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21)
- 2023(2665)
- 2022(2406)
- 2021(2097)
- 2020(1999)
- 2019(3945)
- 2018(3912)
- 2017(7010)
- 2016(4216)
- 2015(4526)
- 2014(4433)
- 2013(4291)
- 2012(3857)
- 2011(3318)
- 2010(3266)
- 2009(2895)
- 2008(2811)
- 2007(2494)
- 2006(2048)
- 2005(1733)
- 学科
- 济(13221)
- 经济(13210)
- 业(9102)
- 管理(7695)
- 方法(7178)
- 数学(6641)
- 企(6595)
- 企业(6595)
- 数学方法(6579)
- 学(5582)
- 农(4915)
- 农业(3211)
- 中国(2978)
- 业经(2937)
- 贸(2706)
- 贸易(2705)
- 易(2630)
- 环境(2449)
- 财(2282)
- 理论(2211)
- 地方(2152)
- 技术(2022)
- 米(1902)
- 玉(1901)
- 玉米(1883)
- 划(1854)
- 教育(1820)
- 制(1749)
- 产业(1742)
- 黍(1730)
- 机构
- 大学(58110)
- 学院(57775)
- 研究(22564)
- 农(20625)
- 济(20349)
- 经济(19947)
- 管理(18783)
- 科学(17571)
- 农业(16865)
- 理学(16823)
- 理学院(16548)
- 管理学(16141)
- 管理学院(16045)
- 业大(15200)
- 中国(15003)
- 所(13161)
- 研究所(12493)
- 京(12165)
- 农业大学(11495)
- 中心(9969)
- 室(8946)
- 江(8884)
- 业(8722)
- 省(8433)
- 实验(8406)
- 实验室(8057)
- 技术(8000)
- 科学院(7927)
- 院(7673)
- 重点(7592)
- 基金
- 项目(45091)
- 科学(34377)
- 基金(32867)
- 家(31366)
- 国家(31137)
- 研究(27367)
- 科学基金(25236)
- 省(18799)
- 自然(18106)
- 自然科(17717)
- 自然科学(17707)
- 基金项目(17659)
- 自然科学基金(17416)
- 社会(16902)
- 划(16254)
- 社会科(16073)
- 社会科学(16068)
- 资助(13072)
- 教育(12636)
- 计划(11102)
- 重点(10713)
- 科技(10272)
- 发(9965)
- 编号(9954)
- 创(9606)
- 农(9408)
- 科研(9312)
- 业(9268)
- 部(9149)
- 创新(9034)
共检索到78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红 郑秋玲 董文琦 李秀丽 张红心 李运朝 商闯 范尉尉 贾银锁
采用根冠细胞测定法,以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处理基因型为B37的同核异质体(Homo-caryon)雄不育C细胞质和正常N细胞质玉米的根冠离体细胞后,采用吖啶橙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发现HMC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C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多于N细胞质中的凋亡细胞,在对照中未观察到凋亡现象。还记载了玉米根冠细胞凋亡的具体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张红心 李运朝 崔四平 王立安 贾银锁 戴志刚
【目的】研究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诱导同核异质体玉米的离体根冠细胞发生凋亡的差异性及凋亡规律。【方法】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结果】HMC毒素诱导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Mo17-C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Mo17-N。采用AO与EB复染方法,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7 h时,Mo17-C细胞凋亡率达最高值,为68.7%,而Mo17-N仅为29%;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在150μg.mL-1HMC毒素处理下,Mo1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李运朝 崔四平 贾银锁 王立安
将玉米同核异质体不育细胞质CB37及其正常保持系NB37的离体根冠细胞分为4组,其中3组分别用质量浓度50μg/mL、100μg/mL和150μg/mL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MC)毒素诱导,1组用pH6.5PBS诱导作为对照,诱导时间分别为1h、4h和7h。然后采用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复染和Hoechst33258染色3种方法检测玉米根冠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表明:HMC毒素诱导玉米根冠细胞发生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与染色体边集形态特征。中性红与伊文思蓝染色,只能检测出活细胞和死细胞,且在3种毒素浓度、3种处理时间下,CB37的根冠细胞死亡率均高于NB37;采用...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细胞凋亡 检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张红心 董文琦 戴志刚 王立安 贾银锁
以2对同核异质玉米B37和Mo17叶片的原生质体为试材,并将原生质体随机分为4组,HMC毒素质量浓度分别为0、50、100、150μg/mL,处理时间分别为1、3、6h。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复染的方法进行检测,观察处理后原生质体的凋亡特征及细胞凋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HMC毒素处理玉米原生质体后发生细胞凋亡,并出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经不同浓度HMC毒素处理B37和Mo17玉米原生质体,CB37的最大凋亡率为10.80%,NB37为4.90%,CMo17为21.00%,NMo17为8.83%;HMC毒素对2种基因型的C、N细胞质所测结果一致,均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及增发 李晓煜 戴志刚 王立安 贾银锁
以B37-C和B37-N的玉米原生质体和叶片为试材,研究HMC毒素对两种同核异质玉米B37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经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表明:HMC毒素处理后的玉米原生质体均出现细胞凋亡现象,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凋亡小体、染色质边集或环状染色质等凋亡特征。原生质体的细胞凋亡率,B37的C细胞质显著高于N细胞质玉米,且凋亡率随处理浓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上升。用HMC毒素处理玉米叶片,明显出现DNA-ladder现象时所需的毒素浓度C、N两种细胞质均为200μg/mL;但C细胞质所需的时间为6 h,而N细胞质则需9 h。用荧光显微观察与凝胶电泳分析所获得的结果一致,均表现出C细胞质对毒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颖 郝秋娟 杨虹 王立安
利用罗丹明标记的鬼笔环肽为荧光探针,通过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了玉米根冠细胞中微丝的分布与变化。结果显示:脱落的玉米根冠细胞中存在微丝网络,纤细的微丝相互交织,并与荧光颗粒交叉相连,其中在细胞核、质体等细胞器周围较密集,可见放射状微丝束,暗示微丝的功能与细胞核、细胞器的活动相关。细胞松弛素B可破坏微丝分布;来自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的致病毒素对微丝网络也有专化破坏作用,并且它们对微丝的破坏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加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春红 李秀丽 董文琦 及增发 戴志刚 王立安
利用提取的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Helminthosporium maydis race C,HMC)毒素处理同核异质体Mo17-C和Mo17-N叶片及叶片中的原生质体并进行凋亡检测。叶片凋亡检测采用DNA凝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出现DNA-ladder,其中HMC毒素质量浓度为250μg/mL时,诱导12 h后Mo17-C出现的DNA-ladder最明显,而Mo17-N在HMC毒素质量浓度升至300μg/mL时,诱导12 h后DNA-ladder才最明显。原生质体的凋亡检测采用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并统计其凋亡率,结果表明:Mo17-C和Mo17-N均...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孙慧玲 方建光 王清印 张继红 梁兴明 燕敬平 孔杰 杨爱国 姜明
采用荧光染色剂DAPI己固定的泥蚶成熟卵和受精卵进行染色的方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泥蚶受精细胞学过程。通过DAPI的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 ,泥蚶的成熟未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的中期 ,精子入卵后成熟分裂再次启动 ,释放出第一和第二极体 ,完成成熟分裂。部分受精卵的第一极体有极明显的分裂现象。精子入卵的部位是随机的 ,且自精子入卵至成熟分裂完成 ,入卵的精子在形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变化 ,形成雄性原核。雌雄原核形成后均具有极明显的膨大现象。并且在系列的样品中可观察到 ,在雌雄原核联合的过程中具有雄性原核向雌性原核移动的趋势
关键词:
泥蚶 受精 荧光显微观察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玉霖 高洪 翁银标 赵汝
为揭示内毒素(ET)诱导体内细胞凋亡的现象和阳离子A(CA)的保护效应,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400 U/kg ET建立内毒素休克模型,并设对照组和CA保护组,在第3、4、8和12 h分别收集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和肝细胞,电子显微镜观察PBL发生凋亡的形态学特征;运用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肝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并计算肝细胞凋亡指数;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肝细胞的凋亡率。结果显示,PBL发生凋亡的超微结构特征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呈"新月体"状、"八字形"状或"花瓣"状等,在休克晚期出现凋亡小体;与对照组相比,TUNEL法检测到的肝细胞凋亡指数先上升到70%,然后下降到59%,后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宇华 闫芝芬 马春红 魏建昆
用稻瘟病菌 90 - 2菌株产生的毒素 ,处理水稻同核异质野败型雄性不育细胞质珍汕 97A及其保持系正常细胞质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 ,以异硫氰酸荧光素 -鬼笔环肽为探针 ,观察了毒素处理前后细胞微丝骨架的形态及分布变化。结果显示 ,毒素处理前珍汕 97A ,珍汕 97B的根冠细胞中 ,微丝由内向外广泛散布 ,粗细不等 ,呈无序网络分布。毒素处理后 ,珍汕 97A的根冠细胞微丝的密集分布被破坏 ,纤丝状微丝不复存在 ,微丝集聚成粗束 ,有的呈碎片状 ;而珍汕97B的根冠细胞微丝破坏程度轻 ,微丝分布类似于毒素处理前的分布。本文研究了在毒素作用下 ,不同细胞质微丝状态及分布的变化 ,并探讨了毒素...
关键词:
毒素 微丝 雄性不育细胞质 信号转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庞敏 屈佩 高春蕾 王宗灵 张镱
通过MTT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Hoechst33342染色质荧光染色、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罗丹明123染色及钙离子激光扫描显微镜检测等手段,分析了虾夷扇贝毒素(yessotoxin,YTX)对Hela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实验发现,正常Hela细胞与不同浓度YTX共孵育24 h后,一定浓度的YTX能对Hela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使其发生明显凋亡特征,如形态变化、染色质凝缩、DNA片段化以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此外,YTX还能造成Hela细胞内胞质钙离子升高。这种毒性作用可能是YTX通过对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进而诱导发生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洪生 孙荣锦 蒋婉如 邓迎海 孙天恩
采用高灵敏度的显微荧光术研究同一背景材料的细胞质不育和细胞核不育小孢子发育过程,目的在于比较同核异质及同质近等基因系的小孢子发育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性的现象。结果表明,几种不育类型小孢子均表现核物质的降解,只是降解的时期不同。由此认为,雄性不育的细胞学实质就是细胞的自我降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若楠 康瑞芬 沈丹 戴鹏远 唐倩 李春梅
[目的]本试验以猪空肠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探讨谷氨酰胺(Gln)对呕吐毒素(DON)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和炎症的影响。[方法]通过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来选择适宜的Gln浓度,以不添加Gln和DON的细胞为空白对照组,试验组分别为0.75 mmol·L~(-1) Gln组,2.0 μg·mL~(-1) DON组和2.0 μg·mL~(-1) DON+0.75 mmol·L~(-1) Gln组,处理24 h后测定各组细胞凋亡率、活性氧自由基(ROS)及细胞凋亡和炎症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N处理24 h显著升高细胞的凋亡比例和ROS含量(ROS荧光密度/细胞总数)(P<0.01);与DON组相比,DON+Gln组显著降低细胞的凋亡比例和ROS含量(P<0.01)。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了IPEC-J2细胞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环氧合酶2(COX–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炎症相关基因和Caspase-3及Caspase-8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与DON组相比,DON+Gln组下调了IPEC-J2细胞IL-1β、COX–2、Caspase-3、Caspase-8、BAK和Bcl-2基因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DON组上调IPEC-J2细胞Caspase-3,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NF-κB)蛋白的表达,而添加Gln后(DON+Gln组)下调了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Gln通过清除DON诱导的IPEC-J2细胞中过量的ROS和调节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及蛋白的表达量来缓解由DON引起的肠道上皮细胞损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卢春亭 潘丽琴 胡会 石金姿 朱洁莹 崔红杰 黄小红
为探究连翘酯苷A(FA)对玉米赤霉烯酮(ZEA)诱导的猪肾上皮细胞(PK-15)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保护机制,体外培养PK-15细胞,经36.55 μg·mL~(-1 )ZEA和不同浓度(31.25、62.5、125 μg·mL~(-1))FA处理24 h,通过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通过Hoechest 33342活细胞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利用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活性氧(ROS)水平;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细胞中的Bax、Bcl-2、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浓度在125 μg·mL~(-1)以下的FA可以提高PK-15细胞存活率;FA能显著提高经ZEA处理的PK-15细胞存活率,且能显著降低经ZEA处理的细胞上清液中的LDH活性,抑制ZEA引起的ROS的生成;ZEA能显著升高Bax、Caspase-8、Caspase-3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Bcl-2 mRNA的表达量显著降低;不同浓度的FA能不同程度地提高Bcl-2 mRNA的表达量,降低Bax、Caspase-3、Caspase-8、Caspase-9 mRNA的表达量。上述结果说明ZEA会诱导PK-15细胞发生凋亡,但FA可通过抑制内源性凋亡途径和氧化应激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洋 涂光忠 魏建昆 张日清 赵南明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HMC-ToxinI)结构研究ChemicalStructureofHMCToxinProducedbyHelminthosporiummaydisRaceC1988年魏建昆等证实在中国存在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同时对C小种的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