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4)
- 2023(2124)
- 2022(1812)
- 2021(1642)
- 2020(1430)
- 2019(3258)
- 2018(3213)
- 2017(5668)
- 2016(3412)
- 2015(3872)
- 2014(3765)
- 2013(3934)
- 2012(3833)
- 2011(3561)
- 2010(3454)
- 2009(3244)
- 2008(3142)
- 2007(2889)
- 2006(2647)
- 2005(2430)
- 学科
- 济(11913)
- 经济(11891)
- 管理(7303)
- 业(6670)
- 学(5734)
- 方法(5519)
- 企(5315)
- 企业(5315)
- 数学(4787)
- 数学方法(4698)
- 农(3133)
- 中国(3118)
- 财(2853)
- 制(2377)
- 贸(2292)
- 贸易(2291)
- 易(2238)
- 业经(2226)
- 地方(2121)
- 农业(2111)
- 水产(1987)
- 理论(1910)
- 融(1816)
- 金融(1816)
- 和(1809)
- 环境(1809)
- 及其(1804)
- 银(1690)
- 动物(1684)
- 体(1679)
- 机构
- 大学(52711)
- 学院(51175)
- 研究(25173)
- 科学(19624)
- 农(19600)
- 中国(17241)
- 济(17062)
- 经济(16661)
- 农业(16121)
- 所(15431)
- 研究所(14451)
- 管理(13952)
- 业大(13381)
- 京(12657)
- 理学(11742)
- 理学院(11518)
- 管理学(11040)
- 管理学院(10980)
- 中心(10470)
- 省(10253)
- 室(10057)
- 农业大学(9972)
- 业(9450)
- 实验(9276)
- 院(9105)
- 实验室(8909)
- 科学院(8771)
- 江(8507)
- 重点(8491)
- 北京(8083)
共检索到807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月绪 张华 陈如凯
研究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法(HPLC-RID)测定甘蔗茎节3种主要糖分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摒弃有毒流动相乙腈,建立一种无毒、快捷、准确的检测方法.该法通过乙醇浸提,采用Waters Sugar PakⅠ色谱柱(6.5 mm×300 mm,10μm),流动相为超纯水,流速0.4 m L·min-1,柱温90℃,检测器温度35℃.检测方法线性关系好、灵敏度高,RSD为2.77%-4.5%(n=5),方法重复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达95.4%-101.8%;能满足甘蔗及相似作物中3种糖的准确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金同铭 崔洪昌
探讨了用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检测苹果中糖、酸等四种组分的可行性,采用二阶导数来处理光学数据,分别筛选出914nm、950nm、897nm、912nm代表苹果中蔗糖,葡萄糖,果糖,苹果酸的第一特征波长。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其复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0.992、0.992、0.996。对32个预测样品的检验误差为0.085、0.057、0.178和0.021。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满足完整苹果中糖、酸含量的测定精度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糖酸,苹果,检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剑波 姜全 郭继英 陈青华 李绍华
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国家桃种质资源圃144份桃资源为试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于2003、2004连续2年对其成熟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发现其中104份果实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比例接近1,包括91个育成品种、1个近缘种山桃和12个地方品种。另外,40份种质中的38份果实的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比为1.38~22.21,为低果糖类型,其中包括2个原产中国的桃的近缘种,4个野生种质和23个桃地方品种,说明在野生桃中存在低果糖基因。由于果糖在甜风味中贡献最大,因此在选择桃野生种质或地方品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时,可优先考虑葡萄糖/果糖接近1的桃种质,例如:乌桃、香蕉桃、吊枝白、山桃、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玉婷 李国印 苏亚春 郭晋隆 许莉萍
从甘蔗中克隆获得1个6PGDH基因的cDNA序列,记为Sc6PGDH(登录号:KF921299).该基因序列含有1个1467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推导编码488个氨基酸残基.生物信息学分析可知,Sc6PGDH基因编码的蛋白分子质量为53.6561 ku,为酸性稳定的亲水蛋白,含有信号肽,可能定位于内质网膜上,具有该类蛋白典型的保守结构域6PGD,且与分离自谷子、玉米和水稻的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高达96.11%、95.70%和93.24%,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比较保守.原核生物生长试验结果显示,甘蔗Sc6PGDH基因的表达蛋白可以显著增强大肠杆菌Rosetta菌株的耐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梦鸽 邓群仙 吕秀兰 刘健 程雪丽
【目的】研究避雨栽培模式下‘美人指’葡萄果实的生长发育、糖分积累以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探讨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与酶活性的关系,为避雨条件下葡萄的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地膜+天膜"避雨栽培下5年生‘美人指’葡萄为供试材料,于谢花后20d开始每10d取样1次,测定葡萄果实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和果糖、葡萄糖、蔗糖含量以及4种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美人指’葡萄果实呈双"S"形曲线生长模式,并存在2个快速生长阶段;果实糖分积累主要以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葡萄糖含量一直明显高于果糖;在果实整个发育期,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分解方向的活性一直较高,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很低;且蔗...
关键词:
葡萄果实 糖积累 蔗糖代谢相关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艳秋 吴本宏 赵剑波 姜全 李绍华
【目的】研究不同葡萄糖/果糖(glucose/fructose,G/F)类型桃果实内G/F差异的部位和时期。【方法】以不同G/F类型的6个桃品种(G/F≈1品种:‘冈山白’、‘山一白桃’和‘燕红’;高G/F品种:‘张黄7号’、‘龙246’和‘临白7号’)为试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果实发育期果实和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并在盛花后74d或101d测定了‘冈山白’、‘山一白桃’、‘张黄7号’和‘龙246’新梢韧皮部中可溶性糖的含量。【结果】两类不同G/F桃果实中均以蔗糖作为主要碳水化合物积累形式,花后43~85d蔗糖含量很低,随后持续快速积累直至果实成熟;花后43~85d山梨醇有升高趋势,在果实成...
关键词:
桃 可溶性糖 葡萄糖 果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学宽 刘家勇 范源洪 吴才文 赵俊 赵培方
利用AMM I(主效可加互作乘积)模型及双标图、Di(品种稳定性参数)以及相应表现型值与Di值的聚类分析,对2005~2006年14个甘蔗品种云南5个试点的2年新植1年宿根甘蔗品种区域化试验蔗茎产量和蔗糖分进行基因环境互作研究分析。结果表明:①产量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显著,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德蔗93-94等;甘蔗糖分与环境互作效应较小,稳定性好的品种有云瑞99-113、云蔗98-236等。②根据AMM I双标图,提出了参试品种在参试点的适应性。③根据平均产量和糖分及其Di值聚类分析,参试品种可分为5类。基于AMM I的互作稳定性分析和聚类分析为蔗区甘蔗新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萱萱 刘春宇 谢贝昱 张淑淑 王丹阳 朱振元
【目的】建立碱提甘蔗皮多糖的优化工艺,进一步探究其结构特征,并评价其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RSM)对碱提甘蔗皮多糖(SPAP)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SPAP经Sevag法除蛋白、AB-8除色素后进行结构表征,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多糖分子量分布,气相-质谱色谱仪(GC-MS)进行单糖分析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对官能团进行分析。采用4-硝基苯基-D-吡喃葡糖苷(PNPG)法测定多糖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结果】SPAP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37℃、氢氧化钠(NaOH)浓度5%、料液比1∶46(g·mL~(-1))、提取次数4次,在此条件下SPAP得率达到10.84%。经除蛋白、色素后,SPAP含量达到86.54%,主要由阿拉伯糖、木糖、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分子量为3.03×103 kD,可能为吡喃型杂多糖,呈现α或β构型。此外,SPAP表现出良好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其抑制率达到78.31%。【结论】对碱提甘蔗皮多糖进行工艺优化,可有效利用原料、提高产出和效率;由HPLC、FT-IR、GC-MS等方面初步阐述了SPAP的结构特性,同时SPAP对α-葡萄糖苷酶表现出良好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降糖潜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SPAP的构效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甘莉 金良 邹国岭
探讨了氯化钯法测定油菜籽硫甙含量的方法中不同放置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品种(系)和硫甙含量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33℃时,放置4-16h均不影响硫甙含量测定。而35℃时,放置时间不能超过12h。低于33℃以下时,放置时间不能少于4h。但对于高硫甙品种,合适的温度和时间范围均变窄。且加入氯化钯试剂后,宜在20-27℃条件下显色,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银都 赵亮亮 马晨夕 赵金良
为探究池塘溶氧昼夜变化对鳜(Siniperca chuatsi)葡萄糖代谢和血糖含量的影响,本研究分别在17:00(T1)、23:00(T2)、次日07:00(T3)、11:00(T4)、17:00(T5)共5个连续时间点采样并测定分析,比较测定鳜池塘常氧组(>5 mg/L)与昼夜溶氧变化组鳜葡萄糖代谢相关指标的时序差异。结果显示,1天中,池塘溶氧经历常氧与低氧的周期性变化,T3时池塘溶氧最低,平均溶氧为0.93 mg/L;T5时池塘溶氧最高,平均溶氧为10.58 mg/L;T3、T4时,血浆中葡萄糖显著降低,乳酸含量显著升高;肝脏中肝糖原含量下降,乳酸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T3、T4时,肝脏有氧代谢柠檬酸合酶(CS)活性显著降低,无氧代谢酶LDH活性显著升高;糖酵解酶HK、PFK、PK酶活性显著升高,糖原分解酶GP活性无显著变化;T3、T4时,hk、pfk、pk、ldh-a、gp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cs表达量显著下降,glut2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鳜养殖池塘中溶氧存在昼夜周期性交替变化,溶氧水平的下降会引起鳜葡萄糖代谢发生变化,由有氧代谢转变为无氧代谢而导致能量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关键词:
鳜 溶氧 昼夜变化 血糖 葡萄糖代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鹏程 郁松林 符小发 郑强卿
【目的】研究GA3处理对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积累及代谢的影响。【方法】以3年生"红地球"葡萄(Vitis vinifera L.cv.Red Globe)为试材,用不同质量浓度(10,20和30mg/L)的GA3在花前、花后2次喷施葡萄果穗,测定其对葡萄果实生长发育、糖积累规律及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1)GA3处理增加了果实纵、横径,果形指数略有降低,单果质量、穗质量增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2)葡萄以积累己糖为主,GA3处理提高了糖积累速率,尤其是果糖的积累速率,但并没有改变糖积累总的变化规律;3)果实发育前期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增加,后期蔗糖合成酶(SS)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荣华 李杨瑞 梁天锋 谢春斌 温国泉 唐茂艳 陈雷 王强 张晓丽 Tran Van Quang
越南地处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特别适合甘蔗生长。甘蔗是越南最重要的糖料作物,近年来全国种植甘蔗面积约30万hm2,甘蔗总产已超过2000万t。以越南农业统计资料和越南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通过实地调查,比较分析了越南全国、各农业生态区、部份省份近6~10年种植甘蔗面积、单产及总产等糖业生产情况,为我国甘蔗科技工作者、蔗糖生产企业与主管部门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甘蔗种植 糖业生产 农业生态区 越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洪博 陆鑫 毛钧 苏火生 林秀琴 徐超华 李旭娟 蔡青
甘蔗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是食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而蔗糖磷酸合成酶(sucrose phosphate synthase,SPS)是甘蔗体内蔗糖合成的关键酶之一,对甘蔗中蔗糖的合成、积累和抗逆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介绍蔗糖磷酸合成酶在甘蔗蔗糖代谢中的作用和SPS家族基因的克隆、分类、表达活性和功能,分析SPS基因在甘蔗不同种中的单核苷酸位点突变、插入、缺失和氨基酸变异情况,期望为甘蔗蔗糖磷酸合成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蔗 蔗糖磷酸合成酶 研究进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芳 杨荣仲 李松 莫磊兴 李翔
为提高甘蔗育种的选择效率,摸索简便科学的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采用几种甘蔗蔗糖分分析方法,对各方法的相关系数和离差偏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一次蒸煮法测定甘蔗蔗糖分得到的结果和常规方法作比较,相关系数达0.99以上,离差偏差0.11左右;用二次推算法测定甘蔗蔗糖分,相关系数在0.99~0.98之间,离差偏差在0.18~0.19之间;用一次推算法测定甘蔗蔗糖分,其相关系数达0.98以上,离差偏差在0.23左右。对不同的试验要求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可提高甘蔗蔗糖分分析效率及育种选择效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聚林 刘克礼
本试验对春玉米的叶片、叶鞘、茎秆和雌雄穗等器官的蔗糖含量的变化进行了分层次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春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叶片、叶鞘蔗糖含量变化为二次多项式模型,茎秆为三次多项式模型,而雌穗呈单峰曲线变化.茎与雌穗之间蔗糖浓度的差异是子粒灌浆的内在动力之一.下部叶片的光合产物在生长发育前期起主导作用,上、中部叶片则在后期起主导作用,两部分光合产物均参与子粒生长发育.
关键词:
春玉米 营养生理 蔗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