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85)
2023(8005)
2022(6542)
2021(6187)
2020(5158)
2019(11670)
2018(11328)
2017(21375)
2016(11485)
2015(12653)
2014(12829)
2013(12364)
2012(11181)
2011(10036)
2010(10403)
2009(10153)
2008(9110)
2007(7968)
2006(7267)
2005(6952)
作者
(32717)
(27406)
(26940)
(26256)
(17339)
(13177)
(12463)
(10425)
(10338)
(9906)
(9365)
(9240)
(8931)
(8862)
(8793)
(8683)
(7951)
(7951)
(7759)
(7698)
(7044)
(6659)
(6611)
(6280)
(6274)
(6211)
(6156)
(5759)
(5637)
(5427)
学科
(44888)
经济(44837)
(33689)
管理(31319)
(28061)
企业(28061)
(26136)
金融(26136)
(23756)
银行(23742)
(23026)
中国(20255)
(19956)
方法(18941)
数学(16881)
数学方法(16703)
(16446)
(12360)
中国金融(11216)
(11034)
业经(11025)
(10889)
财务(10863)
地方(10862)
财务管理(10839)
企业财务(10504)
(9841)
体制(9766)
收入(9144)
农业(8899)
机构
大学(159144)
学院(158111)
(69256)
经济(67828)
研究(57244)
管理(56518)
中国(50294)
理学(48159)
理学院(47607)
管理学(46726)
管理学院(46421)
(36815)
(33847)
科学(33394)
(29119)
财经(28268)
中心(27694)
(26996)
研究所(26368)
(25776)
(23949)
经济学(23587)
业大(22293)
北京(21801)
财经大学(21390)
经济学院(21323)
农业(20859)
(20512)
(20449)
金融(20098)
基金
项目(104088)
科学(82269)
基金(77029)
研究(74949)
(67771)
国家(67224)
科学基金(57481)
社会(48941)
社会科(46684)
社会科学(46672)
(40079)
基金项目(39983)
自然(36666)
自然科(35853)
自然科学(35843)
自然科学基金(35256)
教育(34721)
(33831)
资助(32250)
编号(28326)
重点(24322)
成果(23839)
(23384)
(22526)
(22070)
(21502)
国家社会(21260)
创新(20787)
课题(20584)
教育部(20358)
期刊
(74200)
经济(74200)
研究(52744)
中国(34350)
(33267)
金融(33267)
(29454)
学报(26548)
(23973)
科学(23239)
管理(22299)
大学(20482)
学学(19356)
教育(17258)
财经(15142)
农业(14786)
技术(13199)
经济研究(13121)
(13048)
业经(10602)
问题(9433)
理论(8249)
(7540)
统计(7453)
技术经济(7223)
(7171)
(7152)
实践(7097)
(7097)
(6778)
共检索到251023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甘特拉姆·B.沃尔夫  张舜栋  
传统的宏观经济政策对于稳定全球经济而言一直非常重要,但如今,宏观经济政策已不足以应对当前经济环境的脆弱性和低增长,尤其是已不能应对持续疲软的需求,更不要提驱动新的增长了。与8年前全球危机爆发时相比,这些政策所能使用的弹药已经少得可怜。许多大国的货币政策已接近零利率下限,利率已低得不能再低。而财政政策与危机前相比,空间也已非常有限。事实上,发达国家的主权债务已由占GDP的70%增长至100%左右。尽管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琤  
脆弱性是金融系统内在的固有属性,因其"隐蔽性"给测度造成困难。文章从银行、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以及保险等四个方面,收集整理出14个金融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的代表变量,并确定权重,对2003第2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之间的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琤  
脆弱性是金融系统内在的固有属性,因其"隐蔽性"给测度造成困难。文章从银行、市场流动、股票市场以及保险等四个方面,收集整理出14个金融系统脆弱性测度指标,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作为中国金融脆弱性指数的代表变量,并确定权重,对2003第2季度到2015年第1季度之间的我国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测度与评价。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林琳  曹勇  肖寒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迅速增长的现实特征,建立了一个引入影子银行部门的DSGE模型,对中国式影子银行发展过程中的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疏于监管的影子银行信贷扩张所推动的经济上升期中,商业银行规避监管、取得监管套利的行为主导了影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高杠杆、高度期限错配、关联关系复杂的金融系统,经济上升时期众多单独业务机构忽视系统性风险的行为加剧了顺周期效应,集聚了大量金融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娜  申琳  张宁  
本文首先构建了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标体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金融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趋势分析,然后利用马尔可夫区制转换模型对其进行区制状态分析,从而识别出金融系统脆弱性状态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区间内中国金融系统脆弱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波动幅度较大,但在2014年以后,脆弱性指数有所回落且处于可控范围内;中国在"低脆弱性"区制的时间要少于"高脆弱性"区制的时间,且向"高脆弱性"区制转移的概率较高,金融体系容易产生脆弱性集聚的风险。因此,中国需要将以前粗放式的金融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高效金融增长,完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和风险指标体系,加大对金融产品、组织和制度的监管力度。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仁祥  刘孟飞  
随着科技与金融耦合的不断深入,对其负向作用及脆弱性的研究不容忽视。运用熵值法对我国2006—2020年省际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指数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引入金融结构,检验金融结构对科技金融耦合系统脆弱性影响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各地区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呈上升趋势;(2)总体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水平提高有利于改善系统脆弱性;(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结构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效果不同;(4)全国层面,金融结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会加剧周边地区系统脆弱性;分地区层面,东部地区金融市场占比增加会带动相邻省份系统脆弱性改善,而中西部地区反而起到加剧作用。因此,应推动金融市场发展、完善银行中介服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董金玲  
本文在对国有商业银行金融脆弱性及其原因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改革应从解决法人治理、不良资产处置及资本金补充等问题入手,作者同时认为,促使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发生根本性转变还必须辅之以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及允许一定程度的混业经营等相关政策改革。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钟国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日前表示,支持G20伦敦峰会加强全球金融监管、提高国际金融系统透明度的改革方案。G20的目标与IFAC之前发给峰会工作组的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伍志文  
本文利用18个国家1982-2003年和24个国家1992-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金融一体化和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如下几点结论:一是不同类型的资本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差别。国际证券投资不利于金融稳定,而直接投资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投资对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影响,但综合效应并不十分确定。二是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并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而且不同类型的资本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存在不同的时滞效应。三是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存在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十分明显,同时也不是十分稳定。总体而言,金融一体化对金融稳定没有产生稳定而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尼古拉斯·维伦  李想  
G20集团对金融监管领域的授权由2008年11月中旬召开的华盛顿峰会拉开序幕,并在接下来2009年4月的伦敦峰会和同年9月的匹兹堡峰会之后,金融改革议程经历了大肆宣传、失望和犬儒主义的周期。这一改革启动五年之后,今天再来看G20金融改革的成就和挑战,局面自然有好有坏。首先,尽管个别领导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方芳  赵净  
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深入,国际金融风险日益加大,金融脆弱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中等收入国家更是如此。文章选取16个代表性指标,通过因子分析法构建金融脆弱性指数,并对泰国1996-2009年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金融自由化程度、金融监管方式、政府应对危机决策能力和宏观经济基本面是影响泰国金融脆弱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建忠  韩英  齐永兴  
金融脆弱性问题是中国金融改革中必须正确认识的问题,通过对金融脆弱性问题的解决实现化解金融风险,降低金融危机的发生。本文通过对金融脆弱性的基本内涵、基本观点、金融脆弱性的根源以及我国金融体系脆弱性表现,对金融脆弱性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金老  
本文对日见流行而又很模糊的一个概念———“金融脆弱性”展开研究。金融脆弱性 ,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中的风险积聚 ,包括信贷融资和金融市场融资。信贷市场上的脆弱性来自于借款人的高负债经营和银行不恰当的评估方法的合力。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及波动性的联动效应。信息不对称对两个市场上的脆弱性起着根源性作用。金融工具发行单位的清偿力是衡量金融脆弱性程度最直接指标。在金融全球化的今天 ,伴随着金融市场的膨胀发展 ,金融脆弱性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一种自增强的趋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章奇  何帆  刘明兴  
近年来有关金融自由化与金融脆弱性之间关系的讨论在文献中屡见不鲜。本文认为金融自由化会对金融体系的稳定产生一个独立效应,与此同时,金融自由化政策是否与政府其他经济政策协调一致也会影响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换言之,金融自由化作为政府各项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经济政策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仅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的运作效率,而且也会显著地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经验证据也支持了我们的观点。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政  涂晓枫  卜林  
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包括风险贡献与风险敞口两个方面,前者反映其系统重要性,后者反映其系统脆弱性,两者不可偏废其一。文章基于CoVaR的统一框架,首次采用ΔCoVaR和Exposure-ΔCoVaR方法,对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性风险进行全面度量,评估其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研究发现,我国银行和保险部门的系统重要性高于证券部门,证券部门的系统脆弱性则高于银行和保险部门,而且这种部门间差异在时间维度上持续存在。四家大型商业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较高而系统脆弱性较低,少数金融机构则同时具有较高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此外,资产规模和杠杆率分别是机构系统重要性与脆弱性的重要影响因素,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规模对其系统脆弱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对其系统重要性的影响不显著。文章的研究对于我国防范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