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04)
2023(11810)
2022(10220)
2021(9820)
2020(8167)
2019(19485)
2018(19586)
2017(38140)
2016(20755)
2015(23588)
2014(23739)
2013(23412)
2012(21237)
2011(19186)
2010(19305)
2009(17515)
2008(16800)
2007(14670)
2006(12740)
2005(11058)
作者
(60928)
(50606)
(50294)
(47891)
(32263)
(24320)
(22847)
(20005)
(19194)
(18009)
(17525)
(16847)
(15996)
(15968)
(15453)
(15436)
(15195)
(15069)
(14393)
(14391)
(12597)
(12416)
(12314)
(11394)
(11307)
(11157)
(11142)
(11108)
(10194)
(10025)
学科
(84526)
经济(84448)
管理(59345)
(54634)
(45579)
企业(45579)
方法(42547)
数学(37565)
数学方法(36874)
(21499)
中国(19958)
(19263)
地方(18248)
(17859)
业经(17544)
理论(15188)
农业(14662)
(14567)
环境(13695)
(13498)
贸易(13490)
(13059)
技术(12695)
(12617)
(11596)
(11537)
财务(11459)
财务管理(11440)
企业财务(10797)
教育(10715)
机构
大学(295401)
学院(293597)
管理(120082)
(110152)
经济(107572)
理学(105083)
理学院(103888)
管理学(101600)
管理学院(101088)
研究(96127)
中国(70001)
(63892)
科学(63657)
(48826)
(47710)
(47441)
业大(46316)
研究所(45078)
中心(43786)
(41283)
北京(40460)
(39875)
师范(39514)
财经(39342)
农业(37429)
(35744)
(35232)
(34544)
师范大学(31968)
技术(31748)
基金
项目(209137)
科学(163458)
基金(150827)
研究(150013)
(132525)
国家(131502)
科学基金(112621)
社会(91573)
社会科(86743)
社会科学(86715)
(81595)
基金项目(80325)
自然(76137)
自然科(74274)
自然科学(74258)
自然科学基金(72858)
(69433)
教育(69318)
资助(63540)
编号(62168)
成果(49263)
重点(46625)
(45401)
(43933)
(42797)
课题(42247)
科研(40261)
创新(39887)
教育部(38408)
计划(38341)
期刊
(115585)
经济(115585)
研究(80631)
中国(53450)
学报(48402)
科学(45000)
管理(42682)
(41837)
大学(35592)
(33939)
教育(33740)
学学(33166)
农业(29816)
技术(26791)
(19409)
金融(19409)
业经(19381)
图书(19055)
经济研究(17932)
财经(17720)
资源(16756)
(15802)
科技(14984)
(14983)
问题(14925)
技术经济(14612)
理论(14345)
统计(14313)
实践(13409)
(13409)
共检索到4131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冀  娄德君  曲金华  张凯  
利用IPCC-AR4模式对未来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排放情景下(A2、B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降水虽然也增加,但变化的趋势很弱,在A2情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幅度要大于B1情景。未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表明,蒸发量的变化最明显,在A2情景下增加了12.3%~14.4%,其次是地表径流,在A2情景下减少了4%~4.7%,而浅层和深层含水量虽然也是呈减少趋势,但是变化相对较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问  陈葆德  杨玉华  董广涛  
本文分析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在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与不确定性。以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预估能力的标准,比较了IPCC-AR4中21个气候模式在中等排放情景下的预估能力,结果表明气候模式对华东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差异较大,模式NCAR-CCSM3和MRI_CGCM2_3.2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2个要素的均方根误差均较小,说明它们对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比其他模式强。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能够模拟出接近观测实况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模式不能模拟出局部细致的结构;多模式集合平均对华东区域气温预估存在明显系统偏差,比观测实况偏低1.6℃以上,偏低幅度超过了不确定性(一倍的模式间标准偏差)能涵盖的范围;华东区域年降水模式间标准偏差占模式集合平均百分比为26.7%,表明直接用AR4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华东区域该要素的未来变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英姿  沈诗杰  
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国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东北地区由于长期以资源开发和产品初加工产业为龙头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其自然资源的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用较少的资源消耗获得较高的经济产出。以能源为例,对东北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分析,历年的计算结果显示:东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减缓,能源消费结构逐步得到优化,能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但从绝对值看,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产业布局等,促进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全面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卓  刘昌明  
东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50年来,在工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地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解决该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和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文章在分析东北地区水资源利用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具体论述了水污染严重、河道断流、地下水超采、湿地大面积缩小以及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等与水相关的生态和环境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建议。合理利用地区水资源,量水而行、适水发展,节约与高效并举,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薇  赵儒煜  
现阶段东北经济出现困局,经济发展大幅减速,财政连续多年赤字,传统投融资模式很难完全满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需求。PPP融资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制度供给,成为纾解地方财力短缺的优选途径。本文考察东北地区PPP模式应用的实际情况,囿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特点、地方政府理念、配套机制等多重因素制约,PPP模式难以充分发挥激励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PPP模式的推行应结合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提出更具实用性的对策建议:创新PPP项目补偿机制、农村基础设施PPP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PPP项目绩效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孔薇  赵儒煜  
现阶段东北经济出现困局,经济发展大幅减速,财政连续多年赤字,传统投融资模式很难完全满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需求。PPP融资模式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的制度供给,成为纾解地方财力短缺的优选途径。本文考察东北地区PPP模式应用的实际情况,囿于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产业特点、地方政府理念、配套机制等多重因素制约,PPP模式难以充分发挥激励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PPP模式的推行应结合东北地区的特殊性,提出更具实用性的对策建议:创新PPP项目补偿机制、农村基础设施PPP运营机制、地方政府职能定位和PPP项目绩效评价理念,希冀完善PPP模式,深层次的是以利推动公共服务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郁,邓伟,杨建锋  
东北地区是我国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制约因素之一。为此,从本地区水资源条件出发,结合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通过对当前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水资源供需态势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焦连成  
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是东北地区区域整合的基础之一,也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虽有"松辽管理模式"等的发展基础,但在体制与机制、水市场建设、水资源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借助国内外水资源管理的理论成果,认为东北地区的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应该主要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系统、加快水市场建设步伐、协调好区域水资源配置、加快全区域节水型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伟明  陈温福  孟军  金梁  郭伟  赵洪亮  
东北地区耕地广袤、秸秆资源量巨大,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物炭技术及其产业化有助于系统综合解决东北地区存在的秸秆焚烧、利用及土壤退化等突出问题,是当今研究领域热点。本文在系统分析近20年东北秸秆资源动态变化、可利用资源量及发展趋势基础上,探讨了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基础、技术途径及发展潜力,从产业化视角综合分析评述了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市场及开发潜力等,认为东北地区秸秆生物炭利用的资源丰富,产业化条件成熟,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对促进东北秸秆资源化高效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并结合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构建了基于全产业链的东北秸秆生物炭产业模式,提出了东北生物炭产业发展建议,旨在为解决东北地区秸秆处理和农业生产现实问题,促进生物炭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正泉  于贵瑞  刘新安  范辽生  王秋凤  任传友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 ,以东北地区DEM为基础 ,生成坡度、坡向及遮蔽度等小地形因子数据库和经度、纬度及海拔高度等大地形因子数据库。利用东北地区 1960年~ 1990年 3 0a平均的降水与湿度资料 ,采用趋势面分析、逐步回归、宏观地理因子模拟与小地形订正等方法 ,分区构筑了东北 3省降水和湿度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进而利用GIS平台建立分辨率为 1km2 的东北地区 4月~ 10月份和全年降水与湿度的GRID格式专题地图 ,所得结果与东北地区实际降水和湿度分布较为吻合 ,可满足多方面的应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兰海  白磊  姚亚楠  杨青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方法对24个GCMs模型月数据降尺度至0.5°水平分辨率,分析A1B、A2和B1三个情景下新疆未来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到2099年三个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0.0℃、11.1℃和8.5℃,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中天山地区、伊犁河流域、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带状区域增温幅度小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对于年降水量,在南疆西部相对于参考时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在昌吉地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宋建农  王继承  刘彩玲  庄乃生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赵维良  纪晓岚  柳中权  
城市发展就是城市利用和争夺资源的过程,城市资源禀赋的异质性决定了城市发展的差异。有效需求理论对短期增长和发展能进行较好的解释,而长期的发展依赖于资源的有效供给。城市对实体资源具有相对较强的掌控能力,实体资源是城市发展的主要根基,他们可以提升城市比较优势,获得长期发展效益。本文对东北地区34个城市的资源禀赋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城市之间的资源差异主要由人力资源的差异决定,因此,城市应加强人力资源积累,特别是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制定发展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吴金栋  王石立  张建敏  
结合DKRZOPYC模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模拟试验结果 ,利用随机天气模式WGEN对该地区未来水热条件的可能变化进行数值模拟 ,由此可以克服以基准气候下建立的线性统计关系 ,通过大尺度平均气候要素研究气候资源变化的不足。文中不仅给出了农业气候资源基本特征量的变化 ,如作物生长季、≥ 0℃活动积温、≥ 1 0℃有效积温和不同时间尺度的平均降水量等 ,而且详细分析了 2×CO2 气候情景下 ,该地区极端气候要素值的可能变化 ,如生长季内极端平均最高气温、冷害低温始日、≥ 3 0℃高温日、≥50mm暴雨日和日最大降水量等。文中还针对不同作物类型 ,以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 ,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 ,该地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朱文彬  高彦春  
本文利用中国660个站点逐日地面温度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报告(IPCC AR5)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及多模式集合(Multi-Model Ensemble,MME)对中国地区气温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9个IPCC AR5全球气候模式和MME模拟的中国地区1996-2005年日平均气温与气象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6,表明相关性较好;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南部地区1996-2005年日平均气温的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的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比较小;而西部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模拟精度较低。综合考虑模式模拟值与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发现,MME在中国地区的气温模拟精度优于大部分单个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