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3)
2023(8892)
2022(7552)
2021(6795)
2020(5696)
2019(13026)
2018(12404)
2017(24097)
2016(12777)
2015(13770)
2014(13392)
2013(13055)
2012(11970)
2011(10950)
2010(10772)
2009(9819)
2008(9882)
2007(8612)
2006(7614)
2005(6664)
作者
(40260)
(33835)
(33637)
(31534)
(21208)
(16329)
(15144)
(13139)
(12749)
(11728)
(11574)
(11200)
(10984)
(10503)
(10503)
(10443)
(10291)
(10164)
(9811)
(9769)
(8646)
(8313)
(8097)
(7694)
(7571)
(7426)
(7409)
(7223)
(6797)
(6732)
学科
(52276)
经济(52226)
(35579)
管理(35514)
(27763)
企业(27763)
方法(25465)
(22827)
贸易(22820)
(22209)
数学(21921)
数学方法(21704)
(17232)
(12557)
(12179)
业经(12176)
中国(11888)
农业(9655)
地方(9534)
(9371)
(9250)
产业(9225)
技术(8378)
理论(8061)
环境(7879)
(7705)
财务(7696)
财务管理(7685)
关系(7609)
(7581)
机构
大学(192553)
学院(191392)
(81532)
经济(80313)
管理(72470)
研究(65880)
理学(64507)
理学院(63735)
管理学(62522)
管理学院(62200)
中国(46174)
科学(43612)
(41774)
(39267)
业大(34925)
(34356)
农业(33746)
(32662)
研究所(32145)
中心(28887)
财经(27635)
(27163)
经济学(25677)
(25261)
(23962)
(23590)
经济学院(23579)
师范(23540)
北京(23450)
农业大学(22539)
基金
项目(138052)
科学(108884)
基金(103441)
(94183)
国家(93507)
研究(91579)
科学基金(79023)
社会(60932)
社会科(58064)
社会科学(58048)
基金项目(55306)
自然(53915)
(53493)
自然科(52799)
自然科学(52779)
自然科学基金(51905)
(45866)
资助(41708)
教育(41664)
编号(33840)
重点(31734)
(30373)
(29515)
(29457)
计划(27791)
创新(27679)
科研(27434)
国家社会(26274)
成果(25713)
教育部(25539)
期刊
(79323)
经济(79323)
研究(48555)
学报(39882)
(36630)
科学(33715)
中国(29727)
大学(28873)
学学(27836)
农业(25185)
管理(24211)
(22386)
经济研究(14945)
(14924)
业经(14491)
(13609)
教育(13197)
财经(13187)
技术(13072)
国际(12956)
(12840)
金融(12840)
问题(12341)
(11389)
业大(11120)
(10773)
商业(10759)
科技(9766)
农业大学(9465)
世界(9367)
共检索到2624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左宗文  金玉萍  冯德连  
本文基于2000—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的ICT产品贸易数据,构建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分析其结构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CT产品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核心—边缘”分布,中国从网络的相对边缘位置跃升至网络核心;利用聚类分析世界各国的网络地位发现,中国由跟随者转变为领导者;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中国在ICT核心产品电子元件方面对欧美发达经济体存在严重的贸易依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距离、技术距离、研发距离、中心距离、地理距离、文化距离、殖民关系和同盟关系均对ICT产品贸易依赖关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清如   王冰雪  
基于2007—2021年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数字产品贸易数据,构建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从“整体—社群—个体”三个层面系统分析网络的结构特征,并基于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对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内部和外部机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数字贸易依赖网络呈现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结构,经济体间的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程度逐渐加深;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主要形成由中国和美国共同领导的亚太贸易社团和以德国和荷兰为中心的欧洲贸易社团;中国在网络中的中心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枢纽性角色;全球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和演化受到相互依赖效应、聚集效应、感染效应与时间依赖效应等内生机制的影响,经济规模等外生因素也显著影响数字产品贸易依赖网络的形成,因此,有必要综合考虑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琳琛   董银果   王悦  
知识产权保护引致的育种创新颠覆了传统农业集约化生产模式和贸易竞争格局,其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影响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本文基于1995—2019年101个经济体的农产品贸易数据,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以及其分离的形成模型和解除(或持续)模型(STERGM),定量评估知识产权保护对全球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演化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进行影响机制解析。研究发现:出口方与进口方知识产权保护分别形成推力和拉力两股相斥作用力。出口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质量提升效应、种类扩张效应和市场分散化效应阻碍农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新依赖关系的形成,并提高旧依赖关系的解除概率,总体上降低了经济体间农产品贸易依赖程度。然而,进口方知识产权保护通过市场势力效应和质量筛选效应,更有利于贸易依赖网络新关系形成和旧关系维持,进而加深了经济体间贸易依赖程度。本研究为我国建立有效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提升农产品国际贸易竞争力提供了实证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马佳卉  贺灿飞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地扩展和加深,生产分工进入产品内分工阶段,中间产品贸易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中间产品贸易是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形式。论文选取了纺织业、运输业和电子产业分别作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传统全球分工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代表,研究其贸易网络结构的特征与演化趋势。并以中国为中心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为例,探究了影响贸易网络变化的因素。研究表明:①3种产业的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有明显差异,电子产业网络联系紧密,而运输业和纺织业的结构则相对松散。②1998—2017年,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明显提升。③从影响中间产品贸易网络结构的因素来看:地理距离对中间产品出口偏好的影响显著,但是仅纺织业体现出了地理距离衰减效应,在电子和运输业中,地理距离越大,贸易偏好反而越高;沟通成本显著影响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出口偏好,中国文化在目的地国家推广能够提高贸易偏好;目的国制度质量对贸易偏好的影响显著,国家的话语权和可靠性能够提高中国对目的地国家的中间产品出口偏好,但同时,规制的质量越高,中国对其出口偏好则更低。④劳动力成本的差异在3种产业中均体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庭竹  杜德斌  
集成电路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已成为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竞争的焦点。本文基于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数据建立网络矩阵,借助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00—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的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进一步揭示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相互依赖关系。研究发现:(1)20年间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的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但受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近年来的网络发展态势受阻;(2)全球集成电路贸易网络“核心—边缘”结构特征显著,并呈现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核”向以中韩为核心的“双核”结构转变。(3)全球集成电路贸易格局“东升西降”特征显著,贸易网络空间结构则呈现出以北美为核心的“洲际双拱”格局演变为以东亚—东南亚为核心的“洲内联系为主,洲际互动为辅”的多级格局。(4)研究期内中国与发达国家在保持高额贸易往来的同时却维持了较低的贸易紧密度,反而“一带一路”沿线和非洲国家与中国的贸易依赖程度不断加深。(5)中国与世界各国集成电路贸易依赖的非对称性显著,中国对发达国家呈现出单向依赖特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林青  陈紫若  田毕飞  
传统国际贸易研究聚焦双边关系,然而多边关系有助于审视整个网络的内生性结构依赖特征,推动国际合作与贸易繁荣。文章采用最新发展的指数随机图模型,对结构依赖是如何影响"一带一路"贸易网络的形成及演化进行实证分析。文章认为,传统国际贸易研究中地理距离、语言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外生变量的解释性降低,但是内生性结构依赖却更加显著,这表明贸易关联是相互依存并由其自身网络结构决定的。结构依赖特征包括星型、互惠和三角形结构,共同促进贸易网络的形成与演化,且具有明显稳定性。为此,中国应该遵循"稳中求进"原则,重点强化对邻近国家的贸易渗透与贸易辐射,推动贸易关系的双向流动与平衡发展并提升贸易网络的传递性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怡然  高湘昀  孙晓奇  司景舰  孙笑甜  伍涛  
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链产品的贸易网络结构变动可能会对各环节产品价格波动造成影响。本文以钴为例,选取2007—2020年上游钴矿、中游钴酸锂、下游锂电池的贸易数据,构建了钴产业链的贸易依赖网络,并分析了相应网络的结构特征;结合LASSO-PVAR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产业链上中下游产品价格波动的动态影响。结果表明:(1)钴产业链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呈现出上游钴矿贸易受资源禀赋国主导,中游钴酸锂贸易以少数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网络集团,下游锂电池贸易以荷兰、德国、美国、中国等国家为主要伙伴国的特征。(2)上游钴矿价格主要受到上游和下游贸易依赖强度的影响,中游钴酸锂价格主要受到中游和下游中介控制优势的影响,下游锂电池受到上游和中游贸易伙伴数量以及下游贸易集团化程度影响。(3)产业链下游锂电池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较大,最大波动幅度超过20%;上游钴矿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次之,均在10%之内;中游钴酸锂价格受到贸易网络结构变化影响最小,均不超过5%。贸易依赖网络结构变动对价格的冲击影响在第3年之后逐渐消退。本文为探究资源价格影响因素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为战略性矿产资源价格监测工作提供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碧舟  彭羽  
本文在考虑协定深度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结构特征,并采用时态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方法对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第一,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无权和有权网络密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反映了网络中各国的参与广度和深度均有所提升,欧盟、美国、新加坡处于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中心地位;第二,欧盟所在子群与其他子群间形成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美国所在子群与中国及部分东盟国家所在子群之间联系紧密,表明美式规则在亚太地区的强大影响力;第三,基于TERGM的实证分析,证实了网络传递性在推动全球F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结构形成中的作用,这为中国积极应对美式和欧式FTA规则传播,加快形成中国FTA数字贸易规则范本并积极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彦芳  蔡敏  戴越  
优化数字贸易网络格局、深度融入全球数字服务分工体系是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测算各经济体数字服务出口中隐含的国内增加值,提取并构建数字贸易网络,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法结合时态随机指数图模型揭示其演化格局与内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数字贸易网络呈现明显的“小世界”“高集聚”特征,且更倾向于形成多种形式的三元闭合结构,结构内成员联系密切而将其他经济体排除在外;目前,以德国、美国、中国为主导的网络社团逐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经济体在数字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逐渐超过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数字贸易网络集聚性、传递闭合性与历史网络均有利于各经济体之间建立更为密切的分工联系,且经济规模越大,与其他经济体建立网络联系的概率就越高,而出口一方的贸易规模越小、数字基础设施与人力资本水平越低,与其他经济体建立联系的概率则越低。鉴于此,为争取中国在全球数字贸易网络利益分配格局中的优势地位,笔者提出中国要加强数字经济、特别是与数字贸易相关的数字产业战略布局,以经济规模、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本为切入点,提升发展中国家之间数字贸易的深度融合与协同联动,从而助力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金玉萍   李光勤   刘雪燕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方法,采用2000—2018年全球42个国家的双边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贸易数据测算全球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指标,考察其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一国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和广度对其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提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的深度能够显著提高非高收入国家、非OECD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网络的广度能够显著提高高收入国家、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全球价值链地位;一国的数字产品贸易网络结构能够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实现价值创造提高其全球价值链地位。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世界各国制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球价值链地位的政策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彭红枫   王雪童   马世群  
作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的重点与难点,农产品贸易正日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本文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关系进行解析,并通过构建扩展形式的聚类系数等指标考察农产品贸易网络从RCEP协议提出至今的动态演变特征,采用基本贸易单元和贸易区中区进一步探究网络内部微观结构及其动态变化,并利用QAP模型对网络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RCEP成员国农产品贸易网络具有良好的贸易演进倾向,逐步形成汇集多方、多中心化格局;RCEP农产品贸易网络的紧密性与联动性逐年提升,且动态视角下的网络结构间存在递延关联,推进了农贸区中区的存在与发展;农业资源禀赋、国家需求规模和国家文化背景因素积极推进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的演进,而是否接壤的条件则阻碍了该进程;我国在RCEP区域内农产品贸易网络中凭借贸易量级优势取得了突出的中介地位,但距离成长为农贸优势国和中心国仍任重道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莲燕  朱再清  
基于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数据,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并运用网络密度、中心性、块模型及QAP方法等整体网络分析法分析"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密度和互惠性分别提升了6.9%和6%,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联系愈发紧密;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整体网络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中国则处于中心位置;3)经济发展水平(GDP)、地理距离、语言是否相同及是否签订FTA(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协议是影响国家间农产品贸易关系及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签订FTA协议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关系形成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武娜   苗培   王群勇  
本文在社会网络分析框架下,利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探索数字贸易规则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规则的深度对于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没有显著影响,但数字贸易规则中的核心经济体更容易接收到来自其他经济体高技术产品的贸易依赖关系,从而在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网络中处于优势地位。通过对条款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签订的双边数据流动条款和服务贸易条款存在创新的溢出效应,可以缩小双方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减弱该贸易依赖关系;而双边深度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则会促进双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形成;电子商务条款深度对高技术产品贸易依赖关系的影响不显著。从绝对数量来看,四类子条款签订数量和深度推动了经济体创新水平的提升,对于经济体接收贸易依赖关系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爱萍  张晓平  宋现锋  李润奎  
文章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社团演化等方面探讨了2000—2019年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演化特征;并采用QAP回归方法探讨了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贸易网络结构来看,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的网络密度、贸易规模、集聚程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美国和俄罗斯在网络中居于重要地位,控制能力较强;中国的中介中心度呈现上升趋势。(2)从贸易集团演化角度分析,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逐渐形成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核贸易圈,以俄罗斯、中国为中心的双核贸易圈,以法国、瑞典、德国等为中心的多核贸易圈。(3)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能源供应结构差异、地缘政治关系是影响全球核电设备贸易网络结构体系的主要因素。国家间核电设备贸易网络格局的变化,反映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各国的贸易“竞合”关系和国际地位变化,对未来中国的核电设备贸易具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种照辉  覃成林  
基于2012年、2014年"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贸易数据,运用块模型及QAP等网络分析方法,对贸易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动态比较来看,"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以来,贸易网络的联系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中国、印度、新加坡处于贸易网络的中心位置;(2)"一带一路"贸易网络可划分为四个贸易板块,中国等21个国家属于双向溢出板块,以色列等20个国家属于经纪人板块,阿富汗等16个国家属于主溢出板块,马尔代夫等8个国家属于主受益板块;(3)国家间的空间邻近关系、文化差异、贸易协定关系、贸易结构及制度差异对于贸易网络具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