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3)
2023(12102)
2022(10342)
2021(9447)
2020(7959)
2019(18261)
2018(18347)
2017(34505)
2016(19320)
2015(21823)
2014(22448)
2013(21888)
2012(20768)
2011(19006)
2010(19447)
2009(18324)
2008(18224)
2007(16584)
2006(14947)
2005(13699)
作者
(57715)
(48474)
(48372)
(46563)
(30871)
(23145)
(22149)
(18987)
(18243)
(17317)
(16672)
(16225)
(15652)
(15628)
(15381)
(15131)
(14531)
(14321)
(14036)
(13964)
(12599)
(12123)
(11892)
(11155)
(11073)
(10827)
(10713)
(10672)
(9837)
(9727)
学科
(97568)
经济(97472)
管理(50081)
(44791)
(35895)
企业(35895)
方法(35394)
数学(31047)
数学方法(30761)
中国(24169)
(23380)
地方(23349)
(21195)
(20831)
(19700)
业经(19225)
(15516)
农业(15123)
地方经济(14709)
(14705)
金融(14697)
(14624)
贸易(14620)
(14417)
银行(14378)
(14086)
(13823)
理论(13589)
(13080)
环境(12263)
机构
大学(283762)
学院(283695)
(124370)
经济(121711)
研究(105183)
管理(100386)
理学(84740)
理学院(83696)
管理学(82190)
管理学院(81643)
中国(78522)
科学(63429)
(60969)
(57832)
(55283)
(50906)
研究所(49923)
中心(46620)
(45397)
财经(44630)
业大(41826)
(40168)
农业(39902)
经济学(39494)
北京(39200)
(38921)
师范(38474)
(37349)
经济学院(35293)
(35154)
基金
项目(178589)
科学(138295)
研究(132428)
基金(125705)
(109840)
国家(108909)
科学基金(90783)
社会(82680)
社会科(78150)
社会科学(78126)
(71006)
基金项目(65491)
教育(61767)
(59571)
自然(55918)
编号(54767)
自然科(54539)
自然科学(54519)
自然科学基金(53518)
资助(52157)
成果(46469)
重点(41300)
(40836)
(39686)
课题(39553)
(36444)
创新(34216)
(34016)
国家社会(33965)
科研(33631)
期刊
(148950)
经济(148950)
研究(91097)
中国(60274)
(46764)
学报(46319)
(45635)
科学(40591)
管理(37107)
教育(35136)
大学(34610)
学学(32534)
农业(30732)
(27741)
金融(27741)
技术(26004)
经济研究(24860)
财经(23190)
业经(22583)
(20173)
问题(19467)
(15970)
(15588)
技术经济(15261)
统计(14870)
(13722)
世界(13707)
国际(13320)
商业(13278)
理论(12969)
共检索到4449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春顶  
结构改革是G20的一个重要议题,是在2010年首尔峰会上提出和重点讨论的五个主题之一。结构改革涉及的政策范围主要包括产品市场监管、劳动力市场监管、税收、人力资本、金融监管和其他领域等六个方面。结构改革的政策承诺自首尔峰会后每年由成员国公布,且每年都会接受成员国和OECD的政策承诺执行情况互评。在承诺执行方面,产品市场监管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取得的进展最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取得的进展大于发达国家经济体。中国的具体应对策略是,一方面要切实推动结构改革,促使结构改革朝着有利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谨防他国施压,改变由OECD控制结构改革评估的状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张原  
本文分析美国、中国、日本、欧元区及英国等G20五个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政策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美元指数与大宗商品价格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影响美元指数的美国量化宽松等货币政策将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国际货币发行国基础货币总和与资本跨境流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美联储、欧洲央行等量化宽松政策对资本跨境流动尤其是流入新兴经济体的资本产生较强溢出效应。同时,发达经济体占据产业链高端而通过产业链条对国际贸易形成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国经济通过总量扩张、外汇储备资产积累及生产链条等渠道对大宗商品价格、国际金融市场及国际贸易产生溢出效应。为此,各国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协调,降低系统重要性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负面溢出...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英基  杜传忠  刘忠京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面临着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和就业的压力。在逐步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全球产业新型分工格局的重要环节过程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成为新兴经济体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基于上述研究,从抢抓新产业革命机遇,推动技术创新和扩大内需等方面提出推动新常态下的新兴经济体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处于何种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仍将维持经济的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霍影  
为分析1949年~2009年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及其路径演进,明确当下中国经济所处增长区间以及下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构建了改革演进的理论框架,将新中国成立的经济增长路径分为4个阶段。以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放宽限制条件,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拟合中国经济的增长路径。以"整体推进"阶段的实证数据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中国的经济增长尚处于经济起飞阶段;下一阶段的经济仍将维持在高位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田家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面临的重大课题,知识产权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技术供给、制度供给等。以高技术产业为例,从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服务等维度规范分析了知识产权支撑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状,实证分析认为知识产权环境、知识产权交易及产业化对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显著影响,而知识产权的创造、服务、保护等在目前并没有显著促进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制度、要素、技术、服务的路径建议,包括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政策体系,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制度保障;进一步优化产业的投入产出结构,增加知识产权要素的投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驱动要素;进一步增加知识产权的投入,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供给;增强知识产权商业化、产业化服务,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加速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新焕  鲍艳珍  
G20机制是全球经济治理最重要的平台,为中国提供了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机会。中国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上为加强全球经济治理提出了中国方案。中国应持之以恒落实杭州峰会成果,通过推动《G20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在全球的推广和落实,主动适应全球投资新规则,提升国际投资规则制定的话语权,营造有益的全球投资环境;通过推动全球贸易可持续增长、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全球价值链包容协调发展,实现全球贸易包容协调、可持续增长;通过推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构建全球金融安全网、完善主权债务重组机制、改进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与管理,推动国际金融架构的持续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其中既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中长期的结构性因素。虽然近年来各主要经济体均实施了结构性改革,但推进的力度仍不够,取得的成效不佳。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治理机制,二十国集团(G20)应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落实并加强去年G20杭州峰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胡振虎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深层次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仍面临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这其中既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也有中长期的结构性因素。虽然近年来各主要经济体均实施了结构性改革,但推进的力度仍不够,取得的成效不佳。作为全球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经济治理机制,二十国集团(G20)应继续推动结构性改革,落实并加强去年G20杭州峰会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盼盼  
本文回顾了G20增长框架下结构性改革议程的演变,并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英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等主要G20经济体在中国作为G20主席国期间通过的经济改革政策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得出四点结论:第一,G20各经济体已经逐步认识到通过结构性改革提升潜在增长率的重要性;第二,主要G20经济体均积极开展结构性改革,重点关注的领域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财政可持续性和包容性,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注的侧重点存在差异,未来G20对结构性改革议题的关注应当注重各国结构性改革的共性和差异性;第三,主要G20经济体实际开展的结构性改革及国际组织建议的结构性改革优先领域存在分歧,因此G20可进一步寻求各国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梅波  吕朝凤  
本文应用H-P滤波法对G20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09年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基本具有同周期性,G20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具有可行性。在1999年G20协调机制运行前后,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G20协调机制有利于成员国缓和经济波动和促进持续的经济增长。研究发现,结论对中国同样适用,这表明,G20协调机制的运行有利于缓和我国经济的波动程度、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平稳性。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林木  张海峰  付宇  
近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减税降费,但企业获得感不强。这其中的根源在于,我国主要税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当前的制度安排存在不合理性,还有待完善。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局面,我国必须深化改革企业缴纳的主要税费—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社会保险费,从根本上降低我国企业税费负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翔  徐畅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经济自30多年高速增长后进入的新阶段,在呈现新特点、新面貌的同时,也暴露出产能过剩等诸多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新供给"学派结合经济新常态的现实背景、借鉴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轨迹所提出的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目标与特征的突破性尝试,为应对经济发展状态和解决经济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经济新常态下,配合合理有效的措施和政策,能帮助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本文分析了其具体的改革路径,并提出政策建议:经济新常态下,国家产业结构亟待转型;企业及个体经济应牢记自主创新是经济增长的着力点;政府推进高效率的监管措施和良好的纠纷解决机制;此外,还应正视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相互关系,优化政策对冲及...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智波  刘海月  
中俄两国都是大国,均实行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有过相似的意识形态,又先后走上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道路。由于两国改革的模式不同,改革绩效差别很大。俄罗斯在激进改革后需要渐进式调整,中国在渐进式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后,应把握时机,不妨对一些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硬核采取较为激进的方式加以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茂兴  
主持人语:G20自诞生就肩负起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变革的重任,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和社会性议题的加入,以及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大,G20不再仅仅局限于作为经济事务协调的主平台,同时也承担起全球综合性治理平台的功能作用。面对当前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挑战,协调不同群体之间、不同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改革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得至关重要。本组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来深入探讨G20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