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52)
- 2023(2891)
- 2022(2292)
- 2021(1898)
- 2020(1484)
- 2019(3420)
- 2018(3228)
- 2017(5964)
- 2016(3327)
- 2015(3560)
- 2014(3404)
- 2013(3390)
- 2012(3094)
- 2011(2783)
- 2010(2741)
- 2009(2354)
- 2008(2226)
- 2007(1950)
- 2006(1726)
- 2005(1429)
- 学科
- 济(13348)
- 经济(13342)
- 管理(8917)
- 业(8010)
- 方法(6771)
- 数学(6264)
- 数学方法(6220)
- 企(5723)
- 企业(5723)
- 环境(5425)
- 农(4517)
- 学(3681)
- 划(3248)
- 农业(3051)
- 业经(3002)
- 中国(2999)
- 资源(2608)
- 发(2582)
- 规划(2521)
- 环境规划(2493)
- 技术(2438)
- 地方(2383)
- 贸(2307)
- 贸易(2307)
- 易(2233)
- 财(1867)
- 和(1816)
- 产业(1759)
- 理论(1713)
- 部门(1686)
- 机构
- 学院(49218)
- 大学(48969)
- 济(19224)
- 经济(18889)
- 管理(18278)
- 研究(17488)
- 理学(16414)
- 理学院(16217)
- 管理学(15832)
- 管理学院(15755)
- 农(14150)
- 科学(12911)
- 业大(11731)
- 农业(11447)
- 中国(11381)
- 京(9882)
- 所(9261)
- 研究所(8841)
- 农业大学(8049)
- 中心(7879)
- 江(7296)
- 财(6763)
- 范(6289)
- 院(6207)
- 师范(6159)
- 室(6025)
- 省(5988)
- 技术(5940)
- 经济管理(5929)
- 财经(5857)
- 基金
- 项目(38404)
- 科学(29928)
- 基金(27826)
- 家(25749)
- 国家(25543)
- 研究(24693)
- 科学基金(21556)
- 省(16369)
- 社会(16188)
- 社会科(15500)
- 社会科学(15492)
- 基金项目(15400)
- 自然(14748)
- 自然科(14417)
- 自然科学(14411)
- 自然科学基金(14181)
- 划(13383)
- 教育(11117)
- 资助(10601)
- 重点(8923)
- 发(8689)
- 编号(8684)
- 计划(8454)
- 创(8404)
- 创新(7869)
- 科技(7819)
- 部(7801)
- 科研(7632)
- 业(7437)
- 国家社会(7079)
共检索到647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步城 程孝 宁静 廖丹 朱旗
采用丙酮∶石油醚(体积比3∶2)混合提取液直接浸提绿茶中的脂溶性色素,用石油醚∶丙酮(体积比3∶1)溶剂系统层析展开,使用CAMAG高效薄层扫描仪在450和700 nm双波长扫描脂溶性色素,结果表明,直接浸提脂溶性色素方法简便,稳定;丙酮与石油醚混合的溶剂展开系统分离清晰色素斑点13个,根据其最大吸收峰波长和Rf值确定各斑点分别为β-胡萝卜素,γ-胡萝卜素,脱镁叶绿素酸酯a,b,脱镁叶绿素a,b,玉米黄素,紫黄质,叶绿素酸酯a,叶绿素a,叶绿素酸酯b,叶绿素b.
关键词:
高效薄层色谱 绿茶 脂溶性色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萍 郭大勇 杨军 周永初 肖军
利用低档茶叶及其废弃物制取纯天然水溶性茶绿色素TGP ,并对脂溶性茶绿色素制备水溶性茶绿色素的 2个主要工序———皂化、铜代的最佳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正交试验结果表明 :用 1%NaOH在 80℃水浴 90min是叶绿素皂化的最佳条件 ;将pH值调为 3.0 ,在 80℃水浴 6 0min ,可使叶绿素铜钠盐的得率较高 ,产品质量较好
关键词:
叶绿素铜钠盐 皂化 铜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亚华 桑守强 余霜 梁俊涛 张冬英
研究普洱茶水溶性茶色素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降脂减肥作用。采用高脂饲料饲喂法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以普洱茶水溶性茶色素低剂量0.4 g/kg,中剂量0.8 g/kg,高剂量1.6 g/kg灌胃大鼠作为处理组,清水饲喂高脂模型组(对照组)。连续饲喂30 d后,测定大鼠体重、肝脏指数、脂肪指数、LEE’S指数和血脂水平。结果表明,与高脂模型组相比,普洱茶水溶性茶色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体重、肝脏指数、脂肪指数和LEE’S指数显著降低;HDL-C水平显著上升,TG水平显著下降。普洱茶水溶性茶色素有很好的降脂减肥功效。
关键词:
普洱茶 水溶性茶色素 降脂 减肥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建安 刘仲华 施兆鹏 王增盛 施玲 陈惠衡
为了提高速溶绿茶品质,改善产品的溶解性能,研究了不同浸提次数对速溶绿茶主要滋味成分含量、茶汤色差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次浸提固形物的得率是第二次浸提的4~5倍,第一次浸提产品的茶汤色泽、感官品质,特别是溶解性方面均明显优于第二次浸提的.采用一次浸提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获得优质速溶绿茶产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泽恩 丁仕华 梁青青 刘帆 李兆鹏 王衍成 郝若诗 黄业伟
【目的】"陕茶1号"是陕西省首个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探索不同冲泡条件下绿茶"陕茶1号"中主要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为茶叶深加工产品开发、消费者科学饮茶以及茶艺理论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绿茶"陕茶1号"为研究对象,依据茶叶日常冲泡习惯和水温(℃)、冲泡时间(min)和茶水比(g/mL)3个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应用HPLC法检测并分析咖啡因、主要儿茶素(EGCG、ECG和EC)以及茶氨酸和谷氨酸等品质成分的溶出规律。【结果】水温为70℃、时间为2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即超过20%,咖啡因的溶出率接近10%,EC的溶出率为6%左右,而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很低(不到2%)。水温为93.5℃、时间为10 min时,茶氨酸和谷氨酸的溶出率超过3/4,咖啡因与EC的溶出率约35%,酯型儿茶素的溶出率仍较低(仅溶出约1/6)。【结论】相同条件下不同品质成分溶出速率的顺序为:氨基酸>咖啡因>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对咖啡因、酯型儿茶素和主要氨基酸溶出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时间>水温>茶水比,对EC溶出率影响的大小依次为:水温>时间>茶水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旗 施兆鹏 任春梅
为克服 SDE法分析茶叶香气成分的局限性 ,采用顶空吸附法对速溶绿茶加工过程中香气的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 .结果表明 ,速溶绿茶香气在加工过程中逐步损失 ,其中提取工艺和浓缩工艺损失较严重 ,但不同香气类型和组分的损失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干燥工艺后香气组分数的损失较总量损失严重
关键词:
顶空吸附 速溶绿茶 香气 加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新 牛智有 刘梅英 马爱丽
应用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了绿茶中水分、茶多酚、咖啡碱和游离氨基酸4种主要成分的改进偏最小二乘(MPLS)定标模型,用目标函数法对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进行考查,评定出最优模型,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各成分最优模型的目标函数值(f)分别为98.84%、95.66%、95.07%和94.25%,相对标准差(RSD)分别为4.53%、4.57%、8.33%和6.39%,预测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5、0.85、0.63和0.71。测定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可以实现绿茶中4种成分的快速定量检测,水分、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模型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以用于实际检测;咖啡碱模型预测效果较差,需要进...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绿茶 成分 快速测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晓晖 谢凯 李艳丽 赵化兵 徐阳春 董彩霞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4个品种梨果实中可溶性糖组分(葡萄糖、果糖、蔗糖、山梨糖醇)和含量。结果表明: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为CAPCELL PAK NH2(4.6 mm×250 mm,5μm)色谱柱,50℃柱温,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70∶30)溶液,流速为1.0 mL.min-1;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漂移管温度为80℃,N2(氮气)流速为2.0 mL.min-1。在12 min内能准确检测出梨果实中4种糖,加标回收率为96.40%~103.20%。‘巴梨’、‘黄冠梨’、‘丰水梨’和‘砀山酥梨’果实中各种糖组分的HPLC-ELSD法测定结果表明,梨果实内主要的可溶性糖是葡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佳 毕秀成 吴承明
考马斯亮蓝-G250和牛血清蛋白反应生成蓝色络合物,蛋白质浓度与产物的颜色深度存在对应关系.在误差传递规律基础上利用手机比色法,考察了光照和手机类型等影响取样的外在因素,建立了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新方法.实验表明,在最优测定条件下,间接测量值XB与蛋白质浓度在1~7μg/mL范围内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标准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47%(n=8),检出限为0.67μg/mL.对花生、葵花籽、南瓜子等坚果的水溶性蛋白质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100.3%~107.5%之间,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回收率好,可用于坚果中水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关键词:
误差传递 手机比色法 水溶性蛋白质 坚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倩 王玉 丁兆堂 张新富
本文在前期崂山茶园土壤养分研究的基础上,分不同季节对茶叶进行采样分析,运用HPLC法,测定茶叶中儿茶素总量及主要组分含量,并计算儿茶素品质指数,分析儿茶素各组分在不同季节及不同养分水平茶园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茶叶中的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及儿茶素各单体C、EC、EGC、GCG、ECG、EGCG均呈现出春低、夏高、秋居中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儿茶素品质指数也呈现出同样的变化规律;在不同土壤养分水平下茶叶中儿茶素总量、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无论在春夏秋季均存在显著差异,养分水平低的茶园各含量明显低于养分水平均衡的茶园。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仲溪 刘仲华 王坤波 刘芳 施玲 高代珍
根据试验室研究和工厂大生产中原料收购的多年检测结果,对绿茶多酚和儿茶素提取与原料含量进行了系统的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大叶种绿茶比小叶种绿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总量,且在儿茶素组成上表现为较高的Ecg,EC和DL-C,而小叶种EGCg和EGC含量较高.同一绿毛茶原料筛分不同规格绿副茶、不同茶树品种绿副茶、高山与平地茶园绿副茶的茶多酚、儿茶素总量、儿茶素组分含量均有明显的差异.由大叶种原料和小叶种原料提制的产品在儿茶素组成上存在差异,大叶种产品表现为较高的Ecg,EC,DL-C和较低的EGCg/ECg,而小叶种产品有高含量的EGCg和较高的EGCg/ECg.原料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含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谭志军 吴海燕 郭萌萌 杨帆 王联珠 李兆新 翟毓秀
2004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委员会共同组建的双壳软体生物毒素工作组根据贝类毒素的基本结构将其分为8类(组)。其中,大田软海绵酸类毒素(okadaic acid,OA)、原多甲酸毒素(azaspiracid,AZA)、环亚胺类毒素(cyclic imine,CI)、短裸甲藻毒素(brevetoxin,BTX)、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均属于脂溶性贝类毒素(lipophilic phycotoxins,LPs),这6大类毒素均为聚醚类物质,在贝类中富集的时间较长,目前已成为欧盟调整检测方法、最高残留限量等法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雅珊 戴蕴青 钟粟 陈雷 广田才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孝芳 贾尚智 石亚亚 陈勋 闵彩云
在田间条件下,以10个不同绿茶品种(系)为材料,对其主要光合特性指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绿茶品种(系)间的光合特性参数、叶绿素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光合特性参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其中,Pn与Tr存在极显著正相关,与Ci存在显著负相关。聚类结果将10个绿茶品种(系)划分为3类,20-3-2、20-3-3、03-7-4、04-3-3和CK的光合特性较优。茶树叶片的叶绿素与Pn之间存在正相关,其中,Chla、Chl与Pn之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6、0.778。
关键词:
绿茶 光合特性 叶绿素 相关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晓军 唐晓波 李春华
选择3年生树龄的树冠面枝梢第3~5片叶片,测定分析了在秋季同等条件下不同品种与不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效率变化及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叶位的叶绿素含量极显著相关,以南江大叶茶和第5片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光化学效率(Fv/Fm、Fv/Fo)以福鼎大白茶和第3片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与叶绿素含量并不完全一致,在第4、5叶位极显著负相关,可将第4、5片叶的叶绿素b含量作为高光效的选择指标之一。
关键词:
茶树 秋季 叶绿素 光合效能 相关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