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43)
- 2023(12548)
- 2022(11132)
- 2021(10474)
- 2020(8702)
- 2019(19773)
- 2018(19740)
- 2017(38103)
- 2016(20641)
- 2015(22988)
- 2014(22500)
- 2013(22127)
- 2012(19996)
- 2011(18005)
- 2010(17696)
- 2009(16269)
- 2008(15217)
- 2007(12962)
- 2006(11178)
- 2005(9464)
- 学科
- 济(78347)
- 经济(78264)
- 管理(58287)
- 业(52882)
- 企(43588)
- 企业(43588)
- 方法(36140)
- 数学(31283)
- 数学方法(30919)
- 农(22152)
- 学(20585)
- 中国(19547)
- 财(18920)
- 业经(17485)
- 环境(16361)
- 地方(16297)
- 农业(14842)
- 贸(13684)
- 贸易(13677)
- 和(13551)
- 易(13256)
- 理论(13196)
- 制(12536)
- 技术(12317)
- 划(12071)
- 务(11805)
- 财务(11740)
- 财务管理(11723)
- 企业财务(11050)
- 银(10787)
- 机构
- 学院(282337)
- 大学(281612)
- 管理(113764)
- 济(106095)
- 经济(103654)
- 理学(99528)
- 理学院(98399)
- 管理学(96557)
- 管理学院(96080)
- 研究(93075)
- 中国(68062)
- 科学(61616)
- 京(60108)
- 农(47437)
- 财(46955)
- 所(46710)
- 业大(45365)
- 研究所(43245)
- 中心(42595)
- 江(39709)
- 财经(38586)
- 范(38281)
- 师范(37934)
- 北京(37464)
- 农业(37354)
- 经(35132)
- 院(34555)
- 州(32672)
- 经济学(30937)
- 师范大学(30616)
- 基金
- 项目(204085)
- 科学(159980)
- 研究(147825)
- 基金(147320)
- 家(129290)
- 国家(128242)
- 科学基金(109926)
- 社会(91604)
- 社会科(86675)
- 社会科学(86654)
- 省(80256)
- 基金项目(79343)
- 自然(73147)
- 自然科(71347)
- 自然科学(71333)
- 自然科学基金(69995)
- 划(68016)
- 教育(67167)
- 编号(61296)
- 资助(59722)
- 成果(47704)
- 重点(45829)
- 部(44035)
- 发(43529)
- 创(42408)
- 课题(41294)
- 创新(39501)
- 科研(39230)
- 大学(37416)
- 计划(37336)
共检索到393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斌 任志远
利用西安市1988、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以ARCGIS9.0和ERDAS8.5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市1988-200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对研究区1988—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年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动态度为3.5%,建设用地面积则急剧增加,年变化率达到为261.1%;西安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2年间从306.7×106元减少到259.8×106元,共减少了46.9×106元;本文证明用3S手段研究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在3S技术支撑下,运用生态服务价值测评方法测算榆林市生态资产时空分布,并消除气候波动的影响,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生态效应度等指标。研究表明:①土地利用变化和气候波动是导致榆林市生态服务总价值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榆林市大部分区域1987年~1999年和1999年~2002年前后两阶段生态服务总价值变化中,土地利用变化的贡献率小于气候波动,这一结论说明在气候干旱、降雨年际变率大的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应确保其效益持续增加,生态建设方式、植被类型选择更应适应区域气候条件;②全市前后两个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分别为65.65元/(hm2.年)、81.64元/(hm2.年);除榆阳、神木、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思远,张增祥,赵晓丽,刘斌,周全斌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分析了不同生态背景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的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温度带、不同降雨带、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总体上我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特征 空间分布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华 王道飘 刘博源 林木森 王靖宇
元胞自动机(CA)可以有效地模拟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过程,在土地演变过程中需要确定转换规则.该文是用粗集理论来确定元胞自动机(CA)不确定性转换规则的方法,再利用得出的转换规则在matlab中进行编程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化进行模拟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粗集理论得出的转换规则在进行模拟预测后,用卡帕系数得到的结果评价是0.664 6,为高度一致性,用混淆矩阵得到的总精度结果评价为83.49%,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粗集和CA的结合对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模拟和预测具有相应的借鉴意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新长 赵玲玲 袁绍晚
该文以广州市海珠区为试验研究区 ,以 1 995年、1 997年的广州市海珠区土地利用图和 1 999年海珠区遥感影像图作为信息源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 (GIS)空间分析工具 ,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情况 ,预测土地利用的未来动向。着重在GIS上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 ,通过对一特定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为城市土地利用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并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部门等提出合理性、科学性建议 ,对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善勤 郭宏俊 周勇 王庆云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 ,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 ,对秭归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地分析和预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慧梅 任志远 薛亮 姜雁飞
基于遥感数据,运用3S技术及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测算不同土地利用/覆盖情景下的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构造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指数和土地利用变化生态效应度等指标定量测评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榆林市1987、1999和2002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分别为237.58亿元、173.43亿元和283.69亿元,并存在区域差异。整个研究期间(1987~2002年),南、北六县耕地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不断缩减,林地、草地生态服务价值比重不断增加,但北六县以林地增加为最,南六县以草地增加为最,且在1999年后增速加剧。(2)除土地利用变化外,气候波动对榆林市生态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更不容忽视。(3)除榆阳、神木、米脂外,其余空间尺度的各区域在后一阶段(1999~2002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效应高于前一阶段(1987~1999年);在前一阶段,北六县土地类型间流转导致生态价值变化较南六县强烈;而后一阶段正好与之相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骆剑承 周成虎 杨艳
土地覆盖/土地利用 (LC/LU)调查已经成为开展土地利用动态变化预测、自然灾害防治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一项关键的基础性工作 ,受到广泛注意和重视。随着遥感技术和各种地学分析模型的发展和深入 ,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影像数据对区域的LC/LU情况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 ,成为一种最为迅速可靠和理想有效的手段。常规的LC/LU遥感分类方法主要包括基于常规数理统计分类方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基于知识逻辑推理的分类方法等。论文综合这些方法的特性 ,提出了遥感地学智能图解模型支持下的LC/LU分类体系 ,并以香港地区为试验对象 ,采用多平台遥感数据和辅助地理信息 ,进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晓 李卫忠 张伐伐 何婧娜
【目的】分析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2005年土地利用变化的特征及其驱动力,为该乡土地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陕西省佛坪县长角坝乡2000年和2005年的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类,利用单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土地变化强度、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模型,分析长角坝乡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长角坝乡未成林地的土地利用动态度变化幅度最大,每年以12.290%的速率迅速增长;有林地的土地变化强度最大,年增加0.9800%;2000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分别为202.387和203.891;2000-2005年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大于0。【结论】长角...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 地理信息系统 遥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蔡为民 初彩霞 吴中元
本文通过研究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和生态安全的相互关系,探讨了两者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土地利用/覆盖情景模式下的生态安全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 生态安全 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超 翟建青 陶辉 刘波 苏布达 姜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导致水资源量变化,显著影响流域生态和社会经济发展。利用DEM、土壤数据库、3期土地利用数据及流域周边6个国家基本气象站1964—2000年气象、流域出口断面裕溪闸水文站1964—1989年水文资料,依托德国PIK研究所HBV-D模型建立巢湖流域降水径流关系,分析流域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影响:①利用HBV-D模型模拟流域降水径流关系,率定后系统相对误差控制在3%左右,纳希效率系数达约83%,适合巢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水文效应研究;②分析得出单位面积的农业用地、居民用地和水域影响径流深大小分别为-0.134469、0.074908和-0.001524 4 mm/km...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丽娟 姜德娟 李九一 粱丽乔 张丽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口的迅速膨胀,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和前沿领域。论文首先分析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然后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驱动力方面:造林与毁林、城市化过程与农业开发活动以及水土保持等,概述了LUCC水文效应的研究进展。综合分析表明:关于城市化过程的水文影响研究,一般认为,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不透水面积大量增加,改变了水量平衡状况,造成入渗减少,洪峰流量增大,但不同地区城市化发展程度的不同使得水文效应的表现也不相同;水土保持水文效应的研究一般认为,水土保持通过植树造林、种草、修建梯田、淤地坝等措施,使得区域/流域下垫面覆盖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润森 濮励杰 刘振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已成为国内外全球变化的前沿和热点课题。通过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环境系统的作用机制分析,认为目前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大气质量、大气污染以及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随着快速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带来了显著的城市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在全球尺度上的气候效应则存在较多的争论。今后应加强土地变化科学和大气科学的融合,从多尺度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大气环境效应,并注重大气环境改善视角下的土地利用策略和空间规划研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万炜 魏伟 钱大文 魏晓旭 冯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研究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清楚、透彻地认识LUCC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更好地把握核心领域并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在回顾国际LUCC研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首先阐述了LUCC的内涵、驱动因子及驱动机制,再将LUCC对大气、水体、土壤与生物等四大自然要素的环境效应方面展开论述,分析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对今后LUCC的环境效应研究提出以下几点意见:重视遥感与GIS研究手段的同时,加强其他方法的应用;重视学科交叉,加强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