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51)
- 2023(12315)
- 2022(9768)
- 2021(8775)
- 2020(7401)
- 2019(15981)
- 2018(15922)
- 2017(30600)
- 2016(16645)
- 2015(18432)
- 2014(17983)
- 2013(17312)
- 2012(15226)
- 2011(13242)
- 2010(13699)
- 2009(13309)
- 2008(13179)
- 2007(12044)
- 2006(10773)
- 2005(10393)
- 学科
- 业(79608)
- 企(74192)
- 企业(74192)
- 济(69247)
- 经济(69143)
- 管理(64139)
- 业经(28749)
- 方法(25905)
- 财(25434)
- 农(24806)
- 中国(19430)
- 务(19376)
- 财务(19348)
- 财务管理(19331)
- 企业财务(18235)
- 农业(17989)
- 数学(17403)
- 数学方法(17211)
- 技术(16860)
- 制(16488)
- 理论(14893)
- 策(14722)
- 贸(14303)
- 贸易(14293)
- 易(13930)
- 和(13864)
- 划(13815)
- 体(12990)
- 企业经济(12290)
- 地方(12178)
- 机构
- 学院(231321)
- 大学(223017)
- 济(98125)
- 经济(96280)
- 管理(92425)
- 理学(77990)
- 理学院(77333)
- 管理学(76313)
- 管理学院(75893)
- 研究(71002)
- 中国(59221)
- 财(48379)
- 京(46130)
- 科学(39107)
- 江(37933)
- 财经(37279)
- 农(35485)
- 所(34509)
- 经(33625)
- 中心(33493)
- 研究所(30442)
- 州(30087)
- 业大(29569)
- 经济学(28851)
- 北京(28674)
- 农业(27549)
- 范(27389)
- 师范(27135)
- 商学(27010)
- 财经大学(26975)
- 基金
- 项目(142845)
- 科学(114760)
- 研究(110941)
- 基金(103679)
- 家(87640)
- 国家(86763)
- 科学基金(77072)
- 社会(72046)
- 社会科(68319)
- 社会科学(68306)
- 省(57750)
- 基金项目(53877)
- 教育(50588)
- 自然(47327)
- 编号(46386)
- 自然科(46319)
- 自然科学(46311)
- 划(46203)
- 自然科学基金(45538)
- 资助(41082)
- 成果(37199)
- 业(33991)
- 创(33303)
- 发(31833)
- 重点(31683)
- 课题(31499)
- 部(31091)
- 创新(30144)
- 国家社会(29638)
- 制(29457)
- 期刊
- 济(120079)
- 经济(120079)
- 研究(70843)
- 中国(47106)
- 财(41898)
- 管理(41298)
- 农(35039)
- 科学(28239)
- 学报(27321)
- 融(25283)
- 金融(25283)
- 教育(25168)
- 农业(23948)
- 业经(23064)
- 技术(22596)
- 大学(22101)
- 学学(20701)
- 经济研究(19019)
- 财经(18673)
- 经(16271)
- 问题(15534)
- 业(15263)
- 贸(14529)
- 国际(14176)
- 技术经济(13151)
- 财会(13011)
- 世界(12628)
- 现代(12507)
- 商业(12498)
- 会计(11615)
共检索到364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洪菡珑
初始国际化阶段跨国企业集团排除规则作为低税支付规则的排除规则,使处于成长期的跨国企业集团本应根据低税支付规则计算的补足税总额减至零,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给予这些跨国企业集团一定程度的保护。本文对该排除规则的适用前提、适用条件、使用期限和例外规则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并对其设计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本文认为,将该排除规则落实到国内法,不仅要考虑规则本身,还需要将其置于全球反税基侵蚀规则之中以整体性思维加以考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波 蔡淑琴
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企业国际化的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然后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为例,对其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阶段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国际化 市场进入模式 市场扩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俞毅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物流国际化的影响和作用日益扩大 ,本文论述了当今物流国际化的总体概况 ,分析了推动物流国际化的主要因素 ,并为我国跨国企业发展国际化物流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
物流国际化 供应链 综合物流 第三方物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红平 王元地 陈劲 金珺
根据创新国际化的主体和对象的不同,把跨国企业进行创新国际化活动的模式划分为传统型、追赶型、现代型和扩张型四类,基于此,分别概括了这四类创新国际化模式的动机。
关键词:
跨国企业 创新国际化 动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勃
"美国封杀中兴""华为在美受阻"等事件不仅是企业国际化遭遇外来者劣势的表现,也是新兴经济体企业国际化进一步遭遇来源国劣势的典型案例(即国际化"雪上加霜")。然而,已有国际商务研究主要关注外来者劣势,而对新兴经济体企业面临的来源国劣势研究不足。更为重要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两种劣势存在混淆使用的现象,降低了国际商务理论对新兴经济体跨国企业国际化的解释力。因此,如何从根源上厘清两种劣势的差异性,又如何预防双重劣势,已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基于组织身份理论视角,以华为、中兴在美国市场多次受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归纳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互动机制。本文的理论贡献是从组织身份视角解释外来者劣势和来源国劣势,对两种劣势的差异性进行系统比较,并揭示两种劣势的互动关系。此外,本文对中国企业国际化预防和减弱双重竞争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枫
中国企业集团国际化经营的再思考●赵枫近三、四年来,中国工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竞争对手发生了剧大的变化。市场已由卖方市场渐渐转变为买方市场,参与竞争的外资已由主要利用我国廉价劳动力和优惠政策而从事“三来一补”的劳动密集型的中、小型三资企业转变为看...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裴龙青
随着我国同世界各国经济的联系不断紧密,跨国企业并购业务在我国越来越多地出现,但其发展还不成熟,在税收的征纳方面也缺少具体的业务准则进行规范,甚至对于某些税收业务的处理还存在着规制的空白点,这极易使得纳税主体产生逃避纳税的动机,进而利用我国在这方面规则的漏洞偷逃税收,造成国家税收利益的极大损失。应从设立完善的跨国企业并购业务税务会计核算机制等方面入手,改进与完善跨国企业并购业务税收征纳规则。
关键词:
跨国企业并购 税收征纳 税收管辖权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陈东
跨国企业集团在其供应链规划时,在低税负国家或地区设立"主体公司",承担供应链的主要功能和风险,获得供应链的剩余超额利润。而非"主体公司"(即设立在中国的合约研发商、合约制造商、有限风险分销商等)获得稳定但较低的利润回报。这种安排可能忽视了中国企业对本地无形资产研发、改进、发展和提高所做出的贡献。本文针对跨国企业集团的上述商业模式,分析其可能存在的转让定价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
全球供应链 转让定价 无形资产 利润回报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张竹 谢绚丽 武常岐 申宁
不同于其他国家的跨国企业,中国的跨国企业由于资源与能力的限制以及制度环境的缺陷,在进行海外扩张时具有一定独特性。为了识别出适合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发展的路径,本文对多个中国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的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子公司成立后的一系列决策与行动。基于对子公司内部嵌入与外部嵌入之间相互关系的识别,提出了一个海外子公司在更发达国家地区发展的多阶段模型。该模型显示,子公司的战略制定过程是一个母子公司互相协商的过程,最终的决策与子公司的相对话语权有直接关系。在战略实施阶段,子公司加深嵌入程度的活动直接反映了其战略制定导向。本文认为,子公司的战略实施可进入"下降螺旋"和"上升螺旋"两种路径。子公司进...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嬛 张学良
什么年龄阶段的企业具有更高的国际化可能?传统国际化理论认为,只有成熟企业才会选择国际化作为其扩张路径。然而,国际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企业甚至新建企业颠覆了传统论断。本文在综合了天生国际企业理论和国际化阶段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中国制造业微观企业数据(1998—2007),发现受到随企业年龄而演变的"国际化动力"和"国际化能力"的共同影响,企业年龄与企业国际化倾向之间实质上存在非线性的"U型"影响关系,年轻企业和成熟企业(年龄≥7)都具有较高的国际化可能性。对中国企业,受国际化动力驱使的年轻企业的国际化倾向更高。此外,这种关系还受到企业规模、外商直接投资密度和国际化企业密度调节作用的影响。本研究...
关键词:
国际化 企业年龄 企业规模 FDI 出口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凤彬 杨阳
随着近年以战略性资产寻求为动机的海外直接投资的出现,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开始采取一种不同于发达国家企业利用型FDI的跨国投资行为。正处于"走出去"进程中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虽然因某些资源或能力的欠缺而不具备绝对意义上的企业专有优势,但是通过探索型FDI,可以获取与自身现有能力构成互补的战略性资产,并以此形成或提升其全球竞争力。本文在梳理FDI相关理论及剖析联想集团国际化实践的基础上,从探索与利用同步并进的视角,归纳一种促进跨国企业构建两栖型组织的FDI模式。
关键词:
FDI 跨国企业 两栖组织 案例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轻宇
文章从所有权性质和目标市场选择两个角度出发,将中国跨国企业划分为四种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遵循的路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些年中国跨国企业独特的"跳跃式成长路径",其本质特征是在对内投资积累的基础上,将公司的国际化扩张与本土市场联系起来,通过并购和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跳板来获取战略性资产。最后,探讨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应该遵循何种成长路径以形成特有的国际化成长模式,从而避免盲目扩张的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欣悦 孙飞 汤勇力
以中国ICT行业的领先企业——华为为研究对象,利用WIPO公布的华为PCT专利申请数据中专利权人和发明人的地址信息,基于不同地址反映的研发合作关系构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2002—2013年华为各研发单元的空间分布以及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路径。结果显示:华为国际化研发合作网络结构的演化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网络规模不断增大、网络联系不断增多,且逐渐形成了以深圳、美国的研发单元为中心的"核心-半边缘"结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勃 齐欣 张宁宁
来源国劣势是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当前学术界对其如何克服来源国劣势缺乏理解。本文基于组织身份与意义给赋理论,采用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方法归纳来源国劣势的形成机制及其克服机制。研究发现: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在发达国家面临的来源国劣势主要由组织身份误解引起;新兴市场跨国企业通过组织身份意义给赋机制克服来源国劣势,目的是弱化来源国对其组织身份的负面印记,消除身份误解;组织身份意义给赋包括“话语”机制和“信号显示”机制,两种机制相互补充、持续厚化。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来源国劣势、新兴市场跨国企业国际化战略、意义给赋相关理论,也对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逆全球化”双重叠加背景下克服来源国劣势具有启示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