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2)
2023(19387)
2022(16205)
2021(14928)
2020(12464)
2019(28434)
2018(28151)
2017(53101)
2016(28966)
2015(33263)
2014(33503)
2013(32889)
2012(30756)
2011(27950)
2010(28536)
2009(26794)
2008(26620)
2007(24477)
2006(21987)
2005(20229)
作者
(84217)
(70202)
(70158)
(66923)
(44950)
(33539)
(32059)
(27166)
(26570)
(25303)
(24020)
(23509)
(22698)
(22571)
(22145)
(21765)
(20816)
(20794)
(20600)
(20200)
(17947)
(17244)
(17166)
(16143)
(15940)
(15881)
(15811)
(15788)
(14215)
(13979)
学科
(134084)
经济(133941)
管理(85329)
(78121)
(63877)
企业(63877)
方法(49012)
数学(41785)
数学方法(41380)
中国(38886)
(35462)
(32651)
地方(30525)
业经(29557)
(28887)
(25501)
(25259)
贸易(25241)
(24527)
农业(23202)
(22342)
银行(22306)
(21889)
金融(21885)
(21417)
(20292)
环境(19738)
理论(19614)
(19533)
(18888)
机构
学院(421933)
大学(421012)
(182890)
经济(179016)
管理(154463)
研究(150612)
理学(130208)
理学院(128660)
管理学(126497)
管理学院(125669)
中国(117208)
(90398)
科学(87625)
(86551)
(76753)
研究所(68682)
中心(68249)
(67170)
(66991)
财经(66966)
(60509)
北京(57873)
经济学(57376)
业大(56565)
(56436)
师范(55927)
(53932)
(52996)
农业(52060)
经济学院(51337)
基金
项目(264461)
科学(207841)
研究(198910)
基金(190265)
(164595)
国家(163209)
科学基金(138868)
社会(126996)
社会科(120259)
社会科学(120229)
(102683)
基金项目(98986)
教育(92145)
(86296)
自然(85581)
自然科(83525)
自然科学(83503)
自然科学基金(81998)
编号(81893)
资助(78152)
成果(68961)
重点(60640)
(59427)
(58973)
课题(58243)
(54624)
国家社会(52982)
(51316)
(51300)
教育部(51292)
期刊
(218104)
经济(218104)
研究(134571)
中国(93468)
(69030)
(63118)
学报(61620)
管理(60500)
科学(57828)
教育(51176)
大学(47219)
(44451)
金融(44451)
学学(43752)
农业(42023)
技术(38858)
经济研究(35043)
财经(34520)
业经(33670)
(29916)
问题(28471)
(25617)
国际(24035)
(23198)
图书(21783)
技术经济(21695)
世界(21617)
(19486)
统计(19442)
(19175)
共检索到669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凡  
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化建设使命举世瞩目,G20峰会为全球性问题提供了最佳沟通平台,各集团利益的交锋博弈构筑着G20机制化的未来国际关系基础,并直接左右国际金融体系改革进程。如何保障世界经济永续发展,是G20机制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课题。G20作为中国真正平等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唯一有效平台,蕴藏着丰富机遇及巨大国际协调红利,也意味着诸多制约因素和潜在风险,中国之于G20机制化建设的态度、立场及应对战略势必引领世界政经格局的未来演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唐杰  万克峰  
本文先简要介绍了G20机制现行体系,将其发展演变分为四个阶段,总结了20年来G20机制化的发展趋势;接着进一步分析了当前G20机制在参与者代表性、承诺和共识约束力、内外部协调以及议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G20机制化的取向应是在维持当前的"非正式"属性基础上,以"软法治理"为导向,以"全球经济治理的长效机制"为目标;最后,提出分三个阶段开展议程设置、组织机构、准入资格以及决策和执行机制建设的策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戚文海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快的大趋势下,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表现出了较强的滞后性。构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日益凸现,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是指在东北亚区域范围内,以合作项目为主要纽带,以促进东北亚区域合作为宗旨,由组织协调、资金筹措、信息传播、人才交流、咨询服务和多边法律约束等若干子机制构成,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务实、高效的功能。从东北亚地区区情出发,采取适宜的举措以促进东北区域经济合作机制框架的形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梁明  
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地带,位于东北亚地区的几何中心,素有"三国相连、五国相通"之称。珲春市有三个公路口岸和一个铁路口岸与俄、朝相连,中、俄、朝、韩、日五国水路相通,是我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我国从水路到俄罗斯、朝鲜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乃至北美、北欧的最近点。以珲春为中心,半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彦林  
20国集团成功应对了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变革国际经济秩序也是20国集团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从20国集团的构成来看,以20国集团为载体变革国际经济秩序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为成员国协商国际秩序的变革从而构建新的"协商秩序"提供了平台,并成功促进了国际金融秩序的变革。尽管面临诸多制约因素,但20国集团变革国际经济秩序首要平台的地位和作用不会改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鲍艳珍  
G20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为中国提供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应持之以恒落实杭州峰会成果,通过推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实,主动适应全球投资新规则,提升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营造有益的全球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价值链包容协调发展,实现全球贸易包容协调、可持续增长;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持续完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薛映承   毕可良   方海军  
水利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但其发展却受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低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水利发展滞后,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劲。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徐凡  
作为二十国集团中的穆斯林世界代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员国,以及全球人口最多的伊斯兰国家,印度尼西亚是穆斯林世界和东南亚地区的重要新兴经济体,本文系统阐述印尼在G20中的作用、立场和利益诉求,着重分析印尼视域下的二十国集团国际关系基础,将为G20机制化建设及中国的G20战略制定提供有益启示和可行性论证参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赵青松  
通过分析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协调措施及其实施效果,提出了G20机制下货币政策国际协调的策略,即完善G20框架下的互评机制、提高其决策的有效性、建立G20机制下的多层次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框架和以G20为中心的全球金融治理架构。最后提出中国如何利用G20机制参与国际货币政策协调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佟家栋  
2008年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随后出现的经济衰退打断了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第二波经济全球化的高潮,出现了逆全球化,甚至在某些区域出现了逆区域化的现象。这些现象大大提高了全球经济恢复和增长的不确定性。在亚太地区,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迅速退出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协议(TPP),给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带来冲击,逆全球化在亚太地区有蔓延的趋向。幸运的是,亚太地区"抱团取暖"的愿望非常迫切,激励了该地区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的进一步加强。在模式上,表现为由非机制化向机制化一体化升级。它将成为各国建立一个没有美国参加的国际贸易投资新秩序的新探索、新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兴强  陈博  
G20会议是中国唯一一个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全球经济治理平台。通过参与这个会议,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具备了制度化的影响力。对外而言,G20会议是中国对现有的全球金融和经济体系施加影响、推动改革的平台。对内而言,中国国内的改革人士可以利用这个重要的工具达成他们的改革目标。在定位上,中国认为G20应该主要关注全球金融和经济事务,而安全和政治议题则应该留给联合国处理。目前在G20平台上,中国认为自己更应该扮演一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杨沐  
新加坡的新战略:国际经济合作的中间人杨沐近几个月来,新加坡的吴作栋总理大概是世界上小国家的总理中最忙碌的一个了。从对印度、越南、缅甸的访问,到最近对法国和英国的访问,几乎是不停顿地周游于各国之中。吴作栋总理是在身体力行新加坡的新战略──国际经济合作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晓红  高凌云  于清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艳光  
<正>随着资本和技术流动的日益自由化,各经济体深度融入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全球经济网络。在此背景下,探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意义与路径不仅是对当前国际经济关系的理性反思,也是对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积极引导。由李林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一书探讨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实际应用以及政策设计,聚焦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国际技术转让以及国际工程承包等多个领域,分析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动机及预期效益,阐释开展国际经济合作的基础流程和操作知识。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