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
2023(40)
2022(34)
2021(33)
2020(47)
2019(99)
2018(86)
2017(141)
2016(88)
2015(106)
2014(83)
2013(98)
2012(85)
2011(92)
2010(79)
2009(52)
2008(56)
2007(40)
2006(34)
2005(28)
作者
(483)
(375)
(366)
(336)
(223)
(192)
(149)
(148)
(148)
(144)
(142)
(136)
(136)
(127)
(126)
(126)
(124)
(121)
(118)
(115)
(114)
(110)
(108)
(107)
(104)
(103)
(96)
(96)
(94)
(94)
学科
(275)
(114)
贸易(114)
动物(113)
(113)
电子(108)
网上(108)
网上贸易(108)
动物学(107)
水产(106)
(84)
(82)
家畜(81)
(71)
(65)
病毒(63)
病毒学(63)
(58)
(53)
(52)
植物(52)
管理(52)
(51)
环境(50)
基因(47)
工程(46)
(46)
基因工程(45)
及其(44)
(44)
机构
学院(1231)
大学(1215)
(869)
农业(749)
科学(723)
研究(630)
业大(581)
(543)
实验(538)
实验室(526)
重点(501)
农业大学(500)
(464)
研究所(453)
(421)
中国(394)
(343)
技术(339)
(325)
生物(308)
科学院(298)
动物(269)
中心(263)
(261)
(254)
国家(237)
(234)
科技(228)
生命(226)
工程(222)
基金
项目(1123)
(920)
国家(915)
基金(819)
科学(788)
科学基金(672)
自然(642)
自然科(626)
自然科学(626)
自然科学基金(619)
(535)
(489)
科技(461)
基金项目(459)
计划(459)
专项(400)
研究(370)
(320)
科研(314)
资助(296)
重点(293)
(273)
农业(258)
(258)
(249)
创新(247)
技术(247)
(208)
大学(164)
b(150)
期刊
(866)
学报(822)
科学(592)
农业(576)
学学(533)
大学(532)
中国(322)
业大(315)
(307)
农业大学(282)
中国农业(247)
农业科学(193)
(189)
自然(187)
自然科(180)
自然科学(180)
(151)
农林(148)
(148)
林业(146)
农学(139)
华北(139)
科技(131)
科技大(123)
科技大学(123)
南京(114)
南京农业(114)
西北(104)
西南(98)
研究(88)
共检索到15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姜宏波  王桂兴  刘海金  包杰  韩英  宋宏  
以相同规格的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普通群体为对照,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开展了Hg2+对牙鲆克隆群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实验所用幼鱼为130日龄,体长为(12.38±1.13)cm,体质量为(17.97±5.79)g。实验期间,水温为(21±1.2)℃,pH为8.1-8.3,盐度为31.0,硬度6200 mg/L,连续充气保证溶氧充足。研究表明,实验初始阶段,高浓度组克隆牙鲆在容器内躁动不安,上升到水面沿池壁缓慢转圈游动,一段时间后安静伏在池底;而普通牙鲆则仅个别鱼在水面游动,多数静止在池底不动。随中毒程度加深,用玻璃棒触碰普通牙鲆时,其反应剧烈,在水中侧翻、打转、急速游动或...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韦芬  何欣慰  鲍宝龙  
Ras主要参与表皮生长因子家族调控细胞分裂的信号通路。采用末端快速扩增法获得了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ras-2基因全长2 384 bp cDNA序列,该序列编码187个氨基酸,含有switchⅠ、switchⅡ、P-loop、CAAX box等Ras家族的结构特征,与川鲽(Platichthys flesus)ras-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6.3%)。定量RT-PCR检测显示ras-2基因在牙鲆成体的心脏、肝脏、脾脏、肾脏、鳃、肠、肌肉、鳍条和皮肤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鳍条表达量最高,肌肉的表达量最低;在牙鲆变态前和变态初相对表达量较高,随着变态进行,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侯吉伦  郭亚男  付元帅  王桂兴  张晓彦  孙朝徽  司飞  王玉芬  
为在分子水平解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抗淋巴囊肿病的机理,本研究克隆牙鲆淋巴囊肿抗病免疫相关基因efhd2和tbc1d25的c DNA全序列,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序列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了efhd2和tbc1d25基因在牙鲆胚胎发育不同阶段、淋巴囊肿抗病和患病个体不同组织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efhd2基因c DNA全长为5231 bp,开放阅读框(ORF)长为699 bp,编码232个氨基酸。tbc1d25基因c DNA全长为3173 bp,ORF长为2601 bp,编码866个氨基酸。定量结果显示,efhd2和tbc1d25基因在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efhd2在出膜仔鱼期表达量最高,而tbc1d25在受精卵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在所研究的淋巴囊肿抗病和患病个体不同组织中,efhd2和tbc1d25基因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抗病个体的血液中,这2个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患病个体(P<0.05)。本研究结果为深入探讨efhd2和tbc1d25基因功能和解析牙鲆淋巴囊肿抗病机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志铮  吕敢堂  许俊  钟爱华  
2004 年8 月在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养殖日龄40 d 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幼虾作为实验动物,开展了Hg2+、Zn2+、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 415、0 .357、0 .264、0 .209 mg/L;Zn2+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35. 362、22 .709、17 .041和13 .569 mg/L;Cr6+对凡纳滨对虾幼虾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4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建勇  陈松林  毕金贞  
通过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MHC II B基因内含子1和外显子2直接测序的方法,从83个抗病牙鲆个体中共得到了85个等位基因,其中76个为新发现的等位基因。在扩增得到的263bp的外显子2中,共发现了60个多态性位点,其中33个是新发现的。不同的等位基因均以较低的频率出现,基因频率范围从0.006到0.069,基因型频率范围从0.012到0.169。通过序列分析,共发现了6种内含子1,其中4种是新发现的。内含子1中均包含了一个12bp的重复单元,其3'端含有一个富含CT/GT的区域。牙鲆MHC II B基因的高多态型和低频率揭示了牙鲆群体MHC基因资源的丰富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志铮  刘祖毅  吕敢堂  许俊  
2004年8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小沙镇浙江华兴海水种苗有限公司以日龄为56 d的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幼鱼作为实验动物,开展Hg2+、Zn2+、Cr6+对黄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和加和等毒性强度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Hg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0.752 3 mg/L、0.661 6 mg/L、0.561 8 mg/L、0.495 9 mg/L;Zn2+对黄姑鱼幼鱼24 h、48 h、72 h、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22.990 8 mg/L、18.457 6 mg/L、14.530 6 mg/L、11.583 3...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吕耀平  李小玲  贾秀英  
探讨了Cr6+、Mn7+和Hg2+三种重金属离子对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Cr6+对青虾的24、48、72、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8.937、5.001、3.484、2.241mg/L;Mn7+对青虾24、48、96 h的LC50分别为45.497、34.191、13.293、2.460mg/L;Hg2+对青虾的24、48、72、96 h的LC50分别为0.0415、0.0239、0.0168、0.0131mg/L。急性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Hg2+>Cr6+>Mn7+。Cr6+-Hg2+对青虾96 h的联合作用表现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琼琳  李加琦  姜娓娓  薛素燕  李阳  沈淑芳  卞大鹏  方建光  毛玉泽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正国  臧维玲  
采用静水生物毒性试验法测定了Cu2+、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及安全浓度评价,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半致死浓度采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获得了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24 h、48 h、96 h的LC50值分别为0.50,0.450,0.266 mg/L和13.404,10.308,7.042。提出了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安全浓度分别为0.00266 mg/L和0.704 mg/L。为金鱼幼鱼防病治病、水质管理及环境保护提供了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仰真  杨英明  刘洋  卢昇  吴垚磊  赵玉柱  马腾  程向明  程佳禹  陈松林  
为比较牙鲆"鲆优2号"在不同养殖地区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实验利用连续多代对生长性状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病性状遗传参数评估和基因组选择的结果筛选出的亲本,建立28个"鲆优2号"家系,在河北(Site 1)和山东(Site 2)进行对比养殖试验,利用混合线性动物模型对生长和存活性状进行了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Site 1和Site 2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5和1.2 g/d,养殖成活率分别为81.4%和82.2%,"鲆优2号"在两个养殖地点的生长和抗病性能均表现优异。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和存活性状的遗传相关分别为0.57 (0.7),说明不同养殖环境间收获体质量存在显著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但是不同养殖环境间存活性状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表明,牙鲆"鲆优2号"新品种在不同养殖地点的生长和存活性能均表现良好,为保证良好的推广效果,需要对牙鲆的制种方案进一步优化,针对不同的养殖地区进行"鲆优2号"苗种生产,或培育具有普适性的"鲆优2号"苗种,保证在不同养殖环境下的快速生长和高存活率优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真池  彭舒  欧阳乐军  欧日华  曾富华  
【目的】研究必需元素Cu2+和非必需元素Cd2+、Hg2+对玉米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玉米抵抗重金属毒害的机理。【方法】用自来水(CK)及高(1mmol/L)、中(0.5mmol/L)、低(0.25mmol/L)3个浓度的重金属离子Cu2+、Cd2+、Hg2+溶液滴灌玉米幼苗,处理3d后测定玉米幼苗根长和叶长、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并对根系和叶片中POD同工酶表达的变化进行电泳分析。【结果】与CK相比,3种重金属离子明显抑制玉米幼苗生长,提高根系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与其浓度有关。Cu2+对玉米根系中SO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邢红艳  马元庆  李斌  刘爱英  靳洋  孙珊  白艳艳  赵强  苏博  任利华  
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Pb2+(0.1、0.25、0.5、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与Cd2+(0.2、0.4、0.8、1.0、2.5、5.0 mg/L共6个浓度梯度)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并分析了其在幼参体内的富集状况。研究表明,幼参死亡率随暴露时间和Pb2+、Cd2+浓度增加总体呈升高趋势,而附壁率则反之。暴露于两组低浓度Pb2+的幼参死亡率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组死亡率均随暴露时间和Pb2+浓度增加而显著升高;最高浓度组在72 h时死亡率已达100%,在24 h时其附壁率低至6.7%,与其他浓度组差异均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若青  王娜  王仁凯  陈松林  
为了研究牙鲆白化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在获得正常和白化牙鲆转录组及micro RNA(miRNA)深度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对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和mmu-miR-143-5p_R+2(mmu-143)进行了表达模式、靶基因预测及验证分析。首先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化相关基因Tyrp1的2个转录本,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本分别是Tyrp1a和Tyrp1b,利用RNAhybrid软件预测到mmu-143可能与Tyrp1a基因存在互作关系,通过双荧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若青  王娜  王仁凯  陈松林  
为了研究牙鲆白化发生过程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在获得正常和白化牙鲆转录组及micro RNA(miRNA)深度测序数据的基础上,对tyrosinase related protein 1(Tyrp1)和mmu-miR-143-5p_R+2(mmu-143)进行了表达模式、靶基因预测及验证分析。首先通过RACE方法克隆得到白化相关基因Tyrp1的2个转录本,进化树分析表明这2个转录本分别是Tyrp1a和Tyrp1b,利用RNAhybrid软件预测到mmu-143可能与Tyrp1a基因存在互作关系,通过双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晓武  施志仪  李倩  江山  
抗菌肽是鱼类先天免疫的组成部分,发现新的抗菌肽对于动物抗病机理的研究和寻找新药物有重要意义。经过对GenBank数据库中牙鲆EST文库进行同源比对后,筛选得到一个具有完整编码框的抗菌肽cDNA序列,结果再经过RT-PCR进行验证,命名为LEAP-2,对该序列进行注释,获得序列登录号EU586111。该抗菌肽能编码102个氨基酸的多肽,前28个氨基酸组成信号肽。推测编码蛋白质分子量为11 276.9 u,理论等电点(PI)为9.33。其蛋白质序列与另外9种鱼类的同源抗菌肽序列比较发现,同源性介于38.2%~61.7%。其中57至92位氨基酸为高度保守区,是维持其空间结构的主要区域,其中包含有4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