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66)
2023(16013)
2022(14068)
2021(12976)
2020(11022)
2019(25164)
2018(24710)
2017(47785)
2016(26116)
2015(29163)
2014(28523)
2013(28166)
2012(26003)
2011(23367)
2010(23044)
2009(21310)
2008(20161)
2007(17361)
2006(15200)
2005(12994)
作者
(74988)
(62024)
(61608)
(58786)
(39970)
(30112)
(27950)
(24347)
(23980)
(22123)
(21679)
(21064)
(19817)
(19389)
(19368)
(19071)
(18687)
(18385)
(17907)
(17882)
(15525)
(15073)
(15024)
(14294)
(13982)
(13829)
(13751)
(13708)
(12520)
(12271)
学科
(104418)
经济(104298)
管理(70639)
(65518)
(52728)
企业(52728)
方法(47583)
数学(41781)
数学方法(41343)
(28724)
中国(28107)
地方(25610)
(24964)
(24900)
业经(22030)
农业(19633)
(17519)
贸易(17508)
环境(16887)
(16850)
(16832)
理论(16448)
(15572)
(15371)
财务(15304)
财务管理(15272)
技术(14864)
企业财务(14434)
(13672)
金融(13668)
机构
大学(359322)
学院(357960)
管理(139967)
(137128)
经济(133906)
研究(121988)
理学(121781)
理学院(120314)
管理学(118064)
管理学院(117453)
中国(88781)
科学(79534)
(77178)
(63118)
(61865)
(61435)
业大(57386)
研究所(56438)
中心(55846)
(55620)
财经(50286)
农业(49802)
(49261)
师范(48708)
北京(47597)
(45762)
(45285)
(43109)
经济学(40958)
师范大学(39564)
基金
项目(255349)
科学(200157)
基金(184646)
研究(182909)
(162480)
国家(161190)
科学基金(138083)
社会(114504)
社会科(108338)
社会科学(108308)
(101488)
基金项目(99156)
自然(92073)
自然科(89894)
自然科学(89868)
自然科学基金(88240)
(85071)
教育(83733)
资助(75634)
编号(74662)
成果(58999)
重点(57583)
(55414)
(54651)
(52598)
课题(51617)
科研(49293)
创新(49122)
计划(46887)
教育部(46882)
期刊
(148067)
经济(148067)
研究(101884)
中国(68939)
学报(61126)
(56404)
科学(55675)
管理(48295)
(45472)
大学(45055)
学学(42380)
教育(39222)
农业(39214)
技术(29487)
(27613)
金融(27613)
业经(25453)
财经(23425)
经济研究(23253)
问题(20555)
图书(20136)
(19967)
(19949)
资源(18715)
科技(17420)
(17103)
理论(16303)
技术经济(16075)
现代(15832)
业大(15618)
共检索到516239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科  郑娟尔  韦仕川  郑文娟  刘勇  
目前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多集中于土地利用的现存状态,较少考虑到人地关系对用地效益的影响。而"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很好地揭示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GIS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浙东北部地区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区;②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差异的影响,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高度正相关,充分说明PSR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最后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部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科  吴次芳  刘勇  
从城市土地利用中的人地关系分析入手,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 PSR 概念系统,并据此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浙江省东北部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效益较高,西南部偏低,这主要是由于区位优势和产业结构的差异所致;②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其 PSR 系统的协调度成正相关。这说明 PSR 各子系统及其内部各因子之间的协调性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模型可信度比较高,可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国平  李治  张祚  
将"压力—状态—响应(Pressure-State-Response,PSR)"框架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中,能较好地揭示土地利用中人地相互作用的链式关系。文章据此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呈梯度分布;②陕西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显著;③PSR系统的协调度与陕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成较高正相关,充分反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均衡度,同时模型可信度也比较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晓梅  王静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处属于II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于III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杰  
Taking Zhejia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not only introduces the extensive utilization of resources of China,but also analyzes the causes.The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the main reason is the distor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and government.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丽霞  夏浩  苑韶峰  
研究目的:以土地投入产出率为支点,探析浙江省1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以期为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熵值法和空间分析法。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整体水平较高,但各城市之间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差异性显著;(2)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形态;(3)浙江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空间差异主要受区位条件、城市发展策略、产业结构、城市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空间分异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动土地利用综合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黎清  
当前,面对全球经济动荡、资源成本约束的新形势,创新引资战略,开创引资新局面应是各地需要高度重视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应从单纯追求引资数量转变为既注重引资数量更注重引资质量和效益。本文采用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提出的业绩指数和潜力指数,对浙江省11城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通过指数大小排序来反映各城市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的相对地位,并针对不同地位的城市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易军  梅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耕地非农化已成必然,开展耕地集约利用研究,对缓解人地矛盾、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江西省为例,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构建基于PSR模型的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极差标准化方法及综合指数法,计算出1998~2007年江西省耕地利用集约度,得出在这期间江西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PSR各子系统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概括为社会经济因素、耕作资源及政策制度因素、自然因素。研究结果可为江西省今后耕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其他省份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焕  徐建春  李翠珍  徐知渊  
研究目的:定量分析生态用地配置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直接与间接影响效应。研究方法:通径分析及实证研究。研究结果:(1)生态用地与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中应单独作为一项指标;(2)生态用地配置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直接影响效应为负,对土地集约利用的间接影响效应为正,对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影响效应为正。研究结论:合理配置生态用地数量、科学规划生态用地布局是提高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有效方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焕  徐建春  李翠珍  徐知渊  范晓娟  
为了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浙江省11个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普遍偏高,无论是用地效益还是用地结构状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中平、南北低。(3)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03。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骊  
本文在对行业收入差距形成机理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应用计量经济学中的Panel Data方法,以浙江省为例,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模型结果显示,从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上来说,行业间产业层次水平差异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垄断水平差异,人力资本水平差异的影响相对较小,而行业劳动水平差异则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基于该实证结果,可以从严格限制垄断行业的不合理高收入和缩小行业人力资本水平差异这两方面着手以缓解行业收入差距,而由于产业结构升级所导致的行业收入差距则会在相当一段时期内继续维持或扩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罗文斌  王琳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朱雨凤  唐占峰  余钊  殷艳红  
利用回归模型、引力模型、空间插值法分别对城市物流节点辐射量、辐射范围、辐射空间强度进行估算,根据聚类结果将物流节点辐射能力水平划分为枢纽轴点、非枢纽轴点、非枢纽辐点,并对2018年和2025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辐射能力进行评价。不仅从空间角度拓展了物流节点辐射能力评价方法,且为浙江省物流节点辐射空间演变及布局规划提供了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明媚  李满春  毛亮  黎韶光  
人口迁移引起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等要素的空间分布发生变化,是人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对人口迁移模型的研究大多是以行政区划作为计算单元,难以反映小尺度下行政区内部的人口迁移态势。在GIS的支持下,提出构建县域人口迁移引力模型,选择县域内独立的居民区片为计算单元来评价乡镇的人口吸引潜力和人口最大可能迁移目的地分布。以浙江省临安市为实验区,实现模型的运算,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乡镇对人口的实际吸引力,为研究区制定人口、经济等政策和辅助规划提供了科学合理的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郁玉兵  熊伟  曹言红  
城市物流质量是城市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表征,其评价不仅要关注基础设施、信息水平、人力资源等反映物流供给能力的指标,也要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外向度等反映物流需求水平的指标,更要关注供给与需求的匹配程度。文章从供给能力、需求水平及其匹配度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11个地级市物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浙江省城市物流发展不平衡,可以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城市物流供需总体较为均衡。通过运用引力模型测算浙江省城市之间物流联系强度和隶属度,建议构建以杭州、宁波、温州为核心的三大物流圈,积极推进金华-义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形成四大物流枢纽布局的态势。最后,提出了未来研究的主...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