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3)
2023(8439)
2022(7411)
2021(6877)
2020(5923)
2019(13504)
2018(13317)
2017(25492)
2016(14283)
2015(15727)
2014(15802)
2013(15740)
2012(14876)
2011(13563)
2010(13757)
2009(12774)
2008(12774)
2007(11535)
2006(9895)
2005(8728)
作者
(44343)
(37354)
(37291)
(35629)
(23293)
(18279)
(16892)
(14750)
(13890)
(13147)
(12787)
(12600)
(11930)
(11806)
(11771)
(11755)
(11704)
(10920)
(10831)
(10776)
(9669)
(9144)
(9094)
(8580)
(8414)
(8293)
(8266)
(8241)
(7628)
(7536)
学科
(58845)
经济(58802)
管理(34868)
(32267)
方法(26404)
(24044)
企业(24044)
数学(23592)
数学方法(23372)
(18191)
(17523)
中国(14150)
(13563)
地方(13480)
环境(12873)
农业(11961)
业经(11126)
(10381)
贸易(10379)
(9996)
土地(9695)
(9621)
(9491)
(8299)
金融(8297)
(8237)
银行(8195)
(7995)
生态(7932)
资源(7893)
机构
学院(205374)
大学(204698)
(78507)
经济(76574)
研究(75361)
管理(73404)
理学(63030)
理学院(62158)
管理学(60790)
管理学院(60436)
中国(55875)
科学(51941)
(45370)
(44856)
(40561)
研究所(37588)
业大(37097)
农业(36232)
中心(35404)
(35154)
(32291)
(28996)
师范(28658)
财经(28238)
北京(27946)
(27561)
(25520)
(25327)
(24664)
科学院(24100)
基金
项目(142190)
科学(109740)
基金(101507)
研究(97651)
(92067)
国家(91375)
科学基金(75442)
社会(59793)
(56785)
社会科(56591)
社会科学(56570)
基金项目(55187)
自然(51133)
自然科(49749)
自然科学(49729)
(48849)
自然科学基金(48780)
教育(43832)
资助(40672)
编号(39402)
重点(33441)
(31701)
成果(31055)
(30457)
计划(29021)
(28664)
科研(28056)
课题(27602)
创新(26952)
科技(26302)
期刊
(87057)
经济(87057)
研究(54401)
(40595)
中国(40063)
学报(39840)
科学(35563)
大学(27722)
农业(27469)
(26502)
学学(26485)
管理(21997)
教育(17503)
(15932)
金融(15932)
(15290)
业经(15204)
技术(15135)
资源(13690)
经济研究(13208)
财经(13045)
问题(12106)
(11415)
(11131)
科技(10183)
业大(10066)
技术经济(9482)
林业(9358)
统计(9122)
图书(9039)
共检索到296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思远,张增祥,赵晓丽,刘斌,周全斌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 ,分析了不同生态背景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特征的空间分布。具体表现为对不同温度带、不同降雨带、不同高程带上的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 ,结果表明 :总体上我国的土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以下、降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斌  任志远  
利用西安市1988、2000年两期遥感影像,根据地学信息图谱理论与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以ARCGIS9.0和ERDAS8.5为平台分析了西安市1988-2000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并对研究区1988—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效应变化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2年间西安城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剧烈,综合土地动态度为3.5%,建设用地面积则急剧增加,年变化率达到为261.1%;西安城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12年间从306.7×106元减少到259.8×106元,共减少了46.9×106元;本文证明用3S手段研究由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响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徐霞,王静爱,贾海坤,高琼  
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生态背景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也有着相应的反馈关系。采用单元匹配和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内蒙古中部地区不同自然生态区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其结果表明:不同的生态因素对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约束状况不同,土地利用在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存在很强的地带性差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愿理  廖和平  李靖  蔡进  李涛  王强  
研究目的:研究生态脆弱区的土地利用多功能对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方法:以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80个行政村为评价单元,运用多边形综合图示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分析2017年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格局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1)南涧彝族自治县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整体性较低,行政村的差距较大,子功能协调发展有待加强,空间极化现象明显;(2)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明显,多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一主多副"的多核空间分布结构,子功能空间分布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3)土地利用多功能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以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为主,其中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性贷款和劳动技能培训率是其主导因素。研究结论:生态脆弱区应重点关注社会经济因素和区域政策因素,发挥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的作用,加强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鲁春阳  文枫  杨庆媛  张鹏飞  张引  
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职能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特征及合理性,为城市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主成分法,聚类分析法,比较法,模型法。研究结果:(1)不同职能城市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的占地比例差距明显,而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的比例差异较小;(2)总体上,50%左右地级城市的居住用地、工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的占地比例符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要求,而绿地比例与《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的一致性较低;(3)综合性城市用地结构合标程度高于其他职能城市;(4)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高的城市呈集聚状,呈现"群"状特点。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范月娇  江晓波  
三峡库区地处山区 ,山多坝少 ,且农业人口比重很高 ,因此土地资源十分有限。特别是近十几年来 ,由于兴建三峡工程 ,导致移民搬迁、城镇迁建 ,且伴随工程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大量优质土地被占用 ;迫于生计 ,部分农民不得不毁林开荒造田 ,坡耕地因此而增多 ,继而造成水土流失加剧 ,土壤日趋贫瘠。最终导致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方式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该文以空间信息技术为手段 ,首先探讨了三峡库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的具体研究方法和技术 ;然后分析了该区从 1 986年~ 2 0 0 0年 1 5a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针对各种自然、社会环境因素 ,从时空角度详细分析了各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谭术魁  刘琦  李雅楠  
研究目的:探究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时空分异格局和动态变化,为深入理解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发展规律,加强土地利用科学管控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指数模型,马尔科夫链。研究结果:(1)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总体呈平稳波动,省份间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差异逐渐缩小,阶段性变化以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下降为主要特征;(2)中国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空间分布不平衡,且地区差异显著,具有东、中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征,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在空间上整体表现出从集中到"分散化集中"的演变过程;(3)土地利用空间均衡度的4种状态中,优质均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鲁光,聂晓红,刘恩峰  
利用 1986年和 2 0 0 0年两个时相的航空影像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解译 ,通过MapInfo、ArcView等GIS软件对矢量化的解译成果进行空间分析与查询统计。研究表明 :济南市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具有明显的圈层和扇形结构特征。自内而外可分为三个圈层 ,但与西方圈层模式相比 ,又具有鲜明的特点。内圈层功能以居住和商业金融服务为主 ,且居住用地比重偏大 ;中间圈层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比较均衡 ,随时间变化较平稳 ;外层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明显 ,工业用地比重较大。各圈层又可划分为多个具有不同城市功能的扇形地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会义,何书金,张明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尤其是空间变化研究 ,离不开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该方法的数据基础主要是矢量格式的土地利用图件和遥感解译制图成果 ;模型基础包括 GIS的时空数据模型、属性数据模型和提取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原理模型 ;而数据处理过程则涉及GIS系统的数据转换功能、编辑功能、空间分析功能、数据库操作功能、空间统计分析功能以及图形显示功能等。本文结合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实例分析 ,从上述三方面详细阐述了 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及其在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应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为民  唐华俊  吕钢  陈佑启  
研究目的: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研究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与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在土地利用特征研究中的应用。研究方法:景观格局分析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研究结果:近20年山东省来东营市的土地利用主导变化过程是耕地、城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增加,天然草地大量减少,土地利用类型有向单一化发展的趋势。这种土地利用模式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湿地保护是不利的,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结论:将景观格局分析法和土地利用转换矩阵结合,可以快速的对一个地区的土地利用特征进行定性理解和定量分析,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罗江华  梅昀  陈银蓉  
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模型的支持下,运用多种数学模型对柳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演化从土地利用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变化的两方面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比较定量分析结果,得出研究区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圈层由外向内土地利用多样性降低、土地利用功能集聚趋势加强、城市逐渐由工业导向型向居住、公共设施导向型转化等特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晓艺  苏正安  马菁  杨鸿琨  何周窈  周涛  
为查明河北省坝上与坝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入渗能力,选择张北县(坝上风蚀区)和阳原县(坝下水蚀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采用微型圆盘入渗仪测量土壤入渗特性,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阳原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能表现为:高盖度草地>低盖度草地>耕地>林地,张北县表现为:草地>耕地>灌木林地>防护林地;(2)不同入渗模型拟合度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Philip模型拟合效果最佳;(3)土壤初始入渗速率、稳定入渗速率、稳定入渗时间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总孔隙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草地土壤入渗能力最强,后期开展生态工程建设时应更加重视草地涵养水源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民  赵士洞  
根据1985年和2000年的2期土地利用图形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数理统计方法和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生态保护背景下科尔沁沙地奈曼旗土地利用及其景观格局的新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重大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奈曼旗草地防护林面积,退耕还林面积,以及植被恢复的面积皆有明显提高,尤其是林地面积增长最为显著,增幅达186%;同时,人口增长,耕地需求扩大,造成土地压力过重,因此,局部地区毁林开荒,滥垦草地,导致土地退化的现象依然严重;此外,水稻的引种,大面积的河滩被开发为水田,从而导致水域减少。从景观格局的变化看,林地最为显著,随着斑块数目的剧增,其景观破碎度由0 017...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善勤  郭宏俊  周勇  王庆云  
以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技术支持 ,提出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研究的方法和体系。并在此基础上 ,使用遥感图像提供的信息和数据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分析功能 ,采用数学统计、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灰色预测等手段 ,对秭归县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动态地分析和预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小明  钟绍柱  周本智  曹永慧  王刚  
借助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空间分析平台,利用增强型专题绘图仪(ETM)遥感图像和地理空间数据库,定量分析了浙江省富阳市不同水土流失程度下的地理特征(坡度、坡向、高程、土地利用方式等),揭示了研究区域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背景的空间关系。结果表明:水土流失的地理环境分异明显,94.57%的水土流失发生在500 m以下高度带;85.33%的水土流失集中在15°~35°的坡度上;57.23%的水土流失发生在南坡;49.40%的水土流失分布于黄泥土;76.85%的强度及其以上程度水土流失发生在园地;58.35%的水土流失发生在低山丘陵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