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05)
- 2023(11037)
- 2022(9705)
- 2021(8996)
- 2020(7556)
- 2019(17527)
- 2018(17325)
- 2017(34480)
- 2016(18443)
- 2015(20831)
- 2014(20592)
- 2013(20494)
- 2012(18812)
- 2011(16769)
- 2010(16433)
- 2009(14870)
- 2008(14303)
- 2007(12361)
- 2006(10565)
- 2005(8968)
- 学科
- 济(76226)
- 经济(76139)
- 管理(54182)
- 业(52922)
- 企(43271)
- 企业(43271)
- 方法(40323)
- 数学(35689)
- 数学方法(35388)
- 农(19914)
- 中国(19797)
- 财(18981)
- 业经(16268)
- 学(14954)
- 地方(14782)
- 农业(14044)
- 贸(13453)
- 贸易(13448)
- 易(13007)
- 制(12582)
- 务(12452)
- 财务(12393)
- 财务管理(12370)
- 理论(12183)
- 技术(12119)
- 企业财务(11788)
- 和(11599)
- 环境(11433)
- 银(11333)
- 银行(11300)
- 机构
- 大学(262373)
- 学院(259287)
- 管理(109522)
- 济(105069)
- 经济(102949)
- 理学(96471)
- 理学院(95499)
- 管理学(94046)
- 管理学院(93582)
- 研究(81013)
- 中国(59531)
- 京(54668)
- 科学(49729)
- 财(47024)
- 财经(39227)
- 所(39039)
- 业大(38514)
- 农(37702)
- 中心(36645)
- 经(35927)
- 研究所(35759)
- 江(35395)
- 北京(34260)
- 范(33113)
- 师范(32838)
- 经济学(32137)
- 院(29792)
- 财经大学(29617)
- 农业(29565)
- 经济学院(29316)
- 基金
- 项目(185854)
- 科学(147192)
- 基金(136872)
- 研究(136630)
- 家(118014)
- 国家(117055)
- 科学基金(102131)
- 社会(87040)
- 社会科(82623)
- 社会科学(82603)
- 基金项目(73495)
- 省(71389)
- 自然(66678)
- 自然科(65155)
- 自然科学(65143)
- 自然科学基金(63999)
- 教育(62553)
- 划(60007)
- 资助(56700)
- 编号(55400)
- 成果(43880)
- 部(41583)
- 重点(40545)
- 创(38734)
- 发(38533)
- 课题(36952)
- 教育部(36323)
- 创新(35987)
- 人文(35823)
- 国家社会(35787)
- 期刊
- 济(105991)
- 经济(105991)
- 研究(74221)
- 中国(44206)
- 学报(39417)
- 管理(38032)
- 科学(36433)
- 财(33749)
- 农(33237)
- 大学(30288)
- 学学(28576)
- 教育(26515)
- 农业(23453)
- 技术(21817)
- 融(20956)
- 金融(20956)
- 财经(18904)
- 业经(17333)
- 经济研究(17115)
- 经(15951)
- 问题(13959)
- 理论(13731)
- 图书(13706)
- 技术经济(12773)
- 实践(12692)
- 践(12692)
- 科技(12549)
- 业(11461)
- 商业(11456)
- 现代(11437)
共检索到358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沈春苗
现有研究劳动力市场扭曲多基于制度视角,这无法解释制度改善背景下劳动力行业间错配程度"不降反升"的特征事实。基于中国制造业深度嵌入GVC低端的现实,先对GVC低端嵌入影响劳动力行业间配置的机理进行分析,接下来利用1997—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系统GMM两步法计量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质量改善的确降低了劳动力行业间错配程度,而GVC低端嵌入是导致错配程度加剧的主要原因。这一研究结论启示我们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
关键词:
GVC 低端嵌入 劳动力 行业间错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继德 王新成 王立里
基于嵌入理论,采用主体建模技术,建立建筑业劳动力市场的仿真模型。模型中,劳务工人和用工单位通过社会关系网传递和获取市场信息,并更新社会关系网,形成社会关系和劳资关系的协同演进和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供求关系下的劳动力市场进行仿真实验,证实模型能够对劳动力价格调节机制、市场出清机制等进行模拟。实验表明,工人的频繁流动会导致全行业用工成本持续增长,工人技术水平提升缓慢,且从长远来看并不能促进劳务工人社会关系的发展。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闫春
在总结当前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研究聚焦城市推拉力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探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回流背后深层次动机时不能抽离劳动力长期嵌入的农村情境的观点。分别从经济、制度、社会和符号四个维度入手构建了相应的结构模型,收集广西和贵州两省区1611份实地调查问卷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结构方程模型和Logistics逐步回归分析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与修正。结论显示:虽然农村经济落后依然是推动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因素,但农村制度因素同样不可忽视,而且它还成为束缚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最重要阻碍力量。农村社会因素和符号因素对西部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回流产生了显著影响,农村嵌入度对劳动力回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牛蕊 范世铖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全球价值链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企业要素报酬会产生深度影响。本文从企业层面出发,通过构建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对要素报酬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市场分割有利于企业劳动报酬提高,但对企业资本报酬有负向影响;全球价值链与劳动市场分割对资本密集型企业劳动报酬正向影响更大,劳动密集型企业资本报酬更易受到全球价值链嵌入的负向影响,且资本密集型企业资本报酬受到劳动市场分割的负向影响更大,同时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市场分割对非国有企业的影响显著大于国有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和劳动力市场分割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资产增长率来改善企业劳动要素报酬并降低企业资本报酬,其作用在资本密集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兰剑
文献表明,有关网络嵌入性作用的研究得出了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揭示,建立了网络嵌入性———跨组织学习———两类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模型。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了网络嵌入性、跨组织学习以及技术创新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嵌入性通过跨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结果的确有显著影响;现有研究结论的不尽统一,是因为没有对技术创新等变量进行分类而形成,本文用分类研究的方法,将涉及的变量细分为关系嵌入性、结构嵌入性、渐进性技术创新与突破性技术创新等,实证研究后发现,不同的网络嵌入性特征具有不同作用途径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关键词:
嵌入性 跨组织学习 技术创新 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娜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田娜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环境规制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魏清泉,黄握瑜,史明军
本文通过劳动力分配多样化指数、行业流动率、劳动力就业重心转移等分析。揭示了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行业结构变化的特点、划分了劳动力行业结构类型区、探讨了未来劳动力行业结构的发展趋势.从优化劳动力行业结构出发、提出了加速农业发展.加快发展后进地区的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姚毓春 袁礼 董直庆
本文构建了不完全市场条件下的一般均衡模型,引入要素相对流动系数表征要素错配水平,利用我国2004-2010年19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测算要素错配度及其对我国经济产出效率的影响。根据劳动力和资本相对流动系数可知,我国各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劳动力和资本错配,要素拥挤与稀缺现象并存,且资本错配程度较深。但近年来劳动力和资本错配的程度均有所改善,其中资本错配改善平均能使产出效率提高1.37%;而劳动力错配改善的提升作用为0.91%。这是因初始资本错配的程度较深,故改善空间较大,金融体系改革的边际贡献较高。要素配置效率行业分解的结果显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更加偏向于技能型劳动力,故存在严重的劳动力...
关键词:
要素配置效率 产出效率 相对流动系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程芳
结合我国面临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和大学生就业难现状,本文试图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与大学生充分就业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大学生择业模型,结合当前就业环境变化,分析大学生嵌入农村建设的可能性。本文提出了基于大学生嵌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保证,以期为政策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大学生择业 嵌入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陈秀英
本文基于产品与功能双重嵌入结构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水平,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全球价值链嵌入影响劳动收入占比的研究假说,并利用40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要素禀赋结构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全球价值链嵌入加深将会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且影响程度与国家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有关;第二,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占比的负向效应,会随着要素禀赋结构转换、资本积累进程的加深不断减弱;第三,全球价值链嵌入对不同技能类型的劳动者收入占比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对高技能劳动者收入占比的负向影响相对更小;第四,不同价值链嵌入结构对劳动收入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项云 王冬
借数字化变革契机,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应对劳动力要素优势渐趋弱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制造业投入数字服务化视角,以互补理论和不完全信息理论作为分析基础,探讨企业数字服务投入对劳动力要素错配的非线性影响,以及行业竞争程度所起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伴随数字服务投入增加,会产生企业数字服务的“初始投入期”“内化调整期”“深度利用期”,相应阶段劳动力要素错配呈现先缓解、再加剧、再度缓解的演变特征;行业竞争程度有助于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但与数字服务投入的交互作用为负;国外来源数字服务、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在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上更为有效。本文建议加大力度利用数字服务深化企业专业分工、优化劳动力技能结构,以持续改善劳动力要素错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余官胜
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存在是决定国际贸易能否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现有的实证研究却忽视了劳动力市场刚性的决定性作用。本文基于国外文献的度量方法构建劳动力市场刚性和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度量指标,并利用面板数据门槛效应模型研究当劳动力市场刚性存在差异时贸易增长对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低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能加速产业间劳动力转移;而当劳动力市场刚性程度高于门槛值时,贸易增长则会阻碍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由此得出结论,欲使中国的贸易增长起到促进产业间劳动力转移的效果,必须先在劳动力市场领域进行改革,消除劳动力市场刚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阳立高 龚世豪 韩峰
随着"婴儿潮"期出生人口的加速老龄化,80、90后新生代劳动力渐成我国的主体劳动力。然而,新生代劳动力择业行为具有典型的"去制造业化"、"高端化"和"服务化"等特征,这将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运用1995-2014年我国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和制造业细分行业数据,通过构建VAR模型,对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影响制造业升级的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与质量变化对低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且系数较大;对中端和高端制造业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新生代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已使低端制造业失去了传统比较优势,但却为中高端制造业的较快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此,要顺应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通过政策顺势促推制造业向和新生代劳动力供给变化相协调的产业高端升级。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曙光 周宏伟 庞素勤
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是经济全球化的集中体现和重要进程,其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受到学界广泛关注。本文构建了“三阶段”理论框架,并利用1995—2018年38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能够显著提升劳动收入份额,且随着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高,该正向效应有所减弱;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高均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但在发展中国家该效应更强;与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相比,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显著提升了劳动收入份额;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和后向嵌入均有助于劳动收入份额提升,但后向嵌入的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全球价值链嵌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正向影响受到贸易规模、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的负向调节,且该调节效应在发展中国家、生产者驱动型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前向嵌入模式中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