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3)
- 2023(15528)
- 2022(12813)
- 2021(11831)
- 2020(9699)
- 2019(22253)
- 2018(21704)
- 2017(42049)
- 2016(22118)
- 2015(24703)
- 2014(24447)
- 2013(24674)
- 2012(23090)
- 2011(20942)
- 2010(21221)
- 2009(19950)
- 2008(20235)
- 2007(18414)
- 2006(16592)
- 2005(15547)
- 学科
- 济(112591)
- 经济(112486)
- 业(90790)
- 企(80601)
- 企业(80601)
- 管理(79210)
- 方法(47094)
- 数学(38347)
- 数学方法(38210)
- 中国(32980)
- 业经(31972)
- 财(31420)
- 农(31344)
- 制(26180)
- 银(24089)
- 银行(24081)
- 地方(24050)
- 行(22960)
- 务(22206)
- 财务(22190)
- 技术(22180)
- 财务管理(22162)
- 农业(21953)
- 贸(21590)
- 贸易(21564)
- 易(20937)
- 企业财务(20927)
- 融(20571)
- 金融(20571)
- 和(17409)
- 机构
- 学院(324715)
- 大学(321794)
- 济(154226)
- 经济(151653)
- 管理(132297)
- 理学(112169)
- 理学院(111078)
- 管理学(110022)
- 研究(109417)
- 管理学院(109377)
- 中国(94854)
- 财(72067)
- 京(68129)
- 科学(57648)
- 财经(56677)
- 所(53431)
- 经(51603)
- 中心(50821)
- 江(50097)
- 经济学(48497)
- 农(48211)
- 研究所(47271)
- 北京(44123)
- 经济学院(43746)
- 财经大学(41957)
- 州(40150)
- 业大(39615)
- 院(38798)
- 商学(38539)
- 商学院(38194)
- 基金
- 项目(201402)
- 科学(163172)
- 研究(153609)
- 基金(150276)
- 家(127580)
- 国家(126435)
- 科学基金(111525)
- 社会(103869)
- 社会科(98887)
- 社会科学(98867)
- 基金项目(78436)
- 省(77011)
- 教育(68866)
- 自然(67757)
- 自然科(66318)
- 自然科学(66305)
- 自然科学基金(65271)
- 划(63245)
- 资助(61349)
- 编号(59721)
- 发(48143)
- 成果(47942)
- 创(47609)
- 部(46685)
- 重点(44390)
- 国家社会(44132)
- 创新(43623)
- 业(41709)
- 教育部(41421)
- 课题(41380)
- 期刊
- 济(177848)
- 经济(177848)
- 研究(106990)
- 中国(70084)
- 财(58485)
- 管理(56395)
- 融(47476)
- 金融(47476)
- 农(45127)
- 科学(41463)
- 学报(37447)
- 大学(30852)
- 财经(30213)
- 教育(30135)
- 农业(30063)
- 技术(29712)
- 业经(29419)
- 学学(29018)
- 经济研究(28900)
- 经(26098)
- 问题(23099)
- 贸(20766)
- 技术经济(20124)
- 业(19058)
- 国际(18702)
- 世界(18580)
- 商业(16802)
- 现代(16086)
- 经济管理(15335)
- 理论(15078)
共检索到520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本文利用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市场开板以来至2010年12月31日的153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IPO发行成本与中介机构声誉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介机构声誉对IPO直接成本有显著正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声誉溢价"效应;中介机构声誉对IPO间接成本有显著负影响,承销商声誉越高,间接成本越低;由于间接成本占比较大,声誉的负向影响要大过正向影响,整体来看,中介机构声誉对IPO发行总成本有显著负影响。因此,从股票发行者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本文结论支持发行者选择高声誉的中介机构。
关键词:
发行成本 IPO抑价 声誉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郑秀田 许永斌
文章从声誉是异质的视角出发,研究了风险投资机构参股对企业在公开市场上募资能力的影响。通过构建数理模型揭示了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更能提升企业募资能力的机理,并利用企业在中国创业板市场IPO时的超募率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在企业家愿意让渡更高股权比例的激励下,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将更积极地为企业提供上市融资等优质增值服务;由高声誉风险投资机构参股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具有更强的募资能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振山 李海霞
本文以2009~2012年上市的355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风险投资对企业IPO抑价及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创业板市场上,有风险投资支持的企业的IPO抑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的企业,而且风险投资声誉一旦建立,对于缩短创业板公司的上市年限、降低上市公司发行成本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陈俊 陈汉文
本文以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初期独特的价格上限管制为背景,对作为市场信息中介的审计师声誉价值的建立及其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发现审计师声誉机制有助于降低抑价折扣,改善新股定价效率,并且高声誉审计师在新股发行过程中也确实收取了更高的审计费用;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主要体现在低于价格上限定价的样本中,而在达到价格上限的样本中,最高限价管制明显削弱了审计师声誉机制的信号价值。因此,我国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激励性价格上限管制有其合理性,较大程度上能够促使市场中介机构的声誉价值得以显现,并开始在改善市场信息环境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珏蓓 李书锋
本文以深圳证券交易所2011年1月-2015年1月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226家创业板公司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分别考察了投资者情绪与发行中介声誉对于IPO融资超募额的影响,为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提供建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强 张宝
作者利用中国创业板市场2009年~2011年200只IPO样本数据,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情绪、承销商声誉与融资超募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情绪和承销商声誉对IPO融资超募比例有显著正向影响,机构投资者情绪越高,承销商声誉越高,IPO融资超募比例也就越高。为了确保模型估计结果的有效性,这里选取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替代变量做了稳健性检验,结果支持实证结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情绪 承销商声誉 融资超募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文守逊 黄文明 张泰松
本文以创业投资声誉为视角,选取创业板IPOs为样本,实证研究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初始收益和长期业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板市场创业投资核证作用微弱,有无创业投资参与、创业投资持股比例和创业投资声誉均对IPOs初始效应无影响,创业投资声誉凝聚效应不佳;有创业投资参与优于无创业投资参与的IP0企业的长期业绩,创业投资声誉对IPO后企业长期业绩有提升作用且显著正相关;本文同时从中国创业板市场特性和非理性投资行为视角分析了理论假设和实证结果差异之所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尹美群 杨映月
文章以代理理论为出发点,对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如何进行审计师选择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司总资产、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成长性与审计师的选择正相关,但都不显著;股权集中度与审计师选择负相关;地理位置对审计师选择有重要影响。针对创业板市场的审计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创业板 代理成本 审计师选择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率 赵力 周孝华
以往的研究虽已证明风险投资对公司IPO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却少有学者从其行为特征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本文基于2010-2012年的中国创业板数据,依次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影响,进而检验了我国风险投资会通过不同的行为特征对IPO抑价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研究发现:(1)IPO抑价率主要由二级市场的热度引起,与风险投资无稳定相关关系;(2)群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3)个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正相关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行为特征 IPO抑价 创业板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率 赵力 周孝华
以往的研究虽已证明风险投资对公司IPO表现有一定的影响,但却少有学者从其行为特征的视角对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挖掘。本文基于2010-2012年的中国创业板数据,依次运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和两阶段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影响,进而检验了我国风险投资会通过不同的行为特征对IPO抑价率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表现。研究发现:(1)IPO抑价率主要由二级市场的热度引起,与风险投资无稳定相关关系;(2)群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负相关;(3)个体性行为风险投资与IPO抑价率呈正相关。由此,对我国创业IPO公司来说合理选择符合自身特征的风险投资,一方面风险投资才能得到公司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以此规避风险投资对其造成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行为特征 IPO抑价 创业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利华
确定我国创业板市场股票的发行与定价方式需要考虑两个关键因素,即我国创业板的功能定位和特点、我国主板市场及海外市场有关的经验和教训等。通过分析,建议创业板发行方式采用上网发行与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的方式;创业板定价方式可在考虑机构投资者参与定价方式、保护中小投资者定价方式和公司股票内在价值估值定价方式的基础上根据公司自身实际情况予以选择和创新。
关键词:
创业板 市场 股票 定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武 贾捷
基于询价制改革的背景,从制度变革对承销商与询价对象行为影响的角度,以创业板新股为实证样本,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问题。结果表明:随着询价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IPO定价有了显著的下降。在制度层面,赋予承销商配售权与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均有利于降低IPO定价,但是取消网下申购股票锁定期却提高了IPO定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顺武 贾捷
基于询价制改革的背景,从制度变革对承销商与询价对象行为影响的角度,以创业板新股为实证样本,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的IPO定价问题。结果表明:随着询价制改革的推进,创业板IPO定价有了显著的下降。在制度层面,赋予承销商配售权与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均有利于降低IPO定价,但是取消网下申购股票锁定期却提高了IPO定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杨记军 赵昌文
本文中,我们基于不同的定价机制和承销方式对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直接成本(发行费用)和间接成本(抑价水平)进行了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我们发现,2005年以后实行的询价制度明显地提高了发行上市公司的直接成本,即发行费用增加,但在间接成本方面,却显著地降低了IPO抑价水平,并且总的平均直接和间接成本也显著下降。与此前的定价制度比较,我们认为,虽然现行的询价制度增加了上市公司直接发行费用,但由于抑价水平更大程度的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总的发行成本下降,因此,从政策效果看,是有效的。另外,包销方式下的发行费用大于代销方式,但在抑价水平上,两种承销方式对IPO抑价的影响并无显著的区别。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雨晨 林洪
基于2009—2011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以承销业绩衡量的承销商声誉对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率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研究发现,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中,承销商声誉对IPO抑价率没有显著影响,而新股上市首日的破发现象将导致投资者对新股承销商的认可度下降,这种承销商声誉的破发补偿效应将显著降低该承销商随后所承销新股的IPO抑价率。
关键词:
承销商声誉 破发补偿效应 IPO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