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18)
- 2023(13260)
- 2022(11336)
- 2021(10721)
- 2020(8869)
- 2019(19986)
- 2018(19494)
- 2017(36808)
- 2016(19180)
- 2015(21389)
- 2014(20475)
- 2013(19780)
- 2012(17619)
- 2011(15763)
- 2010(15062)
- 2009(13941)
- 2008(12837)
- 2007(10464)
- 2006(8747)
- 2005(7474)
- 学科
- 济(82193)
- 经济(82119)
- 管理(54471)
- 业(48019)
- 方法(39228)
- 企(38997)
- 企业(38997)
- 数学(35413)
- 数学方法(34934)
- 中国(22768)
- 农(20224)
- 财(18750)
- 贸(16929)
- 贸易(16921)
- 环境(16721)
- 易(16557)
- 地方(16165)
- 业经(15837)
- 学(14397)
- 农业(13310)
- 制(12452)
- 划(12252)
- 和(12145)
- 务(11832)
- 财务(11789)
- 财务管理(11764)
- 技术(11215)
- 企业财务(11137)
- 融(11057)
- 金融(11055)
- 机构
- 学院(260217)
- 大学(259155)
- 济(114586)
- 经济(112727)
- 管理(103598)
- 理学(91080)
- 理学院(90149)
- 管理学(88570)
- 管理学院(88092)
- 研究(85913)
- 中国(66219)
- 京(53172)
- 科学(50888)
- 财(48360)
- 财经(40351)
- 所(40265)
- 中心(40118)
- 研究所(37177)
- 经(37131)
- 经济学(36850)
- 农(35951)
- 业大(35568)
- 江(34020)
- 经济学院(33381)
- 范(33023)
- 北京(32768)
- 师范(32726)
- 院(31975)
- 财经大学(30432)
- 农业(28238)
- 基金
- 项目(188084)
- 科学(151459)
- 基金(141207)
- 研究(137868)
- 家(122908)
- 国家(122024)
- 科学基金(106697)
- 社会(91819)
- 社会科(87340)
- 社会科学(87323)
- 基金项目(74088)
- 省(70708)
- 自然(68070)
- 自然科(66566)
- 自然科学(66551)
- 自然科学基金(65321)
- 教育(63114)
- 划(60264)
- 资助(57573)
- 编号(54170)
- 部(42643)
- 重点(42550)
- 成果(41300)
- 发(41119)
- 国家社会(39941)
- 创(39867)
- 创新(37450)
- 教育部(37183)
- 科研(36619)
- 人文(36268)
- 期刊
- 济(113682)
- 经济(113682)
- 研究(71539)
- 中国(43704)
- 管理(36778)
- 财(36292)
- 科学(36149)
- 学报(35996)
- 农(31519)
- 大学(28484)
- 学学(27038)
- 技术(23439)
- 教育(23020)
- 农业(22615)
- 经济研究(20449)
- 融(19361)
- 金融(19361)
- 财经(19221)
- 业经(18244)
- 经(16626)
- 问题(14880)
- 统计(14217)
- 贸(13989)
- 资源(13181)
- 策(12731)
- 技术经济(12649)
- 业(12466)
- 世界(12336)
- 国际(12052)
- 科技(11439)
共检索到3606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新良 庄大方 贾绍凤 胡云峰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 ,建立基于水文站网和水资源信息的空间化水循环数据库是研制开发全国水循环信息管理系统的关键和基础 ,为了与全国水文站网的观测资料相匹配 ,水循环数据库的结构将按流域组织 ,因此快速、有效地自动提取全国流域是所有工作进展的前提。为了从数字高程数据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 ,以提高基于GIS的全国水资源信息获取的效率 ,从DEM的特性出发 ,提出了一种从DEM中自动提取全国流域的实用方法。该方法利用 1:2 5万DEM数据 ,首先将全国流域划分为 14大流域片 ,并在每一流域片内分别提取流域。提取过程如下 :首先对DEM数据进行填洼和削峰 ,然后确定每个栅格单元的水流方向 ,再根据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庆艳 余新晓 胡淑萍 肖洋 李金海 武军
该文详细介绍了ArcGIS9.2中的水文分析工具箱的使用方法,包括从原始DEM数据提取河网的步骤、应注意的问题等。研究区域选取位于北京山区的红门川小流域,采用1∶10000的比例尺、10m分辨率的DEM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应用ESRI公司开发的ArcGIS9.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流域水文信息特征的提取;并利用SWAT模型运行水文响应单元(HRUs)的生成,共生成了25个子流域和92个HRUs。经分析,得到的研究区域河网特征以及研究区其他常用的流域特征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基本吻合,因此应用DEM划分的流域结果是合理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镀光 王克林 陈洪松 李新 王书功
在水文模拟中,地形指数ln(α/tanβ)作为反映地形信息的物理指标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应用基于DEM的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对红壤丘陵区地形起伏平缓的小流域进行地形指数的提取。River Tools软件和GRIDATB程序分别使用目前常用的D8方法(单流向法)和多流向法。结果表明:与多流向法相比,D8方法的计算值较为离散,分布曲线较粗糙,平均值略高,方差和偏态系数也较大;但是,两种方法计算的ln(α/tanβ)的分布曲线大致相似。对于仅需要ln(α/tanβ)频率分布的水文模型(如TOPMODEL)来说,可以用单流向法取代多流向法来计算ln(α/tanβ)的频率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宋晓猛 张建云 占车生 刘九夫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表形态高程属性的数字化表达,利用流域DEM数据构建数字水系模型并提取流域水文特征,是分布式水文过程模拟的重要基础。DEM中闭合洼地和平坦区域的处理、流向的确定以及DEM分辨率的大小都直接影响着流域水系特征提取的质量与效率。针对当前基于DEM提取河网与流域特征的诸多问题,阐述了DEM数据提取流域水系特征的原理,回顾了数字水系模型与流域特征提取方法,评述了洼地和平地的处理方法及水流方向的确定方法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当前基于不同DEM数据类型的提取方法研究,探讨了DEM尺度和分辨率对提取流域特征的影响,总结了平缓区域数字水系和河网提取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数字流域 河网提取 评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力宇 吴锦忠
河流特征提取是流域生态恢复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数据资料,是领域综合利用和开发必要自然地理要素获取的主要途径。文章以基于SRTM DEM数据对汾河流域特征提取为主要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汾河流域范围提取、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提取、划分汾河流域子流域要素提取3个核心层次。利用ARc GIS水文模块分析工具,通过对汾河流域的SRTM DEM数据进行处理、填洼,水流定向的方法,提取出汾河流域地理要素特征;再通过计算汇流累积量,确定集流阈值,提取河网等路径,进而提取出汾河流域水系特征、流域子流域划分,以及进行其他流域水文分析处理;最后对提取精度进行检验和分析。研究表明90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提取汾河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孙崇亮 王卷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DEM产品提取水系等数据已经变得不再困难,但是,目前无论在水系自动提取方面还是自动分级方面,都存在很多需要改进之处。论文分析了自动提取河网水系与流域边界,以及河网水系分级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当前存在的问题:(1)水系自动提取中的洼地处理、平地区域流向处理等;(2)河网水系自动分级方法中的参数单一,准确性较差,并且缺少水系实体之间的互相关联关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理特征建立水系分级模型以解决分级问题的构想。
关键词:
水系提取 水系分级 进展 模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子彦 张万昌 邰庆国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中提取流域水系是分布式水文模拟的基础与关键。然而由于DEM存在分辨率的限制和误差,而且一个流域水系河网的形成是该流域范围内的多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结果,并非仅取决于空间高程分布,因而由此提取出来的河网往往和真实河流分布有一定的差距。本文选择山东沂沭河流域的临沂子流域为试验区,基于该地区100米分辨率的DEM提取该流域的河网。在提取河网的过程中,引入了该地区的河道矢量图层,对主要河流进行河道强迫,通过基于高程的修正和基于流向的修正两类方法理念,利用若干不同的强迫方案,在试验流域DEM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强迫作用下的河网提取。通过比较并分析不同方案的强迫效果,证明了强迫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陆明 柴红玲 唐丽华 徐爱俊
为充分发挥森林防火GIS和视频监控系统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的特点,以视频视线的可视域分析为基础,基于视频监控系统中摄像机和镜头等参数,提出了基于DEM的视频可视域提取算法,实现了视频可视域的提取及在DEM上的同步跟踪,以及防火GIS和视频监控系统间的联动。利用浙江省临安市森林防火GIS和锦城街道的DEM,分别对摄像机和镜头等在不同参数下进行实验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DEM的视频可视域提取算法与视频监控设备的参数有密切的联系,跟踪效果基本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关键词:
视频可视域 数字高程模型 算法 信息联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鹏举 朱清科 吴东亮 朱金兆 唐小明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沟缘线的自动提取是黄土丘陵沟壑区进行分布式水文计算与土壤侵蚀建模的关键技术.该文以基于栅格数字高程模型进行河网提取与流域划分技术为基础,基于栅格单元间八流向算法构建水流路径,提出一种基于汇流路径坡度变化特征确定沟坡段,进一步形成封闭沟缘线的新方法,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通过对蔡家川流域1∶10000等高线生成2m数字高程模型,依据35°作为判断沟坡单元的标准,自动生成沟缘线分布图,并与原始坡度分布图比较,取得满意的结果.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地貌特征提取 沟缘线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瑄 陈雯静 徐璐
分形理论为复杂地貌形态的量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基于分形基本理论及GIS技术,选择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泉河小流域为研究区,以1∶10000地形图为数据源,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应用尺度—面积法对研究区地貌分形维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研究表明:泉河小流域地貌形态在无标度区间内表现出良好的分形特征,流域地貌分形维数D=1.9539;流域地貌分形维数能够较好地表征流域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分形维数作为描述流域地形地貌的综合指标对于建立小流域降雨产沙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DEM 分形维数 地貌形态 小流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潘竟虎 董晓峰
针对黑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利用调查资料和相关研究成果,在GIS支持下,对流域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明确了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布规律及其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对生态环境功能区进行划分,并对各区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整治对策,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敏感性区域分布比较广泛,其中土壤侵蚀高度敏感区占2.05%,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区;②沙漠化极敏感区面积占37.06%,主要集中在流域下游额济纳旗和金塔县;③土壤盐渍化敏感区主要集中在流域中部绿洲,对于这些敏感区域的保护,应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核心。依据评价结果,流域划分为7个生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超 赵军 高佩玲
为获得模型流域的高精度DEM数据 ,自制了高程测量仪 ,对 6 5 9m2 流域模型进行 0 1m× 0 1m网格的逐点测量 ,获得高程数据 ,并利用GIS软件生成模型流域的DEM。降雨强度 10 0mm/h和降雨历时 4 0min条件下 ,降雨前后DEM处理后得到的模型流域土壤侵蚀量为 4 4 6 5kg ,相对人工采样误差 7 5 %。处理所得DEM与原模型流域地形特征点数据比较误差为± 0 0 0 5m。模型流域降雨侵蚀后高程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 ,该测量方法在室内小模型流域的降雨侵蚀定量研究中是可行的。
关键词:
模型流域 GIS 地形测量 土壤侵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季翔 黄炎和 林金石 蒋芳市 余明明
为探讨对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坡形与水土流失关系,弥补以往多基于小区或室内试验的代表性不足,以DEM为基础数据,在现有P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表征纵向坡形的Pv指数,并以西溪流域中的小流域为研究区域,分析坡形-水土流失关系。结果表明:1)Pv指数表征的坡形-水土流失关系更符合小区试验结果,因此在量化纵向坡形方面更合理;2)总体上,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最大,然后向凸形坡和凹形坡的方向递减,且凸形坡的水土流失强度大于凹形坡,但坡度<15°时,直线坡的水土流失强度降为最小,向两侧递增;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小于坡度、大于坡长,且坡度为25°~35°、坡长为30~50m时该作用最显著;3)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微凸坡和微凹坡与直线坡之间,其他坡形对水土流失的作用较小,因此Pv为-0.4~-0.2和0.2~0.4时改造坡形对防止水土流失的收效最佳。
关键词:
水土流失 坡形 DEM 坡度 坡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龙海峰 熊立华 万民
基于清江上游水布垭区域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提取出了研究区域水系、勾画了研究区域边界,并计算了研究区域地形指数分布。采用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来进行降雨-径流模拟。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洪峰相对误差、径流深相对误差等方面对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三水源新安江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径流深模拟方面新安江模型略好于DDRM,在洪峰流量及峰现时间方面DDRM略好于新安江模型,模拟的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两者相当,总体上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和三水源新安江模型模拟效果相当。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三水源新安江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明 刘鹏举 蒋育昊 张英凯 孙丽
【目的】坡向是描述地形的重要因子,基于DEM提取坡向对于自然生境分析与地理生态过程模拟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山地地形复杂,坡面太阳辐射受地形遮挡影响很大。本文基于DEM与太阳辐射研究山地坡向提取方法,既保持了DEM计算山地坡向的客观性,又能和坡面阴阳属性保持良好的一致性,为山地气象、土壤分布、立地条件、适宜性分析等有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DEM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为基础,应用基于DEM的太阳辐射分析模型,探究太阳辐射量与坡向、坡度和海拔之间的关系,建立北京地区太阳辐射参考模型,并计算样地点标准太阳辐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