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62)
- 2023(7133)
- 2022(5975)
- 2021(5301)
- 2020(4232)
- 2019(9050)
- 2018(8633)
- 2017(15727)
- 2016(8602)
- 2015(9181)
- 2014(8823)
- 2013(8317)
- 2012(7201)
- 2011(6470)
- 2010(6398)
- 2009(6038)
- 2008(5476)
- 2007(4777)
- 2006(4057)
- 2005(3445)
- 学科
- 济(35290)
- 经济(35269)
- 管理(24271)
- 业(20078)
- 企(16284)
- 企业(16284)
- 方法(12908)
- 地方(12520)
- 数学(11433)
- 数学方法(11255)
- 农(9875)
- 中国(9516)
- 业经(7950)
- 财(7723)
- 地方经济(7687)
- 农业(6955)
- 环境(6894)
- 学(6334)
- 资源(5491)
- 和(5477)
- 贸(5395)
- 贸易(5386)
- 易(5159)
- 划(5094)
- 融(5010)
- 金融(5009)
- 发(4937)
- 理论(4928)
- 制(4899)
- 务(4802)
- 机构
- 学院(113154)
- 大学(109233)
- 管理(43870)
- 济(42387)
- 经济(41373)
- 理学(38026)
- 理学院(37582)
- 研究(37121)
- 管理学(36811)
- 管理学院(36620)
- 中国(28213)
- 科学(24649)
- 京(22839)
- 财(18472)
- 所(18121)
- 农(18032)
- 中心(18016)
- 江(16962)
- 业大(16947)
- 研究所(16684)
- 范(16605)
- 师范(16474)
- 财经(14657)
- 院(14511)
- 农业(14202)
- 州(13885)
- 北京(13772)
- 技术(13272)
- 师范大学(13145)
- 经(13135)
- 基金
- 项目(82505)
- 科学(65630)
- 研究(61464)
- 基金(57771)
- 家(50527)
- 国家(50139)
- 科学基金(43457)
- 社会(38927)
- 社会科(36992)
- 社会科学(36983)
- 省(34863)
- 基金项目(30456)
- 划(28586)
- 教育(28123)
- 自然(27401)
- 自然科(26729)
- 自然科学(26722)
- 自然科学基金(26139)
- 编号(26055)
- 资助(22547)
- 成果(19661)
- 发(19519)
- 重点(19256)
- 课题(18403)
- 创(17346)
- 部(16970)
- 创新(16264)
- 国家社会(15882)
- 发展(15712)
- 科研(15704)
共检索到1611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世和 黄吉 黄河 毛艳铃
通过设立耕地代表性样区开展实地采样调查分析 ,利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筛选和确定区域耕地质量评价的主导因子及其权重 ,借助 GIS技术和动态聚类模型进行区域耕地质量评价 .结果表明 ,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坡度、质地、地下水位和全 K含量等 8个因子与耕地粮食产量关系极为密切 ,可作为闽侯县耕地质量的主导评价因子 ,其中以有机质含量、≥ 1 0℃积温、道路通达度、CEC和坡度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较大 ,合计权重达 80 %以上 .闽侯县耕地资源总体质量不高 ,中低产耕地占 68.0 1 % .全县耕地主要限制型为砂、粘、冷和瘦限制 ,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 2 5 .0 4%...
关键词:
GIS 评价因子 权重 耕地级别 限制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胜祥 贺立源 鲁明星 黄魏 陈杰
湖北省江陵县是江汉平原上的主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对于湖北省的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的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耕地数量减少和耕地质量下降直接影响着全县粮食生产的安全基础。文章结合湖北省荆州市耕地质量评价工作,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研究工具,在查清江陵县耕地资源质量、数量及其分布的基础上,科学分析耕地对确保粮食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江陵县耕地地力可分为1、2、3、4等,其所占耕地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3.46%,52.10%,21.14%,3.30%。其中大部分耕地地力处于中上等,说明该地区耕地质量总体水平比较高,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了基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辛芸娜 范树印 孔祥斌 张蚌蚌 温良友 张青璞
耕地利用与保护需要对耕地质量进行多维管理,多维耕地质量评价是耕地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而县级尺度耕地质量评价是中国耕地质量管理的基础。根据耕地质量内涵,构建反映不同质量维度耕地质量的方法,是客观评价耕地多重质量的必然要求。本文以"需求-质量维度-指标-限制系数-耕地质量"理论框架为基础,构建了基于土壤、生态、环境和管理四个质量维度的县域耕地质量指标体系。利用多源多尺度数据,采用限制系数逐级修正的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进行了耕地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并将评价结果与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大兴区耕地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环境质量是制约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2)本研究考虑了耕地的环境质量,因此评价结果与基础地力评价和农用地质量分等成果有一定差异;(3)构建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融合了现有的农用地质量分等指标、耕地地力指标、土壤环境指标等,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4)根据非加和及限制因子原理,采用限制系数逐级修正的方法,客观反映了县域耕地质量差异。该评价方法不仅可以评价耕地质量,还可定量评价分维度质量,是对已有成果评价方法的有效补充,可以为中国耕地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的管理需求提供有效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来刚 郭燕 贺佳 程永政 郑国清 黎世民
[目的]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实现耕地科学管护的重要前提。[方法]以河南省安阳县为研究区,依据“状态-压力-响应(PSR)”框架,构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分析耕地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和障碍因素。[结果]研究区耕地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性和空间变异性交错耦合的分布特征,耕地质量由东向西逐渐降低,一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耕地质量分别占比7.45%、12.34%、17.83%、33.40%、28.89%;有机质、碱解氮、NDVI_(DRY)为研究区耕地质量主要障碍因子;随着耕地质量等级的升高,不同等级中小麦产量的均值也随着逐渐升高,说明耕地质量越好,耕地小麦产量越高。[结论]遥感数据辅助下的县域耕地质量评价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安阳县耕地质量提升重点在于提升丘陵地区土壤肥力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
关键词:
耕地质量 评价 遥感 空间分布 指标体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胜利 岳燕珍
文章从大农业的角度出发,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论述了区域土地资源分等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安徽省为例,选择9 个评价因素,在GIS 支持下,用限制因素指数和模型进行土地分等评价,从而对研究方法作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
土地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安徽省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友兆 王峻 刘吉军 姚翠巧 杨建海 吴俊品
以江苏省邳州市为研究区域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的支持下对耕地分等进行了研究。采用了评价模型 S =∑Sj×Wj 进行综合分值计算 ,根据综合分值的高低将评价单元分为 6个质量等别。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运用 ,实现了县域耕地分等的自动化 ,提高了结果的科学性
关键词:
耕地 分等 地理信息系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诚 林晨
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研究是我国耕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针对苏南地区耕地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整合农用地分等定级、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土壤侵蚀等相关研究资料,重构耕地综合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加权综合和聚类分析方法,根据耕地基础地力、耕地健康和耕地外部环境的空间分异和组合特征,识别优先保护、地力提升、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耕地类型,分类讨论耕地保护与整治路径。分析表明:苏南地区现状耕地中,优质耕地占比不足65%,近30%的耕地基础地力较差,超过5%的耕地受到水土流失、重金属污染威胁。其中,优质耕地集中于茅山以东的太湖平原和沿江平原地区,茅山以西地区基础地力相对较差,宁镇沿江、太湖东北岸部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克宁 赵瑞 赵华甫
为了实施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我国把耕地保护确定为基本国策,并通过《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规章来规范耕地的利用与管理。而耕地质量调查评价是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管护的基础。2017年,中央4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评价与监测:建立健全耕地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参考,也为完善相应评定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李扬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要素,耕地质量的合理评价对地方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等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针对我国当前耕地质量评价范围和评价方法的局限性,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自然质量、便捷程度和规整水平3方面重新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划分耕地类型,研究市域耕地质量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荆州市整体耕地质量水平较高,Ⅰ、Ⅱ级耕地分别占市内耕地总面积的36.84%和32.07%,主要分布在监利县等地区;受益于土地自然质量基础良好,田块规整和连片程度水平较高,但耕地资源的利用便捷性并不够高。不仅对地方耕地保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晋南 赵庚星 张子雪 王静
小尺度耕地综合评价是小区域范围内耕地质量保护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研究对影响山东省丁庄镇耕地质量的土壤养分状况、耕地立地条件、耕地理化性状和耕地土壤污染状况分别进行了评价。采用土壤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叠置方法划分评价单元,系统聚类和DELPHI法筛选评价因素,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模糊评价法确定耕地质量等级。研究结果表明:①丁庄镇耕地土壤养分含量较高,一二级地占总面积的54.41%;②立地条件和理化性状较好,它们的一二级地分别占总面积的58.26%和60.00%;③土壤污染较轻的一二级地占61.02%,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区;④耕地综合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其中一级地占总面积的21.17%,二级地占31...
关键词:
小尺度 GIS 耕地质量 丁庄镇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晶 任志远
生态安全是建立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它是指一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不因生存空间和生态环境遭受破坏而受到威胁的状态。在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陕北黄土高原的特点,通过对人口压力和生态服务价值做回归分析,再计算生态服务价值随人口压力增长的拐点,得到生态安全的阈值,判定生态不安全区,进一步通过马氏距离法,做相似性判定,而得到整个陕北黄土高原每一个自然生态单元的生态安全状态。其结果表明:2000年陕北黄土高原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不安全指数水平为0.68,该区整体上处于生态欠安全水平,故需要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从空间分布来看,陕北黄土高原的安...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唐秀美 陈百明 路庆斌 杨克
耕地适宜性评价是对影响耕地各种条件的综合评估。本文以山东省章丘市为例,选取了影响章丘市耕地适宜性的各个因子,以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在GIS支持下,以50m×50m栅格为评价单元,采用综合评价法对章丘市的耕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章丘市耕地适宜性情况总体良好,多数耕地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其中22.07%的耕地和21.40%的耕地为高度适宜和中度适宜,26.88%为低度适宜。也有相当面积的耕地处于勉强宜耕和不适宜耕作的状况,其中勉强宜耕耕地面积占22.35%,不宜耕的耕地面积占5.53%。论文最后对各个适应性耕地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利用对策。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对耕地适宜性评价有较...
关键词:
耕地 适宜性 评价 栅格数据 章丘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令超 宋艳华 樊雷 何同舟
以较大样本数据为基础,采用汇总、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地整理对区域耕地质量提升显著,但不同项目区耕地质量提升幅度差别较大;中低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大,高等别耕地整理后质量提升幅度较小;土地整理已成为区域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建议将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质量的提升幅度作为项目立项、审批、验收的硬性指标,进一步强化土地整理项目质量管理;优先选择中低等别耕地或中低等别耕地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整理,保障和加大资金的投入,确保土地整理持续进行。
关键词:
土地整理 耕地质量 等别 等指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赵华甫 吴克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力度的加大,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等生态工程的实施,我国耕地质量等级在结构、布局方面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因管控体系建设缺失等原因,耕地质量管控能力还需加强。这就需要从宏观上科学谋划耕地结构布局规划,微观上构建覆盖面广、多层次布设的质量监测网络,为进一步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