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75)
- 2023(16217)
- 2022(14002)
- 2021(12974)
- 2020(10888)
- 2019(24519)
- 2018(24118)
- 2017(45427)
- 2016(25297)
- 2015(28054)
- 2014(27440)
- 2013(27083)
- 2012(24721)
- 2011(22051)
- 2010(21566)
- 2009(19914)
- 2008(18917)
- 2007(16247)
- 2006(14137)
- 2005(11851)
- 学科
- 济(94678)
- 经济(94581)
- 管理(69754)
- 业(65701)
- 企(52774)
- 企业(52774)
- 方法(43691)
- 数学(38254)
- 数学方法(37809)
- 农(29531)
- 中国(24564)
- 地方(24289)
- 财(23964)
- 学(22457)
- 业经(21913)
- 农业(19980)
- 贸(17754)
- 贸易(17743)
- 易(17177)
- 环境(16346)
- 制(15754)
- 技术(15158)
- 务(14921)
- 和(14889)
- 财务(14850)
- 财务管理(14824)
- 理论(14784)
- 企业财务(13988)
- 划(13456)
- 银(13084)
- 机构
- 学院(345461)
- 大学(343595)
- 管理(136696)
- 济(129496)
- 经济(126600)
- 理学(119465)
- 理学院(118092)
- 研究(116665)
- 管理学(115768)
- 管理学院(115204)
- 中国(85144)
- 科学(78891)
- 京(72889)
- 农(68941)
- 业大(60583)
- 所(59861)
- 财(56631)
- 研究所(55544)
- 农业(54628)
- 中心(53776)
- 江(53606)
- 范(46170)
- 财经(45740)
- 师范(45577)
- 北京(44408)
- 院(42684)
- 经(41617)
- 州(40828)
- 省(39301)
- 技术(37941)
- 基金
- 项目(250919)
- 科学(194854)
- 基金(179196)
- 研究(176737)
- 家(159468)
- 国家(158143)
- 科学基金(134198)
- 社会(109295)
- 社会科(103391)
- 社会科学(103360)
- 省(102132)
- 基金项目(96346)
- 自然(90634)
- 自然科(88419)
- 自然科学(88389)
- 自然科学基金(86714)
- 划(84675)
- 教育(80720)
- 资助(73013)
- 编号(72220)
- 重点(56824)
- 成果(55997)
- 发(53829)
- 部(53324)
- 创(51895)
- 课题(49937)
- 科研(48605)
- 创新(48481)
- 计划(48201)
- 大学(44936)
- 期刊
- 济(137925)
- 经济(137925)
- 研究(92792)
- 中国(65125)
- 学报(63882)
- 农(61912)
- 科学(55472)
- 大学(46479)
- 管理(46176)
- 学学(44203)
- 农业(43187)
- 财(41558)
- 教育(37326)
- 技术(28845)
- 融(26040)
- 金融(26040)
- 业经(25570)
- 业(22494)
- 经济研究(21476)
- 财经(20423)
- 科技(18894)
- 资源(18416)
- 版(18078)
- 问题(17758)
- 图书(17623)
- 业大(17596)
- 经(17262)
- 技术经济(16116)
- 理论(15633)
- 商业(15456)
共检索到4892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胜祥 贺立源 鲁明星 黄魏 陈杰
湖北省江陵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鲁明星 贺立源 徐辉 吴礼树 杨文兵 巩细民 胡正梅
以湖北省江陵县1982年和2004年2次土壤调查数据为基础,比较了耕地养分状况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高有机质含量和极低有机质含量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减少,原来有机质含量中等的耕地土壤面积所占比例增加,总体趋向均一化;土壤全氮含量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可能主要是增施化学氮肥导致的;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与有机质含量呈类似趋势,总体上呈升高趋势;土壤钾素含量总体呈耗减状态;土壤微量元素除有效锌、硼缺乏外,有效铜、铁、锰等含量多处于适宜水平。这些结果可为当地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耕地 土壤养分 变化 湖北省江陵县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黎东升
研究目的:分析湖北省由于城镇化而导致的耕地减少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研究方法:计量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结果:(1)近年来,湖北省粮食供给余额以及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年减少。(2)湖北省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导致的耕地减少。(3)在未来20年,随着湖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提高,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将呈现下降的趋势,粮食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作为粮食主产区不仅不能外调粮食,而且还需要调入粮食,这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是极为不利的。研究结论:在城镇化进程中,为了保证湖北省的粮食生产能力,要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观,大力发展大中城市;转变传统的城市发展方式和用地观;加强土地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明钦 朱江松 刘建业 李亮 王家鹏 王刚 李东 朱枫 刘厚繁
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青山遗址是由从南至北依次为南无名台、朱家冢、小王台、北无名台、中王台、刘家台、邵王台、马脑壳台、马尾巴台等9处高于周边的台地组成;勘探明确了青山遗址的分布范围,探明了青山遗址的文化堆积情况;试掘TG1,器物主要出土于TG1(4)东周文化层,器型有盆、豆、罐、盂、壶、筒瓦、板瓦等,该层杂有屈家岭时期器物;朱家冢、中王台也采集到鬲、罐、盆、盂、筒瓦等泥质灰陶遗物。本次工作为江汉平原新石器时期与东周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锐
湖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所占地位举足轻重。文章在确定综合评价粮食安全各项指标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在粮食安全综合指标中所占权重。笔者采用多元自回归模型构建了湖北省粮食安全短期预警系统,最后对湖北省现阶段粮食安全状况做出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主成分分析 短期预警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世和 黄吉 黄河 毛艳铃
通过设立耕地代表性样区开展实地采样调查分析 ,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和确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及其权重 ,借助 GIS技术和动态聚类模型进行区域耕地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 ,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坡度、质地、地下水位和全 K含量等 8个因子与耕地粮食产量关系极为密切 ,可作为闽侯县耕地质量的主导评价因子 ,其中以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和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 ,合计权重达 80 %以上 .闽侯县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中低产耕地占 68.0 1 % .全县耕地主要限制型为砂、粘、冷和瘦限制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2 5 .0 4%...
关键词:
GIS 评价因子 权重 耕地级别 限制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温福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期。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生产出更多、更安全的粮食,始终面临着严峻挑战。国家应该尽早出台措施提高耕地质量,增加土壤输入,从而保证我们国家粮食安全。更严峻的是工业化、城镇化建设占用了并将继续占用大量耕地。虽然我们实行严格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但占去的是良田沃土,补回来的却是低产田,有的甚至是"兔子不拉屎"的劣地,致使我国中低产田面积由"十五"末期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欧胜彬 苏雪华
粮食安全不仅与耕地的数量有关,更与耕地的质量有关。我国的耕地土壤地力贫瘠,中低产耕地面积占比非常高,为了提高粮食单产,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导致了土壤污染,直接威胁到粮食安全。本文试图分析耕地质量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立耕地质量监测体系,实施耕地生态修复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 土壤 污染 耕地质量 粮食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绿色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成 高红贵
首先阐述了粮食安全与农业生态的内在联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对湖北省2005—2014年的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评价。同时对影响农业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农业生态安全评价得分值偏低,但整体呈上升的趋势。最后对如何保障农业生态安全,支持农业绿色发展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绿色农业 农业生态安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俊峰 丁建成 翁煜炜 张雄
【目的】研究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与区域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为粮食生产布局和耕地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变异系数、重心模型、匹配度和LMDI模型等研究湖北省1990—2020年不同地貌区粮食生产格局变化与耕地资源的匹配关系。【结果】1990—2020年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产量占湖北省粮食总产量的比重逐步调整为11.2%、30.6%、26.2%、32.0%。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粮食作物生产集中度及变化趋势存在显著差异,粮食生产向鄂中岗地集中的趋势明显,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大豆生产则向江汉平原集中。湖北省粮食播种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向西北方向移动了5.37和14.63 km,但鄂中岗地粮食生产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江汉平原和鄂西山地则向西南移动。近30年来,鄂西山地、鄂中岗地、鄂东丘陵、江汉平原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重心的平均空间距离为6.20、3.35、10.57、6.82 km,变动一致性平均指数分别为0.49、0.44、0.40、0.27。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大于0.5,且有增加趋势,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不平衡指数为正,鄂中岗地与鄂东丘陵不平衡指数为负。近30年各地貌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耕地数量效应与结构效应为负,耕地集约效应和质量效应为正,其中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对鄂东丘陵粮食生产的减量作用达到309.70万t,而复种指数变化对鄂中岗地粮食生产的增量作用达到300.46万t。【结论】近30年湖北省各地貌区耕地质量效应和耕地结构效应的增量作用正在减弱,数量效应的减量作用在增强,湖北省面临优质耕地减少的种植风险和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产量风险。湖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资源长期处于不匹配状态,且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地理特征。粮食生产空间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貌区自然地理和耕地资源禀赋特征,推动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