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36)
2023(10563)
2022(8821)
2021(8027)
2020(6555)
2019(15077)
2018(14750)
2017(28235)
2016(14933)
2015(16854)
2014(16767)
2013(16532)
2012(15400)
2011(13987)
2010(14903)
2009(14034)
2008(12840)
2007(11490)
2006(10444)
2005(9818)
作者
(43053)
(35572)
(35539)
(33552)
(22619)
(16952)
(16076)
(13780)
(13731)
(12933)
(12204)
(12073)
(11555)
(11311)
(11069)
(11054)
(10457)
(10360)
(10139)
(10020)
(9031)
(8805)
(8723)
(8287)
(8183)
(7980)
(7977)
(7917)
(7309)
(7076)
学科
(68181)
经济(68123)
(41485)
管理(40449)
(32823)
企业(32823)
中国(27297)
(26805)
金融(26805)
方法(25101)
(24822)
银行(24812)
(24161)
数学(22429)
数学方法(21905)
地方(21829)
(18763)
业经(16417)
(15575)
(14913)
农业(13161)
(11594)
贸易(11576)
理论(11445)
中国金融(11214)
(11172)
(11085)
(11039)
地方经济(10998)
环境(10751)
机构
学院(209849)
大学(204134)
(88048)
经济(86084)
管理(77815)
研究(73299)
理学(65402)
理学院(64677)
管理学(63209)
中国(63129)
管理学院(62839)
(44266)
科学(43248)
(42005)
(37241)
中心(35352)
(33995)
研究所(33298)
(33074)
财经(31930)
北京(28876)
(28734)
业大(28693)
(27914)
(27732)
师范(27441)
经济学(26901)
(26350)
农业(26139)
经济学院(24047)
基金
项目(132868)
科学(104468)
研究(99647)
基金(93521)
(80716)
国家(80006)
科学基金(68876)
社会(62298)
社会科(59299)
社会科学(59286)
(54854)
基金项目(48126)
教育(46001)
(45048)
自然(43107)
自然科(42158)
自然科学(42154)
编号(41473)
自然科学基金(41344)
资助(39733)
(34716)
成果(33596)
重点(30511)
课题(30047)
(28603)
发展(28070)
(28032)
(27604)
创新(26687)
国家社会(25258)
期刊
(102702)
经济(102702)
研究(66955)
中国(49717)
(37358)
金融(37358)
(32894)
(31660)
管理(31117)
学报(28528)
科学(27591)
教育(26947)
大学(22298)
农业(21906)
技术(21055)
学学(20963)
业经(18178)
经济研究(17022)
财经(15581)
(13377)
问题(12627)
统计(11850)
(11658)
(10944)
技术经济(10803)
商业(10289)
理论(10063)
决策(9849)
(9572)
现代(9469)
共检索到339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聪聪  
2013年3月,IASB发布最新一项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本文回顾了IASB对预期损失模型不断改进与完善的历程,对其最新建议的预期损失减值模型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基于国际趋同背景下完善乃至构建我国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模型的建设性意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孙金金  
"三分类"减值模型是IASB和FASB于2012年共同提出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然而该模型在美国国内却备受争议,压力之下,FASB于2012年7月开始制定自己的减值模型。本文通过对IASB和FASB的减值模型进行差异分析、差异可能导致的结果分析以及趋同展望,以期帮助企业及投资者加深对金融工具减值模型最新研究进展的认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盈  潘自强  
本文首先梳理了金融危机后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发展,继而将IASB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与2012年FASB提出的CECL模型比较,解释IASB模型的前瞻性并深入分析该模型的优越性,最后指出目前模型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蒋蕾  梁飞媛  
2014年7月,《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 9)正式发布,IFRS 9提出的减值模型必将对我国金融工具减值的会计处理产生影响和挑战。本文将简单回顾国际金融工具减值模型的改进和发展历程,解读并比较各种国际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分析IFRS 9中最新减值模型新对我国国际趋同的启示和挑战。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张姗姗  
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菁菁  刘光忠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13年3月发布了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提出预期损失模型三阶段的计量模式,本文系统介绍与探讨了该模型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问题。以梳理预期损失模型的演进历程为切入点,从全局视角深度思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以及整个会计准则体系的变迁,从整体上剖析其背后相关理论问题和复杂利益格局。同时,通过结合预期损失模型分析IASB在金融危机后修订会计准则方面的努力,把握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最新动态、理念以及国际趋同方向。最后,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实务操作、会计与金融监管方面分析了预期损失模型在中国实施的难点,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伟  
IASB2009年11月发布的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建议以预期损失模型取代现有IAS39的已发生损失模型。通过对二者及相关减值模型的对比分析发现,IASB建议模型体现了金融监管的要求,并脱离了立足于"发生"观的会计确认传统、转向未来预期的观念基础。但预期损失模型的理论缺陷和作用局限决定了其难以被普遍接受。更重要的是,采用预期损失模型蕴含着会计准则对外部压力妥协的潜在倾向和独立性被破坏的隐忧。而会计准则和会计监管的相对独立既是会计固有理论属性的产物,也是保证会计监管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前提。因此,需要从改进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强国际参与和协调、强化会计管理体制和完善会计监管体系等方面入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黄思雨  孙芳城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经研究发现现行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由于自身的严重缺陷已经无法继续满足使用者需求。金融资产减值模型改革被提上了议案。随后在多方准则制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在不足十年时间里经历了多次重大演进,现如今已发展得相对科学合理。本文系统回顾了金融危机以来金融资产减值模型的改革发展,在我国会计准则持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背景下,期望可以对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财会[2017]7号)的应用实施有所助益。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洪金明  庄丽琦  
2013年3月7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减值(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在其2009年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了预期信用损失的确认、计量、列报及披露原则,旨在增强减值信息的前瞻性并简化减值模型,增强可操作性,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一、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自从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工具减值作为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骁  
“信用减值损失”的设置以新金融工具引入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前提和基础,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减值划分为不同阶段并逐步确认损失准备。该科目的设置,可以将金融工具的预期信用质量变化信号及时释放给会计信息使用者,提高其决策效率与决策质量。但是,由于该科目实际应用时间较短,现有准则尚缺乏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南和引导,加之所涉及金融工具减值业务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因此,开展理论与实务方面研究对企业意义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金一禾  汪祥耀  
现行金融工具减值方法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重大缺陷,IASB和FASB为金融工具减值准则的完善和国际趋同做了一系列的努力。文章对比分析IASB的"预期信用损失模型"、FASB的"当前预期信用损失模型"和现行"已发生损失模型",并归纳整理来自公众的反馈意见,从中得到启示。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高大平  
2009年11月5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印发《金融工具:摊余成本和减值(征求意见稿)》,在全球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为2010年6月30日。现将该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及相关问题介绍如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蔡学玲  杨良  王志平  
经历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各方对危机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在这其中,已发生损失模型的减值计提方法就受到广大学者的普遍质疑,正是基于此,不少学者提出了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以改进原有的已发生损失模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围绕金融资产预期减值,介绍了相关的背景及意义,分析了现有的金融资产减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会计计量以及金融监管两个方面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在最后就我国金融资产预期减值模型可能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建议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文娟  
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减值管理受到监管规则和会计准则的双重约束。自新金融工具准则实施以来,各大银行纷纷建立、应用并披露了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方法。小型财务公司受客观限制,只能继续依托监管的五级分类法并参考监管值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以实现新准则的简化应用。通过分析监管政策及准则要求的异同,发现简化应用虽然理论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不良贷款减值的精准计量中存在不足。为提升小型财务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及减值管理水平,借鉴初级内部评级法的思路及大型银行的具体做法,提出了新金融工具准则简化应用的改进思路,并进行了具体列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