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49)
- 2023(10096)
- 2022(8876)
- 2021(8169)
- 2020(6984)
- 2019(15627)
- 2018(15351)
- 2017(29499)
- 2016(16184)
- 2015(18149)
- 2014(18006)
- 2013(17694)
- 2012(16544)
- 2011(14981)
- 2010(15147)
- 2009(14376)
- 2008(14136)
- 2007(12880)
- 2006(11105)
- 2005(9887)
- 学科
- 济(72023)
- 经济(71970)
- 管理(41244)
- 业(37966)
- 方法(30956)
- 企(29101)
- 企业(29101)
- 数学(26569)
- 数学方法(26326)
- 地方(20375)
- 农(20323)
- 中国(17233)
- 财(15421)
- 学(14852)
- 业经(14139)
- 农业(13814)
- 贸(12897)
- 贸易(12893)
- 易(12409)
- 地方经济(11188)
- 制(11148)
- 环境(11136)
- 理论(10556)
- 和(10390)
- 融(10367)
- 金融(10365)
- 银(9922)
- 银行(9900)
- 行(9487)
- 务(8881)
- 机构
- 学院(232086)
- 大学(227584)
- 济(91542)
- 经济(89494)
- 管理(85723)
- 研究(79152)
- 理学(73584)
- 理学院(72613)
- 管理学(71184)
- 管理学院(70741)
- 中国(59314)
- 科学(51308)
- 京(48556)
- 财(41121)
- 所(40717)
- 江(40492)
- 农(40339)
- 中心(37319)
- 研究所(37251)
- 业大(34908)
- 范(34134)
- 师范(33807)
- 财经(32747)
- 农业(31888)
- 北京(29541)
- 经(29410)
- 州(29170)
- 院(28624)
- 经济学(27906)
- 师范大学(27072)
- 基金
- 项目(155077)
- 科学(121616)
- 研究(113225)
- 基金(110453)
- 家(96280)
- 国家(95483)
- 科学基金(81259)
- 社会(71034)
- 社会科(67197)
- 社会科学(67175)
- 省(63881)
- 基金项目(59447)
- 划(52474)
- 自然(52456)
- 教育(51933)
- 自然科(51125)
- 自然科学(51108)
- 自然科学基金(50152)
- 编号(47255)
- 资助(45254)
- 成果(37417)
- 发(35803)
- 重点(35714)
- 部(33266)
- 课题(33089)
- 创(31741)
- 科研(30005)
- 创新(29697)
- 发展(28615)
- 国家社会(28525)
共检索到337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叶延琼 陈国阶
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2000年遥感资料,在土地利用分类基础上编制景观类型图;运用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选取景观斑块数、变异系数、分维数、分离度、破碎度等反映景观空间格局的指数,从景观斑块特征、景观形状、景观异质性以及景观的空间分布等方面对岷江上游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草地与林地构成了研究区景观的主体,二者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5.12%,草地因其面积最大而成为整个景观的基质;②研究区幅员辽阔,以藏、羌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居民喜好聚居等特点,使得耕地、城乡居住建设用地出现小聚居、大散居格局,其分离度与破碎度均较大;③因研究区海拔高差大,整个景观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关键词:
岷江上游 景观格局 GIS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文权 常禹 胡远满 刘淼 李秀珍
随着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与生态功能关系研究的深入,景观格局优化成为景观生态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景观格局优化的方法和判别准则随研究区的特点而异,从方法上进行景观格局优化探讨,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建立了包括景观分类图(1974和2000年)、温度、降雨、地形图、土壤类型图等数据的空间数据库,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管理和空间分析与运算能力,以土地综合利用和土壤侵蚀为判别准则,引入了潜在土壤侵蚀强度这一概念,在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中运用空间模拟和土地利用优先级规定,对岷江上游杂谷脑流域进行景观优化。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景观格局显著改善土壤侵蚀问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明 傅斌 王玉宽 彭培好 严坤
研究流域的水电开发类型与空间格局,可为水库群的累积环境影响评价、流域水电优化布局等提供科学参考。在流域分割的基础上,对岷江上游水电站的基本类型、水电站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构建水电开发率、水电开发密度和水电开发强度3个指标对流域水电开发程度作出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岷江上游流域水电站类型以高水头低闸坝的引水式小水电为主,高坝大库相对较少。梯级水电开发已拓展至岷江三级支流,汶川—都江堰河段是干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段,杂谷脑河是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一级支流流域。岷江上游流域的水电开发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梯级水电开发密度大于国内主要河流。农村小水电占水电站总数的82%,梯级农村小水电对生态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英宝 江南 苏伟忠 郑国强
利用1986、1994、2000年的TM图像和200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运用 GIS和核心景观指数研究南京市自1986年以来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南京市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景观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耕地、绿地、水体和未利用地等自然或半自然景观向城市、农村居民地、工矿用地以及交通用地等人文景观转变;景观的多样性增加,斑块的平均面积增大,分离度、破碎度和孔隙度减小,城市的开发趋向有序化、规模化;但由于人类活动作用方式或作用程度的不同,不同的景观类型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景观类型在不同的时间内空间格局的转变模式不同,1986~1994年城市扩展的速度很快,开发比较混乱,城市、农村居...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兵伟 范建容 王道杰 张建强 佘涛
GeoProcessing不仅提供空间数据分析的简单功能,而且支持建立非常复杂的地理处理模型来完成定制的地理处理任务和执行批处理操作。通过GeoProcessing地理处理新方法建立流域数字水系模型,是流域水文构成模拟计算、流域水土流失分析等的重要基础。为水文过程模拟分析提供有力支持。以岷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区,首先使用GeoProcessing建模方法生成岷江上游流域30 m×30 m DEM并对其进行洼地的确定、填充和平地的抬升等预处理,采用D8法计算水流方向和汇流面积,在此基础上实现流域分水岭、河网水系和子流域等参数提取,并建立岷江上游流域数字水系模型。通过模型计算,较精确地确定了岷江上游的...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樊敏 郭亚琳 李富程 王青
了解岷江上游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上的空间分异格局对植被生境管理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岷江上游4类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空间分布图借助分形和贝叶斯理论,建立间隙度指数模型和多水平贝叶斯模型,实现定量表征不同植被生境适宜性类型在整体和局部空间上的聚簇和分异程度。结果表明:1)汶川在Ⅰ~Ⅳ类、Ⅲ类和Ⅳ类生境适宜性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对应的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即为30倍网格边长,网格边长为100 m)、2 900 m、2 800 m,而松潘在Ⅰ类和Ⅱ类型下的间隙度指数最大,其空间分异尺度为3 000 m、2 700 m。2)Ⅰ~Ⅳ类、Ⅰ类和Ⅱ类生境适宜性分别在汶川、松潘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唐毅 田勇
从自然—景观恢复的角度出发,融合生态学、环境科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旅游学及区域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结合岷江上游叠溪—松坪沟景区重建项目,尝试性地运用土地生态分析、区域生态规划和景观格局优化等方法对该区域做了调查研究,希望能够为岷江上游自然生态景观的恢复与重建提供适宜的理论支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文兰 周万村 李爱农 张宝雷
将四川省茂县作为典型研究区,以其ETM影像及国家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源,经图像识别与实地验证获得乡村聚落的空间信息,并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岷江上游乡村聚落的空间聚集特征作了定量化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58.6%的乡村聚落在局部空间上相对集中,其余的则弥散分布;大部分聚落(约78.2%)分布在海拔1500~2700 m的中高山处,海拔1200~2200 m干旱河谷区聚集的聚落约55.2%,80%以上聚落的坡度大于15°;大多数聚落的水源和交通状况良好,水系和道路缓冲区较小半径内的聚落多沿道路聚集,而较远的则多沿水系聚集。分析还发现,少数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不宜于居民正常的生产生活...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亓兴兰 李宝银 刘健 胡宗庆 余坤勇
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Landsat TM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遥感软件Erdas作为空间信息处理工具,采用斑块平均面积、平均形状指数、分维数、破碎度、香农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等指标,对闽江流域1986-2003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闽江流域整体景观斑块数目增加了111块,平均斑块面积减小0.7 km2,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破碎程度增加.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有利与不利干扰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使景观各要素发生了较复杂的结构变化和相互转化.从多样性指数来看,景观整体香农多样性指数由1.32降低到1.05,均匀度指数由0.89降低到0.72,表明优势组分林地对景观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丽娟 昝国盛 葛建平
该文通过研究现有土地覆盖下水文分布的空间格局,及不同植被类型集水区内降雨与径流间的关系,来揭示森林生态系统与水文动态之间相互作用的机制,从而为岷江上游的生态环境评价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指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构建岷江流域植被水文模型.模型以水文子模块TOPMODEL为中心,由山地小气候模型MTCLIM和林冠截留模型为其提供水文学参数,研究中水文循环过程涉及植被截留、(实际)蒸散发、降雨入渗和土壤水分动态等.最后将模型应用于岷江上游典型支流——杂古脑流域,对其1995年7—9月的径流特征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7—9月日径流量总体趋势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炜银 陶建平
在岷江上游大沟流域,以受干扰而退化,经封育后自然恢复至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特征、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在1 hm2的灌丛群落样地中,共调查到木本和草本植物43科,88个属,135种,其中:草本21科44属49种、木本34科47属86种。木本物种数和个体密度都随着基径级、高度级而递减;不同高度级和不同基径级的个体密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恢复后的灌丛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岷江上游自然恢复灌丛阶段的植物群落其外貌虽然呈现灌丛状,但其组成成分却相当丰富,其中本研究区域的顶级乔木树种如辽东栎等已在群落中出现并占有较大的优势。对于该区的退化群落而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邓运员 申秀英 刘沛林
中国广大地域范围内分布着为数众多的传统聚落,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但在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大多数传统聚落面临着被损毁甚至完全被破坏的危险。目前管理模式缺乏科学的手段,保护规划的执行难以落到实处,而且后期的保护管理也较为困难。以我国南方传统聚落为对象,研究GIS与传统聚落景观管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而采用基于GIS的传统聚落景观管理模式,将极大促进传统聚落的保护规划和保护管理,对城乡规划与建设也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吴小玲
通过采用SWOT法分析岷江上游地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从而提出适宜的生态旅游业开发对策,更好地利用旅游资源,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促进灾后重建工作中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晓娟 范文义 蔡体久
以增加流域内水源涵养能力这一生态功能为核心,借助于GIS平台对公别拉河流域现有植被类型的地理空间分布、林种和树种组成、景观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建立了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定量评价的直观影像数据库,确定了流域内适宜的覆盖率,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区域林业生态工程构建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关键词:
GIS 水源涵养林 景观格局 功能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蓉 张建梅 林依雪 卜添荟 王鑫 薛紫月 李艳忠 马燮铫 于志国 白鹏
开展变化环境下新安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归因的研究,有助于理解湿润区水循环过程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机制。利用实测径流、气象资料和遥感植被指数(NDVI)数据,基于布迪克假设框架的弹性系数法,分析了新安江上游降水、潜在蒸散发(ET0)和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测径流序列转折点发生在1999年左右。2000-2015年径流深较1983-1999年下降了281 mm,相对变化率为20.8%,且21世纪初期径流下降尤为显著。(2)2000-2015年下垫面参数n较1983-1999年增加了52.5%,植被变化对径流影响显著增强。径流对气候变化更加敏感,且对降水敏感性超过潜在蒸散发。(3)气候变化是径流变化的主导因素,其次为植被变化。气候变化和植被变化分别导致径流深下降了145.37 mm和140.96 mm,贡献率分别为50.77%和49.23%。NDVI在2000年后增加显著(P<0.001),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超过了降水和潜在蒸散发,未来长期的植被生态水文效应研究仍需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