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15)
- 2023(14950)
- 2022(12545)
- 2021(11775)
- 2020(9920)
- 2019(22895)
- 2018(22160)
- 2017(42270)
- 2016(23344)
- 2015(26283)
- 2014(25928)
- 2013(25727)
- 2012(24353)
- 2011(22113)
- 2010(21969)
- 2009(20550)
- 2008(20535)
- 2007(18470)
- 2006(16177)
- 2005(14683)
- 学科
- 济(95958)
- 经济(95830)
- 管理(64901)
- 业(62943)
- 企(48885)
- 企业(48885)
- 方法(43467)
- 数学(39135)
- 数学方法(38742)
- 中国(28971)
- 农(28437)
- 财(27513)
- 贸(22457)
- 贸易(22449)
- 易(21965)
- 制(20582)
- 学(19752)
- 业经(19404)
- 农业(18643)
- 地方(16684)
- 银(16454)
- 银行(16395)
- 行(15721)
- 融(15395)
- 金融(15393)
- 务(14594)
- 财务(14559)
- 财务管理(14525)
- 策(14401)
- 环境(14039)
- 机构
- 大学(340348)
- 学院(337209)
- 济(148163)
- 经济(145451)
- 管理(126618)
- 研究(122279)
- 理学(109327)
- 理学院(108074)
- 管理学(106302)
- 管理学院(105683)
- 中国(93046)
- 科学(73955)
- 京(71414)
- 财(68268)
- 农(63756)
- 所(63157)
- 研究所(57584)
- 中心(55128)
- 财经(53899)
- 业大(52378)
- 农业(50635)
- 江(49897)
- 经(49194)
- 经济学(46990)
- 北京(45324)
- 院(43404)
- 范(43087)
- 师范(42570)
- 经济学院(42515)
- 财经大学(39965)
- 基金
- 项目(224620)
- 科学(176697)
- 基金(165831)
- 研究(159440)
- 家(147252)
- 国家(146056)
- 科学基金(123125)
- 社会(103774)
- 社会科(98418)
- 社会科学(98390)
- 基金项目(86718)
- 省(84477)
- 自然(79793)
- 自然科(77978)
- 自然科学(77948)
- 自然科学基金(76659)
- 划(73385)
- 教育(72768)
- 资助(68451)
- 编号(62201)
- 部(51284)
- 成果(51262)
- 重点(51212)
- 发(48357)
- 创(46353)
- 国家社会(44115)
- 科研(43835)
- 教育部(43654)
- 创新(43532)
- 课题(43448)
- 期刊
- 济(159464)
- 经济(159464)
- 研究(101000)
- 中国(66381)
- 学报(58135)
- 农(57480)
- 科学(52077)
- 财(51577)
- 管理(44870)
- 大学(43164)
- 学学(40981)
- 农业(38548)
- 融(33281)
- 金融(33281)
- 教育(30930)
- 经济研究(27688)
- 财经(27223)
- 技术(25869)
- 业经(24746)
- 经(23433)
- 问题(21573)
- 业(21337)
- 贸(20417)
- 国际(18183)
- 世界(17217)
- 版(16853)
- 技术经济(16579)
- 统计(15932)
- 理论(14995)
- 商业(14945)
共检索到5036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磊 彭定贇 魏龙
研究目标:探索新形势下稳定我国国民收入的经济发展方式。研究方法:基于IOTs-OECD和TiVA数据,通过回归分析比较四种参与方式下GVCs参与度对国民收入和劳动报酬份额的影响,寻找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的环节和要素。以知识密集型要素积累水平和产品技术复杂度,讨论我国掌握上述环节的可能性,提出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双循环发展建议。研究发现:GVCs参与度下行抑制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劳动报酬份额提升;研发创新环节最能抵御GVCs收缩风险;多重价值链交互和新型举国体制有利于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研究创新:提出了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影响的收入模型;论证了GVCs下行是调整优化劳资分配结构的契机。研究价值:为中国从深度嵌入GVCs向双循环发展格局转换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范洪敏 穆怀中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第二,人口总抚养比水平的提高会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而老年抚养比的提高并不能显著降低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第三,提高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有助于加大一个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因此,中国应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加大研发投入,弥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振军 杜育红
在我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新历史条件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技能人才大规模生产的重要部门,可以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社会人力资本水平,引领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拉动消费、投资和出口直接带动经济增长。高等职业教育还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服务城镇化进程,提高弱势群体收入能力,助力制度和文化建设,促进社会进步。面对发展挑战,我国应积极构建开放、融通、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高职专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拓展高等职业教育功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荣 张桂文
笔者基于1987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结果表明,GDP增长适当降速、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正向效应;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负向效应;GDP增长率、人口因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科技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GDP增长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荣 张桂文
笔者基于1987年—2015年的数据,通过计量方法,实证检验了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因素、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平对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结果表明,GDP增长适当降速、科技进步以及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正向效应;人口自然增长率、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负向效应;GDP增长率、人口因素、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和科技水平与人均国民收入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和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与人均国民收入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从长期来看,GDP增长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社会消费总额、科技进步水平等因素对人均国民收入影响显著,而产业结构因素对人均国民收入影响较小。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少国 潘恩阳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巩固和扩大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结构促转型成果,坚持高端发展方向,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环节,推进产业深度调整和优化升级,巩固消费、投资协调拉动格局,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积极推进各次产业融合互促,提高协同发展能力。推动都市型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强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农业化互促融合水平。一方面要强化技术、金融、信息和市场服务,推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严思屏
一、引言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中等收入陷阱"一词,其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 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①按照2011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琳琰 张彩云 胡怀国
推动教育、医疗等服务性消费扩容提质是促进消费升级,助力中国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举措。基于消费升级在高收入及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差异化事实,本文借鉴高收入经济体1970-2019年的消费升级经验,利用增长核算方程对中高收入国家未来30年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及规律总结。结果显示:第一,平均而言,中高收入国家能够在2040年前后跨越高收入门槛,这一误差控制在了10%以内,模拟方程中的系数估计及模拟结果均保持了较好的稳健性。第二,消费升级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及技术进步极大的促进了中高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基本贡献了中高收入国家2020-2049年经济增长总量的50%,在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阶段的跨越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第三,按照既定的消费升级速度,中国在2035年前后可实现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目标,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升级的提速、人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的提升能够促进经济更快增长。其中,技术水平成为制约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在破除技术瓶颈,提高技术进步速度方面持续发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杰 叶宇航
借助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33个后发追赶经济体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和结构性指标进行了实证比较。结果表明: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而收入分配较公平、政府治理能力强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保障条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长期过度依赖投资和要素投入拉动经济增长,且贫富悬殊、权力腐败问题突出导致政府治理能力削弱、经济发展缺乏动力、经济指标长期徘徊不前。指出后发经济体须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相应改革,方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崔俊富 陈金伟 崔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显著,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处于中高收入水平,已经接近高收入水平。目前国际上仍有部分人质疑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同样面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不过中国具有经济结构合理、科技创新活跃、政治社会稳定、文化自信保障等条件,必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中国 人均GDP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代法涛
文章以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考察了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采用固定效应、一阶差分GMM和系统GMM计量方法,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做了分析。文章的研究发现,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和高抚养比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负面影响,而技术进步对"陷阱"国家的经济增长缺乏显著性。对跨越"陷阱"国家而言,投资、消费、技术对其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拉动作用。我国人均GDP在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后,在结构变迁过程中要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扩大消费、增加投资、促进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同时要通过改革来避免过度城镇化,抑制通货膨胀,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一...
关键词:
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增长 投资 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汉成 夏亚华
现阶段我国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首先揭示了主要农产品价格波动的现状;其次,从供求变动、生产要素价格上涨、货币供给量变动、国际农产品价格上升以及游资炒作等方面对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了原因分析;再次,简要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收益、物价水平的变动等方面的负面影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前荣
目前,受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加大以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诸多挑战。借鉴日、韩、拉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我国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通过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协调发展,为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做好准备。一、面临的挑战(一)科技创新投入和能力不足科技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对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严重制约。2011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邓宇
按照国际标准,从人均GDP、人均GNI数据看,中国已迈入中高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依据"十四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设定,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均GDP和人均GNI将达到2万美元,有望跻身高收入国家行列。然而,未来中国要跨越中高收入阶段仍面临一些现实挑战,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地方债务风险等将是主要障碍。本文认为,随着中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加快,中国跨越中高收入阶段具有现实可行性,但仍应全面客观评估中国进入到中等收入阶段后现状和问题,从中长期视角观察我国顺利跨越中高收入阶段的制约因素和主要障碍。如何破解这些发展困局和现实难题,关系到中国能否顺利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本文建议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从内生性增长驱动和外部有利条件运用两个层面着手推进经济稳定增长、社会制度变革以及高水平对外开放,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抓住内外有利窗口期,稳步促进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和财富合理分配,构建起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顺利迈入高收入发展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