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69)
- 2023(7783)
- 2022(6591)
- 2021(5983)
- 2020(5093)
- 2019(11877)
- 2018(11824)
- 2017(22958)
- 2016(12400)
- 2015(14061)
- 2014(14180)
- 2013(14012)
- 2012(13042)
- 2011(11992)
- 2010(12746)
- 2009(11865)
- 2008(11440)
- 2007(10181)
- 2006(9389)
- 2005(8465)
- 学科
- 济(77058)
- 经济(77008)
- 管理(32129)
- 方法(29065)
- 业(28906)
- 数学(26334)
- 数学方法(25802)
- 企(22828)
- 企业(22828)
- 地方(18055)
- 中国(15005)
- 学(14838)
- 农(14039)
- 业经(12929)
- 地方经济(12784)
- 财(10652)
- 理论(9988)
- 农业(9908)
- 贸(9392)
- 贸易(9384)
- 环境(9191)
- 易(8996)
- 制(8952)
- 融(8588)
- 金融(8587)
- 和(8551)
- 经济学(8274)
- 发(7747)
- 银(7641)
- 银行(7608)
- 机构
- 学院(188233)
- 大学(187637)
- 济(86112)
- 经济(84566)
- 研究(69157)
- 管理(68294)
- 理学(58774)
- 理学院(58048)
- 管理学(56530)
- 管理学院(56194)
- 中国(50521)
- 科学(42518)
- 京(39600)
- 所(36266)
- 财(36131)
- 研究所(33080)
- 农(31887)
- 中心(29647)
- 财经(28890)
- 江(28668)
- 经济学(27792)
- 业大(27443)
- 经(26135)
- 北京(25093)
- 农业(24937)
- 经济学院(24635)
- 范(24533)
- 师范(24281)
- 院(24276)
- 州(22366)
- 基金
- 项目(122014)
- 科学(95825)
- 基金(88703)
- 研究(85673)
- 家(78399)
- 国家(77852)
- 科学基金(65917)
- 社会(55292)
- 社会科(52483)
- 社会科学(52466)
- 省(48183)
- 基金项目(45590)
- 自然(43051)
- 自然科(42082)
- 自然科学(42068)
- 自然科学基金(41269)
- 划(40409)
- 教育(40177)
- 资助(38140)
- 编号(33124)
- 重点(28293)
- 发(27383)
- 成果(27182)
- 部(26574)
- 创(24837)
- 课题(24206)
- 创新(23339)
- 国家社会(23185)
- 科研(23010)
- 教育部(22712)
共检索到287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柴洪辉
G-W长期增长模型融合了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的理论,尝试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视角整合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增长的长期增长过程,实现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型的内生化,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解释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和驼峰型增长。对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来说,G-W模型的政策意义在于指出了技术进步、人口转型和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对于长期增长的重要影响,其中包括提升效率资源水平以促进长期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柴洪辉
G-W长期增长模型融合了新增长理论研发模型和人力资本模型的理论,尝试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的视角整合从马尔萨斯陷阱到现代增长的长期增长过程,实现了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和人口转型的内生化,不足之处在于无法解释世界经济长期增长过程中的结构转型和驼峰型增长。对于世界经济长期增长来说,G-W模型的政策意义在于指出了技术进步、人口转型和人力资本相互作用对于长期增长的重要影响,其中包括提升效率资源水平以促进长期增长。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旭华
本文通过对东亚五受灾国复苏过程中取得的成就进行特征分析,并结合五国经济增长 的中长期表现,阐明了东亚五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经过检验,本文 认为,五国复苏过程并非完全依赖于外部环境,东亚五国危机前的增长因素同样贡献 于这一复苏的进程。
关键词:
经济复苏 生产率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周天勇 尤苗
本文试图打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黑箱,从居民消费相对不足和生产相对过剩两条主线探讨增长放缓的深层原因。(1)人口生育率下降及老龄化,(2)人口迁移受阻,(3)房地产体制形成的城乡及居民间收入差距,(4)政府税费及企业其他成本负担,这四个方面因素影响到人口增长和权利配置,又深层次地影响到居民收入以及与之相关的有支付能力的消费需求,结果是居民收入与消费占GDP的比例降低;与此同时,技术进步和资本的集聚,使得生产过剩;于是发生了消费不足型的生产过剩及增长速度的放缓。本文试图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下,对进入21世纪后中国这次经济增速长时间降低,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经济学解释并探讨其政策含义。
关键词:
消费需求 生产过剩 增长放缓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晓 丁一兵
世界经济目前面临着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的"三低"状态,并正在陷入长期增长乏力、低迷的困境。究其原因,短期内自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及其所导致的世界经济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变化,但从长期来看,世界经济增长结构的历史性变化发挥着更为根本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开启的美国经济金融化进程,是近五、六百年来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它一方面使得美国经济超越了16世纪以来形成的"地理·实体经济空间",开辟了另外一个新的"电子·金融经济空间",成为一个典型的依靠发达的金融服务业和资本自由流动来掠夺全球资源的"金融国家";另一方面,它在美国国内外形成了双重的"中心—外围"结构,在国内造成贫富两极分化、中产阶层破产,在国际上则形成了"金融国家"与"贸易国家"之间的分工、竞争格局,导致除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和以BRICS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持续增长的阻力巨大。世界经济增长低迷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存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产生一定影响,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型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各个层面国际经济协调的积极参与,也将为世界经济的长期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洋
该文以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GDP变量组成全球宏观经济的协整系统,基于长期协整关系分解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增长趋势与短期周期波动,再进一步运用因子模型提取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协整检验的结果表明,中国与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具有长期的共同增长趋势,而提取的世界经济周期因子可以解释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53%,说明世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长期和短期协同关系。现阶段中国和美国等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长期趋势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其中2012年至2015年中国年均潜在经济增长率下降为7.16%。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国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出台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促进了短期需求并形成周期成分,但并没有逆...
关键词:
VECM 共同趋势 周期协同 供给侧改革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帆
本文将GDP增长率分解为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纯劳动结构效应及四种交互影响,并实证研究了1952~2008年上海GDP增长率变动的内在机制。结果显示:上海GDP增长率主要由纯生产率效应、纯劳动投入效应和纯劳动结构效应推动,其中纯生产率效应对GDP增长率提高起到了关键作用。1978年之后相对于1978年之前,上海GDP增长率对纯生产率效应的依赖度趋于增强。改革开放之后,上海GDP增长率整体依然具有纯生产率效应驱动的特征,但分阶段看,1978~1989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劳动结构效应,原因是此阶段市场化改革为劳动力跨部门流转提供了有利条件;1990~2008年GDP增长率主要依赖于纯...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陈启清 庄少君
2003年11月2日,万众瞩目的博鳌亚洲论坛2003年年会召开。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学者和商界人士聚首海南博鳌,就“亚洲寻求共赢;合作促进发展”的主题展开了讨论。在此次会议上,中国经济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对亚洲和世界的作用成为一个焦点话题。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对世界的影响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豫媚 陈彦斌
本文使用附加人力资本的增长核算模型对1979-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进行了核算,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79-2020年潜在经济增长率。计算结果显示2012-2014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放缓,但下降幅度有限,这表明当前经济增长的放缓主要是周期性放缓。但是,由于中国面临潜在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只能谨慎使用货币政策来应对当前的经济下行风险。本文预测结果表明2015-2020年间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将进一步下滑至6.3%的低位。由于中长期内现实增长率与潜在增长率会保持一致,所以宽松货币政策难以阻止经济增长率的下滑,故不应持续使用。
关键词:
增长核算 潜在增长 周期性放缓 货币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顾卫平
20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 世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从经济角度看,各国进入了更加激烈的竟争状态,新技术革命作为第四次产业革命最主要产内容和先导,正促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质变.随着信息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围墙下沉”,产业重组、生产力国际化,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政治角度看,20世纪末叶发生了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形势大变动,社会主义遭受了严重挫折.这些都对新的经济、政治、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意图通过对世界经济近期的若干动态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中观与宏观相结合的信息窗口,以助于对变化发展中的世界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琪 张云飞 储新民
保险业是重要的金融服务部门,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稳定器"和"推进剂"功能。文章对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阶段的17个国家1983—2017年经济增长和保险行业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一个含保险指标的经济增长模型(EGMII),显示出保险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发力点和可能存在的边界。结果表明应当完善我国保险业市场,并促使其与实体经济融合,增强研发支持,有效提升保险密度,合理控制保险深度,助力我国尽早平稳地跨越中等收入阶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