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31)
- 2023(8137)
- 2022(6969)
- 2021(6234)
- 2020(5343)
- 2019(12039)
- 2018(11880)
- 2017(22481)
- 2016(12237)
- 2015(14006)
- 2014(13896)
- 2013(13669)
- 2012(12668)
- 2011(11281)
- 2010(11379)
- 2009(10875)
- 2008(11075)
- 2007(10196)
- 2006(9161)
- 2005(8662)
- 学科
- 济(48571)
- 经济(48477)
- 管理(46471)
- 业(40752)
- 企(36633)
- 企业(36633)
- 方法(22212)
- 数学(18917)
- 财(18839)
- 数学方法(18700)
- 制(15683)
- 务(12763)
- 财务(12731)
- 财务管理(12706)
- 业经(12284)
- 企业财务(12201)
- 中国(11912)
- 农(11033)
- 体(10492)
- 学(10203)
- 银(10169)
- 银行(10150)
- 融(9967)
- 金融(9965)
- 行(9568)
- 理论(9124)
- 技术(9085)
- 体制(9074)
- 贸(8278)
- 贸易(8270)
- 机构
- 大学(187511)
- 学院(183069)
- 济(76497)
- 经济(74901)
- 管理(73028)
- 理学(61805)
- 理学院(61214)
- 管理学(60316)
- 管理学院(59965)
- 研究(59459)
- 中国(47618)
- 财(41284)
- 京(38889)
- 科学(33837)
- 财经(31908)
- 所(29602)
- 经(28796)
- 中心(28524)
- 江(28157)
- 农(27919)
- 研究所(26074)
- 业大(25163)
- 北京(24420)
- 经济学(23985)
- 财经大学(23772)
- 州(22165)
- 农业(21904)
- 范(21631)
- 经济学院(21489)
- 师范(21224)
- 基金
- 项目(118900)
- 科学(95059)
- 基金(88852)
- 研究(87011)
- 家(76876)
- 国家(76322)
- 科学基金(66755)
- 社会(56056)
- 社会科(53303)
- 社会科学(53291)
- 基金项目(46599)
- 省(45430)
- 自然(43377)
- 自然科(42447)
- 自然科学(42440)
- 自然科学基金(41761)
- 教育(40746)
- 划(38217)
- 资助(36066)
- 编号(34354)
- 成果(29612)
- 制(27281)
- 部(27263)
- 重点(26586)
- 创(25329)
- 教育部(24020)
- 创新(23935)
- 国家社会(23860)
- 发(23802)
- 大学(23695)
共检索到2843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建标 汪敏达 王鹏程
本文运用建模和实验方法,对统一价格拍卖、歧视性拍卖和累计投标的信息产生能力、定价效率和市场表现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累计投标更能激励投资者搜集信息,拍卖机制更能揭示投资者的信息。累计投标的抑价率最高,发行价均值最接近股票价值。拍卖机制高估股票真实价值,但能将股票配置给估价较高的投资者。累计投标下投资者能获得较高的收益,二级市场运行更平稳。拍卖机制下存在赢者诅咒和更大的市场泡沫。总体上看,累计投标在信息产生能力、定价准确性和市场平稳性方面优于拍卖机制。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记军
本文进一步拓展了Biais和Faugerson-Crouzet(2002)的模型。研究发现,固定价格定价机制由于不能收集投资者关于股票的真实信息,其抑价水平往往高于拍卖(统一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定价这三种定价机制,只有在投资者拥有的私人信号全部是坏信号的情况下,三者之间的抑价水平才会一致。拍卖与累计投标的抑价水平差异取决于投资者的理性约束行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岳鹄 张健
通过回顾累计投标询价机制下IPOs定价的相关文献,并对IPOs发行过程中发行公司与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三方在利益最大化之间进行博弈,求解发行公司的IPOs策略及价格确定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在累计投标询价机制下发行股票的发行价格除了反映了发行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外,还反应了二级市场实际供求关系等外部综合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学勇 张叶青
本文以公司创新能力作为研究视角,基于2003—2012年的中国A股市场数据,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在IPO时点的创新能力对公司上市之后市场表现的影响,进而印证了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较好的IPO市场表现是受内在创新能力所驱动。研究发现:(1)首先,在IPO之前风险投资会帮助公司提高创新能力;(2)同样接受了风险投资,在IPO之前拥有专利的公司相对于那些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IPO的抑价率更低,长期回报率更高;(3)缺乏创新能力的公司与没有风险投资支持的公司相比,在市场表现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总体而言,创新能力对风险投资支持的IPO公司的市场表现具有显著的驱动作用,创新能力的建立才是风险投资支持...
关键词:
风险投资 创新能力 IPO市场表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步钰
拍卖中买主竞标的过程就是给标的物寻价、定价的过程。以企业产权作为拍卖对象,在参与各方非合作博弈条件下,分析竞标方可能采用的几种不同投标战略,及其对产权定价的影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步钰
在拍卖活动中,买卖双方之间存在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两种状态。本文研究企业产权作为拍卖对象时,在参与各方非合作博弈条件下,分析竞标方可能采用的几种不同投标战略,及其对产权定价的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记军
IPO定价机制一般分为固定价格、拍卖以及累计投标三种基本类型。中国目前实施的询价制,属于广义上的累计投标定价机制。这种定价机制中,承销商拥有的股票差别分配权利,降低了IPO抑价水平。研究表明,询价制是目前为止现实可行的定价机制。
关键词:
IPO 定价机制 询价制 抑价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耿建新 张驰
我国证券市场借鉴美国等发达资本市场的IPO定价方式,于2005年正式引入询价制度,并分别在2009年、2010年及2012年三次对包括新股发行询价制度在内的新股发行体制进行改革。对我国资本市场"三高"现象的发行定价情况进行分析表明,"三高"现象是我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中阶段性的必然现象,是由于市场约束机制缺失、市场结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应从制度设计层面进行深层次改革。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小锋 张剑
询价制的本质是通过向机构投资者询价,发现市场真实需求,从而确定反映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合理价格。本文研究表明: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影响询价制定价效率关键因素和前提条件。中美两国的询价制中不同的配售机制直接影响了询价对象报价的诚实程度,是中国IPO抑价率继续处于相对较高水平的根本原因。其中,"抽签配售"的激励强于"按比例配售"的激励,从而导致不同的抑价率。不同配售机制是导致中国创业板产生不同抑价率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IPO 配售机制 询价制 抑价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谷秀娟 门彦顺
本文在回顾我国IPO发行方式演变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就不同发行方式下IPO定价机制效率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具有历史进步性的现行IPO发行方式并不能产生最优的定价机制效率。最后,论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方式的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郑凯 花贵如 刘志远
本文以2009年6月11日至2012年4月27日我国A股IPO公司为样本,以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和市场环境信息敏感性为研究视角,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考察了询价对象是否在申购意向中反映了新股内在价值信息。实证结果表明:询价对象对发行公司增长潜力更为敏感,对市场投资者情绪、新股市场供给更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更为丰富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但是询价对象对于公司风险不敏感,从这方面看,询价对象信息显示了较少的发行公司内在价值信息。未来询价制度改革应在制度设计上注重激励询价对象积极显示发行公司风险信息,不断提高IPO定价效率。
关键词:
询价对象 IPO定价效率 内在价值 申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鹏程 周孝华
在询价制的背景下构建媒体情绪模型,从理论上说明媒体情绪影响IPO市场表现的内在机制。模型结论表明,媒体情绪导致了散户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激发了他们的市场需求,表现为媒体情绪越高涨,IPO首日回报越高;而在长期媒体情绪却与IPO绩效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媒体情绪只能短暂提高IPO首日回报,在长期反而使股价下跌的越明显。以2010年11月至2012年12月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且披露网下具体报价情况的471家IPO公司为样本,以百度新闻搜索量作为媒体情绪的代理变量,按照总样本及不同上市板块的样本分别对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检验结果支持了模型结论,且媒体情绪对IPO首日回报及长期绩效的影响在创业板市场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小虹 林宇豪 贺小刚
基于2012—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关系机理。研究发现,企业ESG表现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效率。具体机制分析发现,ESG表现通过缓解内外融资约束、提高企业透明度、增加分析师关注度三条路径提升企业创新效率。行业竞争程度在企业ESG表现与企业创新效率之间起到了正向强化效应。拓展性分析发现,对于非国有、成长期、成熟期和非污染型企业而言,ESG表现对企业创新效率提升效应更为明显。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海员 胡项淼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ESG)作为全球范围内衡量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对股票市场运行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结构下ESG对股票市场定价效率的影响机理尚未达成共识。文章以2009—2022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为对象,分析了其ESG表现对股票定价效率的影响,并探讨了投资者关注度在这一影响关系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创业板公司ESG表现可以通过缓解信息不对称程度、积累企业声誉资本,提升股票定价效率;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创业板公司股票定价效率对上层同群公司ESG表现的敏感性要强于对同层同群公司ESG表现的敏感性,说明主板公司ESG表现对创业板公司投资策略调整有着重要的示范引领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机构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会强化公司ESG表现对股票定价效率的正向影响,而个体投资者关注度的提高会削弱这一正向影响效应;对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环境敏感度较高的样本公司来说,ESG表现对股票定价效率的正向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对补充现有ESG报告等非财务信息披露在股市运行中所承担角色的相关理论有一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