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5)
2023(398)
2022(397)
2021(340)
2020(295)
2019(728)
2018(682)
2017(1310)
2016(797)
2015(750)
2014(771)
2013(846)
2012(860)
2011(823)
2010(911)
2009(849)
2008(745)
2007(683)
2006(628)
2005(634)
作者
(3673)
(3088)
(3029)
(2827)
(1890)
(1469)
(1350)
(1285)
(1198)
(1148)
(1110)
(1048)
(1007)
(1003)
(975)
(960)
(944)
(886)
(876)
(854)
(800)
(739)
(710)
(691)
(677)
(677)
(669)
(665)
(655)
(645)
学科
(2480)
经济(2478)
(1607)
土地(1586)
管理(1190)
资源(1116)
(975)
(950)
(881)
经济学(847)
(773)
方法(769)
数学(712)
利用(686)
数学方法(682)
环境(645)
开发(615)
大豆(587)
城市(561)
农业(557)
(496)
企业(496)
(471)
地方(460)
生态(427)
(402)
贸易(402)
(393)
(347)
(334)
机构
学院(12141)
大学(12118)
研究(6347)
(6230)
科学(5663)
农业(5306)
中国(4467)
(4374)
业大(4223)
研究所(4110)
(3554)
农业大学(3504)
管理(3242)
资源(3048)
(2990)
科学院(2984)
(2921)
经济(2837)
(2771)
(2748)
理学(2695)
实验(2636)
理学院(2625)
中心(2552)
实验室(2551)
管理学(2522)
管理学院(2509)
重点(2427)
(2223)
(2147)
基金
项目(9350)
(6981)
国家(6945)
科学(6688)
基金(6524)
科学基金(5119)
研究(4547)
自然(4345)
自然科(4231)
自然科学(4230)
自然科学基金(4134)
(3868)
(3709)
基金项目(3432)
科技(3105)
计划(2966)
资助(2598)
(2348)
重点(2303)
社会(2138)
专项(2116)
(2044)
社会科(2010)
社会科学(2008)
科研(1943)
(1900)
(1796)
农业(1792)
(1790)
编号(1787)
期刊
(5446)
学报(5060)
科学(4023)
农业(3975)
中国(3839)
(3390)
经济(3390)
大学(2757)
学学(2634)
(2502)
资源(2286)
研究(2067)
业大(1666)
中国农业(1500)
农业大学(1457)
图书(1294)
自然(1246)
国土(1046)
书馆(988)
图书馆(988)
(969)
土地(900)
林业(857)
管理(822)
农业科学(793)
科技(745)
农学(735)
华北(735)
(711)
自然科(702)
共检索到19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段贵娥  
GS豫豆8号是用系谱法从郑74046品系与尖叶桥梁亲本自然杂交株的杂种后代中选育成的窄叶型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倒、耐旱涝、成熟早、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平均亩产162.4kg,比对照跃进5号增产21.2%,比豫豆2号增产13.1%.蛋白质含量43.91%,脂肪20.64%,超过国家双高优质标准.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适宜黄淮海地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政卿  林作楫  赵献林  赖菁茹  郭万禹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群体不育株与常规亲本杂交,通过系谱选择、混合选择、集团选择多种选育方法综合利用,培育出小麦新品种——豫麦31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懿波  陆利行  王振华  王永普  张新  赵锡璞  程相文  刘光华  张守林  常建智  
以Reid类群系8112作母本,旅大红骨类群选系360选为父本杂交育成了玉米新杂交种——GS豫玉11号(90—1)。该杂交种在1990~1991年河南省玉米区试中比对照种增产14.9%,居首位;在1992~1993年全国夏玉米区试中,晋、鲁、豫、皖、苏五省平均比对照掖单2号增产15.7%,居首位。在全国10多个省试验示范中,比对照种增产8.7%~47.5%,多居一、二位。群体叶面积变化为前快中稳后慢的曲线,植株氮代谢水平高,干物质积累快,总量大,分配合理,经济系数高。高抗多种病害,竖叶大穗,综合性状优良,品质好,中熟,适应性广,制种产量高,适合中等以上肥力地种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静  彭祚登  江丽媛  孙龙  谭晓红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具有适应性强、易繁殖、生长快等特点,在我国栽植广泛,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木本燃料能源树种之一。豫刺8号(R.pseudoacacia Cl.‘Hennansis8’)为刺槐无性系优良品种之一,具有作为燃料型能源林开发利用的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赵政文  窦铁生  胡正明  李小红  王悦  
为了选育更适合于湖南省栽培条件下种植的春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用丰产性较好、中熟偏早的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2号与早熟、优质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7号杂交,经多代选择、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多点试验,于2006年育成了比普通早熟品种早熟6 d以上,且丰产稳产性好,适合湖南及南方类似地区种植,蛋白质、脂肪双高的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2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春豆25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莹  李原平  赵卫红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永柱  陈志强  张建国  王慧  郭涛  林轩东  
航恢七号是利用航天育种技术,将特籼占13纯系干种子经我国返回式卫星搭载15d后,从地面种植的诱变后代群体中筛选、测恢,选育而成的优良恢复系.其具有农艺经济性状好、恢复力强、恢复谱广、配合力好、花粉量大、制种产量高等特点.用航恢七号组配的一系列两系和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杂种优势表现突出,其中培杂航七已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书化  万经猛  李泽炳  靳德明  田亚雯  
华粳杂 2号 (5 0 88S/416 78)是在多年精心选育研究的基础上育成的两系晚粳杂交稻。 2 0 0 1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的的主要特点是 :生育期短 ,熟期较早 ,作二季晚稻种植 ,比同期播种和同等栽培条件下的对照品种鄂粳杂 1号早熟 4~ 5d ,在秋季低温条件下稳产性更好 ,在多熟种植制中也具有更大的应用价值 ;米质较优 ,其整精米率 6 2 .11% (6 1.0 6 %~ 6 7.36 % ) ,直链淀粉含量 18.94 % (17.2 8%~2 0 .6 0 % ) ,胶稠度 5 2mm ,蛋白质含量 9.80 % (8.80 %~ 12 .16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希太  谢淑芹  张彦波  肖磊  张清华  
为创造小麦新种质系,利用诱变剂叠氮化钠并采用"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颖苞内滴加"、"生长点注射"3种方法诱变小麦"中育5号"。其中"种子处理同时鼓入空气"方法处理的"中育5号"种子出苗率高,M1代性状变异类型丰富,变异率高,是适合小麦"中育5号"诱变处理的好方法。通过对诱变后代的系统选择,选出了YZY5-1、YZY5-2、YZY5-3 3个稳定的新种质系;利用SSR分子标记检测了"中育5号"及其变异种质系的基因组DNA,引物xgwm148、xgwm428、xgwm260、xgwm469检测出了丰富的多态性片段,从分子水平上证明了叠氮化钠对"中育5号"的诱变效果。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大成  左浦阳  
为选育优质、高产、抗病的无籽西瓜良种 ,以西瓜品种新 80 45 7为母本 ,日本引进的“都三号”杂交一代经多代自交分离固定而成的自交系 D3为父本 ,育成了早中熟无籽西瓜品种——湘西瓜 1 2号 .该西瓜品种全生育期88~ 89d,果实成熟期约 30 d,单果均重 6 kg,产量达 6 0 t/ hm2 ,果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1 2 %~ 1 3% ,抗病耐湿性强 ,易坐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宏超  任明全  康明辉  周阳  
豫麦16的选育特点是:采用多抗源异地材料作条本,扩大F2种植群体规模,F4选择特优系并配合抗条锈病、白粉病鉴定,F5进行多点产量试验。通过边试验、边繁殖、边提纯的方法,结合高产栽培试验和组织大面积高产示范,加快了育种进程与推广。初步明确了豫麦16具有每公顷7500~9000kg的高产潜力。探讨了进一步选育高产品种的育种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妍芹  刘云  
利用在田间英格拜尔甜椒中发现的甜椒雄性不育源 ,选育成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AB91 。以AB91 为母本 ,以优良自交系JR为父本 ,选育成早熟、抗病、高产、优质的甜椒一代杂种冀研5号。冀研 5号的育成及应用充分体现了甜椒雄性不育两用系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茹广欣  朱延林  
‘豫刺槐1号’是从刺槐自然群体中选择出的优良单株培育而成的优良品种,主干通直圆满,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在西北、华北低山丘陵地区均可栽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江涛  朱延林  赵蓬晖  马永涛  晏增  
豫刺饲1号为刺槐的变异品种。该品种复叶长,平均复叶长度60cm左右,最长可达72cm,复叶平均长度是一般刺槐的2~3倍。叶片平均粗蛋白含量为23.85%,超过一般刺槐39.66%,是良好的饲料型刺槐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