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12)
2023(9040)
2022(7782)
2021(7201)
2020(6050)
2019(13279)
2018(13052)
2017(24310)
2016(13350)
2015(14230)
2014(13811)
2013(13400)
2012(11997)
2011(10821)
2010(10729)
2009(9898)
2008(9439)
2007(8127)
2006(7024)
2005(6127)
作者
(38380)
(32004)
(31878)
(30272)
(20073)
(15768)
(14452)
(12537)
(12139)
(11444)
(10903)
(10737)
(10177)
(9996)
(9977)
(9829)
(9800)
(9247)
(9226)
(8787)
(8211)
(7744)
(7700)
(7301)
(7289)
(7284)
(7212)
(6856)
(6642)
(6521)
学科
(48153)
经济(48103)
管理(34501)
(31965)
(25064)
企业(25064)
方法(19594)
数学(16905)
(16815)
数学方法(16623)
地方(14672)
(13149)
中国(12397)
环境(12273)
(11904)
业经(11867)
农业(11507)
(8804)
理论(8164)
(8151)
(8007)
(7706)
金融(7705)
生态(7536)
技术(7449)
(7351)
银行(7336)
(7294)
(7292)
贸易(7289)
机构
学院(176550)
大学(171127)
管理(64355)
(63841)
经济(62217)
研究(61860)
理学(55951)
理学院(55249)
管理学(53946)
管理学院(53653)
中国(44979)
科学(43692)
(37501)
(35489)
(32388)
业大(31779)
研究所(30097)
农业(29645)
(29242)
中心(29152)
(27084)
(24891)
师范(24572)
(23837)
财经(22789)
(22572)
(22450)
北京(21447)
技术(21068)
(20559)
基金
项目(128065)
科学(99339)
研究(90277)
基金(89560)
(79996)
国家(79332)
科学基金(67170)
(56338)
社会(55328)
社会科(52342)
社会科学(52322)
基金项目(48030)
自然(44975)
(44577)
自然科(43791)
自然科学(43775)
自然科学基金(42893)
教育(40739)
编号(36499)
资助(35955)
重点(29878)
(28900)
成果(27727)
(26795)
课题(26229)
(25922)
计划(25564)
创新(25067)
科研(24689)
科技(23406)
期刊
(72954)
经济(72954)
研究(45085)
中国(35954)
(34451)
学报(33614)
科学(29300)
农业(24184)
大学(23850)
学学(22870)
(22084)
管理(21561)
教育(19506)
技术(15052)
业经(14391)
(14165)
金融(14165)
(13395)
资源(11534)
经济研究(11086)
(10297)
科技(9828)
财经(9715)
业大(9168)
问题(8748)
(8308)
统计(8219)
(8204)
林业(8043)
技术经济(7683)
共检索到253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海生  刘国顺  刘大双  陈伟强  
【目的】根据河南省烟草生产的实际情况,利用GIS技术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原理,对河南省各烟草种植区进行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方法】用特尔菲法进行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的选择,从气候、土壤、地形条件3个方面确定了17个评价指标,建立了河南省烟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各生态因子对烤烟生长与品质效应建立各隶属度函数,并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MAPGIS绘制河南省烟草种植区烤烟生态适宜性综合评价状况图。【结果】河南省西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为烤烟生产最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2%;南部、中部的部分地区为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4.99%;北部和东部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延琼  李韵  章家恩  秦钟  李逸勉  
利用GIS技术和层次分析法,对广东省水稻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特尔菲法和专家咨询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从气候和地形条件两方面确定9个评价指标,建立了广东省水稻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广东省水稻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广东省南部沿海地区为双季稻最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42.07%;粤中北内陆地区为双季稻次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2.42%;粤北山区的大部分为双季稻的基本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2.86%;粤西北边境山区为双季稻不适宜种植区,占全省总面积的2.65%。获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杜宁  杨宁生  孙英泽  
本项目着重于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以河南省池塘养殖适宜性评价为例,利用GIS技术建立综合评价该地区池塘养殖适宜性的数量化方法。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通过查阅文献、咨询水产养殖学专家及当地养殖专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选取池塘蓄水能力、与水源的距离、土壤保水性、坡度倾斜率、土壤酸碱度、养殖经验、养殖技术人员、养殖劳动力、渔民家庭占农民家庭比重、商品鱼基地面积、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批发市场数量等13个评价因子,将之分成4个子模型,分别是水的获得能力子模型、土地自然条件子模型、知识及基础设施投入子模型、市场子模型。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研究区域分成了1750×1150共2012500个栅格,每个栅格作...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伟松  李江风  钟紫玲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以往县级柑桔土地适宜性评价多采用定性和单要素的方法,致使评价结果中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以及空间定位精度低等缺点。本文以江西省泰和县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适宜度的概念,满足应用计算机进行定量评价的因子量化要求,并运用GIS技术,实现了对县级柑桔土地自然、社会经济属性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的数量化方法,也为其他类型的单作物(广义)土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谢辉  王磊  苗长虹  闵祥鹏  李亚婷  
水旱灾害是河南省发生频率最高、危害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在USEPA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和国内风险评价研究的基础上,以水旱两种自然灾害为风险源,6种景观生态系统为风险受体,利用AHP法和GIS技术,通过构建河南省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综合评价模型,计算每个风险小区内的综合生态风险值,最后获得5个级别的综合评价图。结果表明:在行政区划范围内,高风险区占6.64%,主要位于漯河市、许昌市和郑州市的大部分地区;低风险区占19.91%,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南阳市的西北地区、信阳市的南部地区、济源市的北部地区和洛阳市的西南地区。作为面向新世纪的现代防灾减灾非工程措施,本文对水旱灾害生态风险的综合评价研究可为灾害风...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李雪梅  李顺平  王键  姜金波  孟庆跃  
目的:筛选适合于在河南省推广应用的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建立可持续性卫生技术筛选体系和方法。方法:采用现场评分的方法,利用综合评价体系对卫生部"十年百项计划"第5~7批卫生适宜技术进行评价筛选。结果:参加评分的233名专家性别年龄比、学历、职称和从医年限等指标均基本与全国水平一致或高于全国水平;27项卫生适宜技术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评分,评分结果合理,与当地卫生需求一致,根据评分值进行排序,可确定进一步推广应用的具体卫生技术。结论 :河南省长葛市和新密市卫生机构人员构成合理,水平较高,有利于卫生适宜技术的进一步推广。筛选出的卫生适宜技术与当地卫生需求一致,评分分布合理,可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千怀遂  焦士兴  赵峰  
运用建立的冬小麦气候适宜模型对全生育期气候适宜度年际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三因子(降水、温度和光照)及其组合的累积距平变化反映了不同生育时段气候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作用大小及其趋势变动。分析发现,受近年来全球变暖的影响,冬小麦拔节期温度与降水适宜度明显提高。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清春  千怀遂  任玉玉  焦士兴  
棉花是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对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很敏感。该文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选取河南省46县区,对该省棉花生产适宜性的生育期和时空差异进行计算、评价及预测。首先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结果表明,播种期、吐絮期适宜度较低,受温度影响较大,具有较高的变率,出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表现出较高的温度适宜度,受温度影响较小,变率也较小;其次分析河南省各县区的平均温度适宜度,并据此将河南省分为高、中、低三大适宜度类型区;最后分析棉花各生育期温度适宜度的年际变化,发现未来各生育期中开花期无明显变动,其它生育期适宜度未来都有升高趋势,同时对河南省46县区的棉花温度适宜度变化趋势作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各...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新宏  韦凤杰  胡海波  
在阐析现代农业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烟草和河南省实际,分析了现代烟草农业的内涵以及河南省现代烟草农业发展面临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推进河南烟叶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对策,包括明确发展目标、夯实基础设施、发展适度规模、推行集约化经营、推进专业化生产、实行信息化管理、提升装备水平、建立风险救助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提高烟农素质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吕梁  朱捷  汪子茗  
为了福州滨海游憩空间更好的发展,文章基于GIS对福州滨海游憩空间进行了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研究结果包含以下3个方面:(1)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分为旅游度假型、公园绿地型、文化型和商业型4个类型。(2)4类游憩空间都在县(市)中心形成了3个Ⅰ级适宜区,其中文化型和商业型的Ⅰ级适宜区基本相同;而旅游度假型和公园绿地型除了3个中心的Ⅰ级适宜区,在沿海区域也有广泛分布。(3)对各类游憩空间不同等级所占面积及比例进行了统计。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之上探讨了研究结果如何为福州滨海游憩空间发展服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永东  薛香云  杨修身  靳秀兰  靳利民  宗万志  刘义正  张秀英  
明确了河南省芝麻主要病害——苗病、病毒病、茎点枯病和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田间流行动态;试验筛选出抗病品种,复方多菌灵防治苗病、茎点枯病、叶斑病和40%氧化乐果治蚜防病毒病。据此提出以抗病品种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证的防治策略,制定出多种病害综合防治技术。经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防病增产效果显著。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杨克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适宜性的各个因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GIS支持下,以50m×50m栅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章丘市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章丘市耕地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多数耕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22.07%的耕地和21.40%的耕地为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26.88%为低度适宜。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处于勉强宜耕和不适宜耕作的状况,其中勉强宜耕耕地面积占22.35%,不宜耕的耕地面积占5.53%。论文最后对各个适应性耕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对耕地适宜性评价有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