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85)
- 2023(2264)
- 2022(1944)
- 2021(1754)
- 2020(1580)
- 2019(3655)
- 2018(3550)
- 2017(7144)
- 2016(3660)
- 2015(3974)
- 2014(3915)
- 2013(4032)
- 2012(3725)
- 2011(3357)
- 2010(3351)
- 2009(3328)
- 2008(3316)
- 2007(3082)
- 2006(2756)
- 2005(2499)
- 学科
- 济(16646)
- 经济(16614)
- 管理(14948)
- 业(14342)
- 企(13016)
- 企业(13016)
- 方法(8859)
- 数学(7848)
- 数学方法(7815)
- 财(7114)
- 务(5787)
- 财务(5784)
- 财务管理(5778)
- 企业财务(5671)
- 制(3529)
- 农(3131)
- 融(3055)
- 金融(3055)
- 业经(2842)
- 中国(2776)
- 关系(2766)
- 银(2724)
- 银行(2724)
- 贸(2707)
- 贸易(2705)
- 易(2641)
- 划(2550)
- 行(2548)
- 技术(2401)
- 环境(2328)
- 机构
- 大学(55653)
- 学院(53930)
- 济(24603)
- 经济(24086)
- 管理(23983)
- 理学(20521)
- 理学院(20365)
- 管理学(20155)
- 管理学院(20056)
- 研究(15581)
- 中国(13950)
- 财(13157)
- 京(11161)
- 财经(10358)
- 经(9452)
- 财经大学(7779)
- 中心(7764)
- 江(7707)
- 所(7539)
- 科学(7525)
- 北京(7301)
- 经济学(7143)
- 商学(7135)
- 商学院(7095)
- 农(6645)
- 业大(6599)
- 经济学院(6472)
- 研究所(6455)
- 州(6241)
- 经济管理(5878)
- 基金
- 项目(34045)
- 科学(27536)
- 基金(26712)
- 研究(24337)
- 家(22651)
- 国家(22435)
- 科学基金(20108)
- 社会(16525)
- 社会科(15789)
- 社会科学(15782)
- 基金项目(14131)
- 自然(13681)
- 自然科(13339)
- 自然科学(13334)
- 自然科学基金(13114)
- 省(11637)
- 资助(11383)
- 教育(11007)
- 划(9794)
- 编号(9620)
- 部(8289)
- 成果(7669)
- 教育部(7477)
- 人文(7455)
- 制(6858)
- 国家社会(6832)
- 大学(6761)
- 重点(6726)
- 创(6564)
- 科研(6536)
共检索到83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2013年5月10日,平安证券开创了"先行赔付"的先例,即在行政处罚程序尚未终结并且未被起诉的情况下,出资3亿元设立赔偿基金先行赔付投资者。虽然"先行赔付"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得到了监管方的赞同并加以推广,但投资者对"先行赔付"的态度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市场反应考察投资者对于"先行赔付"的认同程度,并比较了不同投资者类型和投资行为特征是否影响"先行赔付"的认同程度。研究表明,"先行赔付"从整体上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但中小投资者对"先行赔付"表现出显著负面的反应,这与理论预期截然相反。进一步的研究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晓东
2013年5月10日,平安证券开创了"先行赔付"的先例,即在行政处罚程序尚未终结并且未被起诉的情况下,出资3亿元设立赔偿基金先行赔付投资者。虽然"先行赔付"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提供了新的途径,得到了监管方的赞同并加以推广,但投资者对"先行赔付"的态度尚不明确。本文利用市场反应考察投资者对于"先行赔付"的认同程度,并比较了不同投资者类型和投资行为特征是否影响"先行赔付"的认同程度。研究表明,"先行赔付"从整体上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同,但中小投资者对"先行赔付"表现出显著负面的反应,这与理论预期截然相反。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主要是由于中小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偏好与"先行赔付"降低风险的效应产生冲突所致。从投资行为特征看,长期持股的投资者对于"先行赔付"的认同程度更高。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中国投资者保护法律尚不完善的情况下,通过强化中介机构问责机制来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能够得到投资者的认可。但是,现有投资者保护制度对于不同类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判断可能存在偏差。为进一步发挥"先行赔付"的作用,监管方应在制度建设的同时,开展投资者教育,降低投资行为的非理性程度。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邵新建 王兴春 贾中正 廖静池
投资银行是直接融资过程中最重要的中介机构,作为融资产品的"卖方"代表,其核心竞争力源于它所构建的投资者关系网络,但现有文献对于投行—投资者关系在证券发行中的作用还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本文利用机构投资者在中国IPO新股发行中的完整询价记录,基于报价参与和报价水平两个维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关系强度测算方法,并由此细致刻画了投行—机构关系对股票发行、定价的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投行可以驱动关系机构主动认购其承销的IPO新股,并引导关系机构给出与投行估值水平保持一致的高位报价,进而有效缓解了IPO拍卖制下的"投资者参与不确定性问题"。(2)关系机构的捧场报价显著提高了股票发行价格、增加了投行的承销收入;但是当新股交易价格在长期内逐渐向其内在价值水平收敛时,受到关系机构捧场支持越多的IPO新股,其长期回报率相对越低。(3)投行与机构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互惠的,一旦投行被赋予新股分配权力,它明显倾向于将新股抑价发行带来的巨大利益分配给在前期捧场的关系机构,二者的关系越强,机构报价被认定为"有效报价"的概率越高,而一旦被认定为有效报价,关系机构的新股需求更是将被优先满足。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孙淑伟 肖土盛 付宇翔 陈信元
文章通过考察基金公司支付给保荐机构的佣金与IPO网下发行获配概率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我国IPO配售中的公平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在IPO前一年,基金公司支付给保荐机构的佣金越多,其获得配售的概率越高,且这一现象主要存在于收益率较高的样本组。由于我国保荐机构并没有自主配售权,文章进一步考察了基金公司为提高获配概率所采取的措施。研究发现,基金公司主要通过提高报价和申购数量的方式达到获配的目的,这一现象亦在收益率较高的样本组中更加明显。上述证据表明,我国IPO配售中存在基金公司与保荐机构结成利益联盟的现象,即保荐机构获得了高额的佣金,基金公司则提前从保荐机构获得发行人的敏感信息,重点参与收益率较高的新...
关键词:
新股配售 网下发行 利益联盟 保荐机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彦博
资本市场上亏损企业为避免被强制退市往往选择保壳方案,而2014年国家出台主动退市政策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文章论述了二重重装面临强制退市风险时与国机集团启动联合重组并放弃了最开始的资本运作保壳方案,最终选择主动退市并获得成功的过程和原因,比较了现阶段我国与成熟资本市场选择主动退市的不同动因,提出目前我国主动退市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关键词:
二重重装 主动退市 中小投资者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晓梅 姜付秀
国内外已有的关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研究主要是从不同的制度、法律背景出发,探讨不同的投资者利益保护状况所导致的经济后果。但是这种研究方法不适用于评价同一制度背景下不同公司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经济后果的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主要从微观公司组织这一角度,兼顾制度执行层面,对既定制度背景下,如何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Laporta等从事前角度评价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方法不同的是,本文主要是从事后角度进行考量的,认为投资者利益保护效果应从效率和公平两个层次进行评价,主要的评价指标可以选择投资者获得的投资回报、公司质量和公司诚信三个方面。
关键词:
既定制度背景 投资者利益保护 效果评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余劲松
20世纪末期以来,由La Porta等人提倡的法和金融学理论日渐为人们所重视,投资者利益保护也因此成为理解公司治理和一国证券市场表现的一个重要依据。La Porta等人以49个国家(地区)为样本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国家在投资者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上存在重大差异。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立法和执行越好的国家(地区),所有权和控制权的集中度越低,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艳辉 鲍艺平
本文以2005-2014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面板回归方法,结合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三种假说,分析了异质性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投资者保护水平对公司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研究表明,非独立机构投资者以及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持股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风险承担水平,投资者保护水平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风险承担之间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鹏 蔡庆丰
伴随着投资主体机构化态势的演进,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代理公众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但是否像传统的公司治理理论所强调的,公众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以及市场效率会因此得到改善呢?针对此,本文系统分析了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结构以及由此引发的投资者道德风险行为,对机构投资者在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改善市场效率方面的作用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
公众投资者利益 机构投资者 委托代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海英 郑妍妍
股价信息是中小投资者股票市场交易时机选择所依赖的基本信息,本文通过分析机构投资者对股票市场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机构投资者对中小投资者利益实现的作用,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选择2004年1月1日到2008年6月30日沪市A股的日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在选择的样本期间和范围内,机构投资者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股价的信息含量,并且在机构高持股组,机构投资者的这种作用更加明显。论文研究提供了机构投资者通过影响股价信息含量,促进中小投资者实现其投资利益的深入证据,并且揭示了机构投资者发挥中小投资者利益实现的制度条件,同时为投资者保护提供了有益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 股价信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晓梅
一般来说,如果以全体投资者预期收益率界定股权融资成本,那么投资者利益保护越充分,投资者预期风险越低,股权融资成本就越低。然而,本文基于原始股东视角研究IPO融资成本,发现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呈正相关。原始股东为获得更多发行者剩余和控制权私人收益,在IPO新股定价以及制定现金股利政策时,存在侵占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动机和可能性。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得越好,原始股东获得的私人收益越低,融资成本则变得越高。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石子印
大股东对公司管理层监管的同时会产生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解决思路不应该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由于其固有的缺陷和我国的国情,他没有积极性去做这件事情,即时做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只能是情况更加复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和落实法律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善存 林千惠 宋殿宇 高雅琴
研究了机构投资者串谋对首次公开发行价格的影响,通过对中国IPO市场中两阶段询价制度的分析,构建了存在信息更新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报价策略模型以及发行方的最优定价策略模型。理论分析表明:机构投资者的串谋行为会影响IPO价格;配售比例、市场信息质量、参与申购人数、机构投资者的风险厌恶程度以及私人信息质量等因素亦会影响IPO价格,从而给出了机构投资者存在串谋情况下首次公开发行成败的条件。最后,通过数值算例进一步分析了上述结果。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IPO抑价 串谋 串谋比例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毕子男 孙珏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地1996~2006年A股市场IPO样本的研究发现:IPO抑价率与IPO政策变量及机构投资者参与程度显著负相关。机构投资者参与询价和发行配售,对IPO抑价率的降低起到了显著作用,有利于提高市场发行定价效率。总体上看,现阶段中国A股发行市场定价效率仍然偏低。高抑价率的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制使股票发行人和承销商的议价能力发挥不足,根本原因还在于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不高。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定价效率 IPO抑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