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04)
2023(9070)
2022(7563)
2021(7032)
2020(5802)
2019(12571)
2018(12864)
2017(22773)
2016(12663)
2015(14504)
2014(14450)
2013(13110)
2012(11852)
2011(10631)
2010(10781)
2009(9872)
2008(9426)
2007(8613)
2006(7407)
2005(6703)
作者
(36352)
(29740)
(29711)
(28161)
(18909)
(14131)
(13791)
(11659)
(11381)
(10939)
(10161)
(10053)
(9474)
(9339)
(9290)
(9258)
(9072)
(8979)
(8841)
(8561)
(7584)
(7448)
(7255)
(6997)
(6893)
(6821)
(6685)
(6533)
(6179)
(6118)
学科
管理(39986)
(38267)
经济(38218)
(35408)
(31201)
企业(31201)
方法(15636)
技术(14903)
数学(12543)
数学方法(12169)
理论(12056)
中国(11997)
(11982)
(11468)
业经(10761)
(10738)
教学(9964)
(9298)
(8370)
财务(8322)
财务管理(8308)
教育(7952)
企业财务(7826)
技术管理(7762)
农业(7572)
(7551)
(7119)
(7096)
银行(7090)
(6816)
机构
学院(172135)
大学(167986)
管理(62138)
研究(56780)
(55906)
经济(54258)
理学(52508)
理学院(51909)
管理学(50624)
管理学院(50290)
中国(40125)
科学(37312)
(36660)
(29049)
(28786)
(27862)
(27435)
技术(27346)
(27337)
师范(27106)
中心(26921)
研究所(26456)
业大(25904)
北京(22854)
农业(22742)
(22641)
师范大学(21230)
财经(21186)
职业(21038)
(20950)
基金
项目(115318)
科学(89380)
研究(89218)
基金(77730)
(68434)
国家(67805)
科学基金(57165)
社会(51226)
(48787)
社会科(48400)
社会科学(48393)
教育(44740)
(40865)
编号(40200)
基金项目(40171)
自然(36339)
自然科(35550)
自然科学(35536)
自然科学基金(34861)
成果(34288)
资助(31291)
课题(29049)
重点(26769)
项目编号(25346)
(25061)
(24944)
(24761)
(24393)
创新(23363)
(21985)
期刊
(64034)
经济(64034)
研究(47463)
中国(42204)
教育(38080)
学报(29078)
(26216)
科学(24690)
(23644)
管理(23425)
技术(22238)
大学(20906)
学学(19153)
农业(18303)
图书(14007)
职业(13398)
业经(11984)
(11425)
金融(11425)
(10747)
论坛(10747)
经济研究(10539)
科技(9944)
情报(9881)
财经(9880)
(9679)
书馆(9407)
图书馆(9407)
技术经济(8940)
(8714)
共检索到2620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莉琴  王萌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1年发布了《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这一框架详细描述了教师应具备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阶段与焦点领域,为教师提供了实践操作参考。文章结合职教师资的职教性、师范性与学术性的特点,借鉴ICT-CFT框架从五个层次能力需求与培养角度进行完整的职教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以期提高我国职教师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质量,促进职业教育整体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娟  刁均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世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分别于2008年、2011年和2018年发布了《教师信息和通信技术能力框架》(简称《ICT-CFT》)。文章基于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视角对该框架的发展历程和内容结构进行梳理,并利用信息时代职业教育教师角色属性特征对其进行解读。该框架为我国提升职业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启示:加强教师对教育信息化政策的研读,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社会技能,建立基于项目的学习共同体,利用数字工具进行泛在学习,培养教师信息化领导力,做信息时代创新型教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静  
文章阐述了能力本位教育与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的内涵,分析了能力本位在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中的应用。同时,指出能力本位框架下高职院校外语课程体系的构建策略:强化外语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外语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改进外语课程的考核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莉花  
职教教师应接受系统的专业化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尤其是职前培养阶段的合理化设计,是保障职教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职教教师的职前培养中,除了专业科学和职业教育学课程外,职业理论与实践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内容构建与实施是培养未来职教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专业科学课程体系的改革对培养未来职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尤为必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巍  杨慧  徐国胜  冯娜  韩柳  刘鹏鑫  贾海利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机械工艺技术专业在"一体化"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过程中,以需求调研为基础,确定能力标准和培养方案。在培养方案框架下构建以师范能力、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标准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具有模块化、重视知识和技能传授、实训环节贯穿始终等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磊  翟风杰  
由于教育背景、语言基础、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差异,如何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是通过来华留学教育为非洲培养职教师资的关键问题。采用AHP分析方法可以分析课程体系中各个环节的关系及层次结构,通过数学方法得出每个课程环节的权重。对分析结果进行解读的结论为:实践环节的课程起最重要的作用、语言教学作为基础性教学应给以更多重视、理论教学则应适当加以调整。该结论以此为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卢奔芳  
随着我国高师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建构逐步完善合理,但再度审视,我国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教师心理认知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议: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根据认知结构特点,以"教育事实"为依据,形成教师缄默知识;教学法课程:创设情境认知教学,形成师范生的教学认知图式;教育实践课程:充实感性知识,规范师范生的教学行为,提高升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谢燕  张栋栋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深度整合的重要关键环节。针对江苏省13个城市134名高职教师和659名高职学生的调查研究表明,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与态度较高,信息技术水平较低;随性别、年龄、学历、教龄、职称、任教类别不同,高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不同程度差异;学生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可度整体高于教师自评。文章从弥补信息技术短板、开展分层培训、排除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阻碍、构建师生共同体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魏非  闫寒冰  李树培  樊红岩  祝智庭  
构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良性互动生态被认为可以破解教师培训成效困局。微认证是当前国际上常用的面向成人专业能力的认证方式,基于微认证开展教师能力评估可以推动教师立足真实场景开展学习与实践,继而创新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然而如何基于教师发展需求构建微认证体系目前尚无成熟的方法和模式。近两年来,本研究团队应用教育设计研究方法,开发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探索微认证体系构建模式和方法,产生了具有示范与迁移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理论成果为微认证开发过程模型,由角色分析、能力分解、认证规范开发以及调研试用四个阶段构成,可以作为微认证体系开发的基本方法论;实践成果之一是微认证规范框架,包括能力类别、所属环境、能力概述、实践建议、提交指南与评价标准、开发依据等要素;实践成果之二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微认证体系,包含适用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以及智慧学习环境的35项微能力以及认证规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洪亮  樊星  王雨娃  
[目的 /意义]对比中美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设情况,为信息管理学院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课程体系建设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对8所美国i School学院以及6所中国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全面的调研,并基于调研数据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与分析,着重于发现中美信息管理学院课程体系的共同特点与不同之处。[结果 /结论]针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不足之处提出解决方法,包括平衡课程的设置,技术与传统课程并重;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和深入学习;及时更新课程内容;提高对Mooc的重视程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天蔚  甄国红  睢忠林  
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是保证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逐步建立了"学术性"、"师范性"、"职业性"三性合一的"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综合宽泛的通识教育课程、工作导向的专业教育课程和突出实践的教师教育课程三部分组成,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三个模块之中。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琚春华  周怡  
围绕财经类学生"竞争能力提升"的培养目标,提出面向信息技术基础、专业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层次化教学体系,并根据不同的层次目标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展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文平  蔡玉俊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迫切需要一批与其匹配的高层次职教师资,硕士层次"双师型"职教师资是一类复合型人才。其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体现为:"职业课程+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相整合的课程结构,"技能实践+工程实践+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实施环节,"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合作的双导师指导制度,"职业文化+教师文化"渗透的课程文化建设。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樊玉成  
有着专业性、职业性和教育性"三性合一"鲜明特性的职教师资,一直是现代职教发展的关键。大量专业教师的在职校本研修,更是新时期职教师资队伍建设的关注点。"以专业育专才"的职业特殊性,决定了职教教师必须进行持续的在职研修,必须结合企业的生产服务,立足教学岗位,在下企实践和在校施教间不断流转,自觉演绎好教育者和生产实践者的双重角色。这种"三性合一"指向的跨界校本研修,急需培训者资源建设、研修课程开发和研修制度设计等相应的支持,从而以研修的教育性和生产实践性,来提升教师职业教育的岗位胜任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愫芬  
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是其核心工作。构建"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基础。该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教育平台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课程和实践教学平台课程构成,每个平台分设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兼具系统性和灵活性,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具有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通识教育为基础、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创新能力培养等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