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89)
2023(11188)
2022(9290)
2021(8468)
2020(6878)
2019(15460)
2018(15592)
2017(28339)
2016(15588)
2015(17259)
2014(17704)
2013(17110)
2012(16482)
2011(15317)
2010(15863)
2009(14762)
2008(14591)
2007(13181)
2006(12408)
2005(11856)
作者
(46699)
(38990)
(38674)
(37144)
(25077)
(18512)
(17637)
(15120)
(14987)
(14151)
(13492)
(13088)
(12986)
(12819)
(12582)
(11953)
(11532)
(11277)
(11204)
(10912)
(10384)
(9706)
(9525)
(9195)
(8829)
(8766)
(8723)
(8634)
(8044)
(7790)
学科
(84192)
经济(84107)
管理(38674)
(32907)
地方(25934)
中国(25850)
(25273)
企业(25273)
方法(20518)
(19659)
业经(18402)
(17475)
(16793)
数学(16744)
数学方法(16589)
地方经济(15899)
(14913)
金融(14906)
(14689)
银行(14665)
(14361)
(14301)
(13256)
农业(13237)
(12969)
理论(11740)
环境(11388)
(11229)
贸易(11218)
(10703)
机构
学院(224826)
大学(222867)
(99944)
经济(97702)
研究(92072)
管理(75445)
中国(70457)
理学(61615)
理学院(60757)
管理学(59713)
管理学院(59268)
科学(53746)
(50344)
(48386)
(48039)
研究所(43146)
中心(39881)
(38840)
(38185)
财经(35396)
(33465)
(33369)
北京(33334)
师范(33112)
(31771)
经济学(31279)
(30059)
(29889)
业大(29847)
农业(29700)
基金
项目(135389)
科学(105053)
研究(103536)
基金(93578)
(81869)
国家(81096)
科学基金(67282)
社会(65148)
社会科(61531)
社会科学(61521)
(54419)
基金项目(47690)
教育(47153)
(45282)
编号(42352)
自然(39474)
自然科(38453)
自然科学(38440)
资助(38263)
自然科学基金(37718)
成果(36593)
(36204)
课题(32304)
重点(31565)
发展(29742)
(29274)
(29043)
(27594)
国家社会(26956)
(26464)
期刊
(132790)
经济(132790)
研究(81892)
中国(59202)
(37216)
(36403)
学报(34218)
教育(34123)
管理(32413)
科学(31418)
(27192)
金融(27192)
大学(25976)
农业(24793)
学学(24050)
经济研究(21908)
技术(21642)
业经(20405)
财经(18470)
问题(16557)
(16247)
统计(13140)
(12885)
(12695)
世界(12499)
国际(12345)
技术经济(11813)
(10978)
论坛(10978)
(10925)
共检索到3886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宏观经济发展统计评价体系研究》课题组  
一、宏观经济发展统计评价的研究目标与准则(一)研究目标建立宏观经济发展统计评价体系的目标之一是研究我国经济发展目标实现的状况,设置宏观经济全方位的可行性定量评定标准,并可进行国际间,地区间总体与项目评价比较研究。目标之二是确立并完善科学规范的统计评价方法。包括确定中、短期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值,总体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式与模型和确定评价指标的数量界限,研究综合测算和证实的结果与理论的拟合效果,研究形成统计评价体系规范方法论的可行途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泽军  
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我国逐步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与健康发展需要有科学的完整的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来保证。一般来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以下简称核算体系)构成了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宏观决策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葛守中  朱力琦  
本文研究提出了将国民经济核算扩展为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和方法,从实物量到价值量,从流量到存量,建立起由5大帐户组成的资源-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计算了反映资源、环境与经济双向交互影响的新宏观指标——国内生态产出EDP(也有人称绿色GDP),从而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发展提供定量基础。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汪浩瀚  
对经济学基础的思考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而对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的构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也是各宏观分支理论争论的焦点。自凯恩斯革命后 ,由于宏观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经济基础 ,导致自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引发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 ;近些年来 ,又出现了尝试为微观经济建立宏观基础的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 ,这种新的理论试图超越微观基础 ,从而揭示现代各宏观经济理论纷争的实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寒明  
文章对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为主体,以国际收支统计(BOP)、货币与金融统计(MFS)和政府财政统计(GFS)为补充的四大宏观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我国宏观济发展脉络,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庞皓  
一、国际上的四个宏观经济统计规范1993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全面修订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即1993年SNA)以后,中国统计学界出现了新一轮研究国民经济核算的热潮。这一轮对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研究,热点已经不再是核算模式的选择,也不是一般核算理论与方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庞皓  
SNA、BOP、MFS和GFS等四大国际宏观经济统计体系在许多基本方面有内在联系,但内容和作用又有明显差异。如果说SNA是对国民经济作整体描述,BOP、MFS和GFS则是分别对某特定领域作较为详尽的核算,四个统计体系之间不可相互替代。长期以来,中国统计学界对宏观经济统计核算的研究只是集中在SNA上,而对BOP、MFS和GFS的研究却很薄弱。目前,必须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在继续深入研究SNA的同时,紧密联系中国实际,加强对BOP、MFS和GFS的深入研究,并建立与SNA协调配套的BOP、MFS和GFS体系,以充分发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的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敏雪  
伴随宏观经济管理框架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宏观经济统计观测的基本思路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本文的基本目标是为实现国民经济核算服务于供给侧宏观经济观察提供框架性认识。所完成的具体工作包括:①从支出法GDP核算出发,阐释当前宏观经济管理从需求侧向供给侧转变的必要性;②以生产法GDP核算为基础,阐述如何搭建从供给侧系统描述宏观经济状况的平台;③如何以收入法GDP核算为起点,全面展示供给创造需求的路径和影响因素;④结合中国实际,对当前国民经济核算应用于供给侧宏观经济观察的可能性与进一步改进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凯恩斯理论的出现使宏观经济学从西方经济学的传统理论中分离出来。现代宏观理论不仅使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大萧条和失业问题得到了说明,而且由于其独树一帜的实证分析范畴和分析手段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新领域。然而宏观理论没有涉及到市场、价格和资源分配等问题,因此,传统微观经济学仍固守着自己的阵地。作为两个具有不同分析范畴和分析目标的领域,它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并存着,尽管是那么不协调地并存。这种并存的不协调随着凯恩斯宏观理论的弱点日益暴露而逐渐被西方经济学家所重视。但直到宏观经济理论及其政策无法解释和控制经济活动及其发展时,人们才发现它是多么缺乏一个相应的微观基础。忽视了这个基础的宏观理论和政策经常...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柳欣  
自1998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的特征,主要表现为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下降、失业增加和物价指数的连续下跌。目前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的解释和政策建议都是以主流经济学为基础,力图通过调节总需求来改变当前的局面。本文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何班  
由中国会计学会和中国统计学会联合组织的宏观经济核算科学讨论会,于1987年12月2日至6日在广州市召开。会议重点讨论了宏观经济核算同会计核算、统计核算的关系,以及如何使两种核算相互协调配合的问题。讨论的主要情况如下:一、会、统核算相互协调的必要性会议认为,搞好宏观经济核算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考核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把加强综合平衡,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同时,随着计划、投资、物资、财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杜治秀  
本文应用2008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关于雇员股票期权核算的方法,核算了分行业上市公司雇员股票期权报酬;并假定实施虚拟股票期权模式的非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具有相同的业绩要求,从而以公司利润总额为辅助变量对工业行业非上市公司股票期权报酬进行推算。核算结果表明,雇员股票期权在管理层劳动者报酬中的比重有上升趋势,行业覆盖面有普及化趋势。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雇员股票期权必将成为劳动者报酬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对宏观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李周欣  
股市财富效应是指股票价格上涨导致股票持有人财富增长,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和推动经济增长的综合效应。股市财富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二:一则股票市场具有高度的流动性,能够依据效率原则灵活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詹武  
农村金融学会要我就改革与发展的问题发个言。我想加一个宏观平衡问题。十年改革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目前面临着前进中的困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很丰富。小平同志前一段号召大家认真总结十年改革的经验,确实是十分必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