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85)
2023(9879)
2022(8837)
2021(8575)
2020(7167)
2019(16604)
2018(16673)
2017(31934)
2016(17644)
2015(20065)
2014(20077)
2013(19701)
2012(18230)
2011(16234)
2010(16070)
2009(14723)
2008(14372)
2007(12541)
2006(10930)
2005(9337)
作者
(52256)
(43323)
(43105)
(40925)
(27797)
(21037)
(19539)
(17359)
(16564)
(15544)
(15012)
(14536)
(13747)
(13677)
(13392)
(13297)
(13265)
(13088)
(12321)
(12226)
(10964)
(10548)
(10487)
(9857)
(9819)
(9718)
(9610)
(9531)
(8912)
(8638)
学科
(66473)
经济(66394)
管理(51214)
(47368)
(40575)
企业(40575)
方法(32703)
数学(27888)
数学方法(27489)
(17288)
(16725)
中国(16499)
(16275)
业经(14844)
地方(13432)
理论(12556)
(11889)
贸易(11883)
(11581)
(11524)
农业(11380)
(11310)
技术(11154)
(10719)
财务(10656)
财务管理(10634)
环境(10463)
教育(10124)
企业财务(10057)
(9786)
机构
大学(250921)
学院(248078)
管理(100463)
(90159)
经济(87934)
理学(87820)
理学院(86798)
管理学(85049)
管理学院(84633)
研究(81496)
中国(58871)
科学(54777)
(54402)
(42697)
(41790)
业大(40983)
(40365)
研究所(38439)
中心(36754)
(35299)
北京(34231)
农业(33645)
(33434)
师范(33103)
财经(32889)
(29872)
(29748)
(29223)
技术(27524)
师范大学(26748)
基金
项目(175255)
科学(136022)
基金(125889)
研究(125355)
(110688)
国家(109749)
科学基金(93518)
社会(75803)
社会科(71586)
社会科学(71566)
(69110)
基金项目(67890)
自然(63379)
自然科(61915)
自然科学(61902)
自然科学基金(60763)
(58249)
教育(57500)
资助(52220)
编号(51545)
成果(41688)
重点(38798)
(37632)
(36269)
(36171)
课题(35217)
科研(33808)
创新(33636)
大学(32553)
计划(32530)
期刊
(98004)
经济(98004)
研究(70362)
学报(44933)
中国(44838)
科学(39905)
(38847)
管理(36370)
大学(33289)
学学(31286)
(29500)
教育(29293)
农业(27360)
技术(21419)
(17488)
金融(17488)
业经(16231)
图书(15350)
财经(15280)
经济研究(14697)
(13715)
科技(13688)
理论(13139)
(12836)
问题(12479)
(12395)
实践(12341)
(12341)
业大(12138)
技术经济(12000)
共检索到352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戈飞  宋晓斌  徐永慧  刘桂湘  骆荣君  
利用不同浓度的GGR6对南方红豆杉插穗进行处理,通过扦插成活率、生长量、生物量的调查和测定,结果为 流水对插穗进行前处理12 h后,用20 mg·L-1的GGR6溶液浸泡5 h,扦插后插穗成活率大幅度提高,分别高出相 同浓度的2,4-D和萘乙酸处理25.5%和16.2%,为空白对照的2倍。成活苗木的高度和粗度均高于其它处理。表 明用GGR6处理插穗能够提高红豆杉的扦插成活率,并可以促进高生长和径生长。用多菌灵提前处理插穗,能够降 低GGR6的作用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志权  廖文波  陈志明  莫炳友  
Taxus plants were a kind of important vegetative resources due to that their bark and leaves contain an effective anticancer component taxol. It is very necessary that Taxus planting base was set up,because Taxus population was rare in the natural co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宋晓斌  曹支敏  张学武  王云芳  原双进  
 在油松育苗中应用不同浓度的双吉尔-GGR6,探索其对油松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20mg/L的双吉尔-GGR6对油松幼苗粗生长的促进效果优于100mg/L喷施宝,而对幼苗高生长的作用与100mg/L喷施宝和空白对照无明显差异;用40mg/L的双吉尔-GGR6对油松种子出苗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用GGR6和喷施宝处理苗木后,幼苗猝倒病的发生率均有明显降低。建议在油松育苗生产中使用浓度为20mg/L的双吉尔-GGR6。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臧传富  苏建荣  张志钧  
为摸清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在生长和光合特性方面的特性和差异,在田间条件下,以2年苗龄的云南红豆杉实生苗和扦插苗为研究对象,用Licor-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实生苗和扦插苗的光响应曲线和光合生理日变化,同时对实生苗和扦插苗生长、树形和生物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红豆杉实生苗的生长量、生物量和光合生理指标都基本优于扦插苗。实生苗的冠幅和生物量较扦插苗优势明显,实生苗净光合速率(Pn)总体高于扦插苗。实生苗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存在明显的"光午休"现象,扦插苗光合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同时,实生苗对光环境和水分环境的适应能力优于扦插苗。实生苗在光补偿点和近光饱和点之间存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金国庆  王月生  余能健  
Genetic test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 including six provenances in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 was conducted in Mingxi of Fujian and Chun'an of Zhejiang.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provenances for growth performance at seedling and young stage.Among six 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焦月玲  周志春  余能健  金国庆  王月生  
利用来自10个省区27个产地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在福建明溪和浙江淳安2个地点开展种源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差异及育苗环境对种源苗木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苗高、地径和侧枝数存在显著的种源差异。基于苗高生长参数分析表明:种源苗高的增加主要是由于线性生长量、最高生长速率和线性生长速率的提高,而不是由于线性生长期的延长。相对于其它树种,南方红豆杉线性生长速率虽较小,但线性生长期较长。试验虽然未发现根系形态、干物质积累量的种源差异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这些性状的种源绝对值却相差较大,达20%以上。育苗环境对南方红豆杉种源生长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德有  李如玉  李铃  
利用江西的红豆杉(Taxuschinensis)、福建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以及四川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的成熟胚为试验材料,成功地诱导出大量的愈伤组织。这3种材料愈伤组织的最高诱导频率分别为957%、984%、917%。细胞学和形态学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这些愈伤组织能够产生处在不同发育阶段的体细胞胚。上述3种植物材料每100块愈伤组织平均最多分别可产生127、91和33个体细胞胚。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月生  周志春  金国庆  洪桂木  王晖  
2005-2006年,在浙江省淳安县,设计4种轻型、半轻型的配比基质,进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容器苗生长、根系发育、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以及对基质容器苗与大田裸根苗出圃质量和栽植当年生长差异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大田裸根苗比较,容器苗出圃质量显著提高,苗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各器官和总干物质积累量高,根系发达,须根大量增生,根茎比大幅增高。在4种配比基质处理中,以泥炭为主的配比基质(占配比基质的39%~49%)容器苗生长量大,出圃质量高。容器苗不仅出圃质量较大田裸根苗高,而且移栽当年的树高和地径生长量大,分枝数多,有利于南方红豆杉短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郑琰燚  任少秋  高飞  朱咏莉  
为探讨醋糟与不同基质配比对南方红豆杉苗期生长的影响,遴选适宜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的复合基质配比,以南方红豆杉1年生苗为材料,设置10种不同配比的基质处理,测定不同配比复合基质性状特征,分析不同配比下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醋糟基质可促进南方红豆杉苗株高、地径和总侧枝数的增长,且以醋糟∶锯末体积比为80%∶20%和醋糟∶锯末∶珍珠岩配比为60%∶20%∶20%2个处理的容器苗生长效果较好。醋糟可以替代泥炭作为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轻基质;醋糟中添加锯末比例较高的基质不利于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的生长。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星星  王仁才  张家银  李炎林  秦宇  熊兴耀  
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为材料,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紫杉醇、三尖杉宁碱、7–表–10–去乙酰紫杉醇、7–表–紫杉醇、巴卡亭III、10–去乙酰巴卡亭II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以甲醇–乙腈–水(体积比为25∶36∶39)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7 nm,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在35 mIn内完全分离;南方红豆杉的枝、叶、果实中6种紫杉烷类化合物含量存在差异,其中,紫杉醇和7–表–10–去乙酰紫杉醇在种胚中含量最高,分别为866.47、722.50μg/g,10–去乙酰巴卡亭III、巴卡亭III和7–表–紫杉醇在叶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301.20、234.08...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建军  周丹  宋小英  
通过对曼地亚红豆杉Taxusmedia不同直径不同长度的穗条、不同扦插时间及覆膜与否、不同扦插基质等因子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剪取长5~7cm的粗壮插穗在春冬季扦插成活率最佳,而在夏秋高温季节则发根速度最快,但成活率偏低。表4参6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曹基武  刘春林  吴毅  黎恢安  尹大军  伍细莲  吴林世  胥雯  
为满足人们对南方红豆杉苗木的需求,对南方红豆杉的扦插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即采用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生长素激素及不同种类的扦插基质对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植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处理后插穗的各项生根指标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以吲哚丁酸钾盐8 g/kg(液态)+荷尔蒙顿38 g/kg(固态)处理10 s,效果为最佳,平均生根率达87.63%,平均根体积达38.87 cm3,根数和根长均达最大值;不同扦插基质比较,以种植在以70%河沙:30%黄心土的基质为最优配方,平均生根数为21.67条,生根率高达72.22%,生根数和生根率均达最大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孙启武  王磊  张小平  郝朝运  田胜尼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编制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利用存活曲线、致死力曲线、植物种群结构动态量化分析方法等来综合分析种群的动态趋势,同时引入4个生存分析函数进行种群的生存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为稳定型种群,但种群早期存活数随龄级急剧下降,只有16%的幼苗能进入第2龄级,而后期存活值波动不大,说明幼苗成长为幼树的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环境筛选。分析认为,由于南方红豆杉幼苗竞争能力弱,在群落中处于被动适应的地位,导致其较高的死亡率,降低了其对后期各龄级的补充能力,同时人为干扰和破坏加重了这种趋势,从而导致其濒危。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海莲  李凤兰  赵翠格  郭惠红  
通过系统分离、GC-MS鉴定的方法,从南方红豆杉种子甲醇浸提液中分离鉴定出多种有机化合物,分析确定了它们的种类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有机物质主要为有机酸类、酯类、胺类、醇类和酮类等。其中乙酸的抑制活性在其他种子抑制物质的研究中已被证实,胺类物质首次从南方红豆杉种子中被分离鉴定。分别对南方红豆杉种子胚、胚乳和3层种皮的甲醇浸提液进行生物测定,比较几个部位中发芽抑制物质活性的差别,结果说明种子各部位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这些物质对白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胚根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各部位抑制物质的抑制活性存在一定差异,其活性的强弱为胚>内种皮>胚乳>中种皮>外种皮,且随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逐渐增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志权  廖文波  钟翎  陈志明  
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萌发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 ,主要结果表明 :(1)种子在自然条件下有很深的休眠特性 ,但种皮透性不是休眠的原因 ;(2 )对新鲜种子进行“暖温 (2 5℃ )层积—低温 (5℃ )层积”,以“36周— 12周”的模式效果最好 ,能促进胚纵向生长和打破种子休眠 ,发芽率达 6 4 .0 %~82 .2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