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02)
2023(8088)
2022(6460)
2021(6141)
2020(4991)
2019(11496)
2018(10926)
2017(20667)
2016(10648)
2015(12273)
2014(11913)
2013(11888)
2012(11191)
2011(10183)
2010(10376)
2009(9882)
2008(8988)
2007(8062)
2006(7170)
2005(6481)
作者
(27783)
(22852)
(22725)
(21869)
(14679)
(10796)
(10403)
(9012)
(8776)
(8117)
(7963)
(7716)
(7261)
(7230)
(7207)
(7186)
(6675)
(6650)
(6519)
(6018)
(5830)
(5524)
(5362)
(5253)
(5206)
(5168)
(4967)
(4856)
(4601)
(4588)
学科
(45453)
经济(45404)
(26060)
金融(26060)
管理(25612)
中国(24982)
(24526)
(23359)
银行(23355)
(22796)
(18713)
企业(18713)
方法(17095)
数学(15678)
数学方法(15608)
(12838)
(12447)
(12371)
(11564)
贸易(11550)
(11411)
中国金融(11253)
地方(10909)
业经(10220)
农业(8672)
(7726)
(7345)
财务(7314)
财务管理(7305)
(7159)
机构
大学(145378)
学院(143069)
(71821)
经济(70582)
研究(55797)
中国(52311)
管理(50360)
理学(41803)
理学院(41330)
管理学(40910)
管理学院(40637)
(33334)
(31716)
科学(27894)
中心(27536)
(26655)
财经(26100)
经济学(25209)
(24072)
研究所(23988)
经济学院(22769)
北京(21195)
(20289)
(20030)
金融(19942)
(19866)
财经大学(19722)
(19307)
(19186)
(18671)
基金
项目(90608)
研究(72014)
科学(71967)
基金(67233)
(57513)
国家(57047)
科学基金(48376)
社会(48309)
社会科(45953)
社会科学(45946)
基金项目(34113)
教育(32434)
(31552)
编号(28182)
资助(28032)
(27469)
自然(26837)
自然科(26239)
自然科学(26234)
自然科学基金(25816)
成果(24598)
(22072)
中国(21724)
国家社会(21578)
(20970)
重点(20847)
课题(20280)
教育部(19639)
(19432)
(19311)
期刊
(77314)
经济(77314)
研究(51257)
中国(34875)
(32440)
金融(32440)
(24216)
管理(19675)
(18794)
教育(17523)
科学(17502)
学报(17097)
大学(14257)
经济研究(13765)
财经(13585)
学学(12877)
农业(12496)
技术(11931)
(11844)
(11134)
国际(10907)
世界(10735)
问题(10194)
业经(9803)
(7559)
图书(7504)
(7006)
论坛(7006)
理论(6861)
技术经济(6501)
共检索到239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青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评估指数,本文依据其最近二期的排名,对比分析了我国金融中心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构建金融中心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金燕  裴立伟  
了解全球金融中心的发展状况以及评估体系,对于中国的金融布局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目前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排名以及评估体系之一——伦敦金融城发布的GFCI报告,并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有可能在多个城市兴建角色定位、辐射范围、功能等级各不同的金融中心,形成中国金融新布局。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强  
英国金融机构公司所得税、个人公得税、印花税税率不高,但具有完善的国民保险税,其对于外商金融机构制定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包括允许外国金融集团所属任何英国公司之间申报损失、对资本收益实行减税措施、税贴的税收政策;外商或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收购或占有房地产,金融机构在英国开业之前,必须获得金融服务局的批准,但没有关于英国国民持有多数股或持有一定比例股等方面的要求,等等。中国应该改革金融机构营业税、降低金融机构个人所得税、调整金融机构企业所得税,建议上海制定地区性质的金融机构优惠政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本华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新加坡提出在5到10年内建成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并采取了有效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应发挥业界人士在金融中心战略规划中的作用,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金融监管制度,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加强软件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贺瑛  
GFCI是全球最具权威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指标指数。近年来上海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方面一直备受各界尤其是国际金融界的关注。最新GFCI排名显示:上海依然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之一,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要得到长足发展,还需经历艰辛的努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文越  杨婷  张祥  
本文基于对欧洲金融中心当前布局结构和沿革历程的分析,总结出欧洲金融中心的发展规律,认为我国金融中心建设要正确处理经济、地理、文化、创新与金融中心的关系;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建设各层次金融中心体系,形成多样化的专业化金融中心;积极推进金融开放,增强金融中心的国际性。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姚星垣  
金融中心建设对经济转型有支持作用。本文以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所涵盖的城市为样本,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金融中心建设促进经济转型的路径和机制进行了经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心建设的两个方面,即发展金融深度与拓展金融宽度对经济转型都有支持作用,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不同。发展金融深度通过支持经济发展以及拓展金融宽度两种机制间接作用于经济转型,而拓展金融宽度则直接有利于经济转型。这种差异性对我们如何推进金融中心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亚欣  
国外主要金融中心形成与发展的经验表明: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发达的腹地经济为基础;政府推动是金融中心形成的重要因素;商务中心区(CBD)对金融中心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些经验为目前我国的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夏强  
新加坡、香港离岸金融中心的比较与启示厦门大学财金系夏强离岸金融中心又称境外金融市场,是指专门经营非居民之间的借贷、结算、投资、资本流动、期货交易等金融服务,而不受所在国或任何国家的一般金融法规管制的市场。近二十年来,迅速发展的离岸金融中心已成为国际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光友  罗素梅  
该文在比较分析世界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形成模式的基础上,总结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规律和发展模式,得出了启示性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政策推动型是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初期的主要模式;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要加强风险管理;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客观要求;应同时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胡苏迪  蒋伏心  
基于全球视野对于科技金融中心发展模式的关注与反思,本文总结并借鉴了旧金山、特拉维夫、新竹这三种科技金融中心模式及其典型的发展经验,希望能为我国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设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科技金融中心在我国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本文提出我国应选择以政府主导的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推行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模式,培育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科技金融供给模式,建立完善的科技金融市场环境,这对于加快我国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马珂  
财富管理是金融中心建设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国外不同金融中心形成过程中,因其历史背景、商业文化传统、法律等不同,财富管理在市场特征、主要参与机构、模式特点、驱动力量和推动因素等方面存在差异,形成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欧洲模式、北美模式和亚洲模式。本文在比较分析这三大模式特点和共性基础上,以成都为例,研究了借助财富管理发展推动区域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在分析成都具备介入财富管理发展良好市场条件基础上,建议成都借鉴美国"产品化"的财富管理发展模式,同时借助亚洲财富管理发展模式中政府政策供给引导的发展路径,推动财富管理成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部分。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徐全勇  
本文分析英国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探讨了英国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集聚的动力机制,以及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借鉴英国金融服务业产业集群的经验,对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提出初步的构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