—2022年48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询价监管新规前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后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显著下降。横截面结果显示,当承销商声誉较低、上市公司信息环境更差时,承销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报价的影响力在询价监管新规后下降更多。进一步研究发现,询价监管新规发布后,承销商分析师预测价格更加乐观,机构投资者报价的离散程度更大。文章拓展了分析师对机构投资者影响的文献,为进一步完善注册制下新股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陆正飞 韩非池
从垄断理论的角度出发,采用1994-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了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发行公司IPO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具有地域垄断性的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其股票抑价程度显著高于非地域垄断性承销商承销的IPO公司;(2)地方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最为显著;(3)中央政府控制的国有企业的IPO不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4)民营企业受承销商地域垄断性的影响不显著;(5)在发行制度由行政审批改为自由定价制度后,承销商地域垄断性对于IPO抑价的影响有所减弱。
关键词:
地域垄断 承销商 IPO定价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记军 赵昌文
本文采用修正后的Ruud(1993)收益率分布检验法对中国A股市场上IPO股票上市后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检验。考虑抑价极大值会使样本收益率分布明显右偏,本文运用剔除抑价极大值后的样本对不同定价机制下的IPO后市短期收益率分布进行了正态性检验。我们发现,IPO股票上市后的短期收益率分布不能拒绝正态分布的零假设。这说明中国IPO市场不存在明显的承销商托市,目前高抑价的原因不能用承销商托市行为来解释。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艳
一般来说,独立董事能够对管理层起到监督作用从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然而在我国上市公司特殊的制度背景下,独立董事制度实施的效果究竟如何,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争论的热点问题。本文引入"独立董事声誉"这一长期被忽视的独立董事制度设计的核心理念,构建了引入声誉机制的独立董事激励模型,并采用2004年至2005年沪市A股独立董事作为研究样本进行追踪,实证检验了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水平。研究发现我国独立董事的劳动力市场缺乏有效性,声誉激励只能够促使独立董事避开公开违规事件,却不能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这很可能是影响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作用最重要的原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祥有
本文以2005—2008年度处于持续督导期间的在我国深交所上市的535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揭示前十大保荐机构是否可以提高其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保荐机构声誉与IPO公司持续督导期间的信息披露质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即由我国前十大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并不高于由其它保荐机构持续督导的IPO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认为当前有关监管部门的政策措施应包括建立持续督导费用支付制度;加强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力度;加大对保荐机构持续督导违规行为的惩罚...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炳才 刘宸桢
文章以2011年至2012年为研究期间,选取我国A股市场上的229只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券商特征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券商规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正相关;券商上市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正相关,但是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券商国有控股与IPO定价合理性之间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券商特征 IPO定价 合理性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邱冬阳 孟卫东
文章选取2006年~2008年深圳中小板市场IPO公司为样本,应用对比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承销商声誉及其对应的IPO抑价之间的关系,结论是IPO公司上市首日抑价程度与承销商声誉是负相关。
关键词:
IPO 承销商 声誉 超额收益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华 于海燕
我国股票上市的承销方式主要采取余额包销方式。余额包销方式下,承销商首先向投资人发行股票,仅在投资人实际认购总额低于发行预定发行总额的情况下,承销商收购全部剩余股票。承销费用是发行人支付给承销商的服务报酬,除了承销金额外,对其它影响承销费用因素的研究较少,这些有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承销商声誉和承销费用之间的关系上,认为承销商声誉和承销费用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不同声誉等级的承销商承销服务定价之间的差别很小(刘江会2004)。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冯旭南 李心愉
以2004-2009年的A股IPO公司为样本,我们探讨主承销商分析师买入推荐的可信性问题。我们的研究表明,在市场表现较差时,主承销商分析师倾向于给出买入推荐。此外,相对于主承销商,市场更相信其他券商分析师给出的买入推荐。我们还发现,其他券商分析师也能够识别主承销商买入推荐所包含的乐观性偏差。我们的这一结论为主承销商分析师所面临的利益冲突问题提供了直接证据,不仅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也有利于监管当局对证券分析师行业对症下药,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分析师 荐股 承销关系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黄春铃 陈峥嵘
本文认为,考虑到中国IPO市场的特殊背景,承销商声誉的形成高度依赖于证券监管力量。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中国IPO市场承销商声誉的阶段性积累虽已初具雏形,但并没有形成明朗的分化,承销商声誉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仍处于缺位状态。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外部约束力量的增强,是中国承销商声誉阶段演进的动力。同时,IPO市场上监管制度的缺陷以及由此导致的监管效率低下、市场约束机制弱化,是阻碍承销商声誉阶段性推进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曹大宽
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时机,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的呼声愈来愈高,前景十分广阔。而券商作为证券市场重要的中介机构,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券商企业债券承销业务大有可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