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52)
- 2023(16288)
- 2022(14060)
- 2021(13214)
- 2020(11138)
- 2019(25385)
- 2018(24992)
- 2017(48459)
- 2016(26814)
- 2015(29782)
- 2014(29082)
- 2013(28491)
- 2012(26001)
- 2011(23374)
- 2010(23399)
- 2009(21553)
- 2008(21332)
- 2007(18753)
- 2006(16560)
- 2005(14422)
- 学科
- 济(99507)
- 经济(99394)
- 管理(84122)
- 业(82061)
- 企(70811)
- 企业(70811)
- 方法(46502)
- 数学(39946)
- 数学方法(39490)
- 财(31230)
- 农(26984)
- 中国(26405)
- 业经(23479)
- 务(21476)
- 财务(21405)
- 财务管理(21378)
- 学(21337)
- 企业财务(20438)
- 技术(20127)
- 制(19671)
- 贸(19298)
- 贸易(19288)
- 地方(19025)
- 易(18750)
- 理论(18181)
- 农业(18096)
- 策(16093)
- 银(16005)
- 银行(15936)
- 和(15800)
- 机构
- 大学(371229)
- 学院(370915)
- 管理(149368)
- 济(146547)
- 经济(143418)
- 理学(129879)
- 理学院(128493)
- 管理学(126363)
- 管理学院(125695)
- 研究(122372)
- 中国(91099)
- 京(78150)
- 科学(76459)
- 财(68966)
- 农(62988)
- 所(61381)
- 业大(57947)
- 研究所(55979)
- 中心(55170)
- 财经(55079)
- 江(53923)
- 经(50168)
- 农业(49693)
- 北京(49140)
- 范(46905)
- 师范(46375)
- 院(44506)
- 州(43683)
- 经济学(42653)
- 财经大学(41009)
- 基金
- 项目(254809)
- 科学(199848)
- 基金(184537)
- 研究(183388)
- 家(161996)
- 国家(160612)
- 科学基金(137972)
- 社会(114603)
- 社会科(108648)
- 社会科学(108619)
- 省(99981)
- 基金项目(98495)
- 自然(92194)
- 自然科(90076)
- 自然科学(90050)
- 自然科学基金(88461)
- 教育(84688)
- 划(84266)
- 资助(75885)
- 编号(74408)
- 成果(59798)
- 重点(56871)
- 部(55784)
- 创(54760)
- 发(53442)
- 课题(51223)
- 创新(51054)
- 科研(48812)
- 教育部(47689)
- 大学(47158)
- 期刊
- 济(157712)
- 经济(157712)
- 研究(107258)
- 中国(69292)
- 学报(61755)
- 农(55905)
- 管理(55716)
- 科学(54846)
- 财(53269)
- 大学(46291)
- 学学(43837)
- 教育(41322)
- 农业(38389)
- 融(33621)
- 金融(33621)
- 技术(31424)
- 财经(26523)
- 业经(26399)
- 经济研究(25647)
- 经(22581)
- 业(20658)
- 问题(20109)
- 科技(19303)
- 技术经济(18121)
- 图书(17721)
- 版(17491)
- 理论(17229)
- 现代(16648)
- 商业(16528)
- 贸(16254)
共检索到537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哲 王放 董小红
IPO过程是新股公司展示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也是投资者辨识新股公司发展潜力的过程。而事实上,新股公司的未来发展潜力有赖于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储备与激励情况,该信息理应得到理性投资者的关注和利用。文章实证发现: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作为自然人的投资者和首次重仓打新的机构投资者行为具有较强的盲目性;而富有重仓投资经验的机构投资者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IPO公司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并更关注IPO公司技术骨干(而非管理人才)的激励情况。文章结论反映IPO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核心人员激励信息尚未被全部投资者所运用,富有经验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杏盈 程振煌
本文以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对数、负债率、总资产增长率、总资产收益率、代理成本、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收入增长比、费用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比率为匹配变量,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与机构投资者重仓"相似"的,但未被机构投资者重仓的股票,采用Shu (2008年)的动量交易模型来衡量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是否为动量交易及其动量交易程度,对机构投资者重仓组和机构投资者未重仓组分别建立模型,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票收益率波动的"净影响",发现机构投资者有稳定股市的作用,但目前机构投投资者在中国并没有起到稳定股市的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马春爱 郝馥莹 吕桁宇
以2015—2020年中国A股734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DEA模型测度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利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管理者激励对企业创新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表现较为优异,但综合创新投资效率总体不高,创新投资规模效应的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薪酬激励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股权激励影响不显著;在职消费激励和职位晋升激励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企业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管理者激励对非国有企业的创新投资效率表现为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而对国有企业则表现为薪酬激励的抑制作用和职位晋升激励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对提升企业创新投资效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钱露
本文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动机,并采用相对监督收益的标准,考察投资策略、目标公司股权结构对机构投资者参与治理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采取长期投资策略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而采取短期投资策略则不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目标公司如果只存在一个机构投资者会有利于其参与公司治理,当存在若干个持股比例相当的机构投资者时,则不利于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
关键词:
机构股东积极行动 决策 监督相对收益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靳光辉 刘志远 黄宏斌
将投资者情绪与传统理性视角下公司治理机制相结合,检验管理层薪酬激励和债务融资两种治理机制与投资者情绪交互作用对投资非效率的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考虑投资者非理性影响,管理层薪酬激励、债务融资均与投资不足显著负相关;其与投资者情绪的交乘项均与过度投资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治理机制对投资不足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对过度投资的治理效应却依赖于投资者情绪状态。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投资效率 薪酬激励 债务融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郑志刚
隧道行为(及其反向的支撑行为)虽然合理地解释了新兴市场最终所有者以金字塔结构实现对其他公司控制的动机,但对分散投资者尽管知道存在最终所有者的盘剥但仍然投资金字塔结构公司的动机的解释并不充分。本文认为,资产回报率的差异构成分散投资者投资金字塔结构公司的主要动机。在一个简单的框架下,我们证明,投资者投资金字塔结构母公司的激励一方面来自组建或收购子公司后被最终所有者盘剥程度可能减少的“转移效应”;另一方面则来自子公司高的资产回报率所带来的正常投资回报增加的“增长效应”。对于投资金字塔结构子公司的投资者,子公司高的资产回报率所产生的“增长效应”成为其主要投资动机。对金字塔结构在新兴市场盛行现象更为全面...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宋德舜
国内研究认为股权结构、董事会和高管激励对公司绩效有影响 ,而上市公司“国有一股独大”的国情使前两者不会有实质性作用 ;对于后者的研究则忽略了最高决策者在公司中的重要性。本文以 1 993— 2 0 0 2年数据为样本 ,研究国有股代理人 (董事长和总经理 )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发现董事长是公司最高决策者 ,除政治激励能显著改善绩效外 ,最高决策者金钱激励、国有股权性质、两职合一、债权人治理等都和绩效没有显著关系 ;意味着只有将政治激励所附带的财富效用降低到一定程度 ,金钱激励才可能成为有效治理机制。
关键词:
国有控股 最高决策者激励 公司绩效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允峰 顾江
在投资者保护制度短期发生较大变化时,影响资本结构的重要利益相关者不能通过契约对制度作出完全的调整,这使得制度成为影响资本结构的显著因素。本文利用1999年7月到2004年12月在上交所首次公开发行A股的36l家公司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1)投资者保护制度与公司发行当年资产负债率显著正相关;(2)公司特征表示的契约因素能够吸收一部分投资者保护制度对资产负债率的解释能力,但并不能使投资者保护制度的解释力变为不显著;(3)股权结构表示的契约因素不显著影响资产负债率。
关键词:
投资者保护 IPO 资本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勇 刘龙峰 鄢波
笔者选取沪深两市2003—2014年亏损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对亏损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差异,以及高管激励对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影响亏损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对亏损公司未来业绩的正面影响比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更强;相对于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而言,高管激励会更加明显地减弱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对亏损公司未来业绩的正面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正确识别不同类型机构投资者增持股票动机、建立合理的高管激励体系、增强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超 蔡庆丰 陈娇
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公司高管的巨额薪酬成为众矢之的。随着我国机构投资者的迅速崛起,市场对机构投资者改进上市公司治理寄予了厚望。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能否对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产生积极影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本文选取2004~2008年度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运用线性概率模型、Probit、Logit、Tobit以及OLS等回归方法对机构持股和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激励,特别是股权激励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并未有效限制高管股权激励和固定薪酬的增长,对于薪酬设计的改善作用也有待加强,机构股东积极主义在中国还有待加强。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高管薪酬 股权激励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牟绍波 袁红霞 周凌
机构投资者是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促进企业创新的重要力量。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激励在两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和创新产出水平;高管薪酬激励和高管股权激励均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提升高管激励水平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使用Heckman两阶段法、更换变量衡量方式以及滞后两期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本研究对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治理、企业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小成 张梦怡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行为金融理论,本文构建了投资者拥有私人信息以及情绪异化下的IPO定价模型,研究了投资者结构与IPO抑价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占比越大,IPO抑价就越小,但是这种负向影响随着机构投资者占比的增大而减缓。同时,IPO抑价与投资者情绪异化正相关,但机构投资者占比越高,投资者情绪对IPO抑价的正向作用越小。并且,当机构投资者占比小于一定的阈值时,投资者结构对IPO抑价的影响会大于投资者情绪异化的影响,投资者情绪异化越大,阈值就越高。基于此,本文认为改善投资者结构和培养投资者理性投资对新兴证券市场提高发行效率有重要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亚伟 郑宝红 吴伟荣
本文运用高层梯队理论和心理契约理论,从管理者任期的角度,对晋升如何影响多元化决策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晋升对多元化决策有一定抑制作用;随着既有任期的增加,管理者对晋升激励的敏感性以及晋升激励对多元化决策的抑制作用都会增强;但管理者对晋升激励的敏感性以及晋升激励对多元化决策的抑制作用并不受其预期任期的影响。进一步区分产权性质发现,上述现象在国有和非国有公司中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既有任期 预期任期 晋升激励 多元化决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凤云
股权激励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2006年初,股权激励机制正式引入中国。本文通过对2006年中引入股权激励的40家上市公司的研究发现,在上市公司宣布股权激励方案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持股比例有了明显的上升,即使是引入对照组以控制大盘走势等其他的潜在影响因素之后,这一结果仍然显著存在。上述结果表明机构投资者高度关注公司的股权激励行为。在现行治理环境下,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对公司治理良好的公司进行投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股权激励 公司治理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夏冠军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经理激励契约安排的制度背景,把经理激励契约纳入投资者非理性分析框架,就投资者情绪与经理激励契约如何相互作用影响企业投资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高管持股会诱发高管利用投机的股市进行过度投资,而与股价弱相关的货币薪酬没有这种作用,而且经理薪酬的这种作用因企业实际控制人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本研究表明高管持股在企业投资决策中具有负面的公司治理效应。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经理薪酬 企业投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