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33)
- 2023(4722)
- 2022(3997)
- 2021(3588)
- 2020(3106)
- 2019(6890)
- 2018(6694)
- 2017(12849)
- 2016(6978)
- 2015(7625)
- 2014(7556)
- 2013(7516)
- 2012(6954)
- 2011(6247)
- 2010(6307)
- 2009(5620)
- 2008(5539)
- 2007(5003)
- 2006(4435)
- 2005(3994)
- 学科
- 济(32771)
- 经济(32760)
- 业(26185)
- 管理(22868)
- 企(20346)
- 企业(20346)
- 方法(17688)
- 数学(16460)
- 数学方法(16352)
- 技术(12066)
- 农(8478)
- 财(7952)
- 技术管理(6694)
- 学(6378)
- 农业(6331)
- 中国(6192)
- 务(5963)
- 财务(5952)
- 财务管理(5949)
- 业经(5850)
- 企业财务(5804)
- 贸(5379)
- 贸易(5379)
- 易(5262)
- 环境(4992)
- 划(4027)
- 关系(3929)
- 地方(3844)
- 理论(3840)
- 制(3607)
- 机构
- 大学(107395)
- 学院(106569)
- 济(47752)
- 经济(46995)
- 管理(41935)
- 研究(38136)
- 理学(37017)
- 理学院(36604)
- 管理学(35963)
- 管理学院(35769)
- 中国(27113)
- 科学(24393)
- 京(22705)
- 农(22483)
- 所(20390)
- 业大(19478)
- 研究所(18892)
- 财(18735)
- 农业(18062)
- 中心(16715)
- 财经(15721)
- 江(15379)
- 经济学(14894)
- 经(14453)
- 北京(13958)
- 经济学院(13698)
- 院(13422)
- 范(12520)
- 经济管理(12445)
- 技术(12425)
- 基金
- 项目(76761)
- 科学(61187)
- 基金(57708)
- 家(52595)
- 国家(52227)
- 研究(51534)
- 科学基金(44336)
- 社会(33883)
- 社会科(32461)
- 社会科学(32450)
- 基金项目(30697)
- 自然(30247)
- 自然科(29612)
- 自然科学(29607)
- 省(29164)
- 自然科学基金(29124)
- 划(25385)
- 资助(23870)
- 教育(23742)
- 编号(19068)
- 重点(17839)
- 部(17487)
- 创(16885)
- 发(16191)
- 创新(15938)
- 计划(15111)
- 国家社会(15015)
- 科研(14858)
- 教育部(14610)
- 业(14491)
共检索到1502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左晖 艾丹祥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变化视角出发,建立包含ICT资本、非ICT资本和劳动的平行三要素供给面方程系统模型,在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式可变的条件下,分析我国工业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一致性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在我国ICT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ICT资本对非ICT资本和劳动反而出现双重偏向性技术下滑,且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方向不一致,二者共同抑制了TFP提升;而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促进了TFP提升。据此,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应当通过提高ICT投资与数字技术发展路线的匹配度来扭转ICT资本偏向性技术下滑,并进一步提高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同时增强ICT投资的技术适宜性,从而改善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与ICT资本深化的一致性。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平 吴雪松 王天琛
生产要素的投入结构和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如何实现要素投入与技术进步方向的匹配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关键问题。本文在考虑农业生产投入结构的基础上,基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和资本深化程度的ATFP函数,系统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要素效率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与基期相比,我国农业部门的资本深化水平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均出现了较大增长,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偏向的匹配关系会显著影响二者交互效应的大小和方向,交互效应进一步对ATFP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这种影响也会因为省份和农业主产区间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本文同时也解释了1985年至今我国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变化与ATFP相对稳定的矛盾所在,为农业进一步发展及当前农业要素投入结构下ATFP的提高提供了一定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平 李小克
本文基于Kmenta近似技术从标准化CES生产函数中推导出包含偏向性技术进步指数的TFP增长率函数,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下TFP增长率变化的驱动机制,刻画了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效率增长、资本深化水平及其增长率的协同效应对TFP增长率变化的作用机制。利用中国工业数据对理论机制的检验表明: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效率增长相对滞缓的资本,引发的"资本低效率陷阱"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工业的TFP增长潜力,而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融合推动了TFP增长率增长;相比较而言,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解释了现阶段中国工业TFP增长率的大部分增长。本文为开发和引进有利于TFP增长率提升的适宜技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常远 吴鹏
本文从理论层面探析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并构建静态和动态面板模型,利用中国的数据实证分析不同要素结构配置下技术进步偏向性和要素配置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异质性影响,探究要素配置是否会扭曲其影响。研究发现,要素替代弹性小于1,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而中国的数据表明,要素配置合理下技术进步偏向性与要素配置偏向性抑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要素错配扭曲了技术进步偏向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滞后项后要素错配扭曲技术进步偏向性抑制作用的程度有所下降;整体上,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由要素配置推动,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小克 胡巧丽
偏向性技术进步代表技术进步的一般形态,然而,鲜有文献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演变的特征及其来源。本文基于标准化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使用跨国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了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的收敛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国家间技术进步表现出明显的要素偏向,不同类型国家间偏向性技术进步情境下,TFP增长大致以1999年为界,其平均离散程度呈现先缩小后扩大趋势。第二,不同类型国家皆表现出明显的绝对β收敛,发达国家在整个样本期间始终保持条件β收敛态势,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增长经历了先发散后向自身稳态水平靠近的演变阶段,而劳动偏向性技术进步国家的TFP演变趋势与之相反,这与长期依赖资本投入驱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有关。与同比增长率法相比,本文使用几何平均增长率法计算的TFP增长率降低了生产率波动对收敛检验结果的影响,其条件β收敛检验模型结果更为可靠。第三,教育水平提升、产业结构转变、要素禀赋结构优化、经济自由度提升等都有利于促进偏向性技术进步视角下TFP增长,而政府规模过度扩张引起生产率损失,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因变量选择性偏差和删除样本离群值后亦成立。因此,推进经济社会结构性改革对于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生产率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杨万平 张琪
基于Antonelli的技术一致性理论,设定资本、劳动和土地的三要素标准化CES生产函数,利用泰勒展开法和近似技术推导偏向性技术进步框架下ATFP(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模型,系统考察偏向性技术进步、偏向性要素配置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对中国ATFP增长的驱动机制;检验ATFP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来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偏向性技术进步与要素投入结构和要素效率结构的协调一致性促进了ATFP增长率提升,且一致性程度逐渐加深,成为ATFP增长的主要源泉;土地效率增长率低下是ATFP增长损失及后期ATFP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若能破除土地效率扭曲,ATFP增长率将提高3.28%;要素效率增长效应差异是中国ATFP增长率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姜钰 李冉 姜崧
技术进步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动力,聚焦林业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进行研究,为充分发挥林业技术进步的带动力提供量化支持,助力我国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采用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分别构建全样本及四大区域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状态是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引擎;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地区差异,各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均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同;技术进步偏向并不总是促进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四大区域的林业技术进步在多数年份偏向于资本与林地;部分地区的林业全要素投入与要素效率状态未完全相适应,要素配置有待改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存在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从促进区域间交流合作、调整生产技术进步方向、改善要素配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提出促进我国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强
文章通过构建CES生产函数从理论角度分析了我国结构调整偏向对比较优势变迁及其共同作用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利用我国19822014年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结构调整持续朝偏向于技术方向发展,存在结构调整技术资本偏向。同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分解结果显示,结构调整偏向和比较优势存在影响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交互效应,综合效应更多反映纯结构调整偏向效应,而且不同地区呈现分化趋势,这说明结构调整方向与比较优势变迁相匹配才能有效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结构调整 比较优势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世川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运用1978—2011年中国工业行业数据核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度量技术进步偏向情况。结果显示:1987年后我国工业及大多数行业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整体增长率比较低且1990年后主要呈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劳动生产效率的上升速度小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且资本生产效率下降的速度大于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速度。同时,大多数行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越突出,则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下降越明显。这说明我国工业及行业技术偏向的选择并非是适宜技术。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汪克亮 杨力 杨宝臣 程云鹤
基于1992~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DEA方法测算了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考察其地区差异与变化根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技术进步分解为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与中性技术进步,重点分析了偏向型技术进步对我国各省份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年均2.37%与累计41.25%的增长,并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来推动;中性技术进步是我国技术进步的主要表现形式,偏向型技术进步总体上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力度在逐渐减弱。为了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持续增长,各省份一方面必须要同时重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与产业结构特...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钟世川 毛艳华
本文基于多要素的CES生产函数,构建了中性技术进步、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框架,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非公共资本增强型技术进步效率变化效应、劳动-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公共资本-非公共资本之间的偏向型技术进步效应。在此基础上,利用1990-2014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要素替代弹性显著大于0且小于1;劳动的生产效率是提高的,而公共资本与非公共资本的生产效率是下降的;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并且偏向非公共资本的程度大于公共资本,这是导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减缓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20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加速公共资本的投放导致技术进步越渐朝向公共资本方向发展,进一步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因此,为实现生产率提升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充分发挥自身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适度减少公共资本,尽快转向依赖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非公共资本的轨道上来。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云霞 韩彪
选择与资源禀赋相协调的技术进步类型将有效提升物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采用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法,对1995—2015年中国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进行了测算,并对不同类型要素禀赋地区的要素投入偏向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不考虑能源投入以及碳排放强度时,物流业全要素的生产率被显著高估,且资本密集型地区的TFP增速最高;其次,多数地区的投入偏向型技术进步指数大于1,要素投入偏向于资本的使用以及劳动力的节约。从不同类型的要素禀赋地区来看,技术进步的要素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德辉 杜明泽 于卓熙
基于我国1998—2019年高技术产业分行业及不同所有制的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演进特征,并从偏向性技术进步角度分析不同所有制分行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差异性。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偏向性技术进步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起到促进作用;部分行业的技术进步与要素禀赋的匹配状态不理想,过多的劳动力要素投入不利于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不同所有制之间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性有一定差异,外资及港澳台企业资本推动明显。因此,应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技术与要素禀赋的匹配水平、加强资本投入、完善技术转化体制等方面切实提高我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