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共检索到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迪  裴源生  赵勇  肖伟华  
利用ECHAM5/MPI-OM全球海气耦合模式模拟的当代(1986-2000年)和IPCC A1B情景下未来(2011-2025年)2×15a的模拟输出格点场资料,驱动20 km高水平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进行西南地区气候变化的数值模拟,主要分析未来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①通过与32个地面气象站观测资料和CRU资料对比分析,RegCM3能够很好的模拟研究区基准时段地面温度和降水的局地分布特征。②A1B情景下未来西南地区年、四季平均温度均明显增加,北部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南部。③最高/最低温度一致升高,冬季最高/最低温度变化幅度大于夏季;年、秋冬季降水有所增加,冬季降水增加明显,而春夏季降水略有减少。④研究区未来春夏季温度升高、降水减少的趋势可能导致局部地区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冬季降水增加,可能加重局部地区洪涝灾害的风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兰海  白磊  姚亚楠  杨青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方法对24个GCMs模型月数据降尺度至0.5°水平分辨率,分析A1B、A2和B1三个情景下新疆未来气候变化格局。结果表明到2099年三个情景下年平均气温分别为10.0℃、11.1℃和8.5℃,年降水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在中天山地区、伊犁河流域、天山南坡和塔里木河下游地区的带状区域增温幅度小于北疆准噶尔盆地、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北坡。对于年降水量,在南疆西部相对于参考时期呈现微弱的减少趋势,在昌吉地区...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季春艺  杨红强  
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国家木质林产品碳库的储碳贡献问题已成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中的重点林业议题。文章基于气候变化框架与2013 IPCC指南,分析了碳库碳流动机制,核算1964~2014年中国木质林产品碳库的碳流动与碳平衡,继而评估综合减排贡献。研究显示:我国木质林产品的总碳储量不断增长,2014年为70556万t,硬木类产品年增长量约占95%。近十年,林产品碳替代能源减排量为加工碳排放的12倍。2014年综合碳储存与碳替代年度贡献达7614万t,年均减排量为中国能源消耗排放CO_2的2.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茜  孙耀  
目前最新颁布的《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中,主要包括林地、农田、草地、湿地、人类聚居地和其他土地的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其中水产养殖水域被列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碳汇功能及其估算方法尚未给出。因林地碳汇研究起步最早,也最成熟,且农田、草地、湿地和人类聚居地是在林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本研究在《2006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框架下详细介绍了林地碳汇估算方法的进展情况,希望从中找到对水产养殖碳汇研究的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侦  贾绍凤  吕爱锋  朱文彬  高彦春  
本文利用中国660个站点逐日地面温度资料,评估了参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报告(IPCC AR5)的9个全球气候模式(Global Climate Models,GCMs)及多模式集合(Multi-Model Ensemble,MME)对中国地区气温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9个IPCC AR5全球气候模式和MME模拟的中国地区1996-2005年日平均气温与气象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86,表明相关性较好;气候模式模拟的中国东南部地区1996-2005年日平均气温的模拟精度较高,模拟值的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都比较小;而西部地区的模拟效果较差,模拟精度较低。综合考虑模式模拟值与站点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发现,MME在中国地区的气温模拟精度优于大部分单个模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冀  娄德君  曲金华  张凯  
利用IPCC-AR4模式对未来预估的结果,分析了在不同排放情景下(A2、B1)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和水资源变化的主要特征。研究表明:东北地区气温和降水随时间均呈上升趋势,气温的上升趋势非常明显,降水虽然也增加,但变化的趋势很弱,在A2情景下,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幅度要大于B1情景。未来水资源的变化情况表明,蒸发量的变化最明显,在A2情景下增加了12.3%~14.4%,其次是地表径流,在A2情景下减少了4%~4.7%,而浅层和深层含水量虽然也是呈减少趋势,但是变化相对较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顾问  陈葆德  杨玉华  董广涛  
本文分析了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的全球气候模式在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与不确定性。以均方根误差作为衡量预估能力的标准,比较了IPCC-AR4中21个气候模式在中等排放情景下的预估能力,结果表明气候模式对华东区域气候变化的模拟能力差异较大,模式NCAR-CCSM3和MRI_CGCM2_3.2在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2个要素的均方根误差均较小,说明它们对华东区域的气候预估能力比其他模式强。在中等排放情景下,气候模式能够模拟出接近观测实况的年平均气温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由于空间分辨率较低,模式不能模拟出局部细致的结构;多模式集合平均对华东区域气温预估存在明显系统偏差,比观测实况偏低1.6℃以上,偏低幅度超过了不确定性(一倍的模式间标准偏差)能涵盖的范围;华东区域年降水模式间标准偏差占模式集合平均百分比为26.7%,表明直接用AR4多模式集合平均的结果难以准确反映华东区域该要素的未来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